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和NCK相互作用蛋白激酶(traf2-and NCK-interacting kinase,TNIK)基因rs2088885、rs7627954及rs13065441与抗精神病药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260例,予以单一抗精神病药(包括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奥氮平及奋乃静)治疗6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减分率评定药物疗效(减分率逸50%为有效,约50%为未显效),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技术对患者TNIK基因rs2088885、rs7627954和rs13065441进行基因分型,评估这3个位点基因型与药物疗效之间关联。结果232例患者完成随访,79例治疗有效,153例治疗未显效。rs2088885及rs7627954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有效组和未显效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rs13065441位点等位基因C(=4.601,P=0.034)及基因型C/T(=4.601,P=0.032)在有效组中的分布频率较未显效组更高,但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088885与rs7627954构成的AC及CT两种单倍型分布频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跃0.05)。在共显性、显性、隐性、超显性、加性遗传模式下,有效组和未显效组间TNIK rs2088885和rs7627954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TNIK基因rs2088885、rs7627954及rs13065441与抗精神病药疗效间具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HT2c受体基因-759C/T、-697G/C多态性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17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8周,以PANSS量表评定患者的症状改善,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5-HT2C受体基因-759C/T及-697G/C多态性。结果女性患者携带-759C等位基因的总疗效较-759T好,C/C基因型的阴性症状改善及总疗效优于C/T及T/T基因型,没有发现男性组和女性组697C/G各基因型与疗效存在关联。结论5-HT2。受体基因-759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疗效相关,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可能是总体疗效好和阴性症状疗效好的预测因子。5-HT孙受体基因_1597G/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分析目前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情况及其与患者病程,服抗精神病药物等因素关系。方法:调查分析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高血糖发生情况,以及分析患者患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并观察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糖变化。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发生率与脸群患病率进行比较,分析产生高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16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高血糖发生率16.4%,为普通人群患糖尿病率2.5%的7倍。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患者高血糖的发生与病程长短,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等因素有关。患者的高血糖发生,服非经典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联用者高血糖发生率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其高血糖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可能是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延迟性,慢性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应引起临床工作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1受体(DRD1)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疗效的关系.方法: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氯丙嗪(n=78)、利培酮(n=90)、氯氮平(n=132)单一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SNaPsho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检测DRD1基因rs265981、rs4532、rs686和rs265976多态性. 结果:氯氮平总疗效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rs265981基因型T/T、T/C、C/C及等位基因T、C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01,P=0.029;x2 =4.011,P=0.045);rs265976基因型A/A、A/C、C/C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24,P=0.028),但其等位基因A、C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4,P =0.06).氯丙嗪改善阳性症状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rs686等位基因A、G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7,P=0.035),但其基因型A/A、A/G、G/G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42,P=0.146).氯氮平改善阴性症状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rs265976基因型A/A、A/C、C/C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999,P=0.05),而其等位基因A、C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1,P=0.305). 结论:DRD1基因rs265981、rs686和rs265976多态性可能对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5-HT_(2c)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HT2c受体基因-759C/T、-697G/C多态性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17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8周,以PANSS量表评定患者的症状改善,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5-HT2C受体基因-759C/T及-697G/C多态性。结果女性患者携带-759C等位基因的总疗效较-759T好,C/C基因型的阴性症状改善及总疗效优于C/T及T/T基因型,没有发现男性组和女性组697C/G各基因型与疗效存在关联。结论5-HT2c受体基因-759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疗效相关,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可能是总体疗效好和阴性症状疗效好的预测因子。5-HT2c受体基因-697G/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五羟色胺2C受体(5HTR2C)基因启动子区功能多态性与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及抗精神病药物(APS)急性期治疗疗效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109例首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男53例,女56例)5HTR2C基因启动区-759C/T单核酸置换多态性;临床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分析单体型(男性)或暴因型(女性)和其他临床指标与治疗前PANSS分值和治疗后PANSS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5HTR2C基因-759C/T基因型在女性患者组的分布频率符合H-W定律(P>0.05);-759T单体型(男性)或携带-759T的基因型(女性)在治疗显效组和治疗未显著进步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单体型或基因型亚组的临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759C/T对首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分值无显著影响,但对治疗10周后PANSS总减分率和阴性症状减分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5HTR2C基因启动子区-759C/T单核酸置换多态性在APS急性期治疗疗效中,可能主要影响对阴性症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抗精神病药物代谢通路上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影响其疗效.本文主要总结了与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相关的转运体和受体MDR1、DRD2、DRD3、5-HT2AR及5-HT2CR基因的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关联性研究的进展,并简要分析了出现不一致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唐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8(3):170-171
抗精神病药物的适宜剂量唐勇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用何种剂量为好?早期研究显示,有效剂量范围可为每天400mg到1200mg氯丙嗪当量,而副反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加重[1、2]。在60与70年代,倾向使用大剂量治疗。如“快速神经阻滞剂化”,采用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9.
多巴胺D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初发期患者抗精神病药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 受体 (DRD3)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初发期患者精神症状严重度和抗精神病药疗效是否相关。方法 对 10 9例精神分裂症初发期患者分别进行利培酮治疗 [4 3例 ,3~ 5mg/d ,平均 ( 4 0± 0 5 )mg/d]和氯丙嗪治疗 [6 6例 ,15 0~ 6 0 0mg/d ,平均 ( 339± 87)mg/d],疗程 10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其中 10 8例患者 (男 5 2例 ,女 5 6例 )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 10周末的精神症状 ,并分析基因型及其他临床指标与PANSS分值和减分率的关系。结果 DRD3ser9gly基因型在各患者组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 Weinberg定律 (P >0 0 5 ) ;基因型在治疗显效和未显著进步组分布频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 χ2 =6 4 4 ,ν=2 ,P <0 0 5 ) ;各基因型亚组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均P >0 0 5 ) ;基因型与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及治疗第 10周末PANSS总减分率、阳性症状减分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 <0 0 5 )。结论 DRD3基因ser9gly功能多态性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初发期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和抗精神病药疗效 (尤其对阳性症状疗效 )的遗传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后的血脂变化,以期阐明体重增加的机制。方法:给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服药后抽血测定血脂浓度。结果:服药后血清甘油三脂、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有升高。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对血脂代谢有影响,从而使病人日趋肥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后的血脂变化 ,以期阐明体重增加的机制。方法 :给 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服药后抽血测定血脂浓度。结果 :服药后血清甘油三脂、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有升高。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对血脂代谢有影响 ,从而使病人日趋肥胖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男女住院病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357例男性和324例女性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用药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无论男女病人,氯氮平的使用率均占首位;女病人的使用率显著低于男性,女病人中,氯氮平单一用药的剂量,氯氮平的大一治疗率以及抗胆碱药的使用率均显著高于男性,但合并用药率则低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瘦素基因-2548G/A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瘦素基因-2548G/A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85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年体重增加≥7%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85例与研究组服用相同的抗精神病药物1年但体重增加<7%的患者。采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法测定瘦素基因-2548G/A多态性。结果2组患者瘦素基因-2548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A型明显增高,GG型明显降低,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对照组。A/A型患者体重增加的危险性较A/G和G/G基因型者高1.71倍(OR=1.71),而前者治疗后体质量指数增加量明显高于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04)。结论瘦素基因-2548A/G多态性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通过610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铲比较,发现五种常用药物的总疗效相近,并无表现为对阳性症状群的疗效优于阴性症状群,但对注意障碍疗效显著,因此应考虑其在阴性症状群中的地位。同时各药物均未见明显的“靶症状”。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本文对100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前后有血钾含是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用药初期,低血钾总发病率为67.00%,低血钾组年龄高于正常血钾组(P〈0.01),代血钾在夏季发生较多。探讨了血钾含量下降的机制,提出了临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催乳素(PRL)升高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引起性功能障碍、泌乳、月经不调、骨质疏松以及乳腺癌等多种临床结局.本文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的探讨,为临床科研以及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市四家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7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用药情况调查(其中男546例,女184例),同时将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与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相比,其心电图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用药时间对心电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心电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上(P>0.05);而患者的年龄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则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与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相比,其心电图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实践中,仍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用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