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性肾功能衰竭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前瞻性研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病情况,总结ARF病因和发生率,为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7月~2001年12月各科住院ARF患者269例,分析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梗阻性ARF的各种病因、发生率、治疗和预后转归. 结果269例ARF患者中,男性156例,女性113例,平均年龄(49.8±19.6)岁,其中>60岁组占31.6%.肾前性ARF 37例(13.8%),病因为术后缺血、失液、肾病综合征等.肾实质性ARF 221例(82.2%),其中小管间质病变167例,主要病因为药物、感染、休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等.药物性ARF 52例,有药物因素参与者54例,两者共计占ARF 39.4%;RM-ARF 16例(5.9%).95例行肾活检,其中小球-小血管病变47例,小管-间质病变(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37例.医源性ARF 90例,占33.5%,病因为外科手术后和肾前性因素以及药物因素.肾后梗阻性ARF 11例,占4%,病因为各种妇科肿瘤和泌尿道肿瘤、畸形、结石、前列腺肥大和后腹膜淋巴结肿大.本组死亡率14.5%,其中校正死亡率(直接与ARF相关的死亡率)12.6%. 结论ARF流行病学已发生改变,发病呈高龄化趋势,老年ARF发病率上升;肾前性ARF常因认识不足而被忽略;虽然小管间质病变仍是肾实质性ARF主要原因,其中药物因素已占首位.ARF早期诊断有助于治疗,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肾功能衰竭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目的:前瞻性研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病情况,总结ARF病因和发生率,为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7月~2001年12月各科住院ARF患者269例,分析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梗阻性ARF的各种病因、发生率、治疗和预后转归. 结果:269例ARF患者中,男性156例,女性113例,平均年龄(49.8±19.6)岁,其中>60岁组占31.6%.肾前性ARF 37例(13.8%),病因为术后缺血、失液、肾病综合征等.肾实质性ARF 221例(82.2%),其中小管间质病变167例,主要病因为药物、感染、休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等.药物性ARF 52例,有药物因素参与者54例,两者共计占ARF 39.4%;RM-ARF 16例(5.9%).95例行肾活检,其中小球-小血管病变47例,小管-间质病变(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37例.医源性ARF 90例,占33.5%,病因为外科手术后和肾前性因素以及药物因素.肾后梗阻性ARF 11例,占4%,病因为各种妇科肿瘤和泌尿道肿瘤、畸形、结石、前列腺肥大和后腹膜淋巴结肿大.本组死亡率14.5%,其中校正死亡率(直接与ARF相关的死亡率)12.6%. 结论:ARF流行病学已发生改变,发病呈高龄化趋势,老年ARF发病率上升;肾前性ARF常因认识不足而被忽略;虽然小管间质病变仍是肾实质性ARF主要原因,其中药物因素已占首位.ARF早期诊断有助于治疗,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构成、预后以及影响ARF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01-01~2006-12-31在各科住院的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其病因、临床特征及其转归.结果 观察期间共有住院患者193 038例次,其中611例患者发生ARF,占同期住院人数的0.32%;男女比例为1.87∶ 1.00,中位年龄40岁.肾前性118例(19.31%),肾前性ARF的病因首位为心排出量减低(35例,29.66%);肾实质性372例(60.88%),肾小管间质病变是肾实质性ARF首位病因(236例),其中药物性95例(40.25%);肾后性121例(19.80%),其中尿路结石84例(69.42%).有慢性肾脏病基础ARF共201例,占总ARF的32.90%.观察期间ARF病死率14.8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少尿、是否合并MODS、获得性ARF是住院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排出量减低、药物性肾损害、尿路结石分别是引起肾前性、肾实质性、肾后性ARF的首位病因;慢性肾脏病基础ARF并不少见.少尿、合并MODS、获得性ARF的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构成及预后。方法对该院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各科住院的老年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其他年龄组别进行研究和比较,得出其病因及转归的特点。结果观察期间159例老年患者发生ARF,占同期住院人数的0.35%,占同期ARF的26%;老年ARF患者男女比例为2.46∶1.00。肾前性41例(25.8%),肾前性ARF的病因首位为心排出量减低(16例,39.02%);肾实质性85例(53.5%),肾小管间质病变是肾实质性ARF首位病因(68例,80%),其中药物性35例(41.18%),感染27(31.76%);肾后性33(20.8%),其中尿路结石21例(63.64%),肿瘤7例(21.21%)。与儿童组和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肾前性ARF比例高(25.8%、16.5%、17.2%),由低心排出量(10.1%、3.9%、3.4%)、药物(22.0%、2.9%、16.3%)、感染(17.0%、1.0%、4.9%)病因等引起ARF比例高,合并MODS(32.06%、9.71%、24.64%)的比例高。观察期间老年ARF病死率(23.27%),较儿童组和中青年组...  相似文献   

5.
黄莉  徐瑾  廖蕴华 《山东医药》2010,50(29):4-6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流行病学状况,为该疾病的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收治的611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ARF的发生状况、病因构成及预后特点。结果611例ARF患者中,医院获得性ARF(HA-ARF)78例,社区获得性ARF(CA-ARF)533例。HA-ARF发病率2003~2005年呈上升趋势,引起HA-ARF的病因依次是肾性、肾前性、肾后性因素;与手术相关的HA-ARF占29.49%,以心血管手术更为突出。HA-ARF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比例及其病死率较CA-ARF高(分别为52.6%vs19.9%,P〈0.05;39.7%vs 11.3%,P〈0.05)。肾后性因素特别是结石导致CA-ARF的发生率较HA-ARF高(15.8%vs 11.3%,P〈0.05)。结论药物性肾损害是引起肾实质性ARF的首位病因,尿路结石是引起肾后性CA-ARF的首位病因,心血管手术相关HA-ARF的防治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衰竭病因分析及血液净化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18例老年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ARF病因主要是肾前性,占68.6%(81例);其次为肾性17.8%(21例),肾后性占13.6%(16例)。具体分析发病因素,老年组ARF的首要病因为感染,共37例(31.7%);其次是血容量不足及心脑血管疾病31例(26.6%),肾毒性药物23例(19.5%),外伤及手术17例(14.8%),尿路梗阻8例(7.0%),其他5例(4%)。净化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非净化治疗组(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ARF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肾脏血流丰富,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泌的重要器官,当血液中存在肾毒性物质时,肾脏极易受损。近年来,不仅抗菌药物引起急性肾衰竭(ARF)、慢性肾衰竭日益增多,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及肿瘤化疗药物所致的肾衰竭也呈上升趋势。药物因素已成为肾实质性ARF的首要病因。药物引起的肾衰竭主要为肾实质性ARF,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小管间质炎症及肾血管、小球损伤。以下主要针对药物所致的肾实质性ARF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8.
老年住院患者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急性肾衰竭(ARF)的特点、病因、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11年间诊断的老年ARF共150例,统计分析老年人ARF的特点、病因、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ARF占同期全部ARF患者总数33%,老年人医院内获得性ARF(HA-ARF)的发生率为54%,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ARF(CA-ARF,P<0.05)。老年ARF的发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老年ARF以肾前性ARF为主,多因素综合病因分析显示:与感染(56%)相关为首位病因,其次与低血容量(30.7%)、肿瘤(26%)、心功能衰竭(25.3%)、肾毒性药物(22%)、手术(14%)、肾脏疾病(14.7%)及肾后性疾病(8.7%)相关。单因素病因分析显示与低血容量相关为首位病因(21.6%)。老年ARF多由多种病因共同导致,其死亡率高达53.3%,HA-ARF死亡率是CA-ARF死亡率的1.87倍。结论老年人易患ARF。HA-ARF的增多是主要原因。感染、低血容量、肿瘤、心功能衰竭、肾毒性药物及手术是老年人ARF的常见原因。加强原发病的整体治疗,尽早发现并治疗ARF,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肾病综合征(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临床、病理特点及转归。方法对经皮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30例老年NS并发ARF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4例非老年NS并发ARF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因均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其中老年组以继发糖尿病肾病、恶性肿瘤为主;老年组肾活检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主,非老年组的肾活检病理类型多样;老年组NS并发ARF发病率较高,为25.0%(30/120),且男性多于女性,非老年组发病率为7.15%(54/755);老年组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结论老年NS并发ARF患者的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发病率高,治愈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民营肾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比例、病因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6月30日至2014年6月30日住院患者资料,共11 540例,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有关AKI诊断标准,对发生AK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统计AKI的发生率、病因、诱因及其转归。结果:3年内住院患者发生AKI共356例(3.1%)。引起AKI的病因中肾前性占42.1%,肾实质性占48.3%,肾后性占9.6%。主要病因为肾毒性药物(26.7%)和低血容量(20.2%)。治疗后77.3%患者的肾功能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恶化率为22.7%。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肾前性、肾后性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肾实质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民营肾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AKI恶化率高,AKI主要病因是肾毒性药物及低血容量。及早诊断对早期预防和积极干预AKI,提高AKI的生存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81例药物性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我院药物所致的急性肾衰竭 (ARF)的发生、临床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 ,为临床合理用药、最大程度避免药物性ARF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 410例ARF患者 ,并分析药物所致不同ARF的发生率、预后转归和涉及药物的种类。结果 药物性ARF患者81例 ,占同期收集ARF患者总数 19.8% ,其中男性 5 3例 ,女性 2 8例 ,平均年龄 ( 4 9.74± 19.14 )岁 ,>60岁患者占 3 2 .1%。肾前性ARF 5例 ( 6.1% ) ,肾小管间质病变 72例 ( 88.9% ) ,肾小球血管病变和肾内梗阻各 2例 ( 2 .5 % )。肾活检 2 4例 ,均为肾小管间质病变 ,70 .8%为肾小管坏死。涉及药物中抗生素占首位 ( 3 9.5 % ) ,其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主要病因 ,其次为造影剂 ( 11.1% )和甘露醇 ( 7.4% ) ,16%患者为 2种或 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内科组 >60 %患者存在内科基础疾病。2 7.2 %患者需血液净化治疗。药物性ARF治愈率 82 .7% ,与药物直接相关的死亡率 8.6%。结论 ARF病因已发生改变 ,药物因素在本组资料中占首位 ;中老年药物性ARF发生率高于年青者 ;合并内科基础疾病者发生率高 ;抗生素 (主要是氨基糖甙类 )和造影剂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药物性ARF早期诊断和防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肾功能衰竭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提高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半以来收治的ARF69例,探讨其病因、肾活检的意义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①病因内科疾病中以生物毒素及药物因素引起的ARF居首位,占30.4%,其次为肾脏疾病占18.8%,外伤及手术因素占17.4%,传染病占5.8%.②经肾活检16例患者中9例更正诊断.③16例肾活检病人中7例出现肉眼血尿,无1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①ARF的病因构成比有所变化.②ARF及时进行肾活检对指导诊断和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③做好肾活检前的准备能预防穿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ARF)患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PR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该院2006-01~2016-01收治的84例ARF患者为研究样本,均行PRB病理诊断,比较PRB术前及术后病理对ARF病因判断的准确性,记录PRB后治疗方案的调整情况以及治愈率,并对实施PRB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84例ARF患者在PRB前明确病因60例,占71.43%。与术后病理对照,60例患者中56例判断正确,正确率为93.33%。PRB前未知病因24例,经PRB明确21例,分别为肾小管病变1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7例,新月体肾炎2例。PRB后病因明确81例,占96.43%,与PRB前病因诊断率(71.43%)比较显著增高(χ2=19.461,P0.01)。PRB病理诊断后40例未调整治疗方案,34例调整治疗方案,10例改为其他治疗,如肿瘤所致ARF配合抗肿瘤干预,增生硬化性肾炎给予长期血透以及血管内瘘成形术干预。1个月后治愈患者49例,占58.33%。PRB后出现轻度并发症2例,表现为轻度肉眼血尿,未经干预自行缓解;重度并发症1例,有重度肉眼血尿,血色素较术前降低10 g/L。并发症发生率为3.57%。结论 ARF患者病因的准确判断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前提,实施PRB可显著提高病因诊断率,根据活检病理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可使临床获益,且PRB实施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HA-ARF)的特点、病因、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1年间诊断的老年HA-ARF病例,统计分析老年HA-ARF的发病情况、病因、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HA-ARF占同期老年急性肾衰竭(ARF)患者总数54%,明显高于老年社区获得性ARF(CA-ARF),(P<0.05),并以肾前性ARF(74.4%)为主。多因素综合分析老年HA-ARF病因以感染(33.3%)为首位病因,其次与低血容量(29.6%)、肾毒性药物(27.2%)、心功能衰竭(24.7%)、手术(22.2%)、肿瘤(8.6%)及肾后性疾病(1.2%)相关。老年HA-ARF多由多种病因共同导致。老年HA-ARF的病死率高达66.7%。发生少尿和多器官衰竭(MODS)可明显增加病死率,行血液净化治疗未能明显降低病死率。结论感染、低血容量、肾毒性药物、心功能衰竭及手术是老年人HA-ARF的常见病因。加强原发病的整体治疗,尽早发现并治疗HA-ARF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高艳  陈钦开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0):690-69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急性肾衰竭(ARF)的发病率、病死率、科室分布和预后,为临床早期防治ARF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近5年我院各科室住院ARF患者410例,回顾性分析ARF的发病率、病因分布、临床发病特点及其转归.结果 410例患者中,男性275例,女性135例.平均年龄(48.15±18.33)岁,发病率为0.17%,自动出院率为13.4%.≥61岁的患者123例(30.00%),病死率最高(13.82%).农村患者249例,占60.73%,夏季发病者占40.73%,自动出院占13.4%,总病死率为9.02%.结论 ARF以中壮年男性多发,肾内科及泌尿外科发病率高.肾实质性疾病及肾后性疾病是ARF的主要病因,泌尿系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国内报道,患者多来源于农村,急性肾衰竭发病人数动态变化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也同其他脏器一样发生组织形态和功能变化,易发生急性肾功衰竭(ARF)。据观察统计ARF发生于60岁以上者占24~50%。我院自1982年来,收治ARF共132例,60岁以上者28例,占21%。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成人ARF的病因以外科术后、肾毒性物质或药物、外伤、烧伤、产科急症等多见。70岁以上的ARF,脱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9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理类型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例NS合并ARF患者进行肾活检,治疗方案根据病理特征做相应调整,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微小病变8例,系膜增生性6例(轻、中度增生各3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膜性肾病1例,IgA肾病2例,膜增生性肾炎1例。肾间质水肿、肾小管细胞病变为共性病理改变。治疗后恢复12例,好转6例,死亡1例。结论 NS合并ARF可见于多种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及系膜增生为主,及时活检有助于NS合并ARF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人院内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常见原因及床旁插管进行连续性腹膜透析 (CCPD)的临床效果。方法 老年ARF 2 8例 ,年龄 6 0~ 84 (6 8 2± 9 6 )岁。青壮年ARF 13例 (男 7例 ,女 6例 ) ,年龄 19~ 4 5(39 5± 9 1)岁。分析两组病人的ARF致病因素 ,观察和对比 32例床旁插管进行腹膜透析 (PD)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导致ARF的各种原因中 ,肾前性因素占的 32 1% ,感染及创伤控制欠佳共占 39 3%以及肾毒性药物的不当使用占 14 3% ,合计占 85 7%。 2 1例老年ARF患者 (76 % )接受腹膜透析治疗 ,11例 (5 2 4 % )获得完全缓解、5例 (2 3 8% )转为慢性维持腹膜透析 ,抢救成功率达到 81 0 % ,病死率仅为 19 1%。结论 肾前性因素 ,感染及创伤的控制欠佳以及肾毒性药物的不当使用是老年人院内ARF的常见原因 ,床旁插管进行腹膜透析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老年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深入探讨老年肾病综合征 (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方法 对 2 1例老年及 3 8例非老年NS并发ARF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特点以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老年组NS并发ARF发病率为 2 4 7% ;非老年组为 7 3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有以下特点 :(1)老年NS并发ARF发病率高 ,男性多见 (71 4% ) ,病死率高 ,治愈率低 ;(2 )蛋白尿程度极重、血浆蛋白极低 ;(3 )病理以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 ;(4 )病因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为主。  结论  老年NS并发ARF发病率高 ,病理以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主 ,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严重 ,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51例ARF病人分为老年组(47例)和对照组(104例),并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老年组引起ARF最常邮病因是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肾实质性疾病引起的AR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开始前血清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接受透析治疗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ARF的原发疾病及临床经过有其特殊性。加强透析治疗,尤其早期预防透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预后与年龄、原发病能否控制及透析时机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