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使用口咽通气管在非确定性人工气道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3月在ICU治疗的102例需无创吸痰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无创吸痰法吸痰.比较两组每日吸痰次数、吸出痰量、双肺呼吸音改善情况、血氧饱和度、体温变化、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例数等.结果 观察组能减少吸痰次数,明显改善肺部情况,降低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与传统无创吸痰比较,经口咽通气管辅助吸痰效果好,并发症少,明显降低耗材,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两种吸痰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对照组20例,采用经鼻腔内直接吸痰法。结果 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效果明显优于经鼻腔直接吸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吸痰后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法较经鼻腔直接吸痰法效果好,且吸痰过程中不影响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吸痰方法对提高老年危重患者吸痰效果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老年危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口、鼻腔吸痰方法,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和血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吸痰效果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效果优于口、鼻腔吸痰方法。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既能保证老年危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充分吸出,又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在开胸手术后患者排痰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6例开胸手术后排痰困难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口鼻腔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两组的吸痰效果、吸痰时间、一次插管成功、肺部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吸痰操作时间、吸痰效果、一次插管成功、患者接受度、相关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16,11.15,15.20,8.18,6.10,6.56,16.70,4.89;X。分别为5.76,4.44;P〈0.05);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方法对畅通呼吸道、改善呼吸、缓解缺氧都具有明显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在高龄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选取30例排痰困难需无创吸痰的高龄肺部感染病人,对同一病人先后采取经口鼻吸痰法和口咽通气管吸痰法进行吸痰,比较两种吸痰法前后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痰鸣音变化、一次插管成功例数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口咽通气管吸痰后的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肺部痰鸣音明显改善,与经口鼻吸痰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病人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经口鼻吸痰法(P0.01)、气道黏膜损伤率明显低于经口鼻吸痰法(P0.01)。[结论]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比直接口鼻吸痰法效果更显著,且能减轻病人痛苦和气道黏膜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cPT)联合经口咽导管吸痰在持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行持续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后给予经口咽导管吸痰(观察组)和经口腔/鼻腔吸痰(对照组),观察组24h吸痰次数、每次吸痰插入吸痰管次数、2次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前后3min血氧饱和度(Sp02)及呼吸变化情况、呼吸道黏膜损伤、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情况、使用无创通气时间及气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24h吸痰次数、每次吸痰插入吸痰管次数、2次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后3minSp02恢复情况、呼吸道黏膜损伤、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情况、使用无创通气时间及气管插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持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胸部物理治疗后经口咽导管吸痰,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无创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和经鼻咽吸痰法的护理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18例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吸痰方式分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组与经鼻咽吸痰组.在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咳嗽反射及吸痰量等方面对2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黏膜损伤及肺部感染方面: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组明显低于经鼻咽吸痰组(P<0.05),咳嗽反射及吸痰量方面显著优于经鼻咽吸痰组(P<0.05).结论 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有效清除脑卒中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因反复插管而损伤呼吸道黏膜。方法将62例脑卒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情程度、治疗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两组分别采用经口、鼻吸痰与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量、痰液性状、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吸痰前后30min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两组吸痰在吸痰量、痰液性状、一次插管成功率、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口咽通气管吸痰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吸出痰量多、粘稠,且对气道损伤小,吸痰后SaO2明显高于吸痰前及对照组。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有利于吸出患者气道深部痰液,防止痰液阻塞气道,对控制感染和改善气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口咽通气管在昏迷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昏迷患者吸痰中效果。方法:对2004-06/2008-06收治的272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组,分别观察不同吸痰方法对昏迷患者吸净痰液时间,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发生黏膜损伤情况的比较。结果:观察组吸净痰液速度快,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短,黏膜损伤发生少,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咽通气管应用于昏迷患者吸痰中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ICU坠积性肺炎患者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对坠积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IC U坠积性肺炎患者30例,按入院序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痰吸引,对照组采用咽喉部痰吸引,对两组患者一周内的咳嗽反射、气管插管率或气管切开率、吸痰总量及次数、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氧分压(PaO2)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一周内SpO2、PaO2、吸痰总量及次数、咳嗽反射、气管插管率或气管切开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减少咳嗽反射,增加患者舒适度,还可以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莺杨晶  霍春萍 《现代护理》2007,13(29):2757-2758
目的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方法 将4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吸痰,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以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17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各30 d,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与常规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吸痰效果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减少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减少新生儿气道内吸痰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改进气道吸痰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NICU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定时吸痰,常规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痰液,气道冲洗或吸痰前后给予气囊加压给氧,吸痰管送入至遇到抵抗或稍退后,再开始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边向外撤出;实验组A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按需吸痰,常规气道内不注入生理盐水,在吸痰前后5min适当调高呼吸机氧浓度(10%~20%);实验组B在实验组A的基础上再改进: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向内插,达到预定深度后迅速撤出。结果实验组B较对照组及实验组A在气道黏膜受损出血方面有显著改善(P<0.01)。实验组B与对照组在所产生的并发症在痰阻、吸痰时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0%以下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适时准确吸痰及必要时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痰液再吸痰,并在插入吸痰管时采用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边向气管插管内送,达到所需深度后迅速撤出的吸痰法时能明显减少气道内吸痰时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与体位引流相结合的排痰效果。方法:随机将102例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患者分为A、B、C3组各34例。A组单纯体位引流;B组单纯雾化吸入;C组在体位引流前雾化吸入。观察记录患者每日的痰液排除量,体温恢复天数,住院天数,以此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C组患者的每日排痰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体温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较A组和B组缩短(P〈0.05)。结论:雾化吸入与体位引流结合提高了排痰效果,加快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两种排痰法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吴治郑丽君  高霜红 《现代护理》2005,11(3):167-168,171
目的 比较振动排痰器(G5 TherAssist^TM)排痰法与人工扣击排痰法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的病情程度等均相似,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别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人工扣击组和机械扣击组,分别使用人工扣击排痰与G5 TherAssist^TM排痰。比较2组患者的排痰量,罗音消失的天数,退热的天数以及振痰前后SpO2变化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罗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排痰量明显增加(P〈0.01);在不吸氧的情况下SpO2较时照组显著增加(P〈0.01)其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结论 G5 TherAssist^TM的排痰功能明显优于人工扣击排痰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对比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液、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方法,对照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人、吸痰时气管滴注湿化液3-5mL湿化气道法,观察和探讨两种方法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可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减轻气道损伤和避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方便、安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并无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常规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方法能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u年6月在兰州总医院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人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吸痰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吸痰术,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操作准备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吸痰前、吸痰即时、吸痰后即时血氧饱和度值、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和吸引接头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操作准备时间、吸痰即时和吸痰后即时血氧饱和度、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对照组有6个接头被痰液、浸泡液感染,感染率为21.4%;观察组仅有1个接头被痰液、浸泡液污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改良吸痰术省时、便捷,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小,较传统吸痰法更为科学、合理、安全性好,能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