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位于新疆包虫病重点病区,1986年在全师范围内进行以包虫囊液皮试(ID)筛检为主的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全师包虫液皮试平均阳性率为25.19%,平均患病率为1.78‰,为进一步探讨皮试抗原液的浓度对阳性率的影响,我们在自然人群中随机选择了8205人作为观察对象,以不同浓度的囊液抗原进行了皮试阳性符合情况的同体自身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师位于新疆包虫病重点流行区,在1986年曾以包虫液皮试对56706人进行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阳性率为25.2%,其中27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占皮试总人数的0.048%。 27例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11~44岁。既往有其它疾病者6例(其中风湿病1例,美尼尔氏  相似文献   

3.
许斌 《地方病通报》2000,15(2):83-85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在感染人体的多种绦虫病中危害性最为严重[1]。并发症是本病的主要危害,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着重阐述肝囊型包虫病的并发症,分述如下。1 过敏反应包虫囊液中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其中的毒白蛋白(Toxalbumin)是囊肿破裂后引发过敏性休克的重要成分[2]。包虫过敏是由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较轻的病人只表现出皮肤红斑、搔痒、荨麻疹、恶心、胸闷等现象。严重的则会发生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常为包虫破裂的严重后果[3],是包虫破裂早期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其它原因如:手术中囊液外溢;错误穿刺包虫囊肿致…  相似文献   

4.
肝包虫囊肿肝内破裂引起猝死三例邬增繁丛媛芝包虫囊肿肝内破裂,包虫液直接进入肝脏血流,引起过敏性休克而致猝死的病例极为少见,我院曾发现三例,均经尸体解剖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死者女性,14岁学生,平素身体健康,因肝区被一同学肘部撞击,当即倒地,面色青...  相似文献   

5.
包虫囊液接种昆明小鼠后某些细胞因子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昆明小鼠在接种包虫囊液后的免疫机制,选昆明小鼠23只,取其16只分两组人工腹腔接种包虫囊液,其中8只于初次接种10日后二次接种,第3组7只作正常对照,检测血清中IL-4、IL-2、GM-CSF、IFN-γ水平,接种襄液小鼠在注射后均正常存活,无过敏性休克症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小鼠IL-4、GM-CSF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而IFN-γ、IL-2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表明在小鼠对包虫囊液的免疫中,Th2处于优势激活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价了半饱和硫酸铵盐析纯化包虫囊液抗原的方法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纯化前后包虫囊液抗原的SDS-PAGE图谱显示,粗制包虫囊液主要蛋白带为20条,经半饱和硫酸铵盐析纯化后为14条,其中尤以66KD组分除去较为彻底。由此可知,盐析使粗制包虫囊液蛋白组分减少,部分纯化了包虫囊液抗原。包虫囊液通过现代免疫化学手段——免疫印迹术(Western blot),可清楚  相似文献   

7.
肝包虫病1314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近40年期间经手术治疗肝包虫病1 314 例的临床分析及诊断方法的发展。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包虫生长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在70年代以前主要以触诊包虫囊肿的特殊体征与皮内试验为诊断方法,因之早期诊断率较低,甚至发生并发症有时仍被误诊,本组并发感染占20.2%,并发破裂9.9%,合并门静脉高压症2.4%,并发过敏性休克 1.9%,皆引起严重后果。随着诊断仪器的发展,应用超声波探查、核素扫描、X线特殊造影、CT 扫描及免疫试验等方法,不仅可发现无症状的带虫者,提高早期诊断率达 100%,并可检测出包虫囊肿的病理形态及各类并发症的病理改变,从而施行早期手术及优选最佳手术方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53岁,于2004年5月健康体检作B超检查时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为排除包虫病到我院就诊。查包虫皮试阳性,血包虫酶标阳性,以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肝包虫病待排收住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意义。方法统计该科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结果,搜索文献,统计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个案及其相关因素,并收集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科2006~2011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率为2.59%,假阴性率为0.24%。在相关文献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2.34%、1.65%、0.54%。结论首次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前有必要行皮肤过敏试验,采用原药作皮试液更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对发生在少见部位的包虫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以及对本病声像图特点的认识 ,我们对 4 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包虫囊肿声像图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本院及西藏自治区二院住院患者 4 3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18例。藏族 39例 ,汉族 4例 ;藏族患者均有生吃牛羊肉史 ,汉族患者均有西藏地区生活史。术前均做卡松尼 (CASONI)皮试 ,阳性者 33例 ,阴性者 5例 ,弱阳性者 5例。患者大多数无临床症状 ,查体偶然发现。腹腔内包囊虫患者多数以腹胀就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对本院1997年至2003年期间收治的11例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使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所有手术治疗病例麻醉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过敏性休克及播散种植发生。结论肝包虫病的外科手术应麻醉平稳,避免包虫溶液外溢所致过敏性休克和病变种植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上经常将肺包虫破裂,误诊为肺结核或其它肺部疾病。本文对38例经手术证实为肺包虫破裂的病例,进行了分析讨论。 一、临床资料 在38例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临床表现有发烧者32例,占84%,其中3例破入胸腔,起病急,高烧达39℃以上。咳嗽20例,占52%,其中2例咳有脓臭痰。咯血27例,占71%,其中一例发生大咯血,一次量为500ml,多数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反复发作,不易控制。咳出包虫囊液及内囊碎片10例,占26%。发生不明原因的荨麻疹4例。占10%。  相似文献   

13.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的配置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类之间呈现不完全性交叉过敏反应。据统计,临床上有1%~8%对青霉素类有过敏史者对头孢菌素类也过敏。据报道,各种头孢菌素之间没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应用拟用药物做皮试,提高了皮试反应的准确性,减少了过敏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用药机会。做皮肤过敏试验已有定论,但配置方法和皮试液浓度尚无明确统一规定,为此,作者对头孢菌素的皮试问题搜集资料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棘球蚴病常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往往因为包虫囊的内容物,特别是原头节的漏出,能使宿主发生过敏性休克和继发性包虫病而告失败。况且当包虫囊包埋在心脏、脑等致命器官时,外科手术就不能实施。近来实验室已肯定对继发感染棘球蚴病的免疫反应的某些基本情况。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在试管内补充由囊内的幼虫在宿主体内获得的表面免疫球蛋白活化的蛋白质,能使  相似文献   

1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检测了口服吡喹酮的25例患者体内肝、肺包虫囊液、囊壁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及血药浓度。结果表明,肝包虫囊液中,吡喹酮浓度为0.087±0.013μg/ml,囊壁中为0.149±0.031μg/g肺包虫囊液中为0.043±0.006μg/ml,囊壁中为0.067±0.009μg/g;包虫囊液中药物浓度均低于囊壁,并呈正相关。此外,患者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囊内药物浓度。作者认为,囊内药物浓度的差别是吡喹酮对肝包虫病的疗效优于肺包虫病的重要原因;包虫囊壁对吡喹酮的透入有一定阻碍作用,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包虫囊肿肝内破裂,包虫液直接进入肝脏血流,引起过敏性休克而致猝死的病例极为少见,我院曾发现3例,均经病理解剖证实。例1 女,14岁。因肝区被他人肘部撞及,当即倒地,面色青紫,呕吐,昏迷,血压测不到,十几分钟后死亡。病理解剖:于肝右叶有7cm×8cm的包虫囊肿,囊肿壁无明显塌陷,囊肿内有淡红色的液体,在囊肿紧贴肝侧的内壁有3cm的纵形裂口,深达肝内1cm。例2 男,19岁。因被他人拳击右上腹部,当即倒地,频繁呕吐,昏迷,四肢发冷,血压测不到,20分钟后死亡。病理解剖:肝右叶下缘有6cm×7cm的包虫囊肿,囊肿壁无明显的塌陷,在囊肿紧贴肝侧内壁有1.5cm…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肝包虫囊肿于术后残腔有胆漏、感染及窦道形成、原位复发及播散移植等并发症发生[1]。而腹腔内包虫病采用包虫外囊与腹腔脏器及系膜剥离,完整摘除包虫囊肿无并发症发生。我们于1998年3月~2000年5月,采用剥离术完整剥除肝包虫病13例共15个包虫囊肿的新方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肝包虫病患者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37.8岁。包虫囊肿最小4cm×4cm×5cm,最大10cm×10cm×12cm。单发者10例,多发者3例(其中3个包虫囊肿1例,2个包虫囊肿2例)。首次确诊包虫…  相似文献   

18.
尘螨变应原诊断和免疫治疗哮喘与鼻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调查粉尘螨(Derm atophagoidesfarinae)变应原诊断和免疫治疗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安全性。方法:问卷评估1974~1995 年用粉尘螨变应原(SMU-Df)诊断和免疫治疗变态反应的安全性。结果:统计分析846 342 例次。全身性不良反应共发生142 例次, 总发生率为1.68(CL= 1.4~2.0); 依次为全身性荨麻疹0.82、哮喘大发作0.77、过敏性休克0.07(CL= 1.4/百万~12.0/百万)、血管神经性水肿0.02。出现即时全身性反应在皮试或注射后30 m in 内有32例次,1 h 和2 h 各6 例次; 后期反应3 h~48 h 有88 例次, 以哮喘大发作的机率最高。发生的时期在皮试时共有18 例次,免疫递增期96例次, 维持期14 例次。共有6 例次过敏性休克立刻处理, 全部缓解。41 例次全身性反应的原因, 多半是在哮喘发作期或由于差错注射浓度过大及剂量过大。结论:22 年应用SMU-Df皮试和免疫皮下注射治疗,证明其疗效及安全性均高  相似文献   

19.
尘螨变应原诊断和免疫治疗哮喘与鼻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回顾性调查粉尘螨(Derm atophagoidesfarinae)变应原诊断和免疫治疗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安全性。方法:问卷评估1974~1995 年用粉尘螨变应原(SMU-Df)诊断和免疫治疗变态反应的安全性。结果:统计分析846 342 例次。全身性不良反应共发生142 例次, 总发生率为1.68(CL= 1.4~2.0); 依次为全身性荨麻疹0.82、哮喘大发作0.77、过敏性休克0.07(CL= 1.4/百万~12.0/百万)、血管神经性水肿0.02。出现即时全身性反应在皮试或注射后30 m in 内有32例次,1 h 和2 h 各6 例次; 后期反应3 h~48 h 有88 例次, 以哮喘大发作的机率最高。发生的时期在皮试时共有18 例次,免疫递增期96例次, 维持期14 例次。共有6 例次过敏性休克立刻处理, 全部缓解。41 例次全身性反应的原因, 多半是在哮喘发作期或由于差错注射浓度过大及剂量过大。结论:22 年应用SMU-Df皮试和免疫皮下注射治疗,证明其疗效及安全性均高  相似文献   

20.
肺包虫囊肿破裂误诊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肺包虫囊肿破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包虫囊肿破裂38例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肺包虫囊肿破裂均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误诊1—8个月。误诊为肺炎11例,肺脓肿4例,肺结核13例,肺肿瘤6例,胸膜炎2例,液气胸2例。临床表现有突发性呛咳,咳清水样痰液并混有粉皮样薄碎片,或咳脓痰,发热。Casoni试验均阳性。X线检查:右肺包虫囊肿26枚,左肺包虫囊肿12枚。病灶呈模糊大片状阴影18例,类圆形阴影8例,肺包虫囊肿顶见“新月征”4例,“水上浮莲征”4例,液气胸2例,胸腔积液2例。经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手术除包虫内囊29例,包虫囊肿肺叶切除9例,38例全部治愈。结论肺包虫囊肿破裂可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常误诊为肺炎和肺结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