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步吸痰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插管时关闭负压,当吸痰管插到气管深部(15cm)时再后退0.5~1.0cm后打开负压将痰液吸尽。观察组采用两步吸痰法,即第1步带负压插管将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吸尽,第2步更换吸痰管后按常规吸痰法吸尽气管深部的痰液。结果两组吸痰时患者HR、R、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痰培养中铜绿假单胞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两步吸痰法能保持患者吸痰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稳定,提高安全性,并能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步吸痰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插管时关闭负压,当吸痰管插到气管深部(15cm)时再后退0.5~1.0cm后打开负压将痰液吸尽。观察组采用两步吸痰法,即第1步带负压插管将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吸尽,第2步更换吸痰管后按常规吸痰法吸尽气管深部的痰液。结果两组吸痰时患者HR、R、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痰培养中铜绿假单胞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两步吸痰法能保持患者吸痰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稳定,提高安全性,并能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压迫天突穴经鼻气管内插管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意识障碍患者经鼻气管内插管吸痰的方法。方法将80例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当吸痰管插至咽部(15~18cm处),常规组待吸气时盲插入气管;观察组压迫天突穴,刺激其声门开放后进行气管内插管吸痰。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压迫天突穴可提高意识障碍患者气管内插管吸痰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密闭式吸痰管与一次桂吸痰管在临床气管切开使用中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与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临床使用对比,从吸痰时间、吸痰效果、并发感染、患者耐受程度、经济价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密闭式吸痰管从以上各方面均优于一次性吸痰管.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较一次性吸痰管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吸痰枕用于深部吸痰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清理呼吸道无效、抗拒吸痰的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痰,观察组用吸痰枕辅助深部吸痰.结果 两组吸痰管进入下气道前刺激喉部的次数、吸痰操作时间、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入院第2天和治疗护理第7天体温、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无气道黏膜损伤及气管切开,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3例,气管切开6例.结论 应用自制吸痰枕辅助吸痰,可短时间内实现安全的深部痰液,减少日吸痰次数,且不会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和发生二次感染.  相似文献   

6.
<正>机械通气患者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影响,会厌功能、咳嗽反射丧失或减弱,正压通气使纤毛运动受到阻碍而不能自主排痰,常导致气道内分泌物的潴留。因此,气管内吸痰是机械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间接影响着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转归。然而,吸痰常会导致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如何能有效完成吸痰,且最大限度预防或减轻吸痰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一直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近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灭菌液体石蜡作为润滑剂在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吸痰方法中的应用以及效果。方法将92例经鼻(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大于48h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按一般的吸痰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吸痰前用灭菌液体石蜡棉球均匀涂抹在吸痰管前端。比较两纽痰痂形成、气道阻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气道阻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利用灭菌液体石蜡涂抹吸痰管用于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患者吸痰可有效减少气道的痰痂形成和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灭菌液体石蜡作为润滑剂在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吸痰方法中的应用以及效果。方法将92例经鼻(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大于48h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按一般的吸痰方法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吸痰前用灭菌液体石蜡棉球均匀涂抹在吸痰管前端。比较两组痰痂形成、气道阻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气道阻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利用灭菌液体石蜡涂抹吸痰管用于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患者吸痰可有效减少气道的痰痂形成和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9.
经口或鼻腔气管插管的患者留取痰标本成为护理的难题.尤其是痰培养与药敏对痰标本的要求很高。护士会遇到一次性痰标本留取瓶连接的吸痰管过短,不能够刺激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不能留取足够、可靠的痰标本。笔者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吸痰可弥补上述不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况世荣 《护理学杂志》2012,27(10):68-6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有效的应急吸痰方法,为单舱高压氧治疗中应急吸痰提供参考。方法将93例气管切开拟行高压氧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1例,在单舱高压氧治疗前3d于病房分别用1mL、20mL、50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吸痰。结果三组吸痰效果及吸痰后呼吸道损伤(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mL组吸痰效果最好,呼吸道损伤发生率最低。结论采用20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组成应急代替吸痰装置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改进气管切开的吸痰方法。方法将4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按常规法吸痰,将吸痰管无负压下直接插入气管深处,再打开负压边吸边旋转退出。观察组采用先吸取气管套管内口的痰液,再将吸痰管反折(不产生负压)下插至气管内15~17cm处(支气管分叉处),上提吸痰管1cm松开反折部分,边吸边旋转退出。结果两组不同时间肺部感染、粘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日吸痰次数,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 S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吸痰方法后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  相似文献   

12.
邓敏 《护理学杂志》2012,27(17):31-33
目的 探讨COPD患者实施间断负压气道深部吸痰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诊断为COPD并具备吸痰指征的患者,单号为对照组(50例),按常规气道内吸引法吸痰;双号为观察组(50例),采用间断开放负压吸痰,即呼气时开放负压吸痰,吸气时堵住吸痰管侧边孔关闭负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插管次数、吸痰次数减少,2次吸痰间隔延长,痰量增加,血氧饱和度较稳定且呼吸道黏膜损伤及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COPD患者采用间断负压经鼻下气道深部吸痰能降低反复插管对患者的刺激,减少吸痰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探讨改进气管切开的吸痰方法。方法将4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按常规法吸痰,将吸痰管无负压下直接插入气管深处,再打开负压边吸边旋转退出。观察组采用先吸取气管套管内口的痰液,再将吸痰管反折(不产生负压)下插至气管内15~17cm处(支气管分叉处),上提吸痰管1cm松开反折部分,边吸边旋转退出。结果两组不同时间肺部感染、粘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日吸痰次数,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S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吸痰方法后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有效的应急吸痰方法,为单舱高压氧治疗中应急吸痰提供参考.方法 将93例气管切开拟行高压氧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1例,在单舱高压氧治疗前3d于病房分别用1 mL、20 mL、50 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吸痰.结果 三组吸痰效果及吸痰后呼吸道损伤(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 mL组吸痰效果最好,呼吸道损伤发生率最低.结论 采用20 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组成应急代替吸痰装置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吸痰管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气管插管术日益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危重病人中常常使用,在ICU的危重病人经常出现在清醒状态或全身状态极度恶化及张口困难时需要气管插管。故经鼻气管术在ICU应用广泛,我院ICU采用吸痰管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于2002年-2003年应用于临床。较2000年-2001年大大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插管的时间,为重患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几种有创方法用于术后进行呼吸道清洁的指征并比较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曾接受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吸痰、环甲膜穿刺置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5例,女性17例;年龄14~81岁,平均年龄(65.2±11.1)岁.观察PaO2SpO2和肺不张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不同有创方式进行呼吸道清洁的治疗效果.结果 纤支镜吸痰组有效率40.0%(24/60),其中36例患者还需多次纤支镜吸痰或进一步的有创方式吸痰.气管插管组有效率31.2%(15/48),有11例患者还需环甲膜穿刺、22例患者需气管切开吸痰.气管插管组和纤支镜吸痰组的术后介入时间和疗效持续时间低于经环甲膜穿刺和气管切开组.结论 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有助于合理选择有效的有创呼吸道清洁方式.经气管插管和纤支镜吸痰在短期缓解患者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胸外科术后有创方式吸痰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推广支气管镜在取异物、呼吸困难、引导插管、术后吸痰等各种急症及外科领域的应用。方法 (1)利用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2)小儿及成人气管镜在钳管道插入取异物网篮进行异物取出;(3)利用气管镜在外科术后病人及烧伤病人吸痰、肺泡灌洗解决呼吸道通畅。结果 (1)对于外科手术前插管困难者,利用气管镜进行插管成功率为100%;(2)利用小儿气管镜及成人气管镜进行气管内异物取出成功率为100%;(3)在外科手术后病人及烧伤病人吸痰、肺泡灌洗对病人的愈合缩短了时间;(4)对呼吸困难的病人吸痰、肺泡灌洗解决呼吸道通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结论 气管镜在各种急症(呼吸困难、异物)中及外科领域(手术后及烧伤)成为抢救病人必不可少的器械和技术,希望它在今后各个领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20例.A组行开放式深吸痰;B组行开放式改良深吸痰;C组行密闭式深吸痰,吸痰深度同A组;D组行密闭式改良深吸痰,吸痰深度同B组,方法同C组.结果 四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48);但C、D组VAP发生时间较A、B组显著延迟(均P<0.01).气管插管第5天A组CPIS评分显著高于C、D组(均P<0.01);第7天密闭式吸痰组CPIS评分有所升高,与开放式吸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法是否能够降低VAP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但在延迟VAP发生时间方面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递减负压吸痰法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1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04例脑卒中气管切开后1周的患者按住院或转入单双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递减负压吸痰法,即从上往下抽吸,负压依次为-33~-36kPa,-27~-30 kPa,-22~-26 kPa。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从下往上抽吸,压力-20~-40 kPa。结果两组在吸痰后1min2、min5、min的SpO2,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液吸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递减负压吸痰较常规吸痰能明显减少吸痰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及SpO2的变化,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吸净痰液。  相似文献   

20.
膨肺对负压吸痰致肺不张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膨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行负压吸痰所致肺不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按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常规护理,连续1周后对发生肺不张患者行膨肺治疗1周;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每次吸痰后给予膨肺治疗。结果膨肺1周时观察组肺不张发生率(1.96%,1/51)显著低于对照组(20.41%,10/49),两组比较,P<0.01;膨肺2周时肺不张发生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4.08%(2/49)。结论膨肺能有效地防治人工气道负压吸痰所致的肺不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