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女性C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与血脂异常有关,它参与绝经后女性CH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绝经前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蛋白(α)及血脂变化的特点,探讨其对女性冠心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 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8例,绝经前后60例,绝经后58例,测定脂蛋白[LP(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比绝经前后LP(α)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并与健康体检女性118例作对照。结果 高血压组LP(α)、TC、TG、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绝经后患者LP(α)、TC、TG、LDL-C明显高于绝经前患者,而HDL-C则前者低于后者。结论女性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P(α)、TC、LDL-C均明显高于绝经前患者,提示血脂水平的变化是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北京市大兴区红星医院内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335例,其中T2DM非合并冠心病组(无冠心病组)157例,T2DM合并冠心病组(冠心病组)17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结果冠心病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P<0.01);与无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的FPG、HbA1c、体重指数、收缩压、TC、LDL-C及TG均升高,HDL-C降低(P<0.05或P<0.01);冠心病组的患者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颈动脉斑块及脑卒中发病率均高于无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冠心病阳性家族史显著高于无冠心病组(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HbA1c、LDL-C及收缩压是T2DM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1、1.08、1.49、1.11和1.03,P <0.05或 P <0.01)。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LDL-C及收缩压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血脂、血压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缓解IR,防止IR综合征的发生,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将105名绝经后女性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名。检测各组年龄、空腹胰岛素(FINS)、雌二醇(E2)、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体重指数(BM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糖尿病组FINS、TG、TC、LDL-C、SBP、DBP、GHb A1c、HOMA-IR、BMI均升高,E2均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E2下降,FINS、SBP、DBP、HOMA-IR均升高。相关分析显示,E2与FINS、TC、LDL-C、HOMA-IR、SBP、BMI相关;HOMA-IR与TG、TC、LDL-C、BMI相关。结论雌激素水平异常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壮族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IR)情况及洛伐他汀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入选研究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S)组和健康对照组,各40例,于早上8:00~9:00空腹测量血压、抽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然后口服75g葡萄糖粉2h后抽血检测餐后2h血糖(2hPG)和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MS组者予每日洛伐他汀20mg治疗8周后空腹抽血查FPG、FINS、TC、TG、HDL-C、LDL-C、VLDL-C。结果纯高血压组2hPG、FINS、2hINS、HOMA-IR、TC、TG、HDL-C、LDL-C及V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高血压伴MS组2hPG、FINS、2hINS、HOMA-IR、TC、TG、HDL-C、LDL-C及VLDL-C明显高于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1或P<0.05),纯高血压组FBG与高血压伴MS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高血压伴MS组FBG高于对照组(P<0.05)。予洛伐他汀治疗8周后除FPG、HDL-C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壮族高血压患者存在IR,且伴有糖、脂代谢紊乱,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其血脂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6.
目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以有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76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A组40例和B组36例进行对照分析,A,B组均了解性别,年龄及病程,并测血压(SBP、DBP)血糖(FPG、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A、B两组患者年龄、性别、DBP、FPG、HDL-C等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8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BMI、FBG、2hPG、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有效.  相似文献   

8.
张岚  温主治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76-1077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脂的状况。方法:对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连续入选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总共515例,无高血压的患者共12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血脂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测定。结果: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OGTT 2小时血糖(2hPG)、TG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空腹血糖(FPG)、TC、HDL-C、LDL-C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在血糖、血脂上均大于对照组(除外HDL-C低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脂及糖代谢异常,所以对高血压患者要常规进行血脂、血糖的监测,对血脂、血糖异常者要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血型及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359例绝经后女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79例及对照组180例。两组分别在固定时间下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型、性激素五项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的FSH、TC、HDL-C增高(p<0.01),E2、HDL-C下降明显(p<0.01)。冠心病组的 ABO 血型分布为 A > B> O >AB,与对照组为 O > B>A > AB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组间O 型与A 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2与TC、LDL-C、A型血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性(p<0.01),与HDL、O型血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体内E2水平、血型与LDL-C水平一样同为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宝鸡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血糖与血脂的现况及相关关系.方法 测定10 476例健康体检者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PG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TC、TG、LDL-C水平,在60岁之前各年龄组均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60岁以后较前有所下降;FPG与TG、TC及LDL-C呈正相关(r =0.186,0.139,0.145,P<0.005),FPG与HDL-C呈负相关(r=-0.105,P<0.005);高血糖组TG、TC、LDL-C水平高于正常组(P <0.005),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P<0.005);糖尿病(DM)组TG均值高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P<0.05),HDL-C均值低于IFG组(P<0.05),IFG组与DM组间TC及LDL-C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糖与血脂存在相关性,积极干预高血糖及血脂异常,有利于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沈阳地区160例健康中、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健康中、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随增龄的变化.方法:选择160例无心、肺、脑等系统疾病的健康中老年人,测定其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血清水平.结果:男性TC、FBG、女性TG、TC、LDL-G、FBG随增龄变化明显;45~59岁组TC和LDL-C女性与男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年龄对男性血脂指标无作用,BMI对LDL-C的作用最大,对HDL-C的作用次之;年龄对女性TG作用最大,对TC的作用次之,BMI对TG作用最大,对HDL-C的作用次之.结论:随着性别的不同和增龄血脂水平有很大的变化;FBG随增龄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血脂比值及单项血脂对冠心病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比值及单项血脂在冠心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计算TG/HDL—C、TC/HDL—C、LDL—C/HDL-C、ApoA1/ApoB比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Tc、TG、LDL—C、ApoB、TG/HDL—C、TC/HDL—C、LDL—C/HD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ApoA1、ApoA1/Apo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中,各项血脂比值的异常率从高至低依次为:ApoA1/ApoB、LDL—C/HDL—C、TC/HDL—C、TG/HDL—C,均高于单项血脂的异常率。结论血脂比值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各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对70例CHD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HD患者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血脂水平紊乱与CHD组有关(P<0.05或0.0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图形资料提示,CHD患者青壮年时期已存在血脂紊乱现象。结论血脂中TC、HDL-C、vLDL-C的异常改变与CHD的发病有关系。年少的血脂紊乱可能是CH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烟对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三酰甘油(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144例,按吸烟情况分为不吸烟组(从不吸烟)、戒烟组(戒烟半年以上)、少量吸烟组(≤20支/d)、大量吸烟组(>20支/d),采用现场调查结合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询问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运动、饮食、吸烟、调脂药的应用等情况;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体脂分数等指标。实验室检测TG、TC、HDL-C、LDL-C等,比较各组间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其他影响因素,比较各组血脂的差异情况;逐步回归及偏相关分析,了解吸烟对血脂影响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结果①不吸烟组与大量吸烟组比较, TG显著降低( P <0.05),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两组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不吸烟组与其他组TC、TG、HDL-C差异性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吸烟组比较戒,烟组HDL-C明显降低,与大量吸烟组相比TG明显降低( 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戒烟组与吸烟组TC、LDL-C差异有所提高;③吸烟是HDL-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β=-0.213),HDL-C与日吸烟量呈显著负相关性(r=-0.223,P<0.05),与吸烟年限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吸烟与年龄、BMI、血压水平、运动、DM病程、体脂分数、血糖等影响无关,为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日吸烟量与HDL-C之间的负相关性,吸烟组与戒烟组、不吸烟组,戒烟组与不吸烟组之间血脂指标( TG、HDL-C)等的差异,表明吸烟促进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脂代谢的紊乱,戒烟对脂代谢的调节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他汀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此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32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线水平、患癌后手术前和手术后阿托伐他汀治疗6月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广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对照组为30例血脂检查TC均≥5.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后,TC、TG、LDL-C均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至12个月(P<0-01),而HDL-C和Lp(a)没有显著变化.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基线水平的TC、TG、LDL-C和HDL-C在其癌症确诊后均明显降低(P<0.01),而Lp(a)却增高(P<0.05),术后继续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p(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TC和LDL-C显著高于癌症组(P<0.05),后者Lp(a)显著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癌症组LDL-C和H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和Lp(a)水平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Lp(a)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抗肿瘤效应有关,合并冠心病的直结肠癌患者血脂谱的变化为在此类患者中进行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课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岭山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血糖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社区2型老年糖尿病体检患者140例,其中高脂血症患者60例,非高脂血症患者80例,选择体检中健康的老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数(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FPG、FINS、HOMA-IR、TC、TG、HDL-C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脂血症组患者的FINS、HOMA-IR、TG、HDL-C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在相关性方面,FPG、FINS是影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血糖与血脂异常率比较高,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在社区中要加强预防与管理,合理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常见证素与血脂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方法,通过对患者血脂等指标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与血脂等的相关性。结果绝经组LDL-C、TG、TC、TG/TC水平明显高于未绝经组,HDL-C、HDL-C/LDL-C水平明显低于未绝经组。FPG与肝、肾、气虚、血虚呈正相关;HDL-C与肾、脾、湿呈负相关;HDL-C/LDL-C与湿呈负相关;TG/TC与脾、痰呈正相关;ApoB与肝呈正相关。结论血脂等指标变化与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孕妇血糖血脂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孕妇152例,依据有无糖尿病分成正常妊娠组(82例)和妊娠糖尿病(GDM)组(70例),另设同期在本院体检未怀孕健康妇女7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妊娠组TC、TG和LDL—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中GDM组TC、TG和LDL—C浓度高于正常妊娠组,而HDL—C浓度要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经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血脂除HDL—C高于治疗前,其他如TG、TC和LDL—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的血脂水平比未孕妇女高,GDM患者血脂水平高于同期正常妊娠妇女,G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同时伴有高血脂和脂代谢紊乱,GDM经治疗后血糖浓度得到明显控制,血脂紊乱得到有效纠正。  相似文献   

19.
生化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雌二醇(B)等生化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5例绝经后女性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排除其他与CRP升高相关疾病后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受检者于清晨空腹卧位抽取肘静脉血,分析TG、TC、HDL-C、LDL-C,同时测定了CRP和B含量,分析他们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RP水平(6.01±2.58mg/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1.69±0.93mg/L);冠心病组TG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但两组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冠心病组B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CRP水平的升高可作为预测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它与血脂、血清雌二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血清雌二醇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456例患者,分别统计吸烟史,测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比较,分析中医证型与吸烟、高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证及痰阻心脉证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各证型组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均升高(P〈0.05),其痰阻心脉证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P〈0.05),痰阻心脉证及气滞血瘀证均以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最为明显(P〈0.05),FPG水平以气阴两虚证及心肾阴虚证升高为主(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血脂TG、TC、LDL-C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HDL-C降低(P〈0.05),其中TG、T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阳气虚衰证最低(P〈0.05);LDL-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气阴两虚证最低(P〈0.05);HDL-C以气阴两虚证最低,气滞血瘀证最高(P〈0.05)。结论吸烟、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