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易翔  卢开慧 《医学信息》2010,23(17):3163-3164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讨200例糖尿病患者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TCD检测患者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结果与200例高血压患者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BA及MCA的血流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VA(P〈005),而BA与M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BA的血流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高血压患者(P〈0.05),而vA与MCA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BA的血流频谱及音频异常率显著高于vA及MCA(P〈0.05),且MCA明显高于VA(P〈0.05),糖尿病患者BA及MCA的血流频谱及音频异常率显著高于高血压患者(P〈0.05),而v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D检测有助子了解糖尿病患者各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及早发现隐性糖尿病。以及评价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上、下肢多部位皮肤的微区血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20例正常老年人(平均年龄66.5岁)上、下肢多部位皮肤微区血流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在老年人组中,无论上肢或下肢、肢体末端(如指腹、手背、趾腹、足背)微区血流灌注波形半数受检者呈现为高波幅波动或低波幅波动,而正常青年人则上肢、下肢各个部位均表现为高、低灌流相交替出现的波形。(2)无论老年人或青年人上、下肢皮肤微区血流都存在着离心端小于近心端的趋势,即:趾腹<足背<小腿<膝部,指腹<手背<前臂<肘部。(3)老年人上肢、下肢各个部位的微区血流均明显低于正常青年人(P<0.05)。(4)无论老年人或青年人,上、下肢左右二侧,内、外二侧血流波形及最高平均血流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肢体皮肤微区微循环亦随之发生障碍,血流量降低,血管弹性差,舒张、收缩功能的调节能力下降。无论青年人或老年人肢体皮肤微循环血流,其离心端明显低于近心端。同组同一水平左右二侧、内外二侧肢体微区血流具有对称性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与膈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8例为COPD组,以同期无心肺疾病、年龄与COPD组匹配的门诊患者18例作为对照。进行常规肺功能测定,使用多导食道电极导管记录静息状态、最大用力吸气时的食道压、胃内压、膈肌肌电(EMGdi),分析肺功能指标与膈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肺功能检查显示,COPD组与对照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pred)、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息状态下,COPD组的最大食道压(Pes.max)、最大跨膈压(Pdi—max)、EMGdi、EMGdi占最大值百分比(EMGdi%max)分别为(61.0±8.4)cmH20(1cmH20=0.098kPa)、(75.8±11.2)cmH20、(45.1±22.0)uV、(26.1±14.9)%,对照组分别为(73.5±13.0)cmH20、(96.4±10.2)cmH20、(20.2±9.0)μV、(12.0±3.6)%。COPD组Pes—max、Pdi—max明显低于对照组,EMGdi、EMGdi%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最大胃内压(Pga—max)、EMGdi最大值(EMGdi—max)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es—max与FEV。%pred、FVC%pred、FEVI/FVC呈正相关(r=0.569、0.532、0.533,均P〈0.05),Pdi.ma)(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呈正相关(r=0.734、0.657、0.685,均P〈0.05);EMGdi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呈负相关(r=-0.654、-0.671、-0.567,均P〈0.05),EMGdi%max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呈负相关(r=-0.591、-0.608、-0.532,均P〈0.05);而Pga-max、EMGdi.max与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经多导食道电极导管记录的膈肌功能指标与传统的肺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反映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内囊出血后大鼠空肠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探讨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自体尾静脉血注入法建立大鼠急性内囊出血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内囊出血后3、6、12、24h组,每组8只大鼠。运用微循环显微摄像分析系统,计测各组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量、切变率、白微栓数,并对切变率和白微栓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计测微动脉内轴流和边流的宽度,并计算边流宽度与管径的比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急性内囊出血各时间点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脑出血6、12、24h组切变率减小(P〈0.05),而白微栓数增加(P〈0.05),切变率与白微栓数呈明显负相关(r=-0.917,P〈0.05);脑出血6、12、24h组微动脉内边流宽度与管径的比值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急性内囊出血后大鼠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量减少,切变率降低,白微栓数增多,边流宽度与管径的比值减小,这些微循环障碍可进一步导致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A(apoA)水平变化与血糖控制状态关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213名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其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6±0.45)mmol/L vs (1.13±0.35)mmol/L,P〉0.05];控制满意组apoA水平显著高于非满意组[(1.16±0.31)g/L vs (0.98±0.32)g/L,P〈0.01],apoB/apoA显著低于非满意组(P〈0.05)。TC、TG、LDL、VLDL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poA与HbAlc、FBG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1;r=-0.24,P〈0.01):apoA与HDL、TC呈显著正相关(r=0.74,P〈0.01;r=0.39,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态显著影响apoA水平,这可能是HDL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AED)托吡酯(TPM)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企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一个理论基础。方法:收集43例无肝、肾损害及其他特殊疾病,近期未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治疗剂量维生素D的癫痫患儿的血清和尿液,并以其中服药前的癫痫患儿13例(作为对照组)和TPM组30例,测定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DPD/Cr),同时,对服用TPM的患儿体内血Ca2+、HCO-水平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PM组血清AI。PF(20.13±4.44)U/L]与对照组[(14.75±2.39)U/L]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o.01),TPM组尿DPD/Cr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中的血清ALP和尿DPD/Cr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083、-0.396)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组患儿血Ca2+、HCO-的结果分别为:(1.10±0.08)mmol/L,(16.28±1.09)mmol/L,均低于正常值范围2.12~2.75mmol/L和22~28mmol/L。服用TPM的癫痫患儿血Ca2+水平与其ALP和DPD/Cr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183,-0.288P〉0.05),该组患儿血HCO。水平与其ALP和DPD/Cr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321,0.285P〉0.05),血Ca2+与HCO一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064,P〉0.05)。结论:TPM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两个方面,服用TPM的癫痫患儿不仅需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还应定期检测血浆HCO3-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淋丸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Iso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五淋丸大、中、小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ST-iunction(J点)的位移、血清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五淋丸大、中、小剂量组大鼠心电图J点的位移明显低于模型组(P〈O.05或P〈0.01);血清肌酸激酶((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低于模型组(P〈O.01);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等容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土dp/dtmax)显著高于模型组(P〈O.05或P〈0.01)。结论:五淋丸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脏的舒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正常青少年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枕颈矢状面形态,探讨其枕颈矢状面形态与颈椎矢状面形态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入院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AIS患者80例(男14例,女66例)作为AIS组;正常青少年志愿者100名(男17名,女83名)作为对照组。在枕颈部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记录枕骨入射角(OI)、枕骨斜率(OS)、枕骨倾斜角(OX)、上颈椎前凸角(C0-C2)、下颈椎前凸角(C2-C7)和颈椎前凸角(C0-C7),比较对照组与AIS组枕颈参数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并分析枕颈参数与颈椎矢状面形态相关性。结果对照组OI、OS和OT分别为36.12°±2.55°(30°~44°)、26.34°±8.41°(15°-46°)和-10.06°±7.51°(-22°~11°),AIS组OI、OS和OT分别为35.62°±3.01°(31°~42°)、24.27°±8.49°(7°-42°)和-11.52°±9.23°(-28°-10°),两组枕颈部形态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78、1.014、1.306,P值均〉0.05),且不受年龄(≤14岁,〉14~18岁)、性别影响(P值均〉0.05)。对照组OI与C0-C2角和C0-C7角显著相关(r=0.307和r=0.298,P值均〈0.05),OS和OT分别与C2-C7角和C0-C7角显著相关(r=0.402和r=0.560、r=0.428和r=0.550,P值均〈0.05);而AIS组仅OI和OS与C0-C2角存在显著相关性(r=0.532和r=0.620,P值均〈0.05)。结论正常青少年和AIS患者的枕颈参数无显著差异,且不受年龄与性别影响。正常青少年OI、OS和OT与颈椎矢状面形态显著相关,而AIS患者枕颈部矢状面形态仅与其上颈椎矢状面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不同糖代谢异常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54名受试者(其中男149人,女105人)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Yr)和HbAlc检测。根据OGTY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IGT)、IFG合并IGT(IFG/IGT)和糖尿病(DM)5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HbAlc值,对各组HbAlc与空腹血糖(FPG)和OGTr2h血糖(2hPG)进行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①HbAlc水平(%,下同)DM组(7.41±1.94)明显高于其余4组(以上P均〈0.01),I-IFG组(6.06±0.37)、I-IGT组(5.91±0.39)、IFG/IGT组(6.12±0.3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明显高于NGT组(P〈0.05)。②DM组HbAlc分别与FPG(r=0.934,P〈0.01)和2hPG(r=0.760,P〈0.01)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HbAlc=2.957+0.458(FPG)+0.05(2hPG);IFG/IGT组(r=0.326,P〈0.01)、I-IGT组(r=0.254,P〈0.05)HbAlc只与2hPG存在正相关;I-IFG组HbAlc只与FPG存在正相关(r=0.404,P〈0.01);NGT组HbAlc与FPG(r=0.157)和2hPG(r=-0.006)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正确地反映正常糖代谢、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3种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血糖水平,是区分3种糖代谢状态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剌激家兔中缝背核(DRN)对家兔脑皮质微血流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应用氢清除法测定局部脑组织血流(rCBF)及观测软脑膜微循环。结果 电剌激DRN后脑皮质rCBF减少44.2%(P<0.01),软脑膜微动脉径缩小,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作用持续15min。切断颈交感神经或破坏蓝斑核(LC)后再剌激DRN,rCBF分别减少15.8%和16.6%(P<0.05)。rCBF降低幅度均小于正常动物。电剌激DRN对半球脑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结论 电剌激中缝背核可致家兔脑皮质微动脉收缩,局部组织血流减少。切断颈交感神经、破坏蓝斑核rCBF降低,但幅度小于正常动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瘦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高血压的相互关系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91例高血压患者及67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瘦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 ①同组内女性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高血压组女性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女性(P<0.01);高血压组男性瘦素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P<0.05).②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PRA、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AngⅡ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BMI和AL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③直线相关统计分析显示,高血压组患者血清瘦素的升高与PRA、AngⅡ、BMI和SBP呈正相关(PRA:r =0.52,P<0.01;AngⅡ:r=0.43,P<0.01;BMI:r =0.55,P<0.01;SBP:r=0.33,P<0.05),而与ALD和DBP无相关性;对照组瘦素仅与BMI呈高度正相关(r=0.54,P<0.01),其它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对血压的影响与性别有关,高血压患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可通过影响RAAS的活性使血压升高,主要为收缩压(SBP)的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29例高血压病(HT)患者(实验组)及31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比例及数量,评价组间差异,并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与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HT)患者与血压正常患者相比,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比例[(7.917±4.296)‰比(8.18±5.669)‰]及绝对数[(6.971±2.115)×107/L比(7.123±5.387)×107/L]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比例[(1.239±0.669)‰比(1.897±0.859)‰]及绝对数[(1.794±2.244)×107/L比(2.819±4.997)×107/L]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外周pDC数量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成呈正相关关系(r=0.424及0.487,P〈0.05),pDC比例与SBP、DB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着炎症反应和免疫活化,树突状细胞可能在该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压波动性与奥美沙坦改善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21周龄SH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HR),奥美沙坦组(Olm),以WKY大鼠为阴性对照。灌胃给药12周后,记录24h清醒动脉血压、心率、血压波动性(BPV)、测定ABR功能(BRS);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对高血压靶器官损伤(TOD)进行半量化的评估。结果SHR的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收缩压波动性(SBPV)、舒张压波动性(DBPV)显著高于对照WKY大鼠及Olm组(P〈0.01),心率三者间无明显差异。BRS功能非常显著低于WKY大鼠(P〈0.01),显著低于Olm组(P〈0.05)。SHR靶器官损伤明显,TO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WKY大鼠及Olm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HR的TOD得分与SBP及DBP呈正相关(P〈0.05);与BPV也呈正相关(JP〈0.01);与BRS呈负相关(P〈0.01)。BRS及BPV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SBP及DBP。结论BPV的增高、BRS的降低可以导致高血压靶器官损伤。降低BPV,改善ABR功能是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经微导管向远端血管床注射不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患者66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22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0.5岁。随机平均分为A组(维拉帕米)、B组(替罗非班)、C组(硝酸甘油)。分别记录3组PCI手术结束时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TIMI)-3级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3级的例数、出现无复流到首次开始注射药物的时间、血流恢复TIMI-3级的时间、心肌组织灌注恢复TMPG-3级的时间、PCI手术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和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与B组血流达到TIMI-3级例数分别为16例、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明显高于C组8例(P0.05);A组TMPG-3级例数为16例,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出现无复流到恢复TIMI-3级和心肌组织灌注恢复TMPG-3级的时间分别为(6.6±2.5)min、(6.9±3.1)min,显著小于B组[(8.9±3.1)min、(13.4±4.5)min]和C组[(11.6±2.9)min、(17.1±4.2)min](P0.05);A组与B组PCI手术时间和X射线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明显短于C组(P0.05);A组与B组术后1周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3%±7.7%vs 43.2%±8.1%,P0.05),但二者明显优于C组(37.1%±6.7%,P0.05)。结论与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相比较,经微导管向远端血管床注射维拉帕米,可以即刻提高靶血管血流灌注和心肌组织灌注,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心脏功能,是临床实践中改善无复流现象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考复读生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280名高考复读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考复读生生存质量自评总分为(78.31±11.79),在心理、社会和环境各领域的得分均高于大学生(t=6.860,4.006,7.477,P0.001)。女生在社会领域得分上高于男生(t=-3.311,P=0.001);有高考明确目标的学生在心理领域得分上高于无明确高考目标的学生(t=-3.919,P0.001);因自身愿望而复读的学生在心理领域得分上高于因外界原因而复读的学生(t=2.792,P=0.006);是否独生子女和文理分科不同的复读生在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高考复读生生存质量及各领域得分与其对目前学习的满意程度(r=0.192~0.453,P0.01)、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r=0.167~0.296,P0.01)存在显著的相关;回归分析显示,高考复读生对目前学习、生活满意程度,父、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生存质量及各领域得分的重要因素。结论高考复读生的生存质量较好,有关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对其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经静脉心肌超声造影(IMCE)观察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前后心肌微循环的变化。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病情稳定后7~10d,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随机分成骨髓细胞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术前、术后1月、术后6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IMCE,测量平台期的心肌显像增大强度A,曲线上升平均斜率β及A与β之积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移植组LVEF由术前的(37.26±4.21)1月后上升到(54.42±5.26)(P〈0.05);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38.86±4.63对40.28±4.56)(P〉0.05)。LVDd移植组术后6月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50.23±3.42对52.48±3.26)(P〉0.05);而对照组(50.96±2.68对64.31±3.28)(P〈0.05)心脏有扩大趋势。IMCE示手术后相关心肌节段的A、β及A.β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其中A.β(dB/s)移植组由术前的2.37±0.16(dB/s)增加到术后的15.60±0.24(dB/s);较对照组(2.06±0.12至7.98±0.23)增加更为明显(P〈0.05),示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CI术后梗死相关节段心肌血流灌注速度和灌注量均有增加,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增加更明显。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改善梗死区心肌微循环,明显增加心肌血流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D64、CD16表达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近2个月产科顺产分娩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共20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脐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D64、CD16表达的测定,与同期30例健康成人检测结果比较,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的平均荧光道数(171.23±83.97道尔顿),高于成人对照组(98.05±44.92道尔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CD16的表达(939.12±140.61道尔顿)明显低于对照组(1269.44±107.35道尔顿)(P〈0.01)。脐血淋巴细胞CD64、CD16表达的平均荧光道数(37.66±4.85道尔顿、84.42±51.23道尔顿)与成人淋巴细胞CD64、CD16的表达相比较(34.77±5.32道尔顿、81.07±50.11道尔顿)无显著性差异(P〉0.05)。脐血单核细胞CD64表达的平均荧光道数(291.08±118.91道尔顿)与成人单核细胞CD64(256.61±143.02道尔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CD16的表达(67.99±19.46道尔顿)较对照组(49.60±17.75道尔顿)明显升高(P〈0.01)。结论 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高水平表达,而CD16的表达降低;单核细胞CD16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指纹纹型分布,并与正常人群指纹分布作比较,为临床医学提供基础皮纹学参数。 方法:对160 例唐山地区冠心病患者及160 例对照组人群印泥拓取法采集指纹,放大镜下鉴定。结果:冠心病患者 的指纹参数值为:斗形纹(W)占56.19%,箕形纹(L)占41.25%,弓形纹(A)占2.56%。A形纹多见于示指,其 次是中指;Lr 多见于示指;Lu 多见于小指;W多见于环指。冠心病患者示指箕形纹和弓形纹的频率较对照组具有 显著性差异。双手十指同纹型的频率为20%。一手五指纹型组合频率为OLW(65.31%)> 同型组合(26.25%)> ALO(4.69%)>ALW(3.75%)。对应手指纹型组合频率为W/W( 49.13%)>L/L( 33.00%)>L/W(13.00%)> A/L(3.50%)>A/A(1.25%)。患者组和对照组示指出现A/L 和L/W组合的频率差异显著,2 组中L/W和W/W组 合的频率差异显著。结论: 冠心病患者指纹纹型分布具有特异性,且男性和女性间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唐山大地震孤儿性格特征与心身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经历唐山地震的孤儿在地震灾难发生30年后的人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共有260例唐山地震的孤儿幸存者和241例经历唐山地震的非孤儿幸存者作为对照参加调查。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被试进行评估。结果在全部被试中,EPQ-N分与SCL-90总分(r=0.51)、SCL-90总均分(r=0.51)、SCL-90阳性项目数(r=0.52)、SCL-90阳性症状均分(r=0.32)、自评抑郁问卷(r=0.53)、自评焦虑问卷(r=0.51)显著相关,P均〈0.01;地震孤儿组(260例)EPQ-N分高于非孤儿对照组(241例)(47.65±11.41,44.92±9.46,t=2.91,P〈0.01)和EPQ-E分低于对照组(55.7±10.14,58.86±10.13,t=3.41,P〈0.01);患PTSD的孤儿组(n=32)EPQ-E分低于未患PTSD的孤儿组(n=228)(51.88±11.34,56.32±9.87,t=2.34,P〈0.05),患PTSD的孤儿组EPQ-N分高于未患PTSD的孤儿组(54.84±10.89,46.64±11.14,t=3.910,P〈0.01)。结论唐山地震发生30年后,经历唐山大地震的孤儿幸存者人格特质有明显倾向性,这种人格特征的倾向性与孤儿幸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