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教学应渗透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结合《内经》课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与疑问,引导学生体悟《内经》博大精深的美感;教育学生肩负起继承与发展中医的重大使命,激发学生主动肩负起发展中医的重任;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注重教学规律研究,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莫基之作.<内经选读>是现代高等中医药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中医药学人才必备的知识.多年来,在探索与挖掘<黄帝内经>学术价值的同时,<黄帝内经>的传承与发扬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教学中地位章显.尽管如此,<内经>教学中仍存在课程结构、课时安排、教学重点与方向模糊等方面的不足.因此,笔者认为还应正确处理<内经>教学与相关基础学科教学间的关系、<内经>教学中精读与泛读问的关系、<内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间的关系.如此,将有利于在良好继承的基础上提高现代中医药院校<内经>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群经见智录>为近代名医恽铁樵为维护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而著.书中通过剖析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实质,对构成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等令人费解之处作了比较圆满的解释.认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的五脏;<内经>之阴阳,通<易经>之阴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中医,应以中医学术为主;维护中医,倡导中西医学沟通.恽铁樵这种从社会需要出发,努力发掘、提高中医学,使之与社会、与时代同步前进的思想,对于今天中医学术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茂林  王朝阳 《光明中医》2009,24(5):978-979
<内经>是中医本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其学习的目的意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如人卫版21世纪课程教材<内经讲义>编写说明中说:其是为了适应中医应用人才的需要,是中医本科教学后期的提高课程.其缺乏明确的内涵,提高的是什么可能会因讲授者的理解而有不同的内容.目前社会有强调临床实用的需要,所以学习者多为想提高临床水平,而且讲义中也增加了临证指要的内容,也说明了其在适应社会需求.焦树德先生曾说:<内经>不是一本治病的书.那么学习<内经>的目的意义是什么?因此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否则难以达到学习经典的目的.笔者认为学习<内经>除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之外,不能忽视<内经>中的素质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郭老是吉林省第一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学导师,悬壶40 余载,医人无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吉林省师承教育平台的经验继承学习,获益匪浅,现体会如下. 1 中医治法方面 郭师尝著<论中医治疗法则>谓之:"祖国医学浩如烟海,中医治法历史悠久,其范畴甚广",郭老详述其可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又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使其理论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自晋皇甫谧类编<内经>以来,分类研究<内经>的有10多家.故对<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类经>、<内经知要>等古医籍,从内容归类、编撰体例、结构安排、校勘注释等方面分析研究,对比、归纳其分类特点,探讨其继承与发展、成就与不足,说明其对学习<内经>、对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白玉昊  时银英 《中医杂志》2004,45(11):865-867
<中药学>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在中医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传统的<中药学>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相对独立的不可或缺的临床中药理论知识,而且在中医基础和各专业课程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但是, 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增加, 必须改革传统<中药学>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脉诊是中医最独特的诊断技术,而"遍身诊法"到"独取寸口"脉法的过渡,是中医脉诊形成过程中最主要的脉络.本文拟从<内经>、<难经>、<伤寒论>和<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人手,考察中医"独取寸口"脉法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内经>作为中医经典课程,因其文简、理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尝试着采用<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原文来诠释<内经>理论的交叉融合式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深奥的<内经>理论原文,通过另外一个角度的诠释,更加容易理解,更加贴近临床,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留传至今,对后世医学发展有决定性重大影响力的医书,首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书中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阴阳互根、对立统一、辨症施治的指导观,奠定了<内经>在中医学基础理论中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是历代中医医生的必读书.<内经>八十一篇,虽然每篇独立成章,但各篇之间的内容又多有依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体质学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内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内经>体质学说的概况进行了整理,并简要介绍了韩医<四象医学>体质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内经>体质学说对其的影响,最后提出中医理论研究工作者应拓宽视野,多从东方医学中的其他分支中进行挖掘,以此加快中医理论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医教学应用比较法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家刚 《中医教育》2001,20(3):33-34
比较法是区分事物之间同异的一种逻辑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不管是进行理论探索,还是从事实验分析都离不开"比较”这一基本的思维方法.在高等医教育中,无论是中医基础学科的教学,还是临床各科的教学也都常常运用到比较法.笔者自1983年始承担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必修课的教学,后又于1989年同时承担中医入门课程<中医学导论>和<中医文体写作>选修课的部分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正确运用比较法组织教学,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应用比较法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中医《内经》思想对亚健康状态认识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河 《天津中医药》2008,25(2):123-124
亚健康是当今社会出现世界性影响人类健康的大问题,从中医<内经>理论中分析,中医<内经>调理亚健康状态具有3种优势,分别是防病优势、养生优势及调治优势.  相似文献   

14.
庞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6):1104-1106
在中医体质学说发展的进程中,<内经>的阴阳五行、形志苦乐、禀性刚柔、勇怯肥瘦等体质分类方法,以及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等疾病认识方法,强调了体质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为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就<内经>有关体质形成的理论基础、相关因素和临证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经>的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内经>的自身特点,本文就一些问题作以下评论.  相似文献   

16.
<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源泉,本文通过三则典型案例,阐述了<内经>理论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经>言:"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试将此认识引申到中医经典教学中,做一探讨. 1教学环节与过程 教学环节有3体,即学生是主体(本),教师是客体(标),教材是载体(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教师为外因,教材为工具.教学目标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导入,使书本(外部)知识为学生(内部)感、知、用,从而变成学生个性化的认知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医神志学说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神志学说,包括对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的认识,反映于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与<难经>的多篇经文之中,又以<灵枢·本神>为主体.由于医经经文古奥,隐秘难窥,莘莘学子领会不易,披阅亦难.其学术自身的时代气息亦因此而未能得以最佳展现与科学发挥.笔者在系统研读<内经>与<难经>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的体会,并且借助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理论重新进行条分缕析,系统整理,予以现代科学理念阐释,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练云明  陈琮 《光明中医》2007,22(12):1-2
通过中医经典著作<内经>的研读,归纳出<内经>"四时"理论在养生保健,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疾病等方面的论述.<内经>"四时"理论与"阴阳"、"五行"理论一样,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然而,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