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无偿献血者捐献的400 mL全血93袋,分离新鲜冰冻血浆200 mL后再均分为2袋,各100mL,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直接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试验组经MB-P法病毒灭活后再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检测每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Ⅷ和Fbg水平。结果对照组FⅧ和Fbg水平分别为(82.9±7.1)IU/100mL、(102.4±8.5)mg/100mL,试验组分别为(56.6±5.3)IU/100mL、(83.3±5.6)mg/100mL,试验组FⅧ和F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结论加强血液采集、储存、运输和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使用经MB-P法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血站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冷上清中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的含量是否符合《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GB18649-2012)的质量要求。方法随机采集100袋新鲜冰冻血浆,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过滤后留取1份标本(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实验组),解冻后制备冷沉淀前各留取1份标本(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实验组),采用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后各留取1份标本(冷沉淀实验组),留取冷上清标本各1份(冷上清实验组),三个实验组分别检测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含量。结果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总蛋白和凝血因子Ⅷ含量分别为57.7g/L、0.66IU/ml,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含量分别为154.4mg/袋、87.8IU/袋,冷上清的总蛋白含量为46.3g/L。结论本站制备的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符合《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GB18649-2012)的质量要求,冷上清的血浆蛋白含量不足,不能标注为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通过对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观察制备过程中滤除亚甲蓝对凝血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袋全血(保养液为ACD-B)分为A、B两组,A组制备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不滤除亚甲蓝,B组制备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滤除亚甲蓝。使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A、B两组的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参考国外相应标准,将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的合格标准定为≥70I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合格标准定为≥140mg/袋,两项质控指标抽检合格率必须≥75%。结果 A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为(102.89±19.2)IU/袋,抽检合格率为90%;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86.5±49.2)mg/袋,抽检合格率为80%。B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为(89.9±16.4)IU/袋,抽检合格率为85%;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52.8±58.4)mg/袋,抽检合格率为40%。结论为确保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不能对其进行亚甲蓝的滤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2种设备(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和方法的比较,选择合适的制备冷沉淀的设备。方法用贝克曼ACL-7000的原厂配套试剂分别对冷沉淀进行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结果血浆融化箱制备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含量为80.8-317.9IU,平均值为152.08 IU;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90.5-759.6 mg,平均值为373.02 mg,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为80.2-326.7 IU,平均值为181.3 IU;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09.1-880.2 mg,平均值为424.8 mg,凝血因子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达到了国家标准。结论 2种方法都能制备出符合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规定的冷沉淀,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不少于80 I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少于150 mg/袋,但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及方法优于血浆融化箱法,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因子Ⅷ(FⅧ)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0份本中心2014年3~6月自愿献血者400 ml全血,按照不同制备流程分成3组,第1组全血滤除白细胞过滤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第2组全血分离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第3组全血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分离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采用水浴融化法,随机抽取冷沉淀90份,取小辫5~10 cm,经37℃水浴融化后留取标本2~3 ml,测定Fg,FⅧ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中Fg(mg/袋,200 ml FFP制备)含量分别为:161.3±29.6,168.5±33.9,156.6±36.5;FⅧ(IU/袋,200 ml FFP制备)为122.4±34.9,131.5±30.2,101.9±21.7;抽检3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g、FⅧ含量合格率分别为91.2%、94.3%、80.9%,均达到要求。抽检结果显示第2组Fg、FⅧ含量最高,抽检合格率达94.3%;3组质量抽检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2组1组3组;3种制备方法组间Fg、FⅧ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不同方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控制,减少凝血因子含量的损失.方法 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荆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采用严格控制影响因素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剂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n=60);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采用一般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4袋纳入对照组(n=54).对两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剂中因子Ⅷ(FⅧ)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进行检测.回顾性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剂中FⅧ与Fib含量.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FⅧ含量与Fib含量检测结果均值均为合格.研究组FⅧ含量[(102.8±12.3)IU/袋]显著高于对照组FⅧ含量[(90.4±4.2) IU/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4,P<0.001);研究组Fib含量[(179.9±6.7)mg/袋]显著高于对照组Fib含量[(170.2±8.3)mg/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7.72,P<0.01).结论 对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过程中影响因素加以严格控制,可减少FⅧ与Fib含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采血后12—24 h制备的原料血浆经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质量。方法随机选取95袋于2018年1月21—25日采集规格为400 mL/袋的全血(CPDA保存液)制备的血浆作为原料血浆,以采血到血浆制备的时间分组,12—18 h为新鲜冰冻血浆组(45袋),18—24 h为普通冰冻血浆组(50袋);原料血浆经速冻后在-20℃以下保存48 h,再经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成冷沉淀,检测原料血浆的FⅧ含量、冷沉淀的FⅧ和FIB含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来源于400 mL全血的冷沉淀FⅧ含量≥80 IU,FIB含量≥150 mg)和WS/T550-2017《全血和成分血质量监测指南》(冷沉淀标本FⅧ和FIB含量符合率≥75%),FⅧ含量≥0.7 IU/mL的新鲜冰冻血浆组(12—18 h)制备的冷沉淀(FⅧ:121.80 IU,P0.01;FIB:204.33 mg,P0.01)和普通冰冻血浆组(18—24 h)制备的冷沉淀(FⅧ:119.17 IU,P0.01;FIB:222.74 mg,P0.01)符合质量控制标准且符合率均高于75%;FⅧ含量0.7 IU/mL的新鲜冰冻血浆组(12—18 h)制备的冷沉淀FⅧ和FIB含量均值达标(FⅧ:84.81 IU,P0.05;FIB:187.22 mg,P0.05)但FⅧ(53%)符合率低于75%;FⅧ含量0.7 IU/mL的普通冰冻血浆组(18—24 h)制备的冷沉淀FⅧ(72.37 IU,P0.05)含量均值低于标准且符合率(37%)低于75%,FIB(200.82 mg,P0.05)含量均值达标但符合率(68%)低于75%。结论采血后12—24 h制备的原料血浆(FⅧ含量≥0.7 IU/mL)经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质量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和WS/T550-2017《全血和成分血质量监测指南》质量控制要求和检查标准,经该制备仪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不需仅限制于新鲜冰冻血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室温新鲜全血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方法实验组为24例,新鲜全血(400 mL)置室温于<8 h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所得的血浆,冰冻保存。对照组1为12例,常规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冰冻保存。对照组2为12例,新鲜冰冻单采血浆,血浆单采完毕分装为200 mL/袋并立即冰冻保存。3组血浆按常规制备冷沉淀,评价其质量:外观、凝血因子FⅧ及Fib的含量;血细胞残留量。结果 3组冷沉淀外观均正常;WBC含量在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1比较:实验组凝血因子FⅧ(81.76±34.07)IU较低,Fib(202.63±48.58)mg及Plt(7.81±5.81)×109均较高。与对照组2比较:实验组凝血因子FⅧ含量相当,Fib(202.63±48.58)mg较高、Plt(7.81±5.81)×109较低。结论全血来源的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冰冻血浆还可以用于冷沉淀的制备,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压沉法水浴方式融化新鲜冰冻血浆(FFP)对制备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12月70名志愿无偿献血者捐献的全血[(400 mL/(人)份],制备成新鲜血浆70袋(200 mL/袋),-50℃速冻成FFP,以-20℃贮存;随机均分作实验组:采用压沉法,通过增加低温水浴箱不锈钢网盖,利用重力作用使FFP袋融化时完全压沉于1—6℃水浴装置中,当FFP基本融化时,以4 798 g离心10 min制成(20—25)mL/份的冷沉淀,-20℃贮存备用;对照组:采用常规漂浮法制备冷沉淀。电热恒温水浴箱融化2组冷沉淀后测量每袋冷沉淀容量,同时检测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及水浴融化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组比较:FⅧ(IU/100 mL)为138.87±48.84 vs 128.36±50.23(P0.05),Fib(mg/100 mL)为150.48±35.03 vs136.62±41.67(P0.01);冷沉淀合格率(%),FⅧ为100 vs 97.14, Fib(%)为100 vs 97.14;水浴融化时间(min)为41.13±0.85vs 51.19±1.55 (P0.01)。结论压沉法制备冷沉淀时可使各FFP袋融化速度和温度一致,缩短融化时间;制备的冷沉淀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及冷沉淀的质量。方法选取3组时间段(<8 h、8~18 h、18~24 h)制备的FP、病毒灭活FP、冷沉淀的标本各20份,检测FⅧ、Fib及FⅤ、FⅦ。结果 <8 h制备的FP、病毒灭活FP、冷沉淀的FⅧ、Fib均符合现行《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8~18 h、18~24 h制备的FP、病毒灭活FP、冷沉淀的Fib有所下降,但仍符合现行《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在不同时间段内FⅧ含量区别明显,<8 h、8~18 h、18~24 h制备的FP中FⅧ含量分别为(1.01±0.15)IU/mL、(0.76±0.10)IU/mL、(0.64±0.09)IU/mL;制备的病毒灭活FP中FⅧ含量分别为1.01(0.88,1.12)IU/mL、0.67(0.61,0.78)IU/mL、0.66(0.57,0.69)IU/mL;原料FP制备的冷沉淀FⅧ含量分别为(103.55±17.25)IU/mL、(68.95±11.36)IU/mL、(54.70±11.15)IU/mL。结论用于制备冷沉淀的原料FP应<8 h才符合现行质量要求;24 h内制备的病毒灭活FP基本符合病毒灭活FFP质量要求;8~24 h内制备的FP中FⅧ含量达不到FFP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仪器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方法将来源于400 m L全血的新鲜冰冻血浆(FFP)随机分为2组,第1组使用CYTOTHERM-4T.6C低温融化箱制备,第2组使用ZBK-LCD-A1型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用血凝仪检测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不同仪器制备的Ⅷ因子(FⅧ∶C)含量分别为(94.2±18.1)和(113.0±32.9)IU,纤维蛋白原(Fgb)含量分别为(218.1±39.3)和(230.9±34.1)mg;Ⅷ因子含量合格率分别为79.2%和100%,纤维蛋白原含量合格率分别为97.9%和93.8%。经统计学分析,2种仪器制备的Ⅷ因子含量及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种仪器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均符合国家标准,ZBK-LCD-A1型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质量更优,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23袋(200m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血浆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1份置4℃保存21d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去冷沉淀血浆标本1份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结果去冷沉淀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均低于普通血浆(P〈0.001)。结论去冷沉淀血浆的使用价值有局限性,不能与普通血浆等同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板血浆速冻机对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平板血浆速冻机(实验组)和传统低温冰箱(对照组)冻存新鲜冰冻血浆和相应新鲜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冷沉淀解冻复融后对2组中的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和纤维蛋白絮状物析出的状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2组的FⅧ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血浆速冻机对缩短新鲜血浆及冷沉淀的冻结时间,减少不稳定凝血因子的损失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新近报告的甘氨酸沉淀法生产因子Ⅷ(FⅧ)做了如下改进:将Al(OH)_3吸附和甘氨酸沉淀结合成一步,以离心代替玻璃珠过滤和用有机溶剂(TNBP)和去污荆(吐温80,T80)灭活病毒。改进后的大规模生产中FⅧ活性收率好(230IU/升血浆)、纯度高(4IU/mg蛋白)。经病毒灭活和冻干的成品FⅧ活性收率185IU/升血浆。其制备要点如下: 1.FⅧ:C分离新鲜冰冻血浆经连续融化法解冻。连续离心(控制上清0~+2℃)得冷沉淀。按30ml/升原血浆加Tris缓冲液[0.02M Tris-(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调pH7.0]于28~30℃溶解冷沉淀,加甘氨酸缓冲液(2.8M甘氨酸含0.3M NaCl和0.025M Tris,盐酸调pH6.8)至约2.0M甘氨酸,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与成分分离机制备的冷沉淀抽检合格率及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用成分分离机(简称分离机组)制备的冷沉淀48袋,与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简称自动组)制备的冷沉淀48袋,测定冷沉淀的VIII因子(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照质量要求计算合格率,同时比较2组的质量,采用SPSS17.0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FⅧ含量均值的比较,2种规格(2.0 U和1.5 U)自动组分别为(102.80±8.71)IU/袋和(77.19±8.77)IU/袋,分离机组分别为(84.77±3.92)IU/袋和(63.20±3.85)IU/袋(P均0.05);Fib含量均值的比较,2种规格自动组分别为(214.53±16.04)mg/袋和(170.62±8.29)mg/袋,分离机组分别为(182.53±11.16)mg/袋和(129.50±9.36)mg/袋(P均0.05);自动组和分离组抽检合格率比较,P0.05。结论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质量优于成分分离机,并且冷沉淀抽检合格率高于成分分离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血浆在1年保存期内不同时间点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30人份全血制备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同一人份制备的新鲜血浆分两组留样,一组为不灭活的新鲜血浆,另一组为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分别检测每组样本保存不同时间后的凝血因子活性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结果病毒灭活前后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的含量比较发现,灭活前后血浆凝血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的含量在病毒灭活前后有差异。同时还发现,FⅡ:C、FⅤ:C、FⅦ:C和FⅩ:C的含量在冻存期间呈缓慢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还能维持在70%以上。而FⅧ:C和FⅨ:C在冻存后含量迅速下降,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仅维持在30%~50%。Fib在冻存期间的含量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约维持在60%。结论作者认为应加强对病毒灭活血浆质量标准及血制品冻存等操作规程的研究,在保证输血安全的同时应确保输注血浆成分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料血浆及冷沉淀冻结时间的长短对制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浆速冻机速冻原料血浆和传统低温冰箱直接冻存原料血浆,分别制备冷沉淀,且沿用上述两种方法冻存冷沉淀制品。冷沉淀解冻复融后,检测其中的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对50袋冷沉淀制品的FⅧ、Fbg含量和纤维蛋白絮状物析出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速冻机速冻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与应用传统低温冰箱直接冻存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比较,两者的FⅧ含量、纤维蛋白絮状物的析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验证明应用速冻机速冻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其FⅧ的含量明显高于应用传统低温冰箱直接冻存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冷沉淀复融发生纤维蛋白絮状物析出明显减少。速冻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FⅧ凝血因子活性及冷沉淀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控制冷沉淀的制备过程,分析去冷沉淀血浆的质量,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离心法制备冷沉淀,检测同一献血者来源的新鲜冰冻血浆、去冷沉淀血浆、普通血浆标本中凝血因子FⅤ、FⅦ、FⅧ、FⅨ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和总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检测冷沉淀中FⅧ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去冷沉淀血浆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及FⅧ水平均低于新鲜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且其FⅨ水平同样低于新鲜冰冻血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冷沉淀血浆在临床上不能等同于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使用,应通过对冷沉淀制备过程的有效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成分的活性与含量,为国家制定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0人份全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同1人份制备的新鲜血浆分2组留样,1组为不灭活的新鲜血浆(记为灭活前组),另1组为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记为灭活后组),检测灭活前后样本的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g和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病毒灭活前后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g的含量比较:t值分别为7.335 2、6.169 3、6.091 3、6.808 1、10.397 2、7.448 3、13.806 1,均为P0.05;总蛋白含量:灭活前61.5±6.98、灭活后62.00±5.93,t为0.422 9,P0.05。结论血浆经亚甲蓝灭活处理后6种凝血因子活性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降低,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说明病毒灭活对血浆成分的活性损伤是存在的,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控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总蛋白、凝血因子FⅧ:C的含量,探讨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指标,以保证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方法取成分制备好的同一份血浆平均分成容量相等的两组,一组为非病毒灭活、另一组做病毒灭活,留取各10ml,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并把相对应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t值分别为1.120、1.135、1.275,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病毒灭活血浆蛋白回收率为91.42%,FⅧ:C回收率为81.60%,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为90.27%。结论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损失较小、质量可靠,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使输血更科学、更合理、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