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宫腔异常的概况,为研究此类不孕症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在子宫内膜增生中晚期进行宫腔镜检查和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非黄体功能异常的不孕组进行了比较。结果 15例观察组不孕患者的增生中晚期宫内膜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的P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间质细胞的ER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腺上皮细胞的ER2组虽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有降低趋势。宫腔镜检发现,此类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异常改变以宫内膜苍白、肥厚,局部呈息肉样增生最多见。结论 增生中晚期子宫内膜的ER、PR含量明显降低,宫腔存在明显异常改变,是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患者存在的病理改变实质。  相似文献   

2.
不孕症肝郁病理与性腺轴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孕症肝郁病理与性腺轴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不孕症患者70例.健康对照19例。以辨证分型、肝郁积分、性激索检测为指标。结果 (1)不孕症以兼夹证多见,其中肝郁证、肾虚证所占比例为高(P〈0.01)。(2)不同证型组肝郁病变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月经周期第10天.各证型组雌二醇(E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肝部组、肾虚组孕酮(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郁组、痰湿组、血瘀组泌乳素(PR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月经周期第20天,肝郁组、肾虚组、痰湿组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证型组P/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月经周期第10天,PRL与E2呈负相关(P〈0.05);PRL与P呈负相关(P〈0.01);PRL与P/E2呈负相关(P〈0.01);PRL与LH呈正相关(P〈0.05)。月经周期第20天,肝郁分级与PRL呈正相关(P〈0.05)。结论 PRL增高,继而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排卵障碍是不孕症肝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患者的肌层、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的变化,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捌。方法20例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连续90d,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组患者于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测定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层、肌瘤组织的ER,PR表达。结果①米非司爵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②对照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高于肌层组织(P〈0.01)。③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④两组肌层组织中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可能是降调肌瘤局部的高ER,PR水平。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并发贫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效果以及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米非司酮组为2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不同程度贫血,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口服,连续30d,第31~91天8mg/d口服。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组患者于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测定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层、肌瘤组织的ER,PR表达,同时采用Ⅷ因子标记法观察两组子宫肌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米非司酮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血红蛋白明显上升(P〈0.01)。②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仍高于肌层组织(P〈0.05);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肌层组织中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③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降调肌瘤的ER和PR,缩小子宫和肌瘤的体积,通过引起闭经缓解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排卵正常的妇女子宫内膜接受性标志物胞饮突的形成情况;研究胞饮突的发育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关系。方法:(1)对27名妇女进行阴道B超结合检测尿LH监测排卵。(2)于尿LH+3~11天随机进行1次子宫内膜活检,标本一部分行扫描电镜观察胞饮突,另一部分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3)活检日静脉采血3ml,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雌、孕激素。结果:(1)按扫描电镜下所见超微结构特点将子宫内膜分为胞饮突发育之前、发育中、成熟的和退化的胞饮突四个阶段;(2)胞饮突的发育与血清孕激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15,P〈0.01);(3)胞饮突发育后,PR在腺上皮的表迭明显下降,而在间质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腺上皮PR水平与血清孕激素水平呈负相关(y=-0.550,P〈0.01),与胞饮突的发育有负相关关系(r=-0.793,P〈0.01);(4)未发现胞饮突的发育与ER、雌激素水平有相关性。结论:孕激素水平升高与胞饮突发育和腺上皮孕激素受体水平下调同步,孕激素通过调节PR参与对胞饮突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同一组乳腺肿瘤组织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检测,观察其分布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200例乳腺癌、100例乳腺增生、100例乳腺纤维腺瘤进行检测。结果:在200例乳腺癌中。VEGF表达68例呈阳性反应(34%),ER表达122例呈阳性反应(61%),PR表达116例呈阳性反应(58%);而200例良性病变中:ER阳性者78例(39%),PR阳性者54例(27%),VEGF阳性者4例(2%)。经χ^2检验:乳腺癌ER、PR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P〈0.05)。而VEGF则更显著(P〈0.01)。在68例VEGF阳性者中,ER、PR阳性者各16例,其中三者均阳性者10例。经检验,乳腺癌中VEGF与ER和PR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上述结果说明在乳腺疾病中VEGF、ER、PR联合检测。将起到互补作用。会进一步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癌因子(C-erbB-2)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0例正常内膜、30例不典型增生、76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标记。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出现了过度表达,子宫内膜癌表达率为76.3%,且C-erbB-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ER、PR在正常内膜中高表达,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下降,且与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C-erbB-2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结论:C-erbB-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评价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 ronereceptor,PR)的表达,以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PAP法)对行胃大部切除的胃腺癌患者122例的石蜡包埋病理切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进行随访并综合分析对胃癌的临床意义。结果 122例胃腺癌自身对照(取在光镜下确定无癌胃组织的区域石蜡块)未测出ER、PR,4例乳腺癌阳性对照表达确切;122例胃腺癌ER阳性率为57.4%,PR阳性率为52.5%,ER、PR同时阳性为29.5%,同时阴性为19.7%;ER、PR的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低ER、PR阳性率越高,反之越低(P〈0.05);ER或PR阳性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或PR阴性者(P〈0.01);ER或PR阳性的女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ER或P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阴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结论 ①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可用于回顾性研究。②ER和/或PR阳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ER和/或PR阴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③雌、孕激素的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胃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不孕症舌印片与阴道脱落细胞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探讨不孕症中医舌诊及脱落细胞与性激素的相关性。选择 70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1 9例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 ,以舌象观察、舌苔脱落细胞检查、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为指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1观察组虽以淡红舌、薄白苔为多 ,但各种异常舌象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1 ) ;2月经周期第 1 0 d对照组和观察组舌印片 MI均表现为轻度右移 ,组间无显著差异。月经周期第 2 0 d观察组舌印片 MI变化不明显 ,对照组舌印片 MI趋向中带 ,MV减小 ,与观察组比较显著差异 ( P<0 .0 1 ) ;3阴道脱落细胞存在相同的变化规律 ,与舌苔脱落细胞显著相关 ( P<0 .0 1 )。结论 :不孕症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检查反映机体雌、孕激素水平 ,能够为中医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韩文莉  郑梅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23-24,F0003
目的探讨早期流产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及其相应受体表达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早期正常妊娠孕妇20例(A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20例(B组)、早期难免流产孕妇20例(C组),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三组对象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蜕膜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A组和B组E2、P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和B组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ER、PR的表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和B组之间ER、P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流产与雌激素、孕激素及其相应受体有直接关系,妊娠的维持有赖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与舌苔、阴道脱落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对患者舌象、舌苔与阴道脱落细胞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与脱落细胞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紫舌与剥苔MV最低,舌苔脱落细胞MV与肾、肝、气滞、寒、阳虚、血虚呈负相关;阴道脱落细胞MV与热呈正相关,与肾、气滞、寒、气虚、阳虚、血虚呈负相关。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舌象的形成与舌苔脱落细胞具有内在联系,舌苔脱落细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虚、肝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内膜组织ER、PR及对Ang-2的影响。方法:7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5mg,于月经第17天开始服药,睡前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不服用药物。3个月后两组患者同时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切片检测。结果:非司酮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ER的表达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表达有所上升(P〉0.05),组间对照ER的阳性表达(++)差异(P〈0.01);治疗组PR的表达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表达有所上升(P〉0.05),组间对照PR的阳性表达(+、++)差异(P〈0.01);治疗组Ang-2的表达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对照Ang-2的阳性表达(++)差异(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组织中PR减少,ER无明显变化,证实了米非司酮具有抗孕酮作用。同时能抑制肌瘤细胞Ang-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韩阳  方虹  甘文忠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1,30(3):281-283,288
目的:观察服用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trate,CC)后不孕妇女子宫内膜发育、子宫血流和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探讨克罗米酚引起不孕妇女高排卵率、低妊娠率的原因。方法:20例不孕症妇女于月经周期第5~9天服用克罗米酚100 mg/d(CC组),于排卵前1 d和排卵后10 d检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及血雌激素(E2)和孕激素(P)水平,并于排卵后10 d刮取子宫内膜检测子宫内膜腺腔面积、腺腔周长、间质面积及腺/间比值;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另选2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组妇女子宫动脉血流RI及血E2和P水平显著升高(P<0.01),子宫内膜明显变薄(P<0.05);子宫内膜腺腔面积、腺腔周长、间质面积及腺/间比值、ER、PR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克罗米酚促排卵时导致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可能是其高排卵率、低妊娠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类PCOS激素环境对颗粒细胞E2、P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类PCOS的激素环境对正常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颗粒细胞按不同激素环境雄烯二酮(A)组、黄体生成素(LH)组、胰岛素(INS)组、A LH INS组分为四组,每组分设高浓度(类PCOS环境)和低浓度(类生理环境)组.检测不同激素环境下各组培养液中颗粒细胞E2、P水平的变化.结果:组内比较,类PCOS环境中A组及A LH INS组E2、P水平较低(P<0.01),LH组及INS组E2、P水平较高(P<0.01).组间比较显示,两种浓度的激素环境中,E2、P水平在LH组、INS组及A LH INS组均明显高于A组,且E2水平在INS组最高而P水平在LH组最高(P<0.01),类PCOS环境下,A LH INS组的E2水平较INS组明显低而P水平较LH组明显降低(P<0.01);生理浓度环境下,A LH INS组E2、P水平与INS组、LH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体外类PCOS浓度下,A有抑制正常颗粒细胞合成及分泌E2、P分泌的作用,并可能抑制LH、INS对颗粒细胞合成E2、P;生理浓度下,A对LH及INS刺激颗粒细胞分泌E2、P的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20例黄体功能性不育的健康妇女应用烯丙雌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子宫内膜病理证实为黄体功能不足(LutealPhasedefect,LPD)的受试患者,在分泌早期 (着床窗口期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水平并采用放免法观察血清雌二醇 (E2)、孕激素 (P)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子宫内膜PR和血清E2、P水平有显著性差别(P<0.01) ,而子宫内膜ER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烯丙雌醇作为外源性孕激素可以改善黄体功能 ,并具有一定的黄体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排卵期阴道脱落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方法:自然排卵妇女、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促排卵妇女排卵期阴道脱落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进行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 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的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两组组内排卵前、后阴道脱落细胞ER比较均无差异;注射hCG 后阴道脱落细胞的ER在排卵前和排卵后均较自然排卵组有明显增高;自然排卵组PR在排卵后较之排卵前明显升高。结论:排卵前后阴道上皮细胞ER 无明显变化;hCG可提高阴道上皮细胞ER 水平;排卵后阴道上皮细胞PR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雌激素效应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T47D和特异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细胞SK-BR-3,将1×10-7mol/L-1×10-9mol/L三种梯度浓度的HSYA作用于两种细胞,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α 及ERβ、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1/2(ERK1/2)及p-ERK1/2、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抑癌基因P27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T47D细胞中,高浓度的HSYA促进了ERα、ERβ、ERK1/2、p-ERK1/2、PR的表达,抑制了P27的表达(P<0.01);在SK-BR-3细胞中,HSYA显著抑制了ERK1/2的表达,但对p-ERK1/2的表达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HSYA在细胞内影响雌激素效应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不同,可能是通过调节ER表达及激活ERK信号通路而发挥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疏肝通络方对乳腺增生大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未孕雌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三苯氧胺对照组、乳癖消对照组和疏肝通络方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复制乳腺增生模型,给药30 d.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形态,乳腺小叶及腺泡数目和直径;血清激素雌二醇(E_2)、孕酮(P)、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子宫和卵巢组织形态.结果 疏肝通络方各组均能明显减少乳腺小叶数量和乳腺腺泡数量及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能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E_2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中剂量组能提高P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能降低PRL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FSH、LH、T的影响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疏肝通络方大、中剂量组均能下调乳腺增生大鼠ER、PR的表达,分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三苯氧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疏肝通络方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子宫、卵巢组织异常增生有改善作用.结论 中药疏肝通络方对乳腺增生大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内分泌激素紊乱、抑制乳腺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高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ER和PR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分别检测 4 5例 EM(研究组 )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 32例子宫肌瘤 (对照组 )的在位内膜中 ER、PR的表达。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相应密度代表其表达强度。 结果 研究组异位内膜中ER、PR、ER/PR和在位内膜中 ER/PR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 ,且均发生于增殖期。异位内膜中 ER、PR及在位内膜中 ER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 结论 异位内膜 ER、PR、ER/PR和在位内膜 ER/PR的低表达及异位内膜 ER、PR和在位内膜 ER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特点可能与 EM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