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口术治疗2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术式与疗效。方法:针对24例26眼慢性泪囊炎,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内造口术,其中对于14眼(8眼Ⅰ型和6眼Ⅱ型)行单纯泪囊鼻腔造口术,12眼(6眼Ⅱ型和6眼Ⅲ型)行泪囊-筛窦-鼻腔造口术。结果:19眼治愈,6眼好转,1眼无效,无效者为合并有慢性鼻窦炎行上颌窦根治术。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良好疗效,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泪囊窝,需依据术前泪囊CT造影实施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邓仁政  胡静  冉俊  万方  陈琼  杨大会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40-214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鼻泪道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38眼鼻泪道阻塞(或伴泪囊炎、泪囊脓肿)患者,鼻内镜下鼻丘处制成骨孔,切开泪囊并充分翻转泪囊前后瓣,0.1g/L MMC棉球于泪囊吻合口保留48h后取出。结果:术后7d;3,6mo行鼻内镜检查并冲洗泪道。术后7d,治愈34眼,好转3眼,无效1眼,治疗好转率97.4%;术后3mo,治愈32眼,好转4眼,无效2眼,治愈好转率94.7%;术后6mo,治愈32眼,好转4眼,无效2眼,治疗好转率94.7%。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鼻出血和眼眶内并发症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MMC治疗鼻泪道阻塞(或伴泪囊炎、泪囊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泪囊鼻腔造孔术后远期闭锁与鼻泪管复通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兵  黄谦  韩德民  唐忻 《眼科》2004,13(2):95-97
目的:报告275例(310只眼)慢性泪囊炎接受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后,9只眼患者自然泪道复通现象。方法:275例(310只眼)慢性泪囊病变患者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手术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随访包括鼻内镜检查处理、泪道冲洗及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随访3~60个月,治愈率75.3%,好转率11.7%,总有效率为87.0%,无效为13.0%。275例(310只眼)中,9只眼术后1年泪囊鼻腔造孔瘢痕闭锁,冲洗液自泪囊鼻腔自然开口流出。结论:慢性泪囊炎泪道下端阻塞并非完全不可逆,在手术造孔、建立泪液旁路引流途径之后,原来阻塞的鼻泪管局部粘膜炎症可以缓解。重新发挥泪液排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颞上方或鼻上方做结膜瓣行小梁切除的手术效果。方法根据术者的利手(以右手为例)。在患者的右眼颞上方或左眼鼻上方做结膜瓣,行小梁切除术共]00眼,并与100眼相同术式在上方做结膜瓣的患者作对照,比较其术后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的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两种结膜瓣无明显差异。结论颞上或鼻上方结膜瓣与正上方结膜瓣的小梁切除术有同样的手术效果,并且操作方便,保留了上方结膜瓣完整,为再次做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手术及其他眼内手术提供了良好手术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讨鼻眼相关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和治疗等临床特点及其诊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的141例鼻眼相关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泪囊炎16例、鼻源性眶内蜂窝织炎15例、鼻窦囊肿致眶内并发症11例、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16例、外伤性鼻眶骨骨折65例.结果141例患者经临床常规检查、影像学、病理学和手术探查等均明确诊断.治疗后,16例慢性泪囊炎溢泪症状均消失;15例鼻源性眶内蜂窝织炎痊愈;11例鼻窦囊肿,术后视力、突眼、复视不同程度改善;18例良性肿瘤,术后突眼、复视、视力下降、溢泪不同程度改善;16例恶性肿瘤治疗后,复视、眼球运动及视力障碍、突眼、溢泪等症状不同程度改善缓解;65例外伤性鼻眶骨骨折获痊愈(9例伴视神经损伤中,4例视力有较明显提高,5例视力改善不明显;2例伴眶内侧壁异物在鼻内窥镜下取出).结论鼻窦与眼眶关系密切,影像学在诊疗上有重要的价值,鼻内镜下鼻内径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有明显的优势,鼻眼相关疾病常首诊于眼科,应引起相关学科医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丝裂霉素C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对43例4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同时术中在造孔处一次性使用MMC。结果 44眼手术一次成功,术后随访6-18个月,痊愈41眼(93.2%),显效2眼(4.5%),有1效1眼(2.3%)。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联合术中一次性使用MMC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鼻科角度论鼻眼相关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兵 《眼科》2010,19(6):364-366
鼻眼相关外科学是目前学科交叉并迅速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强调鼻眼相关疾病的概念,对鼻科、眼科、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及影像科等相关学科均非常重要.目前鼻科更多关注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与眼科的合作和需求重视不够,同样眼科对鼻眼相关疾病关注也较少.只有学科间的密切合作,对涉及各学科的问题更专业化处理,鼻眼相关疾病的治疗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由此促进鼻眼相关外科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鼻源性眼球突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广科  吴众  马崧  谢卫民 《眼科研究》2003,21(4):373-373
鼻窦与眼眶关系密切,二者仅有薄骨板相隔,感染、肿瘤、外伤和鼻窦占位性病变常侵人眶内而出现视力障碍、突眼等症状,患者常先就诊于眼科,不能及时明确病因而误诊。本文对我院1990~2000年收治的36例资料完整的鼻源性眼球突出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鼻眼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逆行泪道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鼻泪管阻塞患者共93例(101眼),在鼻内窥镜协助下,将泪道支架逆行植入鼻泪管,使阻塞泪道通畅,手术植入成功率及术后疗效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100眼一次植入成功,1眼因泪道探通时造成假道,于1周后再次植入成功。本组病例植入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6个月~2年,其中显效83眼(82%),好转14眼(14%),无效4眼(4%)。结论鼻内窥镜协助下植入泪道支架可缩短术程,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疾病的远期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泪囊鼻腔吻合口远期阻塞的鼻内窥镜下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鼻内窥镜下修复泪囊鼻腔吻合术后远期吻合口阻塞的效果。方法 对38例44眼行鼻内窥镜下吻合口瘢痕组织切除,吻合口留置支撑物2~3周,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3年,平均1.6年。治愈40眼,占91%;好转2眼,无效2眼,各占4.5%。结论 鼻内窥镜下修复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远期阻塞,手术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不扩大面部切口瘢痕,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切除膨出脑组织及修补颅底缺损的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疗效。方法 收集2003~2019年我科收治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部脑膜脑膨出患儿23例,包括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3个月~14岁,1岁以下患儿13例。所有患儿均接受鼻内镜检查,鼻窦CT、MRI和(或)MRC扫描,以及儿科专科检查和母亲孕期病史调查。结果 术中见筛骨水平板缺损14例、筛顶缺损6例、蝶咽缺损2例,累及双筛顶至鞍底1例。修补材料包括筛骨垂直板或中鼻甲骨片及羟基磷灰石,用于重建颅底。采用阔筋膜、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中鼻甲带蒂黏膜瓣或游离鼻腔黏膜瓣贴补。术中5例切除膨出脑组织后见瘘孔不明显,未行颅底修复处理。均无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随访3~20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应用于儿童脑膜脑膨出安全、有效,手术时机无年龄限制。仔细的术前评估、颅底缺损定位及选择适当的颅底重建修复方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鼻息肉为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不明,一般认为多由于变态反应或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所引发,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干扰体内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而最终导致鼻腔黏膜水肿变性,形成息肉。该病患者常可在一侧或双侧鼻腔内见到一个或多个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状赘生物,堵塞鼻腔,病人可出现逐渐加重的持续性鼻塞、闭塞性鼻音、嗅觉丧失、睡眠打鼾,导致外鼻和鼻腔结构畸形,其典型特征为“蛙鼻”,并可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等疾病,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单纯性近视眼变薄的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研究,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取LASIK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中发现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的患者进行验光检测眼屈光度及眼A超检测眼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3例单纯性近视眼患者206眼中OCT检查发现鼻侧象限RNFL变薄者为31例61眼,占29.6%。其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成负相关关系(r=-0.885,p〈0.01);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屈光度成负相关关系(r=-0.747,p〈0.01)。结论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象限RNFL层厚度随眼轴长度及眼屈光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出现异常数值时,需考虑其眼轴及屈光度的影响,综合评价数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鼻内镜下行鼻内鼻腔泪囊造孔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由鼻内径路鼻内镜下施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共43例(47眼)。结果治愈35眼,好转8眼,无效4眼,有效率91.48%(43/47)。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瘢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斜视性弱视患者,在不同视野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条件下,大脑皮层活动脑磁图的变化。方法单眼内斜视性弱视患者4名,分别进行双眼、单眼全视野刺激,单眼颞侧以及鼻侧视野刺激,记录视觉诱发磁场成份之一的M100的振幅、潜伏期以及源定位的变化情况,与4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双眼全视野刺激,内斜视性弱视组大脑皮层反应M100的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P〈0.05);弱视眼鼻侧视网膜M100的振幅比颞侧视网膜M100的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P〈0.05);非弱视眼M100的振幅比正常对照组M100的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P〈0.05);内斜视性弱视组弱视眼全视野刺激源定位的X轴与正常组比较更偏向原点(P〈0.05)。结论内斜视性弱视眼的鼻侧网膜存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抑制,源定位上弱视眼存在眼优势柱的偏移,斜视性弱视的非弱视眼与正常组也存在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贝复舒在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效果,对预防术后造孔口远期瘢痕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经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37例37眼,术后创面涂贝复舒眼用凝胶,每次随访给予清除鼻腔内泪囊造孔处的分泌物、血痂及肉芽,行泪道冲洗,术腔创面涂贝复舒眼用凝胶,待鼻腔内泪囊造口处黏膜上皮化后予拔管(3mo)。结果:随访6mo~1a治愈32眼,好转4眼,无效1眼,有效率97%(36/37),无并发症发生。1例无效患者均为造孔口肉芽组织增生粘连或与鼻中隔粘连引起,给予鼻内镜下清理闭锁造孔处,重新置管,恢复好。结论:在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应用贝复舒,术后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是治疗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98例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鼻内窥镜下以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鼻内窥镜在鼻内直视下行泪囊鼻腔造孔及塑料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98例(98眼)。结果98例5个月~5年的随访,94眼治愈,2眼好转,2眼无效。治愈率95.92%,总有效率97.9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手术不切开皮肤,不损伤内眦韧带,面部不留瘢痕:术后导泪功能完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35例眼科首诊的鼻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经眼眶、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确诊均为鼻科疾病.结论 鼻窦与眼眶关系密切是鼻眼相关疾病的解剖基础,CT扫描有助于对此区域病变的早期诊断,眼科医师在排除患者眼科疾病的情况下,及时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避免了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03/2019-03我院慢性泪囊炎患者160例166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常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组80例82眼,改良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组80例84眼,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分别为,常规手术组:75.6%、17.1%、92.7%和73.8%,改良式手术组:90.5%、5.9%、96.4%和92.5%,两组患者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36例42眼,如患者有鼻腔疾患并行鼻内镜下鼻部手术,术后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患者36例42眼术后6mo冲洗通畅38眼(90%),通畅欠佳2眼(5%),仍堵塞2眼(5%)。结论: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确切,且为微创,面部无瘢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