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NF-κB及Ⅰ-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脊髓损伤组和川芎嗪处理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BBB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在建模后1、3、6、12 h,1、3、5、7、14和21d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κB及Ⅰ-κBα表达.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斜板临界度数和BBB评分值均逐渐升高,CBS评分值逐渐降低,且术后7、14和21 d川芎嗪处理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术后5、7、14和21 d实验组BBB评分值均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而术后5、7、14和21 d,川芎嗪处理组CBS评分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3、5和7d,川芎嗪处理组NF-κB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单纯脊髓损伤组低(P<0.05),Ⅰ-κBα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结论 川芎嗪能够促进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后脊髓组织中Ⅰ-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从而起到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脊髓损伤后炎性微环境的失衡会加剧脊髓继发性损伤,阻碍神经功能的修复,川芎嗪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但其在脊髓损伤领域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川芎嗪能否通过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行T10椎板切除术,后两组采用自制双刃显微剪行T10脊髓完全横断,川芎嗪组模型制备后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5 d。分别于术后1,3,7,14 d通过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以及改良Rivlin斜板实验评估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于术后14 d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Niss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术后7,14 d,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炎性因子(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脊髓损伤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改良Rivlin斜板角度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模型组与川芎嗪组大鼠BBB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M1组,每组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1、7和14 d三个亚组。伤后第1、7和14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Caspase-3的表达。结果术后7和14 d,GM1治疗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仅有少量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在脊髓损伤后1 d时,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7 d表达开始减弱(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SCI组比较,GM1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下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G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下腹主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细胞凋亡、caspase-9表达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移植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缺血再灌注组阻断肾下腹主动脉120 min后开放,恢复脊髓再灌注5 min后经动脉留置管推注1 mL培养基;移植组恢复再灌注5 min后推注100万BMSCs悬液1 mL.术后1、3和7d对大鼠进行BBB评分;用RT-PCR、Western blot 检测术后7d大鼠缺血节段脊髓内caspase-9基因和蛋白表达,TUNEL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和移植组大鼠BBB评分于术后1、3和7d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移植组术后3、7 d BBB评分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移植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脊髓caspase-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组增加更为显著(P<0.01).缺血再灌注组和移植组损伤脊髓内出现大量凋亡细胞,而移植组凋亡细胞数少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 肾下腹主动脉移植BMSCs可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caspase-9表达,减轻脊髓局部细胞凋亡,改善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脊髓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的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00 g。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急性脊髓损伤组和急性脊髓损伤后EGb治疗组(简称EGb治疗组)。采用Allen’s打击方法损伤大鼠胸椎T_8~T_(10)节段,分别于术后3、7、21 d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并取受损节段大鼠脊髓,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时相点Nogo-A蛋白表达量及其变化。结果术后21 d EGb治疗组比急性脊髓损伤组BBB评分和斜板实验临界角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go-A蛋白在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急性脊髓损伤组与EGb治疗组各个时相点Nogo-A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7 d时最高,21 d有所下降,但表达量仍高于正常组。EGb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的NogoA表达量显著低于急性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b可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对脊髓损伤后Nogo-A蛋白表达量的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Fas和Caspase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脊髓损伤组24只、GM1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1d、7d和14d三个亚组。伤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Fas和Caspase1的表达。结果术后7d和14d,GM1治疗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0.05)。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仅有少量Fas和Caspase1阳性表达和阳性细胞,脊髓损伤后1d时则明显增多,7 d开始减弱,但仍多于假手术组(0.05)。与相同时间点的SCI组比较,GM1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Fas和Caspase1阳性表达和阳性细胞明显减少(0.05)。结论 G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可能与下调Fas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Bcl-2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脊髓损伤组24只、GM1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1d、7d和14d三个亚组。伤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Bcl-2的表达。结果术后7d和14d,GM1治疗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0.05)。假手术组大鼠脊髓有大量Bcl-2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后1d时,损伤部位Bcl-2阳性细胞数及表达水平明显减少,7 d时略有上升,14d时仍明显低于假手术组(<0.05),与相同时间点的SCI组比较,GM1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Bcl-2阳性细胞数及表达水平明显上升(<0.05)。结论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是G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预处理对脊髓横断大鼠行为功能、不同时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CBS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用免疫荧光分别检测3组大鼠在3、7、14 d GFAP的光密度值;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21 d神经元和髓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斜板临界度数及CBS评分无明显差别;术后第7、14、21 d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模型组高。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术后第7~21天CBS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免疫荧光检查显示,米诺环素预处理组在3、7、14 d GFAP平均光密度值较模型组呈现出递减趋势。超微结构观察可见,米诺环素预处理组神经元和髓鞘的形态结构均优于模型组。结论:米诺环素预处理可有效改善脊髓横断大鼠不同时间GFAP蛋白的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损伤脊髓组织神经元和髓鞘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9.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继发性脊髓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熟Wistar大鼠14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0 ~ 220 g。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大鼠行椎板切除术,脊髓损伤组大鼠参照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组分别于术后1、3、6、12、24、48、72、168、336 h对8只大鼠进行Tarlov评分,评分后处死。取损伤区脊髓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VEGF及HIF-1α表达并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做统计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Tarlov评分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评分变化不明显,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 〈 0.05),其中术后24、168 h降低最明显(2.24、2.28)。脊髓损伤组术后1 ~ 6 h,损伤局部脊髓组织结构紊乱、水肿;术后168 h内,损伤区域扩大,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术后336 h损伤减轻,但仍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假手术组大鼠VEGF 及HIF-1α阳性细胞较少;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6 h,VEGF及HIF-1α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HIF-1α于术后24、168 h出现2次高峰,VEGF于术后168 h出现高峰,各时间点HIF-1α及VEGF阳性细胞数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 〈 0.05)。VEGF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 = 0.526, P 〈 0.05)。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HIF-1α、VEGF表达升高,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密切相关,其表达规律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多数研究集中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目的:观察肾下腹主动脉移植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未转染组,基因转染组,每组10只。手术阻断肾下腹主动脉1 h后恢复脊髓再灌注,分别经腹主动脉置管推注1 m L 10%PBS,1 m L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 L低氧诱导因子1α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术后1,6,12 d对大鼠进行BBB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术后12 d行运动诱发电位测定。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未转染组和基因转染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脊髓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增加(P0.05)。与未转染组比较,基因转染组BBB评分明显升高(P0.05),脊髓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上调(P0.05),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增加(P0.05),结果表明低氧诱导因子1α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脊髓损伤SD大鼠白质中的定位及表达变化,分析IL-6对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6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顿挫损伤(Spinal cord contusion,SCC)术后12h、3d、5d、7d、14d组。用BBB神经功能评分评价脊髓顿挫损伤后大鼠的运动功能;采用RT-qPCR技术检测IL-6mRNA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定位观察IL-6在脊髓白质中的分布。结果 SCC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消失,BBB评分显示术后5d、7d、14d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5)。RT-qPCR表明IL-6mRNA在SCC后12h表达峰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mRNA在第5d明显下降,与12h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6主要分布在脊髓白质区的小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 SCC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障碍随时间推移而得到一定的改善,其机制可能与IL-6的表达减少相关,因此,脊髓白质中IL-6的表达与运动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铁代谢紊乱是导致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铁死亡的重要病理因素,不利于脊髓损伤修复。川芎嗪作为行气活血中药川芎的有效活性成分单体,被证实对脊髓损伤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神经保护作用,需进一步明确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铁代谢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改善脊髓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川芎嗪腹腔注射,术后4周取材。采用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普鲁士染色观察脊髓组织铁沉积,铁检测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铁含量,免疫组化检测铁蛋白重链1和铁蛋白轻链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铁蛋白重链1和铁蛋白轻链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大鼠各个时间点BBB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0.01),自术后第14天,川芎嗪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 <0.01);(2)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神经元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可见大量瘀血,神经元形态结构紊乱,川芎嗪组瘀血较少,神经元形态结构较模型组改善;(3)普鲁士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铁沉积较少,模型组和川芎嗪组铁沉积较多;普鲁士染色阳性平均吸光度值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 <0.01),川芎嗪组显著小于模型组(P <0.01);(4)铁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 <0.01),川芎嗪组显著少于模型组(P <0.01);(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铁蛋白重链1和铁蛋白轻链阳性表达平均吸光度值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显著小于假手术组(P <0.01),川芎嗪组显著大于模型组(P <0.01);(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铁蛋白重链1蛋白和铁蛋白轻链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 <0.01),川芎嗪组显著多于模型组(P <0.01);(7)结果说明,川芎嗪通过调控铁蛋白重链1和铁蛋白轻链的表达而调节脊髓损伤后铁代谢紊乱,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uyanghuanwu decoction,BYHWD)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BYHWD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SCI模型组、BYHWD组和甲基强的松龙(MP)注射组,每组10只大鼠;后三组动物先建立SCI损伤模型,然后分别给予BYHWD组和MP组BYHWD和MP治疗。四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7、14、21 d和28 d对大鼠后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功能评分。第28 d处死各组大鼠,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脊髓组织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麻醉清醒后,SCI组大鼠损伤平面以下完全瘫痪。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第7 d~28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I组BBB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CI组相比,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BBB评分明显增高(P0.05),但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相比,BBB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I组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则明显有所降低(P0.05)。与SCI组相比,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脊髓组织Bax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cl-2蛋白及mRNA表达则明显有所升高(P0.05)。但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脊髓组织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YHWD可以改善SCI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通过下调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治疗(NAC组)、单纯脊髓损伤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20只。采用Allen法损伤大鼠T9脊髓节段,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15 min,NAC组腹腔注射NAC 150 mg/kg,每日1次,共7次;SCI组和Sham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术后1 d、3 d、7d、14d随机抽取各组动物5只,进行后肢功能BBB评分、ELISA检测脊髓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CI组术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显著降低,脊髓组织中炎症因子IL-18和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05)。与SCI组比较,NAC组术后3d、7d、14d BBB评分均显著升高,脊髓组织中IL-18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Caspase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05)。结论 NAC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与抑制Caspase1表达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分离纯化人脐血MSCs;制备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在术后3 d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培养液和BrdU标记的MSCs。移植后7、14、21、28 d,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SCs在脊髓内的迁移、存活和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核因子(NF-κB)在脊髓损伤部位的表达规律。 结果 移植后28 d,MSCs移植组大鼠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与生理盐水组和培养液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7、14、21d,脊髓损伤区及周边均可见大量Brdu+细胞,其中BrdU+GFAP+细胞约占53.3%,BrdU+NSE+细胞约占 22.15%。相同时间点MSCs移植组HMGB1和NF-κB的阳性表达率远低于生理盐水组和培养液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脐血MSCs移植后可替代损伤的神经细胞,并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α-硫辛酸对脊髓全横断损伤(SCI)大鼠损伤部位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探讨α-硫辛酸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制作并评价SD大鼠SCI模型后,6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SCI组)、SCI+游泳训练组(游泳组)和SCI+α-硫辛酸组(硫辛酸组)。各组按手术后7、14、21、28 d等4个时间点收集标本,每个时间点大鼠均为4只。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各组4个时间点的GAP-43和Caspase-3表达用免疫组化测定,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GAP-43表达。结果:游泳训练和用硫辛酸均能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的BBB评分(P0.05)。与SCI组比较,游泳组和硫辛酸组GAP-43表达显著增加,Caspase-3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且硫辛酸组比游泳组的GAP-43表达增加和Caspase-3表达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游泳训练和α-硫辛酸可以上调脊髓损伤大鼠GAP-43表达和抑制Caspase-3表达促进损伤神经修复,对改善大鼠运动功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Wnt信号基因在不同时相脊髓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SCI组分为术后1d、3d、7d、14d、21d组,每组5只。SCI组大鼠T11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Wnt信号基因的表达。结果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为双后肢瘫痪,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sham组。SCI组在脊髓横断术后1d、3d、7d Wnt3a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尾侧端Wnt3a较同时相头侧端的表达多,且在21d又出现明显的升高。在sham组和SCI组均未检测到神经基因蛋白1(Ngn1)的表达。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的表达在SCI后第1d较sham组有明显的下降,第3d出现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结论Wnt信号可能参与了脊髓损伤后修复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5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3组(n=50),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后,假手术组仅咬除椎板,暴露脊髓。术后1、3、7、14、21 d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实验评价大鼠后肢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并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COX-2和i NOS的表达变化。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BBB评分及斜板实验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05);但是自7d开始,各时间点姜黄素处理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模型组(0.05)。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COX-2和i NOS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但姜黄素治疗组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模型组(0.05)。结论姜黄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COX-2和i NOS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血脊髓屏障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FGF干预组(80μg/kg)。BBB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后,于术后14 d处死;HE染色、NeuN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神经元丢失情况;伊文思蓝、FITC-dextran法检测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黏附连接蛋白(p120-catenin和β-catenin)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结果术后3 d开始,bFGF干预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术后3 d,bFGF干预组神经元丢失明显减少(P0.05);术后1 d,bFGF干预组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减少,p120-catenin、β-catenin、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 bFGF能够减少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丢失,促进黏附连接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促进血脊髓屏障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顿挫伤(spinal cord contusion,SCC)后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原肌球蛋白4(TPM4)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脊髓顿挫伤组(SCC)。用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顿挫损伤模型,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显示IL-10和TPM4在脊髓组织的定位情况;并利用q-PCR检测两者的mRNA含量变化。结果:BBB评分结果表明SCC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障碍,但损伤后7 d(P0.05)、14 d(P0.001)和28 d(P0.001)组逐渐得到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0主要定位于脊髓白质神经胶质细胞的胞体和突起,第28 d在血管内皮细胞也有少量表达。TPM4主要定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质和突起。q-PCR结果显示,大鼠术后IL-10 mRNA表达在第1d组明显增加(P0.001),而后逐渐下降到Sham组水平。TPM4 mRNA含量在损伤后第7 d(P0.05)明显降低,后又逐渐上升。结论:脊髓损伤早期,IL-10表达增高可抑制脊髓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组织损伤。而脊髓损伤后期TPM4表达升高可能与神经元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