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抗菌肽P9-0对2种口腔感染常见细菌的抑菌活性,初探其抗菌机制。方法选取口腔感染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具核梭杆菌,测定抗菌肽P9-0对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其形貌。结果抗菌肽P9-0对2种细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50μg·m L-1。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药物处理后,细菌胞膜在形态学和完整性上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抗菌肽P9-0可抑制口腔感染常见之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具核梭杆菌,抗菌机制可能是通过胞膜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牙本质粘接剂历经多代改良趋向多功能化和操作简便化,并在口腔修复治疗中广泛应用。为获得理想的远期修复效果,牙本质粘接剂在具备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基础上,还需具备有效的抗龋性能。该文将重点从抗菌肽的抗菌作用机制、抗菌肽的种类、在牙本质粘接剂中的应用及防龋效果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抗菌肽在牙本质粘接剂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牙本质粘接过程中,抗菌性底涂剂可有效控制和减少细菌在粘接界面及修复体边缘处黏附和定植,降低细菌及代谢产物对粘接效果的影响,提高粘接界面的耐老化性能,维持牙本质粘接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分别对两种不同抗菌策略的底涂剂的抗菌成分、抗菌机制和抗菌效果等进行综述,并对抗菌底涂剂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牙列缺损(失)是口腔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摘局部义齿及全口义齿是其修复的常用方法。但义齿使用后,基托表面常有细菌粘附,菌斑沉积,造成基牙龋病和牙周病,甚至产生义齿性口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yacrylate, PMMA)作为义齿基托的主要材料,无法满足口腔复杂的环境要求,因此,提高义齿基托的抗菌性一直是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近年来义齿基托抗菌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口腔医学》2017,(11):1045-1048
氧化锌纳米颗粒(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 O-NPS)是一种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其颗粒大小约在1~100 nm。由于晶粒的细微化,其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具有高透明度、高分散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对Zn O-NPS抗菌作用的深入研究,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该文针对Zn O-NPS的抗菌作用在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肽类物质,可分为天然抗菌肽和人工合成抗菌肽两种。人工合成抗菌肽主要是根据天然抗菌肽结构,通过重组不同功能结构域、调整原有氨基酸序列,或者完全重新设计,而获得新的抗菌肽。抗菌肽可抑制多种致龋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降低微生物产酸耐酸的特性。天然抗菌肽基因可作为龋病遗传易感性标志物,在口腔龋病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天然抗菌肽的不稳定性、无法实现靶向缓释,限制了其在口腔龋病防治中的应用。人工合成抗菌肽可提高抗菌肽稳定性和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可与口腔常用粘接剂聚合,减少龋病充填治疗后的微渗漏,防止继发龋的发生;可根据龋病动态进展中的pH值敏感性靶向缓释,促进早期龋的再矿化。但人工合成抗菌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较天然抗菌肽差;抗菌肽与其他龋病防治药物,如氟化物等联用效果尚不确切。本文针对目前抗菌肽的种类、防龋作用机制和改良设计方法进行综述,为龋病防治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牙菌斑是一种复杂的生物膜,参与龋病的发展过程,生物膜于牙齿组织和修复材料上的堆积,是继发龋发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具有抗菌功效的复合树脂材料主要利用抗菌单体、抗菌填料、抗菌与再矿化联合、生物活性树脂、表面活性剂等,通过杀菌、抑菌、抑制蛋白吸附、调节生物膜菌群多种方式来减少牙齿组织与牙科材料表面的菌斑堆积,防止继发龋的发生。本文以抗菌及生物活性牙科树脂组成为分类描述了迄今为止所研究材料的进展和局限性,同时阐述其抗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抗菌肽是多细胞生物体自身防御体系产生的具有高效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抗菌肽以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不断研究。本文就抗菌肽的生物活性、抗菌肽对口腔微生物的作用、抗菌肽作用机制、抗菌肽的应用前景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es, BGs)是一种以SiO2-Na2O-CaO-P2O5氧化物体系为基础的生物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BGs对临床上常见的多种口腔细菌都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且不会产生耐药性,有作为口腔抑菌剂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对于它的抑菌机制尚未见总结性研究,该文回顾了BGs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人工合成抗菌肽(十肽)对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及液体稀释法体外评价十肽对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嗜酸乳杆菌、血链球菌、格氏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伴放线嗜血杆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性能,并测定十肽对变异链球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 十肽对所选实验菌株均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性能,对主要致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62.5~125 μg·mL-1,而对主要牙周致病菌的MIC值为250~1 000 μg·mL-1,其中,十肽对龋病主要致病菌变异链球菌有较强抑菌作用。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十肽作用20 min后开始杀菌,30 min之后可完全杀灭细菌,且在24 h之内无细菌生长。结论 新型人工合成抗菌肽十肽对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具有抑菌性能,其中对致龋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龋病是以细菌因素为主的多种因素引起的口腔微生态失衡为特征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1,2]。目前龋病预防的关注点集中于对牙菌斑的去除,而牙菌斑实则为大量共生微生物集中组成,因此"移除或杀灭所有"菌斑微生物的理念对于致病微生物创造了一个开放的非竞争性的环境。传统的方法预防或治疗龋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牙体组织损伤及细菌耐药性等问题。微生态制剂及抗菌肽应运而生,通过抑制口腔病原菌毒性作用以达到调节口腔微生态平衡的目的,是预防及治疗龋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口腔医学》2017,(1):81-84
耐药菌株的出现是当前公共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急需发展新的杀菌方式。纳米TiO2材料作为光催化剂表现出安全高效的抗菌活性,使其在抗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综述了光催化纳米TiO2材料的抗菌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复合树脂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以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和色泽。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树脂材料常缺乏有效的抗菌性能,远期治疗效果常因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菌斑滞留、形成继发龋等影响使用寿命。近年来,合成具有抗菌活性的复合树脂材料是口腔修复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对于抗菌剂的加入,其种类、方式、机制等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就近年来抗菌性树脂材料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袁文锦  韩佳岐  杨婕  董宁  姜秋 《口腔医学》2022,42(12):1129-1133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由于其独特的杀菌机制,被认为是传统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相对于天然抗菌肽,人工合成抗菌肽具有更好的抗菌活性和稳定性,可以从抑制主要致龋菌、减少牙菌斑生物膜形成和促进再矿化等方面对龋病进行预防和治疗。该文将对用于龋病防治的人工合成抗菌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工合成抗菌肽在龋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特异性靶向抗菌肽(STAMP)由靶向定位区域、抗菌肽区域和(或)连接体区域组成,各区域分别发挥功能,起到特异性杀灭靶细菌的作用.下面就STAMP的组成及其抗变异链球菌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纳米锌抗菌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多金属及其释放的离子具有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但由于大多数金属离子对人体有害,目前作为抗菌剂被应用较多的是银、铜和锌。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1~4],早在古代埃及,人类就以碳酸锌矿的形式供局部消炎杀菌,以后又以氧化锌、硫酸锌和硬脂酸锌的粉末或软膏用于局部。在口腔医学领域,Hanke在1949年首先发现锌具有抗牙菌斑的作用。Steinman等人也通过实验证实,向含漱液内添加  相似文献   

19.
复合树脂被应用广泛于牙体的充填修复治疗,继发龋和充填修复体折裂仍然是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加入纳米抗菌成分的复合树脂具有了一定的抗菌性和良好的机械性,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复合树脂中的纳米抗菌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菌肽生物功能化TiO2纳米管的抗菌性能及其对人角质形成细胞黏附、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极氧化法在光滑钛片(光滑钛组)表面构建TiO2纳米管阵列(纳米管组), 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将抗菌肽(LL-37)加载至TiO2纳米管表面(抗菌肽组)。每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3个试样,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荧光标记和荧光酶标仪观察各组试样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以及抗菌肽释放特点。将人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培养于3组钛试样表面, 每组设置3个重复, 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形态,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黏附数量;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特点, 评价各组钛试样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将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接种至3组钛试样表面, 每组设置3个重复, 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 活死细菌染色法测定细菌活力, 评价各组钛试样对Pg的抑制作用。结果抗菌肽组试样表面可见均匀排列的纳米管阵列, 管口处有颗粒状抗菌肽覆盖。纳米管组和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粗糙度[分别为(20.4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