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陀螺仪股骨髓外定位截骨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月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53例患者(61膝)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使用陀螺仪髓外定位股骨侧截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髓外组),34例行传统髓内导向杆定位股骨侧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髓内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三种节段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三种节段内固定方法对峡部裂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材料为8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切断L2双侧峡部,然后分别用钢丝捆绑法、钩螺钉固定法及Buck氏螺钉法固定,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分别检测其三维稳定性。结果 三种节段内固定方法均能显著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且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三者均符合腰椎内固定生物力学要求,可根据临床病情特点而选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2种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A组12例)和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B组12例)治疗,比较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A组患肢负重恢复时间4.5~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24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4.26±9.27)分;B组患肢负重恢复时间5.5~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4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2.35±8.57)分。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TKA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单膝OA终末期行单侧TKA手术患者,其中,49例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作为胫骨假体定位标志,51例采用胫骨结节中点作为胫骨假体定位标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4.21±5.34)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ROM和HSS评分均显著增加,而WOMAC评分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中点组的ROM和HSS评分显著高于内1/3组(P0.05),而中点组WOMAC评分显著低于内1/3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假体贴服良好,无移位,无假体松动。下肢力线均得以矫正。[结论]以胫骨结节中点胫骨假体放置,术后早期效果显著优于胫骨结节中内1/3胫骨假体放置。  相似文献   

6.
节段性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几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微量元素钙、锌、镁、铜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取7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尺桡骨制成长1.5cm脱钙骨基质、深低温冷冻骨、深低温冷冻脱钙骨基质84枚,之后进行不同的构建后分别移植于40只同种大白兔双侧桡骨相同长度骨缺损处(随机分为四组,80肢共8组,其中10肢不移植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于术后1、2、4、8、12周各组分别杀死2只,于移植区取材进行X线、组织学切片、微量元素测定等检查,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除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愈合外,其余各组均骨性愈合。b)骨缺损修复后第2周末,缺损区钙、镁、锌达峰值,到第4周末钙、镁降至谷底,而锌仍维持峰值。然后三者共同上升,至第8周末均达第2个峰值,之后钙、镁轻度下降,而锌轻度上升。c)铜在骨缺损修复的头4周内一直稳定在低水平,之后开始轻度上升,8周末开始明显上升,至第12周末达其峰值。结论a)钙作为评价成骨活性大小的指标,取材应有时间限制Ib)骨锌、镁值可能是有用的评价骨缺损修复材料成骨活性的指标;它们值低,成骨活性高,值高则成骨活性低;c)骨铜值不宜作为评价骨缺损修复材料成骨活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金属粉末制成的伴有多孔涂层表面的假体,因骨组织的长入,对预防假体的松动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根据材料的机械和化学性能,目前认为Co-Cr-Mo和TiH_2粉末是制造多孔涂层的两种最好材料。316L不锈钢因具潜在的低氧区,植入体内后可引起涂层的分解和腐蚀,现逐渐被淘汰。在实体材料表面,金属合金粉末经过高温熔结形成多孔的涂层。粉末颗粒合适的大小是通过喷射工艺而形成的。在熔结前该用无机的粘合剂,熔结过程包括粉末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六轴空间外固定支架(hexapod external fixator, HEF)与单臂外固定支架(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UEF)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胫骨开放性骨折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72例采用HEF,51例采用UEF。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HEF组术后支架调整次数显著少于UEF组(P<0.05),HEF组术后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UEFA组(P<0.05),但HEF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UEF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下地站立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26.5±1.3)个月。HEF组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显著早于UEF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肢膝、踝屈伸ROM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hnerWruhs评级、跛行及下蹲情况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9.
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表面脱钙骨基质的胶(SDBMG)和自体骨植入家兔桡骨10mm节段性骨缺损,经X光片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发现,SDBMG与自体骨具有相似的骨修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SDBMG侧抗压强度逐渐增加,且与自体骨侧抗压强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这表明,SDBMG不仅具有良好的骨修复能力,而且具有可靠的机械强度,在节段性骨缺损的治疗中,可作为自体骨理想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CR假体)和后方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S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假体不同分为CR组(采用CR假体,53例)和PS组(采用PS假体,52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OM)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WO...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确定假体与骨交界区植骨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固定,以及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方法]杂种犬36只,随机均分为4组,右下肢股骨中段切除3 cm,插入特制假体替代骨缺损.4组动物分别采用珍珠面假体植骨固定、骨水泥植骨固定、珍珠面假体非植骨及骨水泥固定非植骨固定.4组动物随机于植入后6、12、20周分批处死,标本行组织学、X线摄影研究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植骨区可有效形成紧密骨桥固定,多孔表面植骨组抗扭转应力较骨水泥固定非植骨组高.[结论]假体与宿主骨交界区可有效形成骨桥,此骨桥可有效加强假体的固定.  相似文献   

12.
长节段及短节段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长节段固定及短节段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DS)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笔者采用侧弯长节段(A组)及短节段(B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DS75例,其中A组18例,B组57例,对两组手术方法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腰腿痛Oswestry评分、侧弯冠状位Cobb角、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腰椎活动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1年腰椎活动度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腰腿痛Oswestry评分、侧弯冠状位Cobb角、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侧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配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DS以较小的创伤和代价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DS的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术式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评价 3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方法 将 6 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 10 mm节段性骨缺损 ,并随机分为 A、B、C、D和 E组 ,每组 12只 ,其中 A组植入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 (composite fully deproteinised bone,CFDB)、B组植入部分脱蛋白骨 (partially deproteinised bone,PDPB)、C组植入部分脱钙骨 (partially decalcified bone,PD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 ,D组自体髂骨移植 ,E组以空白缺损为对照 ,于术后4、8、12及 2 4周取材 ,通过 X线摄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 ,评价 3种材料的成骨作用。 结果  X线摄片观察 :A、B与 C组 4周时材料密度较高 ;8周时材料与宿主骨交界处模糊 ;12周时材料边缘部分区域密度接近宿主骨 ;2 4周时 B组髓腔再通 ,C组缺损区域密度大部分接近宿主骨 ,有少许高密度影 ,A组缺损区域有较多高密度影。 X线片评分 4周和8周时各材料组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12周时 B组和 C组高于 A组 (P<0 .0 5 ) ;2 4周时 D组 >B组 >C组 >A组(P<0 .0 5 )。经组织学形态观察可见 4周和 8周时新骨贴附材料生长 ;以后新骨增多 ;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解吸收 ;2 4周时成骨量 D组 >B组 >C组 >A组 (P<0 .0 5 )。 结论  PDP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佳 ,  相似文献   

14.
Qiu GX  Weng XS  Zhao D  Lin J  Jin J  Zhao H  Zhao 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78-1682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以及病例观察比较活动衬垫型假体和固定衬垫型假体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中的早期应用情况。方法2003年2月至2004年10月共对94例骨关节炎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全部病例选用不保留后交叉韧带骨水泥型假体。A组(固定衬垫型假体)29例患者,30侧关节(20侧选用DePuy假体,10侧选用Centerpulse假体)。B组(活动衬垫型假体)65例患者,68侧关节,全部选用Centerpulse假体。A,B两组术前资料进行HSS评分、年龄、性别等可比性分析。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分别随访,进行HSS评分、患者满意度调查等评价。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所得HSS评分进行阶段统计学分析,所得P值分别为0.414,0.108,0.235,0.452,两组术后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A组,平均ROM为108°(95°~118°);B组,平均ROM为107°(90°~120°),两组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患者主诉4侧关节(13.7%)仍有疼痛,B组9侧关节(13.1%)主诉患肢仍有疼痛;A组90%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B组88%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本组研究结果尚未证实活动衬垫型假体相对于固定衬垫型假体在早期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体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联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多节段单纯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病(cervical spondylot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矫正驼背畸形的疗效。[方法]对127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驼背畸形实行后路多节段“V”形截骨术,后路分别采用A(钉棒系统内固定),B(“U”形棒加钢丝固定)两种矫正方法。对其中75例进行3~7年观察。[结果]30例患者利用A方式治疗效果较好,驼背复发平均约4.3°,而采用B方式治疗45例,近期矫形效果与A组相当,远期效果略差,驼背复发平均约12.5°。作者认为,病变未处于静止期、固定方式的不同导致稳定矫正效果的强度不同,身体重心前移是影响远期效果的因素。[结论]采用后路多节段“V”形截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可有效增加脊柱稳定性及矫正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钉固定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手术治疗120例DS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接受长节段融合(长节段组),58例接受短节段融合方式(短节段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工骨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rhIGF-1)/珊瑚羟基磷灰石(e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自体红骨髓(autogeneous red bonemarrow,ARBM)复合构建重组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成年中国家兔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制成双侧桡骨干11mm骨-骨膜全层缺损模型,每组动物双侧缺损分别随机植入两种不同材料,形成自体对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1组:实验组(A组,植入CHA/ARBM/rhIGF-1)和对照组(B组,植入CHA/ARBM);2组:实验组(C组,植入CHA/rhIGF-1)和对照组(D组,植入CHA);3组:实验组(E组,植入取自埘侧相应缺损骨段的自体骨)和对照组(F组,缺损旷置)。于术后2、4、8和12周行X线片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能力。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X线片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均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A组12周时可形成均匀致密的板层骨,整个过程与自体骨移植后组织形态学变化基本相似。12周抗弯生物力学测试,A组和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1);C组和D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效果低于A、B和E组。12周时F组缺损未修复。结论 CHA/ARBM/rhIGF-1重组后可协同实现骨再生、骨传导和骨诱导三重促成骨功效,可替代自体骨移植,成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活性人工骨。  相似文献   

19.
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用多孔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与自体骨髓问充质干细胞(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在羊左跖骨中段形成21mm长的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对照组单纯植入β-TCP;空白组骨缺损不作处理。术后1、3、6个月分批处死动物,缺损区行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和扫描电镜等检测。空白对照组6个月取材。结果 实验组,骨缺损部位新生类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都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能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以“爬行替代”方式修复骨缺损。放射学和生物力学检测显示术后6个月实验组骨缺损几乎完全修复,对照组部分修复,而空白组未愈合。结论 组织工程骨能加速骨缺损愈合的速度,其修复过程可超越“爬行替代”阶段;组织工程骨是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两种不同入路中髋关节表面置换中假体位置的差异。[方法]72个关节中,分为两组:A组21例病人,共26个髋关节,采用Hardinge的外侧入路。B组44例,共46个髋关节,采用改良的Gibson入路,股骨头由关节后方脱出。测量的指标包括:(1)术前颈干角和术后股骨假体柄干角;(2)髋臼假体的外展角;(3)股骨假体的中心偏移距;(4)术前髋臼前倾角和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5)股骨假体侧方中心偏移距;(6)股骨假体的侧方偏移角。[结果]股骨假体的柄干角A组为139.5°,B组为140.5°,2种入路间的柄干角无显著性差异;髋臼假体的外展角A组为37.7°,B组为44.4°;前倾角A组为21.6°,B组为15.2°。[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可以采用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股骨假体安放位置在两种入路中差别不大,但在髋臼假体安放时,相差显著。与后外侧入路比较,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外展角较小,但前倾角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