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观察正常血钾和低血钾时索他洛尔对在体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探讨索他洛尔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24只兔随机分为两组,正常血钾组(12只)和低血钾组(12只),分别静注索他洛尔1.0mg/kg,3.0mg/kg;同步记录兔左室心外膜心肌(Epi)、中层心肌(Mid)和心内膜心肌(Endo)的单相动作电位(MAP),研究发现低钾时与血钾正常时相比,索他洛尔增加跨室壁心肌复极离散度(TDR)的作用更明显;更易引起Mid发生早期后除极(EAD);低血钾组尖端扭转性室速(TdP)的发生率亦更高。  相似文献   

2.
刘念  周强  阮燕菲  卜军  张存泰 《医学争鸣》2004,25(17):1566-1569
目的:探讨复极时程和跨室壁复极离散(TDR)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发生的作用. 方法:32只兔随机等分为4组,低浓度索他洛尔组(10 μmol/L),高浓度索他洛尔组(100 μmol/L),低浓度奎尼丁组(1 μmol/L),高浓度奎尼丁组(10 μmol/L). 采用Langendorff技术离体兔心脏灌流,同步记录用药后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MAP)和TDR,观察早期后除极(EAD)、TdP的发生情况. 结果:索他洛尔浓度依赖性地延长三层心肌MAP时程(MAPD)和TDR,高浓度索他洛尔组诱发EAD,TdP分别为8只和6只,而低浓度组诱发EAD,TdP分别为4只和0只. 奎尼丁浓度依赖性地延长三层心肌MAPD,但逆浓度依赖性地延长TDR,高浓度奎尼丁组诱发EAD,TdP分别为7只和1只,而低浓度组诱发EAD,TdP分别为6只和4只. 结论:与TdP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主要是TDR,而不是复极时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和普伐他汀组,每组各12只。制备冠脉灌流的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跨室壁心电图。观察各组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5 min时的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时程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同时记录各组缺血和再灌注时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①缺血状态下缺血再灌组较对照组TDR和心律失常的诱发率显著增加(均P〈0.01),普伐他汀组和缺血再灌组与对照组相比,TDR和心律失常的诱发率显著减少(均P〈0.05),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和普伐他汀组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分别为0/12、9/12、2/12。②再灌注状态下缺血再灌组和普伐他汀组TDR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兔急性缺血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能够改善缺血心肌的各项异常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缝隙连接激动剂抗心律失常肽(AAP10)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3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OMI组和AAP10组,每组各10只。Sham组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OMI组和AAP10组开胸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普通饲料喂养3个月后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Sham组和OMI组灌流正常台氏液,AAP10组灌流正常台氏液+AAP10(80nmol/L)。灌流全程同时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内膜下心肌、外膜下心肌跨膜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并观察心外膜下心肌的刺激反应间期(stmulus-response-interval,SRI)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诱发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前瞻性双盲及随机试验,对安慰剂(PLA)与盐酸索他洛尔注射液进行比较,评价其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发现,索他洛尔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和室速40例,显效21例,占525%,有效12例,占300%,总有效率33例,占825%,无效175%。注射安慰剂总有效率20%。室性心律失常病人使用索他洛尔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心率、血压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QTc间期轻度延长(P<005)。1例(25%)频发室早病人,用药后3min出现一过性(持续2min左右)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使用索他洛尔后出现头晕、疲倦,用药前后,胸透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钾等无显著变化,提示使用索他洛尔注射液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8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连续心电监测,分析Q-T.延长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血清钾、镁浓度有关。观察到Q-T≥440ml者有28例,占32.94%,其中25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而Q—Tc<440ms者57例中仅有17例(29.8%)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有显著性(P<0.01)。28例Q—Tc延长组中血钾<3.5mmol/L者有18例,血镁<0.8mmol/L者有12例.其中两者均低者有10例,和Q—Tc正常组比差异显著(P<0.01).经补钾、补镁治疗后Q—Tc延长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近似于Q—Tc正常组。认为AMI时出现Q—Tc延长及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低血钾、低血镁有关,及时补充硫酸镁和氯化钾可预防和治疗AMI时Q—Tc延长以及由此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随机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10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1例)和索他洛尔组(51例)。胺碘酮组服胺碘酮600mg/d,7d,400mg/d再服用7d,再减为200mg/d,转为窦律后200mg/d维持。索他洛尔组服索他洛尔40~80mg/a,7d,第2周增至160mg/a,转为窦律后40~80mg/a维持。两组患者服用3周转窦律均停用药物。随访12~24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判断疗效。结果(1)胺碘酮组房颤复律成功40例,有效率78.4%;索他洛尔组房颤复律成功36例,有效率70.6%。(2)胺碘酮组在1周内转复窦律34例,索他洛尔组1周内转复窦律10例。(3)随访12个月,胺碘酮组27例(67.5%)仍维持窦律、索他洛尔组15例(41.7%);24个月,胺碘酮组12例(44.4%)维持窦律,索他洛尔组为4例(26.7%)。(4)随访6~12个月,索他洛尔组(80mg/d)10例患者因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停药,而胺碘酮组未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5)房颤持续时间〉12个月是窦律不易维持的预测因素。结论胺碘酮转复房颤有效率和索他洛尔相当,但维持窦律疗效优于索他洛尔.对心脏毒副作用小于索他洛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心律平)与索他洛尔转复持续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2例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普罗帕酮组(26例)普罗帕酮600-800mg/d顿服,若未转复第2天、第3天重复应用1-2次.最大累积量2400mg;索他洛尔组(26例)索他洛尔160-240mg/d(80mg,Bid),若未转复第2天可加量至120mg,Bid.结果转复率:普罗帕酮组76.92%(20/26),索他洛尔组46.15%(12/26),2组转复率比较X^2=5.2,P〈0.05,普罗帕酮组口服高于索他洛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普罗帕酮与索他洛尔对比对持续性房颤短期转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的影响,给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同步记录心室外膜多个部位单相动作电位的方法,观察家兔正常心脏(正常组)和急性缺血心脏(缺血组)静注胺碘酮前后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和单相动作电位离散度(MAPDd)的变化。结果正常组用药后左室前壁、左室心尖部和左室侧壁MAPD90均显著延长(P均<0001),MAPDd无显著变化(P>005)。缺血组用药后缺血区(左室前壁及左室心尖部)和非缺血区(左室侧壁)MAPD90均显著延长(P均<0001),但MAPDd明显减小(P<001)。结论胺碘酮可延长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对正常心脏复极离散度无影响,但对缺血心脏可使其复极离散度缩小。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梗塞部位与正常心肌之间存在缺血区域,缺血区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化延缓,各部位心肌细胞复极不一致,表现为心室复极的离散度增加,心室易损期延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ANI的病死率也相应增高。本文观察了36例AMI患者发病2或3日的QT、JT离散度,并与2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QTd、JT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发病后早期死亡组(8例)ATd、JTd较存活组(28例)明显增大(P<001)。认为用QTd、JTd增大来评价AMI患者的早期预后有一定意义,且QTd、JTd监测方法简便、易测、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低钾是否为扩张型心肌病 (DCM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促发因素及其电生理机制。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成DCM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 ,建立DCM家兔模型并进行离体心脏灌流 ,观察低钾时两组之间 3层心肌APD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的改变。结果 低K+ 灌流时DCM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层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复极 90 %时程 (APD90 )、TDR均长于正常K+ 灌流 (P <0 0 0 1) ,但以DCM实验组延长更为明显 (P <0 0 0 1)。结论 低K+ 延长中层心肌细胞APD ,增加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可能是DCM易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与临床冠心病极为相似的慢性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犬动物模型。方法成年犬19只,在左前降支(LAD) 和左回旋支(LCX)近端安放缩窄器,二维超声评价室壁增厚率(%WT),放射性微球定量分析心肌血流量(MBF)。结果 术后第 7天 26个(52%)心肌节段表现为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LAD和 LCX供血区的平均%WT低于术前 (P<0.05);但LAD和LCX供血区的MBF在术后第21天才降低(P<0.05)。术后第42天有36个(72%)心肌节段表现为 RWMA,LAD和LCX供血区的平均%WT亦均低于术前(P<0.05),但仅LCX供血区的MBF保持低下(P<0.05)。结论 慢性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犬模型可产生明显的节段性左室收缩功能低下,适宜于慢性可逆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与临床冠心病极为相似的慢性多支冠状动脉狭窄大动物模型。方法 成年犬19只,在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近端安放缩窄器,二维超声评价室壁增厚率(%WT),放射性微于定量分析心肌血流量(MBF)。结果 术后第7天26个(52%)心肌节段表现为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LAD和LCX供血区的平均%WT低于术前(P〈0.05);但LAD和LCX供血区的MBF在术后第21天才降低(P〈0.05)。术后第42天有36个(72%)心肌节段表现为RWMA,LAD和LCX供血区的平均%WT亦均低于术前(P〈0.05),但仅LCX供血区的MBF保持低下(P〈0.05)。结论 慢性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犬模型可产生明显的节段性左室收缩功能低下,适宜于慢性可逆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激酶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抗肥厚心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方法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肥厚组(LVH组)、心肌肥厚+KN-93组(KN-93组)、心肌肥厚+KN-92组(KN-92组),每组14只。LVH组、KN-93组及KN-92组通过缩窄腹主动脉制备兔心肌肥厚模型。8周后,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同步记录心内、外膜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观察低钾(2mmol/L)、低镁(0.25mmol/L)蒂罗德液灌流及慢频率(2000~4000ms)刺激条件下各组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单个心肌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AP),观察低钾、低镁蒂罗德液灌流及慢频率(0.25~0.5Hz)刺激条件下,各组EAD的发生率。结果在低钾、低镁蒂罗德液灌流及慢频率刺激条件下,兔左室楔形心肌块水平,sham组、LVH组、KN-92组(0.5μmol/L)及KN-93组(0.5μmol/L)EAD的发生率分别为0/10、10/10、9/10和5/10,Tdp的发生率分别为0/10、5/10、4/10和1/10。单个心肌细胞水平,Sham组、LVH组、KN-92组(0.5μmol/L)及KN-93组(0.5μmol/L)EAD的发生率分别为0/12、11/12、10/12和5/12。结论钙调蛋白激酶Ⅱ介导心肌肥厚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EAD的发生率,从而触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U波与左心室中层心肌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同步记录16只兔子左心室心外膜下、中层和心内膜下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以索他洛尔作为工具药,研究心电图U波的起源。结果发现:①应用索他洛尔1.5mg/kg后心电图上出现U波,随着索他洛尔剂量的增加,U波更加明显。②索他洛尔明显延长中层心肌的复极时程,心外膜下心肌的复极时程与体表心电图T波的顶点相一致,而中层心肌的复极时程与U波的终点相一致。提示U波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中层心肌复极延迟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同步记录16只兔子左心室心外膜下、中层和心内膜下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以索他洛尔作为工具药,研究心电图U波的起源.结果发现①应用索他洛尔1.5 mg/kg后心电图上出现U波,随着索他洛尔剂量的增加,U波更加明显.②索他洛尔明显延长中层心肌的复极时程,心外膜下心肌的复极时程与体表心电图T波的顶点相一致,而中层心肌的复极时程与U波的终点相一致.提示U波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中层心肌复极延迟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清钾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变化趋势及其意义。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1999年1月~2001年6月来5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检测其急性心肌梗塞发生12h内、13~24h、25~48h以及48h以后的血清钾浓度,并进行统计学研究,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①急性心肌梗塞12h内常出现一过性的血钾降低。②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塞部位有相关性,累及右室合并下壁梗塞者低血钾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前壁,组间血钾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下壁及下壁合并后壁梗塞者较少低血钾发生。③血钾下降程度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性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常伴有低血钾情况,而且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塞部位有相关性,急性心肌梗塞在发病初期(12h内),伴随低血钾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又是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重视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初期的低血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肥厚心肌的电生理重构机制,观察肥厚心肌细胞内膜和外膜慢反应延迟整流钾电流(IKs)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变化.方法 家兔1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肌肥厚组.心肌肥厚组通过部分结扎腹主动脉的方法造成兔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腹主动脉而不行缩窄术.实验以胶原酶分离兔心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IKs和APD.结果 ①假手术组和心肌肥厚组心内膜的IKs均显著小于心外膜.②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心内膜和心外膜的IKs显著减小.③假手术组和心肌肥厚组心内膜的APD均显著长于心外膜.④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心内膜和心外膜的APD显著延长.结论 肥厚心肌IKs存在跨室壁异质性,同时伴有心外膜和心内膜不均一的IKs减小,造成复极时程延长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索他洛尔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索他洛尔注射液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室上速患者食管左房刺激诱发室上速后静脉注射索他洛尔或生理盐水。结果  2 3例室上速患者静注索他洛尔总剂量 1.5 mg/ kg,15例 (65 .2 % )转复为窦性心率 ,平均转复时间 (10 .7± 11.6) m in;2 1例静注生理盐水 ,1例 (4 .8% )转复 ;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P<0 .0 5 )。用药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收缩压 <10 .7k Pa)的终止部位主要 (3 / 4和4 / 6)在前传房室结和房室结逆传快通道。 2例患者在静注索他洛尔过程中出现无症状性低血压。结论 静脉注射索他洛尔终止室上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常规低剂量或低剂量以下 (≤ 160mg/d)索他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索他洛尔组和安慰剂组 ,索他洛尔组予以索他洛尔 12 0mg/d ,2周后复查Holter判断疗效 ,无效者加大剂量至 160mg/d ,再 2周后复查Holter。安慰剂组疗程同索他洛尔组。结果 低剂量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为 60 %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低剂量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早搏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