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患者43例,10例应用颅骨支持式牵引器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33例应用内置式牵引器行单侧(6例)或双侧(27例)下颌骨体延长,3~6个月的稳定期后,手术拆除牵引器.结果 43例患者80侧下颌骨体部平均牵引长度23.2 mm(14 ~ 35 mm),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后气道间隙由术前的平均4.9 mm增加到术后的10.4 mm,代表下颌突度的SNB角由术前的平均64.2°增加到术后的74.5°,小颌畸形得到了有效治疗,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术后平均复查20.3个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牵引成骨技术可有效矫治关节强直导致的小颌畸形.颅骨支持式牵引器是治疗儿童青少年小颌畸形的有效手段,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治疗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与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配合牙槽嵴裂植骨术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的手术设计与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6年4月,共收治18例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16~33岁,平均24.5岁.单侧唇腭裂15例,双侧3例.影像学检查均有继发严重双颌畸形的主要表现.均联合应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同期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游离移植Ⅰ期手术矫正.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复查头部X线片,所有患者上、下颌骨位置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3年,牙弓外形良好,X线片示无明显骨质吸收,植骨区密度与周围接近.18例均获得满意面容及良好的<牙合>关系. 结论: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与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配合牙槽嵴裂植骨术可以Ⅰ期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并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不但可以减少手术次数,而且还降低了手术费用,是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双颌手术矫治严重的颌面部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颌手术在矫治颌面部畸形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应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Ⅰ期完成多个颌面部畸形矫治,达到改善容貌和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目的。结果:31例颌面部畸形病例,均按上述方法完成矫治,治疗结果通过开口度、开口型、面形、咬合关系、咀嚼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治疗结果令人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双颌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颌面部畸形的方法,应成为矫治颌面部畸形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强直合并小颏畸形一期整形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利用自体阔筋膜张肌进行假关节成形,并同期采用下颌颏部水平截骨前徙治疗小颏畸形。结果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我们共治疗11例患者,术后进行关节松动训练,张口功能与面部的外部形态恢复良好。随访6~12个月,张口功能良好,能够正常咀嚼。有9例患者张口度在2横指以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采用本方法,一期手术治疗颞颌关节强直合并小颏畸形,是解决患者张口功能与面部外形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BSSRO)是正颌手术的一种常用术式,灵活性强,能很好地实现下颌位置的前伸和后退,在治疗下颌各类畸形中应用广泛。BSSRO术后的固定已由非坚固内固定向坚固内固定发展,近年来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固定方式。随着影像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大量研究聚焦于不同固定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本文对BSSRO术后固定方式的进展和不同固定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共矫治43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结果:43例患者通过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退下颌骨,联合术后快速正畸3~7个月,基本建立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咬合功能。随访6个月~3年,效果稳定。结论:下颌前突畸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不但能够显著地改善颌骨畸形,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敏  滕利  归来  庄洪兴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83-1385,I0007
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结果:经典术式组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麻木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术后感觉障碍2例,术后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7年,所有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术式具有经典术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小;增加了下颌体的后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因而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畸形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的首选术式,配合正规及时的术前、术后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主要探讨BSSRO后退下颌骨术后骨的稳定性,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46例单纯下颌前突患者,不包括存在偏颌畸形的病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前一周(T1)、术后一周(T2)、术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硬组织的相对位移。结果:BSSRO后退下颌骨后,使得硬组织Li点平均后退了6.5mm,B点平均后退了7.3mm,Pg点是8.5mm,Me点为9.1mm。各标志点的平均复发率为:Li点复发率为23.1%、B点复发率为24.7%、Pg点复发率为25.9%、Me点复发率为26.4%。结论:影响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复发的因素很多,其中受髁状突的影响使得下颌骨在向前复发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的水平复发,而是水平逆时针旋转复发。复发可能与后退量存在相关关系,但需要超过一定的后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的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11例,严重出血1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4例。结论:下齿槽神经损伤、出血、骨折、感染和复发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可能危及生命。必须根据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或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小儿颞颌关节强直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  张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6):344-344
我院自 1993年以来共为 19例 14岁以下颞颌关节强直患儿施行关节成形术 ,均选择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9例中男 8例 ,女 11例 ,5~ 10岁 10例 ,10~ 14岁 9例。发育良好者 11例 ,瘦弱者 8例。张口度 :1 5~ 0 5cm者 10例 ,小于 0 5cm者 9例。麻醉方法 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 0 1mg/kg。诱导用氯胺酮 1~ 2mg/kg、地西泮 0 1mg/kg或γ 羟基丁酸钠 5 0~ 80mg/kg静注。待患儿入睡后用 1%丁卡因 麻黄碱准备鼻孔 ,行环甲膜穿刺 ,注入 1%丁卡因 1~ 2ml表麻。 3分钟后…  相似文献   

11.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 which is most frequently caused by trauma, presents with restriction in mouth opening in early stages and if children are the victim and not treated early, it presents with growth retardation of the involved mandibular side. Various methods are available for surgical correction. We have reviewed our experience with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interpositional materials in post-traumatic cases in our set up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emporal fascia over last three years. Twenty seven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trauma, mostly fall from height, have been studied. They were evaluated clinically an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orthopantogram and x- ray lateral oblique view. The most common age group was 10-15 years with mean 12.5 years and male to female ratio 1:2. Preoperative mouth opening (inter incisor distance) was 1-2 mm in 17 cases and 2-4 mm in 10 cases. We have used temporalis fascia in nine, costochondral graft in seven, silastic sheets in five and T-plates in six cases. Post-operatively, adequate mouth opening of 30-50 mm was observed in six months follow-up and more than 50 mm at one year follow up in 21 cases out of which nine cases have interpositional material as temporalis fascia alone.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was uneventful in all cases and none required re-operation for recurrences. We conclude that interpositional arthroplasty, especially with pedicled temporal fascia, is the best method to prevent recurrences and establish good mouth opening and full range of jaw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the course of the condition in a case of congenital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 that caused facial disfigurement,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mouth opening, difficulty in feeding and breathing, and general interference with phys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坚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升支矢状劈开术打下基础。方法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及ANSYS有限元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下颌骨三维实体模型,修改下颌骨模型,模拟升支矢状劈开,根据内固定系统的规格建立内固定模型,对以上各组分别网格化,建立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坚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小型钛板和双层皮质螺钉内固定模型施加100N前牙咬合力,计算下颌骨及内固定系统的应力情况。结果建立了含牙齿的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小型钛板和双层皮质固位螺钉的内固定模型。在前牙咬合时,上缘钛板固定情况下,远心骨段和近心骨段的近中螺钉固位处应力值较大;双层皮质螺钉固定时,颌骨的最大应力位于远心骨段上缘近中螺钉固位处的内侧面。结论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几何及物理相似性,可以作为研究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坚强内固定的原始模型。  相似文献   

14.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软硬组织移位比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单纯BSSRO水平后退下颌的患者33例,于手术前一周(T1)、术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T2)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并加以相关分析。结果:软组织Li点和Mes点上的移位比例关系与国外文献报告显著不同,各软组织标志点与硬组织B点和Pg点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结论: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比例关系在下唇及颏部与国外结果相差较大,存在人种差异。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时不能照搬别人的结果,要根据人种及侧面外形的不同来分析。另外,在临床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时,以B点及Pg点的位移改变来分析相应的软组织标志点的变化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