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碘125(^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B、C期各类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或姑息性手术在肿瘤部位直接植入^125I粒子,以及CT引导下将呵粒子直接植入肺癌组织中。术后观察血象,临床表现,定期复查B超、X线及CT,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16例中存活时间最长达37个月。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对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Ⅲ期各种恶性肿瘤经m^125粒子植入放疗或姑息性切除后残留肿瘤组织内植入^125I粒子放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59例病人经治疗后,肿瘤均不同程度缩小,生活质量提高,无放疗毒副作用,无放射性粒子迁移或排出体外,随访3~18个月,存活41例,存活患者中,最长者已18个月,死亡18例。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Ⅲ期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术前根据肿瘤大小、粒子放射有效范围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数量,术中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粒子按计划植入预定部位,术后CT扫描粒子植入部位及检查有无漏植。结果:25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粒子均成功植入预定部位。其中包括失去手术机会晚期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12例患者肿瘤完全消失。8例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缩小〉75%),5例肿瘤部分缩小(缩小在30%~60%之间)。3个月、半年、1年随访中,无复发病例。结论: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人体治疗肿瘤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5例,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4例胰腺癌和1例转移性肝癌在开腹术中超声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随访1~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技术成功率100%;5例术前有疼痛病史,术后临床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个月CT观察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达90%。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组织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时临床诊断明确的39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直视或B超、CT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结果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本组病例中完全缓解(PR)13.0%,部分缓解(CR)71.9%,无缓解(SD)9.9%,进展(PD)9.9%,总有效率84.9%。结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尤其对不能切除的肿瘤或姑息性手术切除的肿瘤,近期疗效显著,可以作为实体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肺癌患者均在植入前采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随访12个月并进行CT复查。结果 32例32个病灶共植入125I粒子926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28.9粒。2个月后CT复查示,肿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8例,无变化5例,进展0例,总有效率为84%;6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或无变化4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81%;12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或无变化4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75%。术中或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肺内少量出血5例、张力性气胸1例及少量气胸3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内永久植入治疗肺癌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碘-125(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配合手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采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配合手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40例。结果全组术后死亡2例,WBC计数减少1例。38例随访2~14个月,中位期6个月,根治性手术者无复发和转移,姑息性手术者中1例死亡,其余患者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无1例发生因植入125I粒子导致的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配合手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7例8个病灶CT导引下穿刺并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其中恶性肿瘤3例(4个病灶),原发性肿瘤2例,转移性肿瘤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2~81岁(平均51.2岁)。在CT导引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125I粒子的放射性活动为22,26,30,33MBq/粒,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5cm,较小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0cm。结果7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每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10~30(平均14粒)。3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2~5个月复查CT,6个病灶明确缩小,1个病灶内出现坏死组织,1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呵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碘125(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B、C期各类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或姑息性手术在肿瘤部位直接植入125Ⅰ粒子,以及CT引导下将125Ⅰ粒子直接植入肺癌组织中.术后观察血象,临床表现,定期复查B超、X线及CT,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16例中存活时间最长达37个月.结论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8例12个病灶(10次)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在CT导引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术后立即及术后2~5个月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8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粒子分布满意,单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2~60粒(平均32.5粒)。未见急性并发症和与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CT检查示3个病灶消失,7个病灶明显缩小,其余2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病灶平均直径分别为4.02cm和2.16cm(t=3.62,P〈0.05)。结论: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原发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MS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盆腔恶性肿瘤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峰  张蓓  周玲  胥丽 《西部医学》2010,22(3):506-507,511
目的探讨MS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放疗计划在肿瘤内及周围放置125I粒子,植入即刻及术后2~12个月复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及疗效。结果22例恶性肿瘤粒子顺利植入,其中2例2个病灶粒子放置层面与计划不符,3倒5个病灶部分粒子放置间距不够,17例21个病灶粒子放置位置均与计划大致相符。治疗2~12个月后复查,14例恶性肿瘤范围较前缩小(63.6%),3例(13.6%)恶性肿瘤范围较前大致相仿,1例(4,6%)恶性肿瘤范围较前略增大;4例(18.2%))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22例患者术后均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及相关放射损伤。结论MS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方法简便、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在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各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患者全部完成粒子植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12个月,完全缓解率19.5%(16/82),部分缓解率为70.8%(58/82),无变化1.2%(1/82)例,进展8.5%(7/82),无明显放射相关副作用。结论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微创、能明显改善局部症状、全身不良反应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7例8个病灶CT导引下穿刺并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其中恶性肿瘤3例(4个病灶),原发性肿瘤2例,转移性肿瘤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2~81岁(平均51.2岁)。在CT导引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125I粒子的放射性活动为22,26,30,33MBq/粒,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5cm,较小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0cm。结果7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每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10~30(平均14粒)。3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2~5个月复查CT,6个病灶明确缩小,1个病灶内出现坏死组织,1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共108例晚期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后布源,术中将活度为0.76~0.84mCi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内。粒子按照1.0~1.5cm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100~150Gy,每例患者植入10~100颗粒子。2个月后CT复查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56例,稳定16例,进展13例。客观应答率(responserate,RR)为73.14%。经随访发现,大多数毒性反应轻微并可耐受,未见出血、胆瘘、胰瘘、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CT或B超引导经皮穿刺植入和术中植入法治疗35例恶性肿瘤患者。结果术后有效率85.71%,患者肿块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少,生存期延长,无手术相关性死亡。结论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恶性肿瘤,能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合理、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西元  刘钊  王琳 《海南医学》2006,17(11):45-46
目的 探讨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T或B超引导经皮穿刺植入和术中植入法治疗35例恶性肿瘤患者.结果 术后有效率85.71%,患者肿块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少,生存期延长,无手术相关性死亡.结论 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恶性肿瘤,能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合理、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碘125粒子(125^I)永久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局麻下经CT引导植入125^I治疗,3个月后按WHO恶性肿瘤治疗客观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0例中完全缓解8例(26.7%),部分缓解14例(46.7%),稳定6例(20%,进展2例(6.7%),总有效率73.4%。结论125^I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微创、安全、有效,对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微创植入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8家医院对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各种肿瘤的疗效,探索其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T、B超定位经皮穿刺、窥镜植入、术中种植放射性粒子等方法,对1013例肿瘤的1336个病灶共植入125I28914粒、103Pd457粒,并对407例肿瘤患者同时进行组织间化疗。结果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各种肿瘤后,局部控制率为97.60%,联合组织间化疗组的局部控制率为99.10%,病人1年生存率为90.50%,2年生存率为82.50%,并发症小于6%。结论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各种肿瘤效果明显,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肿瘤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组织间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患者经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穿刺活检后临床确诊为胰腺癌,病灶直径为7.35(5.46~9.17)cm。其中腹痛较剧者51例,黄疸28例。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术中超声实时监视,均匀布针并植入125I粒子。术后超声确认植入部位及有无漏植。结果 20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23例无效,平均术后3~8 d疼痛缓解;9例死于局部进展,5例死于远处转移,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7例,无变化(NC)20例,进展(PD)12例。总有效率(CR+PR)48.39%。结论 B超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可以较好地减轻疼痛症状,具有定位精确、实时监视的特点,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53  
Zhang FJ  Wu PH  Zhao M  Huang JH  Fan WJ  Gu YK  Liu J  Zhang L  Lu M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23-227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6例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总结此手术的经验和技巧.本组26例中,男21 例,女5例,年龄47~73 岁.中位年龄为60岁±13岁.病灶平均直径为6.1(1.0~8.5) cm.其中腹痛较剧者15例,黄疸10例.全部病例经CT、 MRI检查(14例)或病理穿刺活检(12例)后临床诊断为胰腺癌.病理分期(TNM, pTNM)Ⅱ期3例,Ⅲ期20例, Ⅳ期3 例.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瘤灶内,采用(2.2~3.3)×107 M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125I在1.7 cm内具有杀灭肿瘤的作用.结果 9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平均术后3~7 d疼痛缓解.4例死于局部进展,2例死于远处转移,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CR+PR) 57.7%.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3粒粒子(2例患者)迁徙至肝脏内;白细胞轻度下降1例.未见胰瘘、胰腺炎、肠出血、腹腔内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痛疗效,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