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创伤分级诊断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急诊收治的148例创伤性骨折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4例)和研究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方式,研究组采取创伤分级诊断急救方式。统计两组患者急诊抢救阶段和院内延续治疗阶段治疗指标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急诊明确诊断率、急诊抢救成功率和转运至院内科室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急诊抢救过程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院内延续治疗阶段死亡率、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急救诊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分级诊断通过评定创伤性骨折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而及时采取不同的急诊救治策略,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在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2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常规确定性手术患者31例为对照组,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患者31例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PT值以及体温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PT、APTT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8.71%高于观察组16.13%,对照组休克4例,DIC、MODS、病死患者均2例,观察组仅2例休克患者,无DIC、MODS、病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救治严重腹部创伤安全性较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严重腹部创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和会诊模式用于腹部创伤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腹部创伤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实施会诊模式,研究组实施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急诊、转运和院内诊治阶段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明确主要诊断耗时和急诊室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研究组患者主要诊断准确率、急诊抢救成功率和急诊抢救过程死亡率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转运成功率、转运及院内救治过程死亡率和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可增强腹部创伤患者急诊诊治的时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行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将78例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行择期手术,观察组实施急诊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积极采取急诊手术,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结果经及时实施救治措施后,58例患者伤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2例。58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6例患者出现轻度关节功能障碍,余52例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多发性骨关节损伤,类型复杂且多合并颅脑、胸腹部损伤,及时正确做好伤情评估并实施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效果。方法对2012-10-2013-10间30例严重创伤的急救患者(观察组)实施通过急救绿色通道快速救治,并与2008-01-2009-01间实施传统救治方式的30例严重创伤的急救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室逗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急救绿色通道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救治,可缩短救治时间及提高救治成功率,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急救绿色通道建设。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显著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胸部创伤伴随休克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胸部创伤伴随休克患者76例,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时间、方案实施时间、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和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伴随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较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10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照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联合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中2例患者因结石嵌顿转为开腹手术,取石成功率96.2%,对照组有1例因结石散落、嵌顿无法取出,取石成功率98.1%,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无术后胆汁漏、切口裂开、出血和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出血,1例结石残留.结论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疗效佳、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诊创伤患者抢救中组合评分机制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134例,将其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为不同的小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NISS评分和CRAMS评分相结合;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RT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0%,抢救时间为121.3±21.0分钟;对照组患者为成功率为93.6%,抢救时间为181.4±26.2分钟;以上指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救创伤患者采用合适的组合评分机制不仅能够及时治疗,而且还可以大大缩短抢救时间,使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救麻醉处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9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限制性体液复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急救麻醉处理。观察比较急救前、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术前,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乳酸(BLAC)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急救麻醉处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功能,从而提升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对创伤性膈疝患者就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创伤性膈疝患者。按急诊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分析2组急诊相关指标、术后康复指标,2组护理后1个月的复发率、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诊科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从救治到送入手术室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缩短,术后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00%、25.00%,救治成功率分别为100.00%、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缩短了创伤性膈疝患者的抢救时间,使患者尽早脱离危险,减少创伤性膈疝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2例,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Australian Triage Scale,ATS)在急诊创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组织专业人员对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进行翻译,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将178例批量创伤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7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应用AIS-ISS评分检伤分诊,观察组应用ATS系统评估分诊。比较两组在检伤分诊时间、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评估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能快速评估伤情,指导急诊抢救治疗工作,减少分诊盲目性、增强准确性,为急诊创伤患者及时救治、合理分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实施LC,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比较,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把握好手术及中转开腹的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高龄患者行急诊ERCP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胆管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行急诊ERCP的患者186例病例资料。其中,年龄≥80岁者96例,作为观察组;年龄65岁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合并症、治疗结果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信息。结果观察组中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vs51.11%,P0.05)。两组病例中,ERCP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4.79%vs 95.56%,P0.05)。对照组无终止操作病例,观察组有2例患者因心肺功能抑制而终止操作。两组病例中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29%vs 5.56%,P0.05),胰腺炎、出血、穿孔及感染发生率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并发症均未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两组病例中无ERCP相关死亡病例的发生。结论急诊ERCP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急性胆管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高龄患者,但需密切关注合并症,并及早发现可能引起的不良事件。高龄患者如发生并发症往往较严重,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切口长度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胃镜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药物传统治疗,胃镜治疗组在胃镜下采用相应的器械进行镜下止血。结果治疗后比较:胃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94.92%,对照组为70.59%,胃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胃镜治疗组再出血率、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提高了止血成功率、降低了再出血率及手术率,是安全可靠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手的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实施行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病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瘢痕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治疗甲状腺瘤具有机体创伤小、并发症少且美容效果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腔穿刺输液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10—2017-09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34例严重创伤患者。将2011-10—2014-09间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开展骨髓腔穿刺输液治疗;将2014-10—2017-09间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均在急诊救治中采用骨髓腔穿刺输液治疗。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建立静脉通路平均用时及抢救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髓腔穿刺输液应用于急诊科救治,能够明显缩短建立静脉通路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系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05—2018-04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住院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系统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再出血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防止再出血和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