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子鸿 《药学学报》1955,3(2):179-187
磺醯胺(Ⅰ)和磺胺脒(旧译为磺胺胍,Ⅱ)的定量方法是几乎完全相同的,它们都可以利用重氮化滴定,溴量法滴定,或是应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在普通情形下,它们是没有理由混在一起的,但是我们在考查磺醯胺与硝酸胍缩合反应,以制成磺胺脒的时候,生成物中就有磺胺脒与较少量未反应的磺醯胺存在,并且还含有少许的硝酸胍,硝酸铵以及其他旁支反应产物等作为其中的杂质。  相似文献   

2.
吉林市制药厂在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战斗中,发动群众大搞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最近试制成功的增效磺胺脒片,是磺胺脒与磺胺增效剂配伍制剂,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增效磺胺脒片不但具有服用量小,服用次数少,疗效高等优点,而且比常用于治疗菌痢的氯霉素、痢特灵等药品毒性小,效果佳,对于治疗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肠炎等病症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作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并比较磺胺脒在裸玻碳电极和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差异。方法:循环伏安法。结果:与裸玻碳电极比较,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能显著提高磺胺脒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并减小其氧化还原峰电位的差值。氧化峰电流与磺胺脒的浓度在5.0×10~(-7)~1.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1)。结论: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磺胺脒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具有很高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磺胺二甲基嘧啶(SM_2)系由磺胺脒与乙酰丙酮缩合制得。近年来,我厂生产的SM_2质量较差,色泽深、酸溶色泽也只有个别批号达到优级品标准,1977年的优级品率仅0.4%,1978年一季度优级品率为零。查其原因,与其中间体质量有关。当我们在乙酰丙酮生产过程中,加入相当于转化液重量0.1%的浓硫酸进行分馏,从而解决了成品酸溶色泽严重变色问题。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痢疾杆菌对四环素、氯霉素的耐药菌株增多,治疗上深感棘手。单独应用磺胺脒(SG),效果并不满意。宁波市传染病院联合应用磺胺增效剂——甲氧苄胺嘧啶(TMP)与磺胺脒,治疗227例细菌性痢疾,与同时期中用氯霉素和痢特灵治疗的  相似文献   

6.
青岛制药厂     
青岛制药厂创建于1954年,建厂三十七年来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厂占地面积5.8万 M~2,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00万元,现有职工1052人,其中科技人员有239人,是国内中型化学制药单位,于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该厂以生产原料药为主,主要产品有新明磺、磺胺脒、结晶磺胺、磺胺二甲嘧啶、甘露醇烟酸酯、红霉素琥珀酸乙酯、法莫替丁等,总产量达1800吨,其中新明磺、结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以HPLC法测定磺胺脒片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依利特Hypersil ODS2(5μm,4.6mm×200mm)为色谱柱,以水-冰醋酸-甲醇(69:1: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3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磺胺脒的线性范围为0.0952~1.5232μg(r=0.9998),平均回收率(n=6)为99.4%,RSD为0.5%。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药柞树叶治疗痢疾,文献早有记载。我们参考有关文献,对15型痢疾杆菌作体外抑菌试验,并与其它抗痢药物对照,结果满意。即试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菌痢100例,并与磺胺脒组对照。今将其疗效初步分析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
我厂磺胺脒生产过程中,在回收磺胺离心脱水时有部分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为此我们曾学习国内兄弟厂用风罩经轴流风机排风和用夹层机壳经通风机排风等经验,均未得良好效果。最近我们在离心机外壳上加装一根切向排风管,利用离心通风机的工作原理,把离心时带氨气的空气送到磺胺加压水解的废氨吸收装置吸收氨气,做到了回收磺胺离心过程中无氨气逸出,既保障了操作工的健康,又回收了氨水。  相似文献   

10.
磺胺二甲基嘧啶(SM_2)是由酰丙酮(AA)和磺胺脒(SG)环合而成的。在AA生产过程中易产生一杂质X_3(结构至今尚不清楚),其沸点接近AA,故分馏时易被带出。当AA中X_3的含量超过一定范围(可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所生成的SM_2均不合格,主要反映在酸性溶液色发黄,其色泽往往深于3号色(药典规定深于5号色就不合格),此SM_2用通常碱溶脱色的办法,即使返工多次亦无效果,成为SM_2生产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利用糖精(甲苯磺酰化法)的副产物对甲苯磺酰氯为原料,先制成对甲苯磺酰胺;然后在碱存在下与二氯乙烷进行缩合生成N,N′-双(对甲苯磺酰)胡椒嗪;再经浓磷酸高温水解成胡椒嗪的酸性磷酸盐;最后经碱中和即得临床上需用的磷酸胡椒嗪一水合物,对于缩合反应的反应时间、配料比例、缩合剂和中和剂的选择,溶剂的影响以及反应后处理的方法等都进行了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12.
宋履恭 《药学学报》1956,4(3):189-196
一、緒言硫酸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还只是試驗室中的一种試剂.近几年来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工業原料.它能还原許多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錳等.从它可以作成肼或水合肼,便可以还原許多的金屬离子、金屬氧化物而生成純金屬,所以在制造金屬接触剂的  相似文献   

13.
连翘抗菌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崇灵 《药学学报》1960,8(6):241-244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Vahl),李时珍称为“疮家圣药”.中医经验称,连翘主治一切炎性疾患,如脓包疮、淋巴腺炎、淋巴管炎、丹毒、疮疖及多种急性传染病,特别是球菌性传染病.刘国声氏报告,连翘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抗生作用(见表1).药用部份为果壳.过去知连翘叶中合有连翘配醣体 Phillyrin,  相似文献   

14.
曾衍霖 《药学学报》1963,10(7):389-393
用过碘酸使酒石酸氧化断裂为乙醛酸,然后与对硝基苯肼縮合.生成的乙醛酸对硝基苯腙經提取純化后,用氫氧化鈉显色,建立了生物样品中酒石酸的新比色测定法.应用光电比色計时,检出限度可达5微克.光密度讀数的平均相对偏差为4±3%.生物样品测定的回收率兔尿为106±15%,狗血浆为74±6%。大量銻的存在对测定可无干扰,因此本法适用于酒石酸銻鉀分子中酒石酸部分的代謝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元鎏  王琳  蒋湘君  黄量 《药学学报》1965,12(4):254-266
本文报告芳香α-酮醛的水合物、醇合物及亚硫酸氢钠加成物共21个化合物的合成,以供抗病毒及抗肿瘤筛选.α-酮醛的合成主要用二法:(甲)甲基酮的二氧化硒氧化;(乙)溴甲基酮的DMSO氧化.  相似文献   

16.
骆嘉理  席裕瑞 《药学学报》1964,11(7):491-496
将含銻的生物組織以过氯酸、硝酸、硫酸作消化剂,控制一定溫度进行消化,在消化过程中即使有碳化現象出現,亦可不再加入硝酸,获得安全和良好的效果。用甲苯-醋酸乙酯混合溶液(1∶1)代替醋酸戊酯提取偏氯銻酸,用亮綠作显色剂,可以避免鉄的干扰。本法簡单、灵敏和准确,而且溶剂便宜易得,可供实驗室对生物組織中銻的定量測定。  相似文献   

17.
涂国士  许心瑜 《药学学报》1956,4(2):143-149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片中含甲萘醌量很低(约1毫克),片重约为0.1—0.25克,含赋形剂的比例较大,因此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常发生两个问题:(1)甲萘醌是否受大量赋形剂的影响而能提取完全;(2)片剂中含甲萘醌量很少,用什么方法测定比较适宜.作者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试验.根据文献记截其测定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与极谱  相似文献   

18.
宋育文 《药学学报》1960,8(5):232-234
碘量法测定氨硫脲(对乙酰氨基苯甲醛缩氨硫脲)有操作简便省时的优点,为硷量法和银盐重量法所不及.硷量法手续繁复,终点不够明显,银盐重量法虽准确,但费时较多.关于碘量法测定氨硫脲的结果文献记载有不一致处.本文仅就碘量法反应所需的条件进行试验,以求得适用于氨硫脲的含量测定法。  相似文献   

19.
孙存济  嵇汝运 《药学学报》1959,7(4):158-160
酒石酸与对羧甲巯基苯胺、对羧甲基苯胺、对氦基苯甲酸、二甲基β-羟乙基胺、二乙基β-羟乙基胺、β-羟基乙胺、二(β-羟基乙)胺、三(β-羟基乙)胺、三甲胺、三乙胺、8-羟基喹啉等作用,再与新鲜沉淀的亚锑酸共沸,制成了相应的酒石酸胺盐的锑衍生物.对日本血吸虫病的实验治疗中,疗效均不及酒石酸锑钾.  相似文献   

20.
云南白珠属植物精油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全章  杨以精 《药学学报》1966,13(6):451-454
Within the Genus gaultheria L., G. forrestii Diels, G.yunnanensis (Franch.) Rehd.and G. griffithiana Wight are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species in Yunnan. The essential oils derived from them mainly consist of methyl salicylate, and the contents amount to 94—99%. When we undertook the synthesis of 3,3-methylene bis-(4-h)hydroxycoumarin) from methyl salicylate by M.A.Stahman's procedure, we found that during the step of forma- tion of 4-hydroxycoumarin by treating methyl acetyl salicylate with metallic sodium, it would be better to use a ratio of the ester and sodium at ten to one by weight; the reacting temperature was controlled within a range at 180—200℃, and the reaction was prolonged about two hours. By so doing, the yield of 4-hydroxycoumarin was raised from Stahman's 22% to a new leval of 3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