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对缺血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及离子平衡的影响,探讨冷停搏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用Langendorff技术对离体大鼠心脏进行灌注,灌注液采用改良Krebs-Henseleit溶液,含3.5 mmol/L Tm(DOTP)5-(钠位移剂)。实验分4组:Ⅰ组37℃条件下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Ⅱ,Ⅲ组分别给予缺血前高钾停搏液灌注5 min或缺血期低温保护(15℃);Ⅳ组给予缺血前高钾停搏液灌注和缺血期低温保护,再灌注时间和条件各组均相同。缺血及复灌期间采用31P-NMR和23Na-NMR谱持续检测心肌细胞内ATP,Pcr,Phi,Nai及Pi的变化,同时通过放置于左室内的气囊记录左室功能。结果:Ⅰ组缺血后15 min ATP,Pcr波谱信号无法测出,出现严重细胞内酸中毒及钠潴留。Ⅱ组在缺血后15 min ATP,Pcr分别为(11.1±1.9)和(2.6±1.3) μmol/g,缺血后30 min出现与Ⅰ组相似的变化,但钠潴留较Ⅰ组减轻。Ⅲ组ATP,Pcr,Phi,Nai的变化较Ⅰ,Ⅱ组明显减轻。Ⅳ组缺血期ATP及Nai无明显变化。Ⅲ,Ⅳ组复灌后左心功能可恢复正常。结论:低温对缺血心肌代谢和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高钾停搏液。高钾停搏液加低温可有效地防止细胞内酸中毒,完全消除缺血期间细胞内钠潴留现象,对缺血心肌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磷酸肌酸停搏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涛  李守先 《上海医学》2001,24(1):38-40
目的 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在心脏直视手术中作为添加剂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66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I组)及试验组(Ⅱ组),各33例。I组使用冷晶体停搏液,Ⅱ组在I组停搏液中加入CP。于不同时段取血样检测5种心肌酶的含量。结果 两组心肌酶含量,术前差异无显著性;术后Ⅱ组心肌酶谱上升幅度低于I组,而下降速度则快于I组。结论 外源性CP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对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钾异心”停搏液对缺血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钾异心”停搏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并与高钾停搏液比较。用无糖不充氧台氏液浸浴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3h造成缺血损伤,以心肌细胞电生理参数为指标。缺血后心肌电生理参数下降,其中以“钾异心”组下降最快速彻底,复灌后只有“钾异心”组电生理各参数都恢复正常。结论“钾异心”停搏液可快速彻底抑制心肌电活动有效保护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4.
5.
单剂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能量代谢和超微结构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忠群  胡惠民 《上海医学》1998,21(7):389-391
目的:研究低温、多剂和单剂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能量代谢和超微结构的保护.方法:建立未成熟幼兔离体工作心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未成熟心肌缺血前后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ATP、ADP、AMP 和 CP)和糖原含量,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后,Ⅱ组(多剂晶体停搏液组)ATP、CP 和糖原保存最差,分别是4.0±0.4,5.8±0.4μmol/g 干重和639±40/μg/g 干重,Ⅰ组(低温组)和Ⅲ组(单剂灌注组)则相应分别是6.1±0.3,8.8±0.5μmol/g 干重,732±37μg/g 干重(P 均<0.01)和6.0±0.4,9.0±0.5μmol/g 干重,776±50(μg/g 干重(P 均<0.01);心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Ⅲ组保存优于Ⅰ组和Ⅱ组。结论:单剂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能量代谢和超微结构保护最佳。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温度对冷晶体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冷晶体停搏液在不同体外循环温度情况下对学龄前儿童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将40例学龄前儿童分为浅低温组(20例)和常温组(20例),分别在浅低温和常温体外循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均采用冷晶体液间断灌注保护心肌,观察心脏诱导停跳时间,术中心电活动情况,体外循环前后心肌酶谱变化等指标。结果:常温组心脏诱导停跳时间延长,术中出现心电活动的概率和体外循环后肌酶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值均高于浅低温组。结论:在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浅低温体外循环时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观察含甘露醇的温血停搏液控制性再灌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利用猫体外循环模型,心脏低温停搏60mi n于恢复正常血液灌注前从主动脉根部以5-6Pa的压力注入37℃含甘露醇的低温血停搏液50ml。测定心肌力各指标,心肌ATP及水含量。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腺苷心肌保护液对大鼠心肌ATP及离子含量的影响,采用离体大鼠工作心脏缺氧停搏120min,采用高钾+腺苷及腺苷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发现停搏末含腺苷的两组ATP含量明显高于高钾组,且复灌后进一步恢复;各离子含量均能保持平稳。高钾组复灌后细胞Na^+、Ca^2^+明显增高伴Mg^2^+的减少。结果表明:腺苷心肌保护液能够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维持停搏期间及复灌后细胞内离子含量的稳定,对缺氧心肌发挥作  相似文献   

9.
采用低温体外循环下原位犬动物实验模型,用电镜观察和比较冷钾停搏液和添加葛根素的冷钾停搏液灌注后,停搏140 min全心缺血心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含葛根素心脏停搏液对心肌的超微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温体外循环下原位犬动物实验模型,用电镜观察和比较冷钾停搏液和添加葛根素的冷钾停搏液灌注后,停搏140 min全心缺血心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含葛根素心脏停搏液对心肌的超微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l)加入Thcmas Ⅱ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2~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建立Langendo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照组:TlxxnasⅡ号停搏液灌注加低温;实验组:Lipo-PGE1加入ThomasⅡ号停搏液灌注并行低温。全心平均停循环90min,再灌注30min。观察指标:冠脉流量恢复率(CFR)、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心肌含水量、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漏出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结果:再灌注末实验组心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而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CFR和再灌注末心肌ATP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含水量、CK和LDH漏出量低于对照组。结论:Lipo-PGE1加入含血ThcmasⅡ号停搏液可改善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复合晶体停博液对不同低温下缺血的兔未成熟心肌是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体外心脏灌注模型,48只幼兔(3-4周龄)心脏在常温(37℃)下平衡灌注30min后,按缺血期间的温度分为32℃组、25℃组、20℃组3组,32℃缺血30min,25℃组缺血90min,20℃缺血120min。每一温度组又各分为对照组(Con组)和预处理组(IP组)。IP组行2次缺血预处理后推注4℃St.Thomas Ⅱ晶体停博液使心脏停博,分别缺血30、90、120min后,37℃下复灌30min,Con组除未进行IP外,其余处理同IP组。在平衡末、缺血前及再灌注后1、3、5、10、20、30min记录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左心室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再灌注末测定心肌组织ATP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在32℃组及25℃组,预处理组左心功能恢复程度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在32℃、25℃及20℃组中,各预处理组心肌组织ATP含量高于各对照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复合晶体停博液对在32℃及25℃低渐下缺血的未成熟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降低ATP的消耗,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促进左心功能的恢复,对在20℃低温下缺血的洗成熟心肌未见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对兔未成熟心脏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3~4周龄幼兔心脏30只,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1组(IP1组)、缺血预处理2组(IP2组)、格列苯脲1组(G1组)、格列苯脲2组(G2组)及对照组(Con组)5组,每组6只。5组幼兔心脏均以95%O2 5%CO2混合气体饱和的K-H液常温平衡灌注30min后:Con组续灌20min;IP1、IP2组心脏分别给予1次、2次IP,每次IP由5min缺血和5min再灌注组成;G1、G2组给予格列苯脲10μmol/L后分别给予1次、2次IP。然后各组心脏均在20℃低温下缺血120min,37℃常温下再灌注30min。以MacLabV/4S生理实验系统记录平衡末、缺血前及再灌注后1、3、5、10、20、30min时左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 dp/dtmax)、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心率(HR);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a2 -ATP酶的活性。结果再灌注10min后,IP2组各对应时间点的LVDP×HR、±dp/dtmax的恢复百分比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P<0.05);再灌注末IP1、IP2组心肌组织的ATP含量及Ca2 -ATP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P<0.05),IP1组的MDA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G1、G2组各指标与Co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对低温缺血的兔未成熟心脏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效应与IP的方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KATP有关。  相似文献   

14.
左旋精氨酸对未成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幼兔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实验分为:(1)对照组:K-H液(Krebs-Henseleit solution)再灌注;(2)L-ARG组;K-H液加入L-ARG(1mmol/L);(3)N-亚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组:加入L-ARG(1mmol/L)和L-NNA(2-mmol/L)。各组均以Thomas2液为心停搏液,15-20℃缺血90min,再灌注30min。测定缺血前,再灌注中心功能指标和冠脉流出液中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以及缺血前,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醇含量。结果 (1)对照组和L-NNA组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含量下降(P<0.05),LM-ARG组无下降;(2)L-ARG组再灌注后心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和L-NNA组(P<0.05)。(3)L-ARG组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和冠脉流出液中内皮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和L-NNA组(P<0.05)。结论 未成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合成释放减少,再灌注早期补充左旋精氨酸增加一氧化氮生成量。左旋精氨酸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附加0.4mmol/L N-酰半胱氨酸(NAC)心脏停搏液(NAC组)和St.Thomas液(ST组)对低温缺血再灌注幼免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angendorff-Neeley离体心脏缺血认120min,再灌注60min;分离出缺血再灌注幼兔左室心肌肌浆网,测定其总巯基(TSH)、非蛋白巯基(NPSH)、丙二醛(MDA)及Ca^2+-ATP酶活性。结果 NAC组,再灌注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IPC) 在结合低温高钾时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非工作模型。将48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4 组( 每组12 只) 。A 组(control) 为实验对照组;B 组(IPC) ,37 ℃下行单次5 min 停灌注加5 min 再灌注,建立IPC;C 组( 腺苷受体非选择阻断剂苯茶碱加IPC) 建立IPC 前预灌苯茶碱(100 μmol·L-1)5 min ;D组( 腺苷) ,预灌腺苷(10 μmol·L-1)5 min 。4 组心脏全心缺血90 min 再灌注30 min ,记录缺血前及再灌注期的左心功能指标,辅以心肌酶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B 组于再灌注期左心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其他各组( P< 0 .05) ,C、D 两组优于A 组( P< 0 .05) 。酶学及超微结构检查示B 组损伤最轻。结论 IPC 在结合低温高钾停搏条件下,能明显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恢复,腺苷是参与IPC 效应的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低温缺血常温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60只SD大鼠离体心脏平衡20min后随机分为5组(n=12):空白对照组(Con组)于37℃用Krebs-Henseleit缓冲液(K-H液)持续灌注175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于37℃用K-H液灌注40min,27℃缺血75min,37℃K-H液再灌注60min;丙泊酚预处理1组(P1组)、2组(P2组)和3组(P3组)分别在缺血前给予含50、100和150μmol/L丙泊酚预处理,预处理后同I/R组。观察平衡末(基础值)、缺血前及再灌注末的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速率最大值(±dP/dtmax);在平衡末、再灌注后1、10、20、30及60min分别取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其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再灌注末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测定再灌注后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结果P2组和P3组在再灌注后60min时HR、LVDP、±dP/dtmax、SOD活性均高于I/R组(P<0.05);而LVEDP、心肌梗死面积、MDA含量小于I/R组(P<0.05);P2组和P3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冠状动脉流出液中CK及LDH值均明显低于I/R组相应时间点所测值(P<0.05)。结论100和150μmol/L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杨梅苷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给药组(维拉帕米100μg/L)和杨梅苷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L),每组10只。釆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停灌30 min,再灌45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杨梅苷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测定冠脉流出液中心肌三酶LDH、CK、AST的水平,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杨梅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冠脉流出液中LDH、CK、AST的释放减少,心肌组织中SOD、CAT的活性增加且MDA的产生减少,不同程度地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杨梅苷能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和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同时抑制ERK的磷酸化。结论杨梅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K信号转导通路缓解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心缺血预适应(IP)结合持续浅低温血停搏液灌注对犬体外循环(CPB)后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杂种犬24只,模拟临床建立CPB模型并随机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组(I/R,n=8);持续浅低温血停搏液灌注组(CP,n=8)I;P组(n=8),在降温前先进行三轮次IP后按CP组进行。之后各组复温并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辅助循环30min停机,自主循环60min后取材。测定CPB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血清心肌酶学、心肌组织ATP含量变化及电镜观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I/R组分别与CP组和IP组组间相比,停机时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恢复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机后60min LVEDP恢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心肌酶学变化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心肌组织ATP含量变化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较重,而IP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本实验初步证明,全心IP结合浅低温血停搏液灌注对犬CPB后I/R损伤的心肌保护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提示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是一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