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或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甘松别名甘松香《本草拾遗》、香松《中药志》。甘松属植物有3种,我国产有2种,分别为甘松N.chinensis Bata1.及宽叶甘松N.jatamansi DC,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本品始载于《本草拾遗》云:"丛生,叶细,出凉州",《本草图经》载:"甘松香出姑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7,(6)
梳理清楚甘松的植物拉丁学名与汉文学名的一致性;考证国内外文献中甘松的植物拉丁学名与汉文学名;国内各藏区实地采样,对比观察甘松原植物形态,定种。匙叶甘松(甘松香)Nardostachys jatamansi(D.Don)DC.、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大花甘松Nardostachys grandiflora DC.实为一个种,即2010、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所载药材"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D.Don)DC.";《中国植物志》等文献中认为匙叶甘松(甘松香)Nardostachys jatamansi(D.Don)DC.、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是甘松属的2个种,但通过观察原植物形态并对比后认为,两者实为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D.Don)DC.一个种及其变型光果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D.Don)DC.f.plena Batal.(该文建议命名)。该文对甘松的植物学名进行了考证与实地采样定种确认,为其国内外药用资源是否濒危及其进一步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毅  林佳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2007,38(6):823-825
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系败酱科甘松属植物,其干燥根及根茎作为甘松入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甘松别名甘松香,气味芬芳,味辛、甘,性温,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能,用于脘腹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的治疗,外治牙痛、脚肿[1]。国内外研究报道甘松具有降  相似文献   

4.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 Nardostachyschinensis Batal或宽叶甘松 Nardostachys jata-manse DC的根茎及根。《本草纲目》谓其“芳香能开脾郁 ,少加入脾胃药中 ,甚醒脾气”,《本草汇言》云 :其能“散满下气”。笔者近年来将甘松与其它药物配伍 ,治疗心悸、胃脘痛、腹痛、哮喘、胁痛等 ,常获良效。现择要介绍如下。1 心悸心悸一般认为多系阴血亏损 ,心失所养 ,或阴虚火旺 ,上扰心神 ,或心阳不振 ,不能温养心脉 ,亦有水饮凌心 ,饮邪上犯 ,心阳被抑所致。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 ,心悸多为虚实夹杂 ,邪郁于内 ,气机不畅。甘松芳香开窍 ,宣泄郁邪…  相似文献   

5.
<正>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et.又被称为中华甘松、甘松香,《本草纲目》中称其"叶细,引蔓丛生"[1]。多产于四川、甘肃,西藏等地。甘松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芳香开窍,健脾开胃,理气止痛等功效,主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心血不足,癫狂痰厥等症[2],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泛而显著的作用,现结合临床概述如下。1疏解久病之郁,补心养血安神  相似文献   

6.
甘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毅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2006,37(2):181-183
甘松N ardostachys ch inensis Batal.系败酱科甘松属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甘松属植物有3种,我国产有2种,分别为甘松N.ch inensis Batal.及匙叶甘松N.jatam ansi DC.。甘松别名甘松香,为少常用中药,《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甘松气味芬芳,味辛、甘,性温,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  相似文献   

7.
甘松的临床应用心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或宽叶甘松N .jatamanseDC的根茎及根,又名香松,多生长在高山草原地带,主产于四川、甘肃等地。甘松味甘、性温,无毒,气平。《本草纲目》述其“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本草汇言》谓其“散满下气”;《本草正义》又有“活络通经”的功能描述;《开宝本草》首载,谓其主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又有主“心腹胀”“脚气浮肿”等记载。因其作用广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及近现代文献,考证了甘松的名称、品种、产地和用药历史。甘松从唐代开始载入本草,又称甘松香、松香、苦弥哆;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云南等地;甘松古代常用于理气开郁、消肿止痛,近代又用于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细胞、降血压等;甘松古代来源只有一种,近代以来关于其来源问题多有争议。笔者对甘松的来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为甘松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吸入甘松香具有镇静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松香(Nardostachys chinensis)一直作为薰香料使用。本研究探讨了吸入甘松香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白菖烯(calarene)的镇静作用。方法及结果:①以摄像机对置于充满香气成分的玻璃笼中小鼠的行动进行摄影、分析,发现甘松香己烷提取物可使小鼠的自发运动量明显减少。②甘松香的己烷提取物经硅胶柱、LobarRP-18柱、凝胶过滤柱分离精制,再以GC-MS分析,得到纯度大于90%的单品甘松香的主要成分白菖烯。本次同时报告了吸入白菖烯的作用。吸入甘松香具有镇静作用@贺玉琢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含甘松Nardostachyos Radix et Rhizoma的中医药处方和中药组合物专利中挖掘甘松的中医药用药规律,为甘松现代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工具书及华柄数据、中医资源网、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和中药组合物专利。运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组成药物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最终纳入372首,涉及《中国药典》收载药物374种,与甘松组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为白芷、香附、甘草、木香、川芎、细辛、山柰、丁香、当归和砂仁,功效分类以解表药为主,主治疾病以脾系病类最多,核心药物组合为木香分气丸加减方。含甘松的中药组合物专利最终纳入1533项,涉及《中国药典》收载药物565种,与甘松组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为甘草、白芷、丁香、当归、茯苓、川芎、木香、肉桂、黄芪和陈皮,功效分类以补益药为主,主治疾病以脾系病类为首,比传统中医药处方发展了更多的药物组合。结论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与中药组合物专利中药物组成均以解表药、补益药、理气药、活血药、温里药和清热药为主;甘松多与辛、苦、甘味,性温、寒、平,归脾、肝、胃、肺、心、肾经的药物配伍;常用于治疗脾系病类,皮肤病类,躯体痹、痿、瘤等病类,脑系病类和心系病类,与甘松国内外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药甘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为国家二级保护藏药,藏、汉医药典籍对其有详细的记载,药用历史悠久。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甘松进行了大量研究,不断有新的发现,对甘松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后续甘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及甘松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药杂志》1958,4(4):142-143
<正> 甘松香通称甘松,自古用为芳香健胃。产地自唐宋以来,都記载产于今青海、甘肃、四川、山西及云南等地,除山西、云南为,尚待考查外,其余所記載产地的边境相接处,皆近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地区,作者从該地区採为研究的材料,証明为道地药材,經鑑定学名为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in。根和根狀莖的組織解剖中最显著供鑑別的特征:是具有特殊型的木栓組織——木栓环。又根狀莖中心髓部的石細胞羣,以及鬚根及幼根横切面組織中,初生皮層具有1—2層幅射狀排列的巨形薄壁細胞,亦为鑑别的显著特征。最后作者認为国产甘松香药材的採集加工比較粗糙草率,常混有多量泥沙。甘松香主含揮發油,其分泌細胞都分佈在主根和根狀莖內,而地上部則分佈較少,故应改进加工方法,去除無用部分和杂質,才能提高药材的品質。  相似文献   

13.
三、根及根茎类藏药 1.藏药名:Abika 原植物鉴定:棱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百合科) 效用:(鳞茎)解毒,治月经过多,并作补药。化学成分;预试法Ⅰ:含生物碱。 2.藏药名:Bang boe 原植物鉴定:甘松香 Nardostachys jata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析并比较野生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与仿野生栽培甘松的根际细菌与内生细菌的种群组成、丰富度、多样性及差异性.方法 以野生甘松和仿野生栽培甘松的根际土壤、根及根茎为研究样本,基于Illumina MiSeq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细菌、根及根茎内生细菌的16S rDNA V4-V5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Nrf2/D1R-ERK信号通路探讨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对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组、L-DOPA组和甘松+L-DOPA组。PD组、L-DOPA组和甘松+L-DOPA组颈背部sc鱼藤酮葵花籽油(1.5mg/kg)14 d制备PD模型,假手术组sc等体积葵花籽油,之后进行14 d的药物干预:L-DOPA组ig L-DOPA(100 mg/kg)和苄丝肼(25 mg/kg),甘松+L-DOPA组ig甘松(1240 mg/kg)、L-DOPA(100 mg/kg)和苄丝肼(25 mg/kg),假手术组和PD组ig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通过前肢功能检测实验评估L-DOPA对PD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通过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M)评分评估L-DOPA导致LID大鼠的AIM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考察大鼠黑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甘松等质控项目的建议和探讨郭玉清(四川省达川地区药品检验所达川635000)甘松为败酱科甘松属植物甘松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或匙叶甘松N.jatamansiDC.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作用。目前,该品种还尚未发现伪品出现。但笔者曾在实验检查中发现药材中含泥砂等杂质较多,分别占25%,28%,36%,甚至有高达40%以上,严重影响药材质量。而甘松标准中却未有杂质检查项之规定,只有显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ITS1和ITS2序列,对来自四川、青海、甘肃和西藏不同地区的甘松属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匙叶甘松N. jatamansi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及分子鉴定。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得甘松ITS1、ITS2序列,采用MEGA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用DNA EditSeq软件进行剪切、拼接和统计等分析,运用Kimura two-parameter(K2-P)模型进行遗传距离分析,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和差异性分析,利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DNAsp V5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ITS1序列长度范围为687~689 bp,仅2 bp差异;ITS2序列长度高度保守,均为468 bp。ITS1与ITS2序列G/C含量均达66.00%以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ITS序列可将甘松属20个样本分为2支,甘松与匙叶甘松各自为一支,但二者亲缘关系很近。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匙叶甘松综合遗传多样性水平指标大于甘松。结论 据形态学及遗传学分析,甘松属应分为甘松与匙叶甘松2种,且遗传多样性较低,种内遗传变异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根茎的甲醇提取物对P-388细胞呈现细胞毒活性(IC_(50)=21μg/ml)。为此,根据生物分析,对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取甘松的甲醇提取物,在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顺次分配提取,并确定活性成分存在于乙酸乙酯可溶性组分中,该组分对P-388细  相似文献   

19.
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是生长于印度高海拔地带的多年生药草,民间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痉挛,癔病发作,肠绞痛,癫痫和其它神经病症。将匙叶甘松的二氯甲烷提取物色谱柝分得到两个新的倍半萜。jafamol A和B(1和2)。 jafamol A和B的分离将匙叶甘松干燥根(2.0kg)用二氯甲烷(4L×3)于室温提取,二氯甲烷提取液用SiO_2(0.3kg)柱层析,用正己烷,苯,CHCl_3,EtOAc和MeOH洗脱。将CHCl_3提出物用硅胶和反相Whatmann硅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评价反映心脏功能的几项参数,研究了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根茎提取物在多柔比星诱导大鼠心肌疾病过程中对心脏内抗氧化剂状态和保护心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