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院血培养中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血培养阳性率6.9%,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52.1%、46.1%、1.8%,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33.1%、20.7%,两菌对哑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0~10.3%),铜绿假单胞菌对受测试的10种药物的耐药率较低(0~10.5%).结论血培养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不同的耐药特点,及时规范的血培养检查有助于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3a临床主要G^-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VATEK32鉴定仪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检出的G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呈上升趋势,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结论:G^-杆菌耐药性非常严重,鲍氏不动杆菌出现广泛耐药,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3.
2643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Walkaway4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来源监测及耐药试验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264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8.5%)、铜绿假单胞菌(17.3%)、肺炎克雷伯菌(14.7%)、阴沟肠杆菌(9.4%)、鲍曼不动杆菌(7.5%)。不同来源的标本病原菌分布不同:呼吸道标本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余标本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科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于10.5%,对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达49.4%~97.4%。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于12.7%,对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丁胺卡那、头孢他啶耐药率达50.2%~90.2%。结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分离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而且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杆菌的产酶情况与耐药模式,并比较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应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酶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以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在149株G^-杆菌中,16株(10.7%)产AmpC酶,32株(21.1%)产ESBLs,2株(2.0%)同时产AmpC酶和ESBLs。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产AmpC酶和产ESBLs的G^-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株,治疗产2种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为首选,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解放军第88医院分离出的所有G-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出G-杆菌660株,分离前四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对肠杆菌科敏感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和舒普深的耐药率相对较低,鲍氏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仍保持高活性,对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2010年中国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9-12月全国13家教学医院的1 259株非重复的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等广谱抗菌药物的MIC.药敏结果判断采用CLSI 2011年M100-S21标准.结果 14种抗菌药物对845株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敏感性依次为美罗培南829株(98.1%)、阿米卡星794株(94.0%)、亚胺培南761株(9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39株(87.5%)、头孢吡肟701株(83.0%)、厄他培南696株(82.4%)、头孢哌酮/舒巴坦678株(80.3%)、黏菌素637株(75.4%)、头孢他啶591株(70.0%)、环丙沙星499株(59.1%)、头孢西丁463株(54.8%)、头孢曲松452株(53.5%)、头孢噻肟442株(52.3%)、米诺环素435株(51.5%).大肠埃希菌中ESBL的发生率为61.3% (106/173),高于肺炎克雷伯菌[41.2% (70/170)].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较好的敏感性,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黏菌素的敏感率均保持在90%以上,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柠檬酸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的敏感率都保持在80.0%以上.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黏菌素(98.4%,182株)、阿米卡星(85.9%,159株)、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0.0%,148株)、头孢他啶(79.5%,147株)、美罗培南(74.1%,137株)、环丙沙星(74.1%,137株)、头孢吡肟(73.5%,136株)、亚胺培南(71.9%,132株)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0.8%,13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小于37.0%,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7.8%.97.8%(176株)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黏菌素敏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率分别为60.1%(108株)和18.9%(35株).结论 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仍保持高活性,但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高产AmpC酶检出的情况及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273株革兰阴性杆菌,用粗提酶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并分析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7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高产AmpC酶菌株共74株.检出率为27.1%;除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耐药性较低外,它们对其他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大多数高于80%;产AmpC酶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高产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日益增多.耐药性强,临床治疗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第四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菌种分布和耐药性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检验科细菌室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菌种及其对相应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Whonet5.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50%者10种,占抗菌药物总数近1/3,总耐药率在30%~50%的抗菌药物有11种,某些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不高,但个别革兰阴性菌高度耐药。结论临床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根据药敏结果,个体化给药和合理联合用药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控制耐药株产生和播散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使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K-B法作体外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3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肝移植术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分布以大肠埃希菌(23.97%)、肺炎克雷伯菌(17.08%)和鲍曼不动杆菌(15.70%)为主,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67%)和铜绿假单胞菌(11.02%)。不同系统的感染,其细菌种类有所差异。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耐药性,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高达1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也具有较强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0%、86.67%。结论:引起肝移植术后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进行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用药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耐药菌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的诊疗技术及抗生素的应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其耐药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l]。现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  相似文献   

11.
房国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17-2918
革兰阴性杆菌是临床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我院200801/2009-01从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出232株革兰阴性杆菌,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1];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随着气管切开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且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等原因造成了耐药现象的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加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控制感染的关键.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现对111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本院2004—2006年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3年中从各类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2282株,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鉴定仪,用K—B法进行细菌的耐药监测,并加以分析。结果228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占第1位和第2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8%)、铜绿假单胞菌(27.9%);亚胺培南对所有革兰阴性杆菌有最好的抗菌活性,其余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都有升高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分离率为60.0%。结论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及时向临床反馈公布,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医院内感染现状及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标本进行分离鉴定,采用K-B法对常规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三维法检测AmpC酶.结果 在33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产AmpC酶109株,产酶率为18.4%,产酶菌株对第3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环丙沙星及含酶抑制剂复合物药物敏感率下降明显,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丁胺卡那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8%(2/61)、44.26%(27/61)、31.1%(19/61),产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与产AmpC酶有关,治疗该菌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第4代头孢菌素等.  相似文献   

15.
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胡海清  周庭银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46-3248
摘 要 目的:了解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使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K-B法作体外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以鲍曼不动杆菌(29.18%)和铜绿假单胞菌(27.67%)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2.27%)和肺炎克雷伯菌(11.87%)。不同系统的感染,其细菌种类有所差异。结论:引起ICU病区术后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进行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用药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耐药菌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菌种分布、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收集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样本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分析多重耐药发生率、菌种分布、样本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检测菌株间的同源关系。结果:多重耐药株发生率为92.37%(605/655);分离率居前3位的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23.05%)、大肠埃希菌(22.29%)和铜绿假单胞菌(15.73%);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分离的各菌种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他唑新虽有较高的敏感率,但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发生率分别为61.54%(32/52)和47.83%(22/46);存在ESBLs菌株在院内的传播扩散。结论:临床上应重视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和严格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给临床抗感染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研究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提高临床抗感染的效率,可谓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日益增多的现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将本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3-02~2005-02收治的门诊或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1056例,经痰培养证实为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阳性患共计60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院患标本中分离到的细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对我院2003-01~2005-06呼吸道感染患送检的痰标本中培养获得的236株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ICU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法)检测我院1999~2003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各类感染标本中分离的563株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6.3%)、大肠埃希菌(18.1%)、肺炎克雷伯菌(15.0%)、肠杆菌属(14.6%)、不动杆菌属(12.1%)、嗜麦芽窄食假单胞(9.8%)等。5a间,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分别是44%和42%,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分别是256、256、32、16mg/L。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对肠杆菌属、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90分别是256、32~256、256、64mg/L,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加强细菌的感染监控,及时提供医院内感染菌株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率变迁信息,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