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湿化和加温作用,因此,要不断地为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雾化治疗[1]。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笔者自制系带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口,应用于22例气管切开湿化气道患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现状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66  
韩维红 《护理学杂志》2001,16(4):254-256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然而有创气道的打开 ,使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空气未经口鼻腔温化过滤 ,若护理不当 ,常可引起肺部感染。所以 ,护理界同仁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现综述如下。1 人工气道的湿化管理因人工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易使分泌物干燥粘结、阻塞管腔。而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1]。所以湿化气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1 .1 湿化方法1 .1 .1 雾化吸入 :临床上根据病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每 4~ 6h1次 ,每次 1 5~ 2 0 min。采用小雾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气管切开后人工气道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8例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了规范的护理措施,从体位、合理氧疗、气道湿化的方法、有效排痰、气道感染的预防等方面加以总结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减少了并发症,无一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气道阻塞、窒息、及肺部感染等.结论: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对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  相似文献   

4.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再加上呼吸功能受损,使用脱水剂,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以及舌后坠等原因导致呼吸道不畅,常需气管插管,但黏稠痰液甚至痰痂常阻塞患者呼吸,甚至发生窒息.因此,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非常重要.充分而恰当的气道湿化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2011年1~5月,我们采用一次性双圈氧气雾化吸入器对30例气管插管患者行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速度调节器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静脉输液速度调节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间断湿化法湿化气道.结果:现察组的气道温化工序、肺部感染、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充血等临床效果优于原常规的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是一种紧急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急救手术,而呼吸道涅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的重环节,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因此,广大的护理工作者在湿化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量及湿化温度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行人工通气患者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76例行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人工鼻组和调速器泵入湿化组,观察对比两组病人刺激性咳嗽、痰液粘稠度、心率和护理时数等指标。结果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较调速器泵入湿化能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降低痰液粘稠度;在减慢心率上分别经过方差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少护理时数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气道管理,达到理想的加温湿化效果,并具有过滤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在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套管内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使用气管套管的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9例和转换器组19例。常规组直接用喷药剂喷口对准气管套管口给药,转换器组使用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连接喷药剂喷口给药,定时记录两组患者痰液量及性状、肺部啰音情况。结果转换器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使用人工气道喷药剂转换器治疗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加温雾化器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人工气道病人,上呼吸道生理性湿化加温功能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气管腔内分泌物干燥粘结,阻塞气道,影响正常通气,引起肺部感染[1]。我院1995年7月至1998年7月对182例人工气道病人施行了持续加温雾化,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82例病人中,男104例,女7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岁,平均(41.37±1.54)岁。气管插管89例、气管切开93例,为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肺、食管、腹部、体外循环)、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需留置人工气道维持供氧和排痰的非呼吸支持病人,留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歇气道湿化法和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间歇湿化法,试验组采用持续湿化法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合理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总结1例长期气管插管后气管切开高龄患者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缺氧状况,做好人工气道管理,早期加强呼吸及运动系统康复护理,关注营养支持、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患者带人工气道15余月后呼吸功能恢复良好并顺利拔管、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最终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人工鼻具有湿化、温化和滤过作用,不仅用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对全麻气管插管和手术后的重症病人也适用,可避免因冷空气直接进入气道引起呛咳、不适,因其还具有一定的空气滤过作用,可明显降低术后呼吸道感染以及咳嗽、咳痰的发生,明显提高了麻醉质量,保护气道粘膜功能,有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体会,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成功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出院42例,死亡4例。结论正确的呼吸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间断气管内滴药对气道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气管插管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设为对照组,应用间断气管内滴药湿化气道;B组40例,设为实验组,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A组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将湿化液咳出会影响湿化效果;B组将湿化液缓慢、均匀而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作用。结论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间断气管内滴药湿化气道相比,持续气管内滴药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降低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切开后,因人工气道自身湿化作用降低,易使分泌物干燥粘结阻塞管腔,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犤1犦。所以湿化气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我们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与传统的使用注射器将湿化液滴入气管套管内相比较,发现前者可使肺部感染率下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气管切开患者60人,年龄21~61岁,男36例,女24例。原发病为脑外伤或脑出血,病人既往体健,无呼吸道疾病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方法:(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内滴药法用注射器将湿化液(生理盐水20…  相似文献   

16.
贺海霞 《护理学杂志》2006,21(10):48-48
雾化吸入具有消炎、止咳、化痰、湿化气道和解痉平喘等作用.一般情况下,雾化器与患者的连接有口含嘴和面罩2种方式,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将雾化器直接连接在呼吸机送气管路上,后者再与人工气道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相连接.而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者,或机械通气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带管(人工气道)期间,由于雾化器与人工气道间没有合适的连接装置,导致雾化吸入效果差.鉴此,我科将呼吸机专用吸痰三通管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雾化吸入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雾化吸入具有消炎、止咳、化痰、湿化气道和解痉平喘等作用。一般情况下,雾化器与患者的连接有口古嘴和面罩2种方式,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将雾化器直接连接在呼吸机送气管路上,后者再与人工气道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相连接。而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者,或机械通气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带管(人工气道)期间,由于雾化器与人工气道间没有合适的连接装置。导致雾化吸入效果差。鉴此,我科将呼吸机专用吸痰三通管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雾化吸入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常发生呼吸衰竭,人工气道的建立能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呼吸道的通畅,为抢救生命提供有力支持。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机械通气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如下呼吸道感染、呼吸机性相关肺炎,呼吸道黏膜溃疡、气管血管瘘、气管胸膜瘘等,病死率高达50%-7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因急性脑血管疾病导致通气功能严重障碍而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应用输液泵控制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常规气道湿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日平均吸痰次数、平均吸痰时间、经皮血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结果:A组日平均吸痰次数、日平均吸痰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经皮血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包括吸痰即刻和吸痰后5min)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控制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对患者呼吸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优于常规湿化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因鼻腔过滤、湿化作用丧失,需对呼吸道进行湿化雾化[1].为意识障碍患者实施雾化治疗时须由护士手握雾化管协助,加大了工作量.为此,我们研制出多功能气道雾化支架,临床应用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