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翔 《光明中医》2013,28(6):1276-1278
桂枝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原方载于《伤寒论》中第20条。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鉴于其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作用,被仲景及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不仅用于外感疾病,而且加减应用于内伤杂病,并在其主治范围上不断扩充。本文是笔者在研究大量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对古代名家运用桂枝汤及其加减方情况的总结与概括。  相似文献   

2.
桂枝汤方证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方,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加以研究和应用,不仅获得了卓著的疗效,而且证明了该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极大地丰富了本方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本文就桂枝汤方证的临床应用概况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3.
廖秋源 《新中医》1992,24(3):51-53
桂枝汤乃《伤寒论》中群方之首。清·柯韵伯称之“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杂症、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但不限于外感,杂病见有表应者亦可应用。方中桂枝  相似文献   

4.
一、上睑下垂上睑下垂,亦名睑废,以上睑肌肉松弛下垂为特征,除部分因沙眼、梅毒、外伤、肿瘤等所致应采取原因疗法外,笔者根据“太阳为目之上纲”的论点,用桂枝汤为主方加味共治两例,一例完全治愈,一例显著好转。李××,男,中年,患本病三月余,经五官科诊断为“左侧眼神经麻痹。症见:左眼上睑下垂,盖过  相似文献   

5.
<正> 桂枝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由桂枝、白芍、炙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是很广的。本方加减除可治伤寒太阳经所出现之各种不同证状外,对于某些杂病,亦每可取得良好疗效。笔者近年来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身痒、半身发麻、右臂疼痛、胃痛、颈麻头昏等杂病,多能信手取放。现举典型病例数则如下,聊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寇琼  王真 《中国中药杂志》1996,21(4):249-250
桂枝汤的临床运用寇琼,王真(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呼和浩特010017)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群方之首,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该方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5味药组成。其中桂枝具有解肌和营、温经散寒、温助心阳、温化水气、补中和里、平冲降逆、活血化瘀等功能;白芍具有养阴益血,敛阴敛汗、柔肝安脾、缓急止痛之功。两药配伍相辅相成,加之生姜温胃佐桂技以通阳,大枣、炙甘草益气调中助白芍以和营。五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调和?...  相似文献   

7.
检索查阅近年来桂枝汤临床运用的研究文献,分析整理,探讨桂枝汤目前临床运用研究的概况。桂枝汤目前临床运用广泛,在治疗范围上涉及循环、免疫、泌尿、生殖、内分泌、消化、神经等多个系统,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等临床多科疾病。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振廷 《中医研究》2001,14(6):11-12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 ,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能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虽为解表之剂 ,由于配伍芍药和阴之药 ,姜枣又能和里 ,与发汗之专方不同。在临床上除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外 ,还广泛用于多种疾病。如果在原方基础上 ,经加减化裁 ,临床使用范围更广 ,于营卫不和 ,阴阳失调之疾病均可应用。1 临床病例例一 ,李某 ,女 ,2 0岁。分娩后 5日 ,偶感风寒 ,自觉形寒怕冷 ,头痛恶风 ,汗出 ,恶露少而稀薄 ,小腹痛而神疲 ,口淡无味 ,不欲食 ,舌淡苔白 ,脉浮弱。证属产后血脉空虚 ,阴血又伤 ,今复感风…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临床运用体会岳阳市一医院(414000)吴德辉主题词桂枝汤/治疗应用,呃逆/中医药疗法,便秘/中医药疗法,风疹/中医药疗法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月·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桂枝、生姜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大枣和营敛阴;且桂芍配伍,于发汗之中...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临床应用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近20年来中医药文献,对桂枝汤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术,并对其作用机理及其实验研究方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玉屏风散见于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因该方之功效有如人体防风之屏障,珍贵如玉,故名"玉屏风".桂枝汤来源于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该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能.玉屏风散合桂枝汤由经方与时方合方而成,方由黄芪、白术、防风、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近年来该方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可用于治...  相似文献   

12.
孔靖 《中医研究》1992,5(4):42-44
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其加减化裁不下20余方,都称桂枝汤类方,现就近5年其临床应用概况综述并展望。桂枝汤发表解肌调和营卫,凡营卫不和所致病证,该方辨证加味均可治之,如周氏用该方加鳖甲、地骨皮、黄芪治内伤发热24例,其中16例治愈。金氏以该方加生、焦山楂各30克,治愈两例肉食过敏,取山楂化肉积之功。马氏用该方加活血除风之当归、防风、蝉衣等,治皮肤搔痒症31例,治愈率61.29%。杨氏以该方加行气导滞之木香、陈皮治阑尾炎64例,每日服药1~2剂,治愈62例,平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临床应用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凭 《中医药导报》2004,10(3):67-69
收集近 2 0年来中医药文献 ,对桂枝汤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术 ,并对其作用机理及其实验研究方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的临床运用体会李永俊阿左旗制鞋厂中医诊所(750300)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一书,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被称为“群方之首”,在《伤寒论》113方中应用桂枝汤随证加减近70方,约占63%。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疗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药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桂枝汤类方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林再政 《新中医》2006,38(1):71-72
《伤寒论》将桂枝汤列为群方之冠。该方具有解表和里、调补阴阳之功。临床应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因此,《伤寒论》中桂枝汤就有很多变化,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均根据病情,方随证变。现将笔者运用桂枝汤类方的经验介绍如下,与同道切磋。  相似文献   

16.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方用柴胡、黄芩、人參、桂枝、芍药、生姜、半夏、甘草、大枣共9味药。其原文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我们体会,有是证,投本方,皆可获效。兹报告用本方治疗的高热和低热病例各1则,并略加讨论。 [例一] 徐××,女,46岁,农业社员。因每日午后高热半月于1978年4月8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每日下午2时许,先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法方药的角度对桂枝汤的临床运用进行了粗浅探讨.桂枝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主治营不和,太阳中风表虚证。本方其味辛甘酸俱备,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外治以调和营卫,内治以调和阴阳。余用治疗阳虚外感、病后缺乳、痢疾、妊娠等病.其效如桴鼓。据现代药理研究,此方具有显著的抗呼吸道病毒感染、解热、抗炎、镇痛殛促进非特异吞噬性等作用。其药理作用往往显示出适用于相对立的两种病态,产生双相调节之治疗结果。可用于辛温发汗,又可用于营卫不调之止汗;可用于治其痢疾,又可用于治之便秘等。临床上谨守病机,辨而施治,均可用桂枝汤治疗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第一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作用,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柯韵伯"此方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血,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相似文献   

19.
<正> 桂枝汤是张仲景为治疗太阳中风证而设的代表方,笔者除用以治疗太阳表虚证外,抓住阴阳失调,营卫不固的病机,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及舌脉变化,适当配伍其他药物,治疗多种疾病,疗效甚佳,兹举验案数则。一、中风偏瘫庞某,男,56岁,1985年12月25日初诊。患者一月前在劳动中突然头晕,左侧肢体软弱而跌倒,发病后即由家人抬送到某医院急诊,诊为“脑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口服复方丹参片、潘生丁等治疗2周,症状无改善而自动出院,求治于中医,给予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146条所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从条文中,我们知肢节烦疼属桂枝证。心下支结,微呕,则属柴胡证。因此这个病症就是邪入少阳,而太阳未罢;或叫做太少合病。所用之方也就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方。而取半剂量,旨在以桂枝汤解太阳未尽之邪,以小柴胡汤之半和解少阳之微结。笔者有幸入室国中伤寒名家陈瑞春先生门墙,受其亲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