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动脉血气与静脉血气,探讨静脉血气分析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36例,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气和动脉血气,对治疗前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动静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碳酸氢根离子(HCO3-)、碱剩余(BE)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静脉血气PCO2(40.74±4.99)、PH值(7.049±0.104)、HCO3-(15.09±3.99)、BE(-18±7.52);动脉血气分别为(39.54±4.56)、(7.067±0.102)、(14.58±4.02)、(-18±7.88),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静脉血气 PO2(64.32±10.98),动脉血气为(99.50±13.8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静脉血气 PCO2(43.55±4.06)、PH 值(7.396±0.201)、HCO3-(23.70±2.88)、BE(-1.86±1.02);动脉血气分别为(42.74±3.50)、(7.458±0.189)、(22.87±2.85)、(-2.05±0.99),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静脉血气PO2(69.41±12.01),动脉血气为(100.80±11.7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呼吸衰竭和/或循环衰竭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静脉血气分析可代替动脉血气分析,可有效降低医源性损伤的风险,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血气分析评估失血性休克病人酸碱平衡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血较为接近混合静脉血,两者酸碱指标较为相似,采集简单快捷,在太多情况下可用来代替混合静脉血。本文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同时行血气分析,评价中心静脉血对机体酸碱状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动脉血气分析与静脉全血细胞分析测定HGB(hemoglobin, HGB)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77例动脉血标本与84例静脉血标本分别于ABL835血气分析仪和Sysmex XE-500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比对其测量结果;随机抽取同时采集动、静脉血并对应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全血细胞分析的394例患者,分析其检测HGB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Sysmex XE-5000全血细胞分析仪精密度高于ABL835血气分析仪,而血气分析仪检测动、静脉血HGB结果均略高于全血细胞分析仪,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静脉血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呈明显正相关(r=0.997,r=0999,P均<0.05)。同一时间动、静脉血HGB全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高于血气分析结果,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呈高度正相关(r=0.992,P<0.05)。结论准确的动脉血气分析HGB结果可暂时替代静脉全血细胞分析HGB结果,并推断动脉中HGB含量低于静脉血约2 g/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素锂抗凝动脉血与静脉血清中钾、钠、氯测定结果的差异。方法按照NCCLS(EP9-A2)对仪器间的预期偏倚进行评估,将8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和成人组,用固体肝素锂-锌平衡的动脉血气针采集动脉血,利用血气分析仪检测钾、钠、氯,同时用含有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利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钾、钠、氯。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成人组动脉血、静脉血清中钾、钠、氯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组动脉血与静脉血清比较,钾、钠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氯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肝素抗凝的动脉血钾低于静脉血清,钠高于静脉血清。  相似文献   

5.
何桂香  张慧 《现代护理》2005,11(7):546-547
目的 探讨老年重度左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26例老年重度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监测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的动脉血气在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1),同时各项生命体征改善。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度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酸碱紊乱的类型及阴离子间隙(AG)的改变。方法 对84例出生时窒息经复苏处理后的新生儿进行动脉血气、血电解质检查并计算AG值。结果 80例(95.2%)存在酸碱平衡紊乱,其中单纯酸碱平衡紊乱29例(36.3%),二重酸碱紊乱44例(55.0%),三重酸碱紊乱(TABD)7例(8.8%)。高AG发生率64.2%,其中轻度窒息组高AG发生率为48%,重度窒息组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AG组与正常AG组Cl^-、HCO3^-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程度窒息组HCO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H、BE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窒息新生儿酸碱紊乱发生率高,以混合性酸中毒为主,亦可产生三重酸碱紊乱;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多见.其发生率与窒息程度相关。临床应重视AG值的分析,以指导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血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及脑损伤在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窒息新生儿60例,其中轻度窒息组36例,重度窒息组24例,选择同期在本院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新生儿抽取脐动脉血肝素抗凝行血气分析检测;另抽取股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含量;以缺血缺氧性脑病、死亡的发生率评估各组患儿的预后。【结果】轻度、重度窒息组患儿脐动脉血 pH、动脉氧分压(PaO2)显著降低,而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剩余碱(BE)负值及股静脉血浆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轻度、重度两组患儿比较,窒息程度越重,变化越显著( P<0.05);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率与窒息程度相关,与轻度窒息组相比,重度窒息组发生率显著升高( 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脐动脉酸碱平衡紊乱、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密切相关,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和预后可结合Apgar评分、脐血血气分析、血浆CRP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16例羊水过少新生儿产后脐动脉血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产后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的意义。方法对16例足月分娩的单纯羊水过少新生儿娩出后第一次呼吸前脐动脉血取样进行血气分析,17例羊水正常者相同条件血气条件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行产前胎儿电子监测,产后由专职儿科医生行Apgar评分。结果两组中胎儿电子监护异常情况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羊水过少而Apgar评分尚正常的新生儿仍有缺氧及酸碱失衡的可能,产后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测定有临床意义,且标本采集较简单,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素抗凝动脉血用于生化及血细胞分析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成国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3):241-242,236
目的 探讨以肝素抗凝的动脉血标本用于生化及血细胞项目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分析仪对45例病人的动脉血血气标本和静脉血血清分别进行生化项目的测定:用日本东亚SF-300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50例病人的动脉血血气标本和静脉抗凝血进行血细胞参数测定。结果 静脉血清和动脉血浆的生化指标中ALT、AST、TBA、GGT、Na、CI、CK、CK.MB、LDH、P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TP、Alb、ALp、CHE、TB、DB、Cr、BUN、UA、TG.Tch,HDL-C、LDL-C、Apo-A、Apo-B、K、TCa、G1u有明显差异(P〈0.01)。Mg、AFU的方差不齐,无相关性。回归方程无效。血细胞参数中。除MCV的P〈0.01外。其他项目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应急情况下动脉血标本可以代替静脉抗凝血用于血细胞参数的分析但不能代替静脉血清用于生化指标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心脏骤停猪复苏中动、静脉血气的变化,以了解动静脉血气结果 对判断复苏效果的意义.方法 24头家猪电刺激制作心脏骤停心室纤颤(VF)模型,VF后9 min后进行CPR,并分别抽取复苏前后动脉(CA)和混合静脉(MV)血进行分析.结果 VF期间PMVO2较VF 前明显下降(P<0.05),而PMVCO2明显升高(P<0.01).中心动脉及外周动脉血气均示pH值及乳酸(Lac)升高,而HCO-3值较正常均有降低;混合静脉血示pH值降低,而Lac逐渐升高.结论 复苏期间存在氧供和酸碱失衡,分析静脉血气对了解机体组织的氧合和酸碱状态更切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