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6例眼底血管样条纹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视乳头周围呈一环形条纹,由此向不同方向呈放射状发出,延伸数毫米逐渐变细而终止,仅限于眼底后极部。造影中条纹一直显强荧光,其中4例条纹侵犯黄斑,引起黄斑部出血及渗出,是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自皮裂的玻璃膜侵入视网膜下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血管条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24眼视网膜血管条纹的患者经充分散瞳,按常规方法进行FFA检查。结果:FFA显示眼底乳头旁有色素条纹环境盘缘,并向四周放射走行,黄斑区网膜下可见新生血管膜(subretinal neovascu lar me mbrane,SRNVM)的早期形态。结论:FFA对本病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30例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徐教伦,徐金元,张乃美,王金刚,侯爱学(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滨州市,256610)关键词糖尿病;血管造影;眼底;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应用2BAF-I型广角眼底照...  相似文献   

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反差适度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反差适度的显影参数。方法:对2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测试分析。结果:无赤光像反差为0.87时影像连缘效应,视觉清晰度最佳,灰雾为第二位。结论:0.87可做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反差适度的参数,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性要求,同时兼顾其它显影参数间的相互影响是界定其反差适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34例(37眼)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观察34例(37眼)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眼底荧光早期像,中晚期像的典型改变,提出眼底荧光造影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34例(37眼)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与其他视盘疾病有许多显著不同。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  相似文献   

6.
王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27-1028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血管内,同时采用日本Kowa RC-XV3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眼底造影。结果通过对186例病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此项检查的原理、操作过程并掌握药物的功能及性质,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医生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036例患者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及处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4.83%,其中轻中度不良反应190例(4.70%),重度5例(0.13%),无死亡病例。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危及生命,造影前问诊和造影室内装备抢救药品器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丽霞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7):835-836,F0003
目的: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观察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方法:用日本Canon相机对30例患者(36眼)进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结合常规眼科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图像显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中,有典型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24眼,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6眼,黄斑结瘢6眼;在明确脉络膜新生血管定位和分型中,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呈颗粒状11眼,斑片状7眼,车轮状6眼,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呈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4眼,血管性色素上皮病变2眼。结论: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早期发现黄斑下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并能确定其位置、范围、数目及性质,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钝挫伤脉络膜破裂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怀林  王善洁 《微创医学》2007,2(3):194-195
目的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脉络膜破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23眼钝挫伤后脉络膜破裂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23例23眼患者中11眼板层脉络膜破裂,5眼全层破裂,7眼单纯色素上皮层破裂。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脉络膜破裂的大小、形状、数目、受损层次,并能以此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张改玲  王宇鹰 《中原医刊》2005,32(14):60-60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方法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在眼内血液循环时发出荧光,利用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真实记录眼底情况的动态变化。结果对799例患者进行造影时期全程护理。752例顺利通过造影检查,47例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结论荧光素注射的护理是造影的主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图像特征。方法按准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患者30名,按国际通用方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对造影图像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造影图像均显示斑驳状透见荧光,其他较多的特征有色素斑块所致的荧光遮蔽、视网膜血管一致性变细和荧光渗漏,较少表现的还有毛细血管无灌注所致的充盈缺损以及黄斑荧光积存等。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特征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病变所致的斑驳状透见荧光和荧光遮蔽,以及视网膜血管病变所致的视网膜血管一致性变细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傅立叶域OCT测量正常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正常值。方法:用RTVue100-2 OCT的MM6扫描模式对18-40岁的正常人55例受试者双眼黄斑区进行检测。结果: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与左右眼无关(P〉0.05),男女黄斑各区比较除内环上方及内环颞侧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区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水平密切相关,建立正常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标准值利于为黄斑疾病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36只眼)黄斑部疾病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1、2周,1、3个月视网膜复位、视力、黄斑水肿消退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 27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均视网膜解剖复位;18例黄斑裂孔患者中16例黄斑裂孔闭合,2例黄斑裂孔缩小;12例黄斑水肿明显消退;10例黄斑前膜无复发,经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证实。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所有患者的视物变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是治疗黄斑部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改善术后视力及视物变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黄斑区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acular membrane, IERMM)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探讨其对手术效果评估的意义.方法:38例(38眼)黄斑前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手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底彩色照相以及OCT检查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内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或紧贴于黄斑表面,或与其部分相连.绝大多数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患眼视力不同程度下降.术后视网膜表面异常反光条带均消失,即黄斑区视网膜前膜消失,黄斑中心凹曲线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部分病例黄斑区色素上皮损害或黄斑部水肿.结论:通过OCT可以了解前膜牵拉黄斑区组织结构形态的改变关系,从而为黄斑前膜的临床鉴别诊断、手术指征评估及手术效果评价,提供比以往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5例钝挫伤致脉络膜破裂病例。病变大多位于眼底后极部,沿视盘周围分布,可单独存在,亦可多发。其形态多为弧形;亦有蟹爪形、蝶形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病变即透见荧光;中期显强荧光,边界清晰,显影均匀,直至造影后期亦很少出现染料渗漏。如不合并严重黄斑部病变,大多数这类患者可保持有用的黄斑功能。晚期如发生视网膜脱离或出血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则视力预后不佳。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本病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明德  任建萍 《上海医学》2001,24(9):545-547
目的 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激光光凝配合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有效性。方法 将视网膜静脉阻塞61例64眼随机分成两组,单纯激光治疗30眼(单纯组);激光配合中药综合治疗34眼(综合组)。分析两组的有效率、平均视力的改善以及治疗后视网膜及黄斑出血和水肿吸收情况。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79.41%,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视力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视网膜及黄斑出血和水肿吸收的平均时间比较,综合组优于单纯组。结论 激光光凝配合中药的治疗方法优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它具有促进眼底视网膜出血、水肿和渗出吸收的作用,可缩短治疗后的康复期和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DSA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点,并探讨其造影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3月至2001年6月期间的72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动脉造影资料。结果:门静脉主干发生癌栓22例,右支癌栓12例,左支癌栓10例,主干和右支受累者14例,主干和左支受累6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8例。DSA表现有门静脉充盈缺损、线样征和门静脉海绵样变等。结论:动脉性门脉造影的DSA检查对显示和诊断门静脉癌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门静脉充盈缺损、线样征和门静脉海绵样变等DSA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报告30例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阐述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本组包括老年盘状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况网膜炎、血管样条纹、高度近视合并黄斑变性及外伤性黄斑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海德堡视网膜血流仪(HRF)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视盘筛板和黄斑部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以22例(22只眼)中浆患者为研究对象(中浆组),运用HRF、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眼底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测视盘筛板和黄斑部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以患者另一只健康眼(中浆对照组,n=22)和正常眼(正常对照组,n=28)作为对照。结果HRF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浆组和中浆对照组的视盘筛板和黄斑部视网膜的血流量、流速及红细胞移动速率显著减低(P<0.05或P<0.01);而中浆组与中浆对照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浆组和中浆对照组的FFA和ICGA表现与HRF检测结果相吻合。视盘筛板与黄斑部视网膜血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中浆患者的视盘筛板和黄斑部视网膜血流下降显著,且两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存在正相关性。HRF用于评价脉络膜微循环状态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全转位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对角膜瞳孔区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有色兔7只,每只兔任选一只眼制备瞳孔区斑翳模型。斑翳愈合后,手术显微镜下,板层剥离斑翳,创面以斑翳周围透明角膜板层移植覆盖,供角膜区创面由羊膜覆盖。术后2.5月观察角膜瞳孔区和供角膜区透明情况。结果:7只兔术后瞳孔区透明度均明显改善。供角膜区少量云翳。结论:自体角膜转位移植联合羊膜移植可以治疗角膜瞳孔瘢痕。起到增视和美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