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医学"藏象"本质特征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经》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首先提出了“藏象”的概念,其内涵包括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各脏腑与组织器官的联系及与四时阴阳的关系等。中医学“藏象”与西医学“脏器”的概念有所不同,因而有中医学重功能、气化,西医学重实体、形质的说法。随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对中医学“藏象”的本质,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认为,中医学“藏象”的本质应该是功能与实体的统一体,其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方医学的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因此,在社会上、甚至在我们的同仁中不断产生着“中医学科学吗”这样的疑虑,更有甚者用西医学的方法论来解释、验证中医理论。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不科学的东西能经得起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吗?因此,笔者以为对中医学与西方医学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点,对于我们学习中医学或者西医学理论,使二者互相取长补短,端正对中医学或西医学的看法、发展中医事业都有着重要意义。1中、西医学的含义及由来1.1中、西医学的含义中医学即中国的传统医学,这是因为它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与现…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传统医学科学,而西医学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背景的现代通用医学.中医学与西医学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通过研究以下几各方面内容,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①中医学与西医学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②中医学与西医学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上的不同;③两种教学方式对教学结果的影响;④解决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通过对中医学与西医学在教学与教法上的研究,希望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方法与理念,使更多的中医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中医知识,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这也是每一位中医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现代中医学应该怎么走、中医学与西医学究竟如何结合?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是值得每一位中医学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系统中医学是以系统科学为主导的中医现代研究。它植根于人的复杂性,继承和坚持经典中医学研究人的复杂性的方向和成就,在系统科学主导下,把人的生命运动及其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作为研究方向和主题,突破经典中医学遇到的"复杂性"瓶颈,把中医学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和调理提高到全新水平,成为中医现代研究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研究方向由钱学森倡导和引领,首先在山东形成,经过奠基、起步、展开,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都取得重大进展,正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所具有的属性和特点是由其产生和构建时代的相对世界图景所决定的。中医学和西医学的产生和构建受时代哲学思想、科学方法、认识论、社会文化特征等的影响 ,而分别产生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中医学范式和具有相对单一自然科学属性的西医学范式。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呼唤整体论科学的全面复兴 ,中医学所具有的双重属性决定其生命力必然勃发 ,中医学应该在对自身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覆、中医学代表性学术成果创立的基础上 ,更加重视与现代科学技术交融为支柱层面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逻辑学)角度提出“医学人”的概念界定是医学科学认知的逻辑始点,医学对象形式内涵的清晰化是中医学乃至整个医学系统发展的基础性前提,简述了“形式内涵”与“认识论判定”的概念、医学人概念的特殊性、概念缺陷的逻辑结果及简评了中医学现状。  相似文献   

8.
《易经》与中医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和中国古代的其他发明相比,它是惟一的体系完整、科学思想与操作技术完美结合的发明创造,又是惟一的继续发挥着功能并仍旧产生着影响的东方科学。和西医学相比,中医学从医学观、思维方式、理论构成皆大异其趣。以此,中医学的行进路线和学术大厦的形态完全不同于西医学。同是以防治人体疾病为目标的医学能有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医学是理论医学的观点,通过对经验、理论的涵义与划分,以及中医学理论特质的探讨,提出不能笼统地将中医学称为理论医学,与之相对将西医学称为经验医学。如果要说中医学是理论医学,也只能说是形而上学的理论医学,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哲学医。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医学是理论医学的观点,通过对经验、理论的涵义与划分,以及中医学理论特质的探讨,提出不能笼统地将中医学称为理论医学,与之相对将西医学称为经验医学。如果要说中医学是理论医学,也只能说是形而上学的理论医学,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哲学医。  相似文献   

11.
西医学从整体中各要素的分析入手来把握对象世界,追索决定人的生命状态的实体性存在。中医学从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外环境中诸要素的关系入手,考察各要素的联结及其功能,探究导致人的生命现象产生的相互作用。中医学重视有机体的关系与相互作用的非实体性思维,与西医学的实体性思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与西医学虽然同属医学范畴,都以病人为治疗对象,但两者的理论体系截然不同。中医学是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自然观影响下,以实践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强调整体观,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西医学以解剖学为基础,是建立在实验学基础之上的多学科相融合的一门科学。如何使已较全面接受西医理论,形成了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思维模式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另一门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是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就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即整体观、综合观、“意”主“权变”等逻辑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临床指导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也决定了中医学的本质 ,这种特色性的逻辑思维对于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应是中医学发展中“不变”的特色。同时其本身的局限性、模糊性等严重制约着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要现代化 ,就必须积极与世界医学交流与融合 ,在“变”中寻求理论和临床上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提出该体系从形成至今只经历了一次革命,在近现代科学(含医学)为世界主流科学的背景下,近百年来中医学虽然经历了3次大的浪潮,但并没有形成科学革命意义上的二次革命。目前中医的处境是,一方面,处于前现代化期,与现代科学相对表现为另类性、异质性、封闭性、排异性;另一方面,与新起的后现代科学之间又表现出某种超越时空的高度契合性与一致性。中医学二次革命的外部条件已届成熟,时代要求中医学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循环。由于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必须先行对其体系框架进行一次大的重整建构。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包括重构3个体系,即“原创中医学体系”(中医学体系Ⅰ)、“传统中医学体系(中医学体系2)”与“现代中医学体系”(全称“现代中医人体生命大科学体系”,简称中医学体系3)。体系1、2先行进行解构与重构,体系3是在传承体系1、2学术主体基础上的扬弃,是一种创新建构。第3体系分为中国人体生命暂聋部娄、理论中医学部娄、基础中医学部娄、应用中医举部娄、中医工程技术举部娄5大部类。  相似文献   

15.
当前,西医学正经历着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变革时期,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中医学受古代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与"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一般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 ,却呈现出活力降低、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 ,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国外也称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亚健康”所涉及的范畴很广 ,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很难确诊 ,并可能发展成为多种疾病。其症状主要为眩晕、失眠、心悸、胸闷、健忘、恶心、疲乏无力、烦躁不安等。中医学在长期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的理论和经验。“亚健康”状态所表现的各种症状均反应于中医学的某些疾病之中 ,且应用中医学辨证施治原则…  相似文献   

17.
研讨式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其内容抽象,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与西医学临床思维差异大。鉴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胜任,笔者对研讨式教学法运用在中医学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也是有解剖的,只不过后来由于孔子“剖尸不仁”的理论,限制了古代解剖学的发展,但这也使中医学从另一条道路——临床经验医学发展,并且用阴阳五行等古代哲学学说,分析、归纳、推断出一整套完全不同于西医学的理论体系。也就是说,就“肾脏”的解剖学而言,中医学也认为是指实质上的肾脏,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哲学性和科学性.但中医学是“显哲学性”与“隐科学性”;而西医学是“显科学性”与“隐哲学性”.中医学哲学思维方式基础是有机体的辨证思维方式;而西医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基础是以“物质还原论”为特征的知性因果律.两种思维方式下所成就的两种医学各有其长处,互相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20.
鉴于中医学国际化标准化涉及中西医学两大体系的互通性,而互通性的实质是信息学问题,从信息学的角度探讨了中西文化重心差异以及由引而衍生的信息学属性差异。提出了西方文化偏重实体而东方文化偏重关系等观点,进而讨论了现代中医学知识的四大源泉及其基本组成,尝试对中医学概念的中西医学的互通性大小加以分类,并提出所谓中西医学“多维阐释”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