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通 《山东医药》2006,46(9):49-49
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切除上睑和外眦角多余皮肤及外眦角部分眼轮匝肌,再以睑部眼轮匝肌肌瓣或眶隔脂肪瓣充填该部位组织缺损的方法。矫正上睑皮肤松弛并同时去除鱼尾纹。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MGD患者老年性上睑内翻两种手术矫正方法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并比较单纯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和皮肌瓣联合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老年性上睑内翻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上睑内翻的老年MGD患者30例(60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双眼手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单纯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B组进行皮肌瓣联合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好转(P<0. 05),与B组相比,A组手术后1个月时干涩、疼痛、异物感、灼烧感和流泪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 05)。术后1个月时B组睑脂质量较术前及A组显著下降(P<0. 05)。与B组相比,术后1个月时A组角膜荧光素染色(CSF)评分显著降低,泪膜破裂时间(BUT)显著延长(P<0. 05)。结论对于老年MGD患者,单纯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优于皮肌瓣联合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术后效果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痉挛性睑内翻的手术方式较多 ,但都有不足之处。自1996年以来 ,笔者对 11例痉挛性睑内翻患者行改良下睑缩肌折叠术 (16眼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10眼 ) ,女 5例 (6眼 ) ;年龄 5 5~76岁 ,平均 6 1岁 ;病程 1~ 4年 9例 ,4年以上 2例。合并角膜炎 3例 ,结膜炎 7例 ,角膜溃疡 1例。手术方法 :下睑局部用 2 %利多卡因浸润麻醉 ,注于皮下与肌层之间。切口距下睑缘 3mm,内侧自泪小点外 4~ 5 mm到外眦部沿皮纹延伸 4~ 5 mm。切开皮肤并沿睑板表面水平分离睑扳前轮匝肌与睑板到达下睑板下缘 ,继续分离轮匝肌到眶隔止端。…  相似文献   

4.
下睑睑袋矫正术的传统术式是睫毛下做切口 ,以去除脱垂的眶脂及多余的皮肤。据临床观察 ,有些较年轻的患者并没有过多的皮肤 ,而眶脂肪膨隆或突出明显。为此 ,我们采取经结膜切口去除脱出的眶脂 ,从而避免了皮肤切口。自 1994年以来 ,我们用此法矫正 8例 15眼患者 ,获得了良好的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8例 15眼中 ,男 3例 6眼 ,女 5例 9眼 ;年龄 2 8~ 52岁 ,平均 4 2岁。 8例表现为下睑饱满 ,皮肤松弛较轻 ,其中 2例 3眼为半年前行皮肤切口的下睑睑袋矫正术术后复发患者。手术方法 :清洁结膜囊 ,用 1%地卡因滴眼 3次。下睑用 2 %…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人上睑松垂的整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睑松垂是中老年人退行性改变,病变累及眼睑全层组织,除了皮肤、肌肉松垂遮盖睑缘外,因东方人提上睑肌腱膜与睑板融合全部偏下,松弛的眶隔筋膜呈帘状垂至睑板前,眶脂体亦随之脱垂疝出,部分患者伴有泪腺脱垂,遮盖睑板前上1/3—1/2,使上睑呈松垂臃肿的倦怠面貌及老态。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至2002年4月,我院采用改良式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12例(14眼),并对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14眼),男7例,女5例;双眼2例。年龄3~43岁。 治疗方法:2例采用全麻,10例采用局麻。用2%利多卡因 1‰副肾素行眼睑麻醉,于睑缘上3~4mm做皮肤画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层达睑板前,切口长度与睑缘相近,以棉棒或刀背于睑板前向眶隔方向分离,在眼轮匝肌下  相似文献   

7.
<正>睑内翻使睫毛刺激角膜而使患者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如不治疗可引起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并发症而影响视力,更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1〕,因此需要及时手术治疗。治疗老年性睑内翻的传统方式为单纯性矢式缝合术、眼轮匝肌切除术等手术方法,本文观察水平方向眼睑及外眦韧带松弛的老年患者采用矢式缝合联合外眦韧带折叠固定术的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到2013年12月我院老年性睑内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年龄增长,很多老年人会出现上睑皮肤松弛,眼科医生多行重睑切口切除上睑多余的皮肤、轮匝肌等。但是,对于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由于上睑靠近眉部的皮肤明显较近睑缘的皮肤厚而粗糙,所以传统的重睑切口术后会出现重睑处上下皮肤呈阶梯状,临床效果不甚满意。因此,笔者采用眉下切口行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并观察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收集重度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24例,48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Ω"形皮瓣法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在老年人睑黄瘤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对13例上睑睑黄瘤患者,应用"Ω"形皮瓣的理念修复睑黄瘤切除后缺损,同时经传统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上睑皮肤松弛,术中保留矫正术中预切除的部分皮肤并通过该保留部分的皮肤及眼轮匝肌修复切除睑黄瘤后缺损。本组仅选入女性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所有患者均伴有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结果 13例患者22侧上睑睑黄瘤中13侧上睑行"Ω"形皮瓣法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创口均I期愈合,术后双侧重睑形态对称,形态良好。随访38个月(平均5.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皮瓣颜色与周围上睑皮肤未见明显色差,上睑及重睑外形佳。结论 "Ω"形皮瓣联合上睑松弛矫正术操作简单,设计灵活,皮瓣成活率高,手术时间较短,疗程短,一次性修复上睑皮肤松弛及切除睑黄瘤后缺损,既保证上睑的美观自然又达到睑黄瘤手术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1988年3月以来,我院施行眶隔膜后提上睑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取得了满意效果。共39例57只眼,其中单眼21例,双眼18例。 手术方法:用美蓝按重睑线设计上睑切线及眉正中水平线(此线长0.8~1.2cm)。按重睑线切开皮肤和眼轮匝肌及筋膜,剪开眶隔膜并分离其与腱  相似文献   

11.
谢艾玲  刘玉伟  王辉 《山东医药》2010,50(27):79-80
目的提高眶周皮肤老化患者的面容美观度。方法对102例眶周皮肤老化患者分别行眉及眉周皮肤切除术、重睑术并上睑皮肤松弛整形术、眼袋整形术。随访5个月~2a,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行单纯眉及眉周皮肤切除术60例,眉及眉周皮肤切除并眼袋切除整形术31例,单纯行重睑术并上睑皮肤松弛切除术9例,三种手术同时施行2例。随访示患者面容年轻化,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根据眶周老化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术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面容美观度。但手术设计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手术设计切口时应更多的保留毛囊,术中注重眶膈膜和肌肉的提紧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应用于老年眼袋整形术,术后患者满意度、卧蚕形态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80例下睑袋明显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其中A组选择四步眼袋法,B组选用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法,对比和分析两种治疗方案,患者术后的满意度、卧蚕形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下睑外翻、睑缘退缩、血肿、切口感染方面)。结果术后经过随访1年,两组切口均为一期愈合,两组满意度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A组有4例出现下睑外翻退缩,B组未出现下睑外翻退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组术后2例血肿,3例皮肤松弛,B组出现术后血肿与皮肤松弛各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例患者术后形成卧蚕,B组38例患者形成外观自然的卧蚕,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路法眼袋手术中,经过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处理,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形成自然的卧蚕,是适合老年患者的面部年轻化整形手术。  相似文献   

13.
庞润晖  白萍  苗杰 《山东医药》2014,(11):40-42
目的观察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眼轮匝肌组织中弹性蛋白(Elast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30例(观察组),单睑行重睑手术患者30例(对照组),分别沿重睑线切开皮肤,将切取的睑板前眼轮匝肌作为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所取标本进行染色,以胞质着色为棕黄色或淡黄色定性为阳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MPIAS-1000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10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数,取其平均值。结果观察组Elastin、MMP-9、MMP-1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0.12±46.76)、(345.12±58.23)、(365.54±30.28)个,对照组分别为(460.34±5.21)、(153.32±21.45)、(126.27±16.31)个,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眼轮匝肌组织Elastin表达下降,MMP-9、MMP-12表达上升,其发病机理可能与上述指标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睑内翻属慢性痉挛性睑内翻,由于眼睑组织的老年性退变所引起,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仅影响美观,还常因睫毛刺激角膜引起异物感、流泪及角膜损害,导致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目前矫正老年性睑内翻的手术方法有多种,但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率,本文根据老年性下睑内翻的发病机制,探讨用睑板下睑缩肌缝线加固术联合下睑皮肤及轮匝肌定量切除术对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老年睑袋整形术后避免不良外观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美容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和参数。方法 对18例(左右36侧)尸体头颅的眼轮匝肌下脂肪垫(SOFP)进行了观测,主要测定SOFP的部位、形态、范围、厚度,并对不同年龄、性别、左右侧别以及不同体型的人体进行了比较。结果 SOFP位于眶下外侧,眼轮匝肌与上颌骨和颧骨的骨膜之间。SOFP形态不规则,与周围脂肪垫相连续,边界不清。SOEP厚度的年龄比较差异不显著;性别间无差异;体型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左、右两侧几乎对称,无差别。结论 在睑袋整形术中,应同时切除SOFP或将错位的脂肪垫复位,可提高美容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对老年患者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48只眼)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的老年患者病史、问卷调查、眼部常规检查: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裂隙灯观察睑板腺情况。结果 48只眼中有32只眼患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用药时间的增长会增加对睑板腺功能的损害。经过分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6.87%。结论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可损害睑板腺功能,可能造成睑板腺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泪溢患者(FE)下睑松弛矫正术后眼表症状及泪膜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筛选下眼睑松弛导致的老年FE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外侧睑板条悬吊术;B组行Kuhnt睑板三角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 w、1个月及3个月对患者行眼表症状评分、泪膜四项检查和泪液各蛋白测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0%,B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干眼各亚症状评分、眼表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 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两组患者ST、泪河高度、F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眼表各症状、OSDI、BUT、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s Ig A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SDI、BUT、ST、泪河高度、FL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眼表各症状、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s Ig 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眼睑松弛导致的老年FE患者,外侧睑板条悬吊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表症状、泪膜情况,同时可升高泪液蛋白,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0例(120眼)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设为障碍组,将同期就诊的60例(120眼)老年睑板腺功能非障碍者设为非障碍组。统计所有患者年龄、糖尿病史、体重指数、烟酒史、激素分泌异常、瞬目减少、先天异常、抗青光眼药物、全身药物、慢性睑缘炎等情况,分析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并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验证其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中,轻度32例,中度16例,重度12例;障碍组眼红、痒、刺激感、眼部灼烧感、异物感、干燥感、视疲劳及流泪症状的患者比例均比无障碍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年龄(OR=2.494)、糖尿病(OR=8.632)、抗青光眼药物(OR=21.000)、全身治疗药物(OR=2.940)、慢性睑缘炎(OR=5.231)、激素分泌异常(OR=21.000)和先天眼部疾病(OR=19.000)相关(OR1,P0.05)。结论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以眼红、痒、刺激感、眼部灼烧感、异物感、干燥感、视疲劳等为主,临床上需结合裂隙灯检查方式、眼表活体染色检查方式、ShimmerI检查方式、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等确诊,应注意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物理疗法联合P2Y2受体激动剂对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MGD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常规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症滴眼,6次/d;观察组64例,采用超声波雾化熏眼和睑板腺疏通按摩的物理疗法,配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外用滴眼。结果 经过4 w干预治疗,两组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 BUT)、泪河高度(TMH)、脂质层、睑板腺开口、泪液分泌测试(SI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干预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MGD性干眼症患者采用超声波雾化、睑板腺按摩物理疗法联合滴用P2Y2受体激动剂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提升睑板腺功能,增加泪液分泌,稳定泪膜层作用明显,操作易行,安全性高,且在停止干预后2 w内仍具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手术摘除眼球加术后放疗是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放疗后易致眼眶畸形。近年来,我们采用颞肌筋膜-颞肌-骨膜瓣填置眼窝的方法治疗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后放疗造成畸形的患者,使之均能安装义眼,从而改善了面容,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2岁、18岁。均在3岁前因视网膜母细胞瘤而摘除眼球,继之放射治疗。查体见患眼上下睑皮肤均有色素沉着,上下睑紧贴眼窝发生粘连,睑裂短小畸形,分别长15mm、16mm。X线片示患侧颞骨、眶骨发育差,眶腔较健侧小,不能安装义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