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Dendritc Cell,DC)是正常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强大的抗原提呈功能的一类特殊细胞,能够直接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刺激体内的初始型T细胞活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DC处于肿瘤免疫的关键环节,能摄取和加工处理肿瘤抗原并调动机体主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疫苗是一种应用于肿瘤患者的肿瘤辅助治疗的细胞制品。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在诱导和调节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包括激活消除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能够被机体耐受、很少有不良反应,同时又能诱导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但是其效果有限。研究表明,DC具有多种表型,CD141+DC在抗肿瘤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成为DC疫苗在体内应用发展的新方向。对不同DC亚群特殊功能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肿瘤抗原负载新方法的研究,为设计出更有效的DC肿瘤疫苗指出了一条更有希望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顾莉莉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115-117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它通过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内外源性抗原以及上调共刺激分子而有效激活初始型T细胞,促进CD 8细胞毒性T细胞及CD 4助性T细胞的生成,从而产生特异性抗肿瘤效应[1,2],被称为肿瘤疫苗.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树突状细胞(DC)在诱导T细胞活化或耐受的过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摄取的外源性抗原多通过MHC-II类途径呈递给CD4^ T细胞,也能通过MHC-I类途径呈递内化的外源性抗原。DC能打破机体对多种抗原的免疫耐受,也在机体对某些抗原免疫耐受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DC的作用还与DC的亚群、DC的成熟程度有关。在DC对T细胞功能调控的过程中,T细胞对DC的作用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其主要功能为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B淋巴细胞,进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有别于其他APC,DC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在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对DC在肿瘤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及递呈过程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DC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机制、DC疫苗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具有较强免疫活性树突状细胞(DC)的制备及其鉴定。②方法 采用3M KCL提取法和弱酸洗脱法获得肺癌细胞GLC-82的可溶性抗原多肽,并定量抗原多肽浓度;用GLC-82细胞抗原多肽;中击致敏,从人外周血PBMC中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扩增并经鉴定的DC;利用负载GLC-82细胞抗原多肽的DC,刺激同种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肺癌细胞抗原的特异性CTL;③结果 人体外周血PBMC体外经7天诱导出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特性,经GLC-82抗原致敏的DC诱导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产生CTL,高表达CD3^+、CD4^+、CD8^+,且随培养时间延长,CD3^+和CD8^+ T 细胞百分率增加,CD4^+/CD8^+比例下降,动态观察CTL增殖倍数迅速增加;④结论 利用3Mkcl单盐提取法制备肿瘤可溶性抗原,并以终浓度50ng,/mL冲击致敏,从外周血PBMC中分离、扩增、活化的DC,使其负载肿瘤抗原,体外诱导能产生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体外杀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用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细胞抗原冲击致敏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激活同源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采用乳酸脱氢酶(LDH) 4 h释放法检测CTL在体外对CT26细胞的杀伤活性;建立CT26荷瘤小鼠模型,应用CTL治疗荷瘤小鼠,观察肿瘤大小和小鼠存活期.结果:负载CT26肿瘤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T细胞增殖分化为肿瘤特异CTL,该CTL对CT26细胞有高效而强烈的杀伤作用,杀伤率为(83.95±11.25)%,而对B16细胞、3LL Lewis 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12.75±5.36)%和(11.38±4.57)%.应用CTL治疗荷瘤小鼠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结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的CTL杀瘤活性并能治疗荷瘤小鼠.提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诱导的CTL可能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有别于其它APC ,DC最大的特点是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 ,而巨噬细胞、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 ,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 ,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1] 。DC作为一种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可以在体内外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反应。 90年代开始 ,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 ,在DC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应用肿瘤的各种抗原 ,诸如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  相似文献   

9.
肿瘤疫苗即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体外分离、提取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制备不同形式的疫苗,由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提呈,使机体T淋巴细胞致敏、活化,生成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专一地结合并杀伤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是新一代的肿瘤疫苗,其特点是采用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DC作为疫苗载体(或称佐剂),以肿瘤抗原体外冲击使其致敏,不仅可以保证肿瘤抗原被有效地摄取,而且可以提供所需的共刺激信号,显示了优于"常规"疫苗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PV16E6基因人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在SCID小鼠体内对人宫颈癌细胞的免疫治疗和保护效应。方法:从人脐带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中提取CD34+干细胞,并诱导其向DC分化;采用阳离子脂质体DMRIE-C将HPV16E6基因介导进入DC,制备其疫苗。在SCID小鼠体内观察DC疫苗的体内致瘤情况及经其致敏的淋巴细胞对人宫颈癌细胞的免疫治疗和保护作用。结果:人脐带血来源CD34+干细胞能诱导出成熟及有功能的DC;体内抗肿瘤研究,经DC疫苗致敏的T淋巴细胞治疗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速度、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小于未致敏T淋巴细胞治疗的荷瘤小鼠(P〈0.01)。用经DC疫苗致敏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预免疫SCID小鼠,受宫颈癌细胞攻击后,与未致敏的T淋巴细胞预免疫组比,肿瘤潜伏期延长(P〈0.01),体积减小,重量减轻(P〈0.01)。结论:HPV16E6基因人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疫苗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对其攻击有一定抵御作用,对机体具有抗肿瘤免疫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细胞电融合技术制备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全抗原肿瘤疫苗,观察其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DC,利用电融合技术,将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疫苗的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融合疫苗的表型鉴定;ELISA试剂盒检测IL-12、IFN-γ的分泌情况;CCK-8试剂盒测定融合疫苗刺激同源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效应。结果成功分离培养DC,其表面高表达DC的分子标记CD83、CD11c、CD86、HLA-DR;融合疫苗形态不规则,其表面共同表达DC和三阴乳腺癌的标记分子;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证明融合疫苗有很强的免疫刺激活性;细胞毒性实验证明融合疫苗具有比对照组更强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结论电融合技术成功诱导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全抗原融合疫苗体外实验可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且惟一能激活静息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它能有效摄取加工肿瘤抗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活化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DC的功能活性,增加肿瘤抗原免疫原性,有助于诱导机体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目前,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展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因工程与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本文简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1抗原递呈细胞的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它能活化静息T细胞,活化CD4+和CD8+T细胞,并对外源性抗原也能诱导出MHC-I类限制性的CD8+CTL,因此它在肿瘤免疫中受到高度重视。研究者们用肿瘤抗原肽、肿瘤细胞裂解物、肿瘤细胞RNA体外冲击DC或将TAA基因导入DC来制备疫苗[1],较多的是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腺病毒载体。Bronte等用腺病毒为载体将TAA基因导入DC,转染率>90%…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凡 《医学综述》2011,17(4):542-544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生成的特殊功能。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对DC的认识不断深入。大量研究表明,DC在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抗肿瘤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以及DC疫苗等方面在临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其作为肿瘤治疗手段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 ccells,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成熟DC表面高表达MHC-Ⅰ、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等)和黏附分子(LFA-3、ICAM-1等),而有效将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T细胞与DC结合后,大量分泌IL-12,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有利于肿瘤清除。DC尚能分泌多种趋化因子,作用于初始型T细胞,增强T细胞的激活,使DC具有高水平抗肿瘤免疫功能,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和研究方向,并获得快速发展。现将近期DC肿瘤疫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CIK细胞和DC的免疫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γ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溶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1].CIK细胞在体内归巢于脾脏、淋巴结等,可特异地聚集于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分布于除脑和睾丸以外身体各部的任何组织.DC通过受体的方式摄取外来抗原,并能与这些抗原表面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结合,刺激初始型CD8 T细胞和CD4 T细胞活化.DC除了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外,还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B细胞的增殖,活化体液免疫应答[2].因此,将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CIK细胞和具有强大肿瘤抗原递呈能力的DC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本文就CIK细胞和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经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和结肠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树突状细胞(DC)的活性.方法:结肠癌手术标本体外培养出结肠癌细胞并鉴定之,冻融法制备肿瘤抗原;同一患者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诱导为DC;尼龙棉柱过滤获取T淋巴细胞;肿瘤抗原和不同质量浓度的SEB联合修饰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为刺激细胞,自体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相同时间下以不同比例共同孵育后,采用MTT法检测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结果:诱导出表达CD11c,CD80,HLA-DR分子的DC,经结肠癌肿瘤抗原和SEB联合修饰后,上述分子表达上调.联合抗原修饰DC的T细胞活化作用强于单独使用结肠癌肿瘤抗原修饰DC的T细胞活化作用.100 μg/L SEB 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的DC以1GA6FA100比例与T淋巴细胞共孵后的杀伤肿瘤细胞效应最强.结论:SEB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DC的活性明显强于单用肿瘤抗原修饰DC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制SOCS1表达对LIGHT激活的肝癌树突状细胞疫苗效应的作用。方法用重组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产生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负载肝癌细胞HepA可溶性抗原,并用LIGHT和SOCS1反义寡核苷酸(AS1)处理DC,制备负载肝癌抗原DC疫苗;流式细胞仪检测疫苗细胞CD40及CD86表达和ELISA测定其IL-12、IL-1分泌水平以确定DC疫苗细胞的成熟度;通过体外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6、TNF-β分泌水平测定分析疫苗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结果负载肝癌抗原DC疫苗在LIGHT和AS1的双重作用下,疫苗细胞的成熟标志CD40、CD86、IL-1和IL-12增高(P<0.01),能增强诱导CTL活性、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6、TNF-β能力(P<0.01)。结论抑制SOCS1能提高肝癌DC疫苗的成熟度,并增强疫苗细胞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转导的肿瘤疫苗对小鼠机体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转导的人肝癌细胞作为肿瘤疫苗,研究其对小鼠机体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小鼠分5组,采用经^60Co照射的含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TNF—^60Co)、未经^60Co照射的含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人肝癫细胞(BEL—7404—TNF)、经^60Co照射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60Co)、未经^60Co照射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和生理盐水分别接种小鼠,用MT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肿瘤疫苗接种小鼠后,BEL—7404—TNF—^60Co组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增高,与BEL—7404组、BEL—7404—^60Co组、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BEL—7404—TNF—^60Co组和BEL—7404—TNF组相比,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转导的肿瘤疫苗具有提高小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观察正常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系(PC3)的凋亡和抑制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即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介素4(IL-4)、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6 d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 d并计数细胞.观察DC生长状况,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3、CD86).MTT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作用,Td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对PC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并高表达CD80、CD83、CD86;体外实验中,DC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98.1%;DC培养上清液和DC混合免疫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有效地引起PC3凋亡.结论:DC在抗胰腺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