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旋转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望京医院)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3例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卧式动态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海澄 《颈腰痛杂志》2000,21(4):332-333
对颈椎病的手法治疗中 ,牵引术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为了探讨卧式动态手法牵引在治疗颈椎病的价值 ,笔者选择了 10 0例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 5 0例行卧式动态手法牵引配合其它推拿手法治疗 ,对照组 5 0例则使用器械牵引配合与观察组相同的推拿手法治疗。均未使用药物治疗及其它治疗 ,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观察组在治愈者和显效者的疗程对比中优于对照组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0 0例均符合颈椎病 (神经根型 )诊断标准 [1 ] 。其中男 5 8例 ,女 42例 ,年龄2 0~ 6 5岁 ,平均为 43岁 ;病程 14天~ 3年 ,平…  相似文献   

3.
现对1994年以来诊治的8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5例中,男53例,女32例;40岁以下10例,40~60岁以上75例。C4~55例,C5~618例,C6~720例,C7~T115例,二个间隙同时受累27例。本组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  相似文献   

4.
<正>在各类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vrlotic radiculopathy,CSR)占多数[1]。近年来,针刀疗法作为中医新兴技术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型颈椎病,且疗效显著[2]; Mulligan手法作为现代康复技术的一种,安全、有效、针对性强,病人适应性好[3]。笔者采用针刀结合Mulligan手法治疗CSR患者,以期提高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经根型颈椎病分期手法施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鸿 《中国骨伤》2003,16(11):695-696
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其临床症状的轻重不同,治疗上亦有差别,笔者从1999年以来依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三期,采取不同手法分步施治10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牵引、手法、针刀三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神经根型颈椎病三联治疗的特效作用。方法将1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为牵引、手法、针刀三联为主78例为治疗组,牵引、手法二联为主88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1疗程(2周)后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牵引、手法、针刀三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针刀治疗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正颈椎病分型较多、症状复杂,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主,约占50%~60%[1]。颈肩牵引疗法和推拿、关节松动、脊椎微调等手法均是颈椎病治疗的常用手段。本院近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施以手法颈椎关节松动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两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惠明 《中国骨伤》2005,18(4):233-234
定点旋转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常用方法,大都将在推拿时闻及“咔哒”声作为手法成功的标志。但由于片面强调必须闻及“咔哒”声,因发力不当导致各种并发症也常有报道。为研究“咔哒”声与疗效的关系,笔者自2002年3月以来采用两种不同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德隆 《中国骨伤》1998,11(6):88-89
笔者自1985~1994年运用以冯氏脊柱旋转复位为主的按摩手法,配合自拟颈痛方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250例中男148例,女102例;年龄23~67岁;病程1年以内141例,l~5年73例,5年以上36例;颈部酸痛伴右上肢放射性麻痛者128例,伴左上肢放射性麻痛者97例,伴双上肢放射性麻痛者25例;本组伴向头部放射痛者31例,伴头晕或眩晕者24例。治疗方法1.手法:()按摩风池穴;伴头痛头晕者可配合按摩角孙、百会、太阳、臀风、印堂等穴;(2)推拿斜方肌;(3)冯氏旋转复位法;(4)授法。手法隔日…  相似文献   

10.
电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由仁 《颈腰痛杂志》2003,24(2):108-109
目的 观察电针与推拿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就诊顺序以2∶ 1的比例设计 15 0例 ,因少数病例随访联系失缺 ,故观察组 96例 ,对照组 44例作为统计比较。结果 两疗程结束后 ,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 <0 .0 1)。结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v,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科采用颈椎后路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1~56岁,平均41.7岁;C4/5 4例,C5/6 9例,C6/7 3例;均为一侧根性症状,CT 、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单节段外侧突出或/和关节突增生致椎间孔狭窄,神经受压节段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经系统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效,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颈椎不稳.随访观察患者的颈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病变节段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9min (75~1 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5ml(30~16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3~7d);出院时患者神经根性症状缓解11例,明显改善5例;16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6~25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13±1.15分降至术后的3.00±0.63分,末次随访时为1.94±0.85分;JOA评分由术前12.63±1.09分提高至15.63±0.50分,末次随访时为16.13±0.62分;术前、术后与术次随访时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颈椎生理曲度D值从术前7.66±0.99mm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0.99±0.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5.56±0.54mm和5.54±0.5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颈椎后路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将1例CSR患者行"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力学检测系统监测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变化。利用螺旋CT对患者颈部进行断层扫描获取DICOM数据,依次运用Mimics软件、Geomagic Studio软件、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加载"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将各部分力学参数代入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三维平衡正脊"作用下患者的椎体、椎间盘的内部应力变化及位移变形情况。结果:建立的CSR患者C3-C7有限元模型包括5节椎体、4节椎间盘、3种韧带,涉及153 471个节点,64 978个单元。手法完全加载后,C3-C7椎体应力部位主要在C5棘突前部及根部、椎弓及二者联合处,最大应力达到17.781 MPa;变形部位主要集中在C3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CTDR)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5月~2014年5月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CTDR的CSR患者45例,随访6个月~2年(1.4±0.5年)。满足以下条件为显效组:(1)末次随访颈部伤残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改善(术前NDI评分-末次随访NDI评分)15分;(2)术后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未出现神经根受损;(3)未出现手术失败及二次手术;(4)随访复查颈椎正侧位、动力位及左右侧屈X线片未见人工椎间盘移位、活动受限及假体相关问题。不满足以上任意一条者为无显效组。比较两组间背景资料及主观变量,分析其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肌电图确诊神经根受损、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肌力、手术节段数量、术前颈椎活动度(ROM)、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主观变量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NDI。结果:显效组34例,无显效组11例。两组间年龄、病程、吸烟史、肌电图确诊神经根受损例数、术前肌力、术前VAS及N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比、术前颈椎ROM、手术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病程、吸烟史、肌电图确诊神经根受损、术前肌力、术前VAS及NDI评分可能与CSR患者CTDR的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0月,共有43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入选,随机分入两个手术组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其中采用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23例,随访时间23.1±5.9个月;采用PPECD治疗20例,随访时间25.6±8.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各随访点(1d、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创口疼痛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年颈椎前凸Cobb角、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等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在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Macnab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时ACDF组及PPECD组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13±1.78分、1.02±2.24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较术前的7.13±1.25分、7.28±1.30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d时PPECD组的创口疼痛VAS评分为1.91±0.58分,显著小于ACDF组的3.87±1.19分(P0.05),但术后1周后随访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PPECD组在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等方面均显著小于ACDF组(P0.05)。ACDF组和PPECD组术后1年时颈椎前凸Cobb角分别为13.7°±6.9°和8.2°±4.8°,较术前的4.3°±11.3°、4.7°±8.9°均有显著增大(P0.05),且ACDF组的平均增幅显著大于PPECD组(P0.05)。术后1年时PPECD组的颈椎活动度同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CDF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后1年时NDI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及Macnab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费用更少,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配合微波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神经松动术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推拿手法配合微波及牵引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价颈椎的疼痛及整体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间VAS及CAS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及CASCS评分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配合微波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减压方式。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8例,其中56例为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所致的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VAS评分为8.99±1.01分(7~10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为41.15±7.12分(37~49分)。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为3组:单纯椎间盘压迫,14例(A组);单纯骨性压迫,22例(B组);混合压迫(椎间盘+骨性压迫),20例(C组)。A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适当扩大椎间孔,取出突出髓核;B、C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后,将钩突基底部内侧磨平,充分显露钩突后部、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钩椎关节间隙,刮除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部分增生的钩突。减压后均行椎间植骨内固定。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病变节段的双侧椎间孔面积,将健侧与患侧的椎间孔面积进行对比。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NDI,同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者术前健侧椎间孔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A组明显狭窄(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各自的对侧椎间孔面积明显狭窄(P0.05);而A组患侧椎间孔面积较对侧无明显狭窄(P0.05)。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C组与A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较长(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2±8.9个月(12~52个月),3组术前VAS评分和ND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减压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针刀联合旋提手法与单纯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单纯采用旋提手法,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41例,采用针刀联合旋提手法治疗,1周1次,针刀治疗后观察30 min,如患者无特殊不适则开始进行手法治疗,手法同对照组,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单纯手法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含量,增加体内生成的抗痛物质,疏通经络,可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静态和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痛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开放性临床对照试验。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痛平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3周复查,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32/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24/3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9.2%(33/3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27/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痛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疾病疗效方面明显优于颈复康;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两种药物均有明显疗效,且疗效相当;在安全性方面两种药物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颈痛平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出基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结合脊柱内镜双操作通道的杂交技术(hybrid technique,HT),对比分析HT、UBE与单轴全脊柱内镜技术(uniportal endoscopic surgery,UES)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8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UES、UBE或HT手术治疗的63例CS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UES手术治疗(UES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43.19±9.83岁;C4/5 7例,C5/6 10例,C6/7 4例。19例采用UBE手术治疗(UBE组),男8例,女11例;年龄45.05±10.73岁;C4/5 6例,C5/6 11例,C6/7 2例。23例采用HT手术治疗(HT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46.78±11.38岁;C4/5 9例,C5/6 11例,C6/7 3例。统计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系数及住院时间;在术前及术后3d的CT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SCNRB)联合中频电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 纳入126例CSR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频电疗组、SCNRB组及联合组,每组42例。比较3组治疗前及以对应方案治疗3周后颈椎功能[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评分]、疼痛因子水平[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阻滞部位出现出血、感染或电极灼伤等并发症,并随访观察治疗1年后CSR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前,3组CSR NDI量表评分、PGE2及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周后,中频电疗组、SCNRB组及联合组NDI量表评分、PGE2及S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低于中频电疗组及SCNRB组(P均<0.05),SCNRB组低于中频电疗组(P均<0.05)。随访1年,3组CSR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2,P=0.24)。结论 SCNRB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可改善CSR患者颈椎功能,降低疼痛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