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回顾性问卷式调查,选择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于我院神经内科及体检中心就诊或体检的、头部CT证实有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组,以同期就诊或体检头部CT显示正常的高血压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等指标进行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依从好者少于对照组(X^2=16.661,P=0.000),不用药者多于对照组(X^2=7.605,P=0.009)。对照组长效药物应用比例高于研究组(x^2=10.736,P=0.001)。每组中依从良好者平均血压及血压达标情况均好于依从差及不服药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从性好、在一定范围内收缩压控制越好,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越低(P〈0.05或〈0.01);高血压的病程越长,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0.01)。提示合理选择长效抗高血压药物,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综述有关高血压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文献,显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高血压的疾病特征等相关.患病时间的长短、日均服药次数、服药时间、种类、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价格、高血压知识知晓程度、门诊随访时间以及心理状态、医患关系等均影响着服药依从性.根据可调控的药物、患者、医院相关因素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可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按照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入选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间就诊于某医院心内科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测量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采用HBM健康信念问卷测量评价其健康信念,分析患者健康信念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32例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低的患者61例(26.3%),依从性中的患者51例(22.0%),依从性高的患者120例(51.7%).不同依从性水平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信念中严重性感知、易感性感知、益处性感知、阻碍性感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健康信念维度中易感性感知(P <0.001)、阻碍性感知(P<0.001)和行动线索(P=0.004)显著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且易感性感知、益处性感知水平越高,服药依从性水平越好;阻碍性感知水平越高,服药依从性水平越低.结论 有效的服药依从性干预措施需要提高患者的严重性感知、易感性感知以及行动线索,并且降低患者的阻碍性感知. 相似文献
4.
5.
社区高血压人群抗高血压药物的利用情况、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实际自然人群中抗高血压药物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方法 利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监测系统,统计高血压人群中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依从性;对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社区高血压病有2522例,未用药539例(占21.37%),不规则服药1059例(占41.99%),规则服药924例(占36.64%),(单一服药375例,联合服药549例);单独服用复方降压片173例,单独服用硝苯地平108例,单独服用其他药物94例;复方降压片与硝苯地平联合服用(复方降压片+硝苯地平)252例,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服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132例,其他联合用药165例。结论 社区人群抗高血压药物服药依从性低。吸烟、心脑血管病是主要不规则服药的独立危险因素;知识得分、非药物治疗、发病时间长是主要不规则服药的独立保护因素;吸烟、心脑血管病是主要未服药的独立危险因素;知识得分高、非药物治疗、发病时间长、有经济来源是主要未服药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美国约有2 360万成年人患糖尿病,而高血压是这些患者常见的合并症.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无糖尿病者的1.5~3.0倍.因心脏病和脑卒中死亡者占糖尿病患者死亡人数的65%,高血压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螺内酯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应用氢氯噻嗪、苯磺酸氨氯地平及氯沙坦钾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治疗有效率及两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AA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RA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在应用氢氯噻嗪、苯磺酸氨氯地平、氯沙坦钾片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病 (essentealhypertension ,EH)造成的靶器官心、脑、肾损害 ,正成为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我国 1995年统计资料显示 ,EH患者达 90 0 0万 ,但知晓率才仅 2 1% ,治疗率 12 5 % ,控制率只有 3% ,远远低于美国。由此可见 ,EH的防治工作十分紧迫。但近年来随着新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不断问世 ,对有效控制EH的发展及 (或 )对高血压靶器官影响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现就目前对抗高血压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中的新认识、新观点综述如下 ,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 脑卒中多项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群体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方法 应用统一调查表,回顾性调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史,分析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疗效及其不良反应。不同用药情况人群分别统计药物疗效,并排除药物自身影响。结果 40.1%正确用药的患者,疗效达93.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32.5%基本正确用药的患者,疗效达85.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27.4%不正确用药的患者,疗效为77.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2%。三组间上述两指标相互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应提供科学合理应用抗原发性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共80例脑梗塞患者根据出院日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进行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例如建立档案和出院随访跟踪表,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包括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功能锻炼,合理控制饮食,测量生命体征等遵医情况。出院后2个月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治疗、再次入院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饮食控制依从性分别是80%(32例)和55.26%(21例);运动治疗依从性分别是75%(30例)和47.36%(18例),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依从性分别是100%(40例)和63.16%(24例);患者再次住院率分别是20%(8例)和31.5%(12例),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脑梗塞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再次住院率降低,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所以延续护理对减少脑梗塞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及l临床效果。方法:将10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生活满意度和生理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服药依从性、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积极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调降血脂,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住院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对于住院期间及出院90 d二级预防药物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现状.方法 调查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5月1日参加研究医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连续住院脑梗死及TIA患者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他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使用率,戒烟、控制体重等行为修正率并随访90 d.结果 入组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等药物及行为修正率偏低,并且在出院90 d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结论 医生应关注患者有明确循证医学依据的二级预防药物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药物治疗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30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MRA检查,根据MRA所提示脑动脉狭窄的检查结果分为狭窄组(n=125)和对照组(n=105)。调查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等危险因素,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测量患者的血生化指标。结果狭窄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胆红素、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狭窄组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狭窄组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狭窄组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中,血清糖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126例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作平板运动试验,观察运动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在126例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降压药物的98例,其中静息血压控制良好者35例,未控制者63例;未应用药物控制者28例,分别比较这些患者的运动血压水平变化。结果用药物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运动高血压的比例(49.2%)与未用药物控制者(42.8%)相仿;静息血压控制良好者运动血压水平低于控制不良者。结论静息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运动高血压的比率较高。平板运动试验可作为药物降压效果的评估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塞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脱水和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检测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NDS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以降低脑梗塞患者血液黏滞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男51例,女24例,年龄42~83(64.9±10.8)岁。行头颅CT、磁敏感成像(SWI)检查,依据脑微出血检出的结果分成阳性组(23例)与阴性组(5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探讨脑微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SWI检查的检出率比CT检出率高(χ2=27.17,P<0.05)。阳性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均较阴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冠心病、吸烟、饮酒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高血压病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存在脑微出血的比例高,SWI检查是检测脑微出血的敏感方法,年龄大、高血压病与脑微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依从性差异对抗高血压药长期疗效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从性差异对应用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降压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9名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治疗,随访(3·3±0·5)年,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年检测其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随访结束时,根据实际服药情况将患者分为依从治疗组(A组,41例)和非依从治疗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和颈动脉参数的差异。另设同期体检的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为对照组(C组,33例)。结果A、B组的6个位点平均颈动脉IMT(MIMT)、双侧颈总动脉平均IMT(MCCA-IMT)、双侧颈内动脉平均IMT(MICA-IMT)和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C组显著增高(均P<0·01)。A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达标率较B组显著增高(分别为80·5%~87·8%比18·4%~23·7%,85·4%~95·1%比52·6%~60·5%,均P<0.01),MIMT、MCCA-IMT、MICA-IMT及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B组显著下降(均P<0·01)。B组3年后总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显著增高(31·58%比12·20%,P<0·05)。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大动脉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这些益处的获得有赖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