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浅析石学敏教授运用“调神”思想辨治脑病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随石学敏教授门诊及病房查房,总结并分析石学敏教授“调神”思想的形成,“调神”法的机理、应用及配穴,并选取石学敏教授运用“调神”思想辨治帕金森病、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合并抑郁状态医案3则,结合历代名家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选穴处方等方面对医案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调神”思想。[结果] 石学敏教授认为神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而脑主神明,调神以使昏聩的思维意识恢复到清醒状态,以保证大脑正常的运动、感觉等生理功能。以调神醒脑、开窍启闭为治疗大法,临床上可用于窍闭神妄,阳缓阴急之颤证;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之中风;神气郁逆,使道闭塞之中风后抑郁等,疗效可观。[结论] 石学敏教授临证运用“调神”思想辨证针刺治疗脑病,突出了脑与神的密切联系,调神思想应用的广泛性,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妇科名中医张良英教授重视古训,以古代名家理论作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经验,在临床实践中重视脏腑辨证,尤其是在肝脾肾的辨治方面颇有心得。从“温肾补先天、滋肾填精血”,“疏肝养肝调气血”及“健脾胃益生化之源而统血”三方面系统介绍张教授临床辨治妇科疾病之心法,并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以平为期”的理论基础和运用原则,从而揭示出“平衡论”这一中医理论总纲。 “以平为期”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岁主脏害,何谓?歧伯曰: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帝曰:善。平气如何?歧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  相似文献   

4.
从"气一元论"浅析"八法"之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曰:“百病生于气也”。张景岳明确指出:“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中医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欲求其本,调气为先,邪在表,散而调之;邪在里,行而调之;寒者温而调之,热者清而调之,虚者补而调之,实者泻而调之。“各安其气,则无病不除,是皆调气之大法也。”总而言之,“八法”施方用药,暗合利气玄机于其中。法虽众而治则一也,即治病皆以“调气”为原则,所谓“大气一转,其结乃散”是也,“善医者,调其气而已”。  相似文献   

5.
笔者遵循明代方约之提出的塞流、澄源、复旧治崩之大法。根据崩漏发病缓急之不同,出轿新久之各异,门诊常以经水过多而就诊之特点,在注重“澄源”法的同时先予“塞流”。此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原则,而予以益气摄血兼以调冲,并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对青春期患者着重补肾,更年期患者予以滋肝养肾,处方以《内经十三方》四乌贼一茹丸加味,每获良效。盖乌贼骨咸涩、微温,归肝、肾经,且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之功。如《药理论》云:“主妇人漏血,主耳聋”。茹气味甘寒,能止血、止崩,又能和血通络。《别录》云:“止血,内崩下血”。两药相伍、滋肝养肾、止血调冲任。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疫病”范畴,其性质为“寒湿疫”.针灸在“寒湿疫”的防治中发挥了“调气以通泻、温补以化湿”的作用,并将“治神”思想贯穿其中.预防方面,“调脏气以治神,补阳气以避邪”,以五脏俞穴结合“四神方”,调整五脏之气并调畅神机.临床治疗方面,“泻肺和大肠之有余,补脾和肾之阳虚”,以井荥泻其有余,灸背俞穴及关元、...  相似文献   

7.
金匮肾气丸一方首载汉·张仲景所著之《金匮要略》一书中.该方在《金匮要略》中有五篇文字记载了临床应用的不同方面,其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中说“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为以本方治疗咳喘之始.因为该方应用广泛,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使应用范围代有发展,而对其作用机理,亦颇多研究.如张路玉认为“金匮八味肾气丸治虚劳不足,水火不交,下元亏损之首方.”高鼓峰认为“此方治在化元,取润下之性,补下治下制以急.”唐宗海认为“肾为水脏,而其中一点真阳,便是呼吸之母.水足阳秘,则呼吸细而津液调.”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亚健康状态与未病的关系,养生、治未病、治病与调整亚健康状态的关系。认为将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未病”相对应失之宽泛,而与“欲病”对应则准确贴切。中医调整亚健康状态,既非“养(生)”也非“治(疗)”,而重点在于“调(理)”,即将欲病状态调整为无病状态。  相似文献   

9.
论调肝治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是人体气血调控中心。肝脏一病 ,则脏腑气血皆随之而病 ,故曰“肝为万病之贼”。此时 ,调肝便是治疗这些病证的基本方法 ,所以说调肝可以治百病。肝病变化多端 ,调肝之法亦须因病而异。  相似文献   

10.
晓承 《开卷有益》2010,(2):45-45
冬天是感冒的多发季节,按照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策略,对感冒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才是“上工之术”,正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说的一样:“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故在此介绍预防感冒十法:  相似文献   

11.
<正> “本而标之”、“标而本之”,语出《素问·标本病传论》,经曰:“病发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古今对此注释可分为两种。其一:以张志聪、高士宗为代表,如高氏说:“有余者,  相似文献   

12.
中医的“郁”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的病变过程中贯穿始终,而治“郁”关键是治肝,本病从肝气郁结开始,而后出现气血不和、痰湿阻滞,终成痰瘀互结之证,故结合病机“郁”提出了调肝理气,抑肝扶脾,活血化瘀等治法,为治疗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素问·五常政大论》在论述异常气候导致人体发病的治疗时,指出:“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这是指一般治疗而言,即病在上者治上,在下者治下,在内者治内,在外者治外。但是,也有相反的情况,就应采取不同的治法。所以接着又提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  相似文献   

14.
盗汗乃卧则汗出,醒则汗止。前人一般认为是阴虚所致,故多治以滋阴清热。但我在实习中观察到,盗汗阴虚者有之,阴不虚者亦有之,其重点不在阴虚与否,而在阴阳失调。证实了张景岳所云的:“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故对盗汗的辨治,须以辨阴阳为要则,以调阴阳为主法。  相似文献   

15.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对于该条文,历代医家有如下注释: 王冰曰:“本而标之,谓有先病复有后病也。以其有余,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也。标而本之,谓先发轻微缓者,后发重大急者,以其不足,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葛琳仪教授治疗痔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分析葛老对痔术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葛老治“气”的理论基础及诊治规律,并列举一则验案加以佐证。[结果] 葛老指出,痔术后并发症的主要病机是“三焦气化不利,瘀血阻滞经络”,倡导内外兼治,内服拟清肺润肠、调气运中、清热活血以疏利三焦气机,外治采用自制膏药局部外敷联合脐疗法行气活血、祛瘀生新、收敛生肌,从而促进局部创面愈合。文中所附医案,葛老辨证属三焦气化不利,局部瘀血阻络,选择内外兼治,内治清肺润肠、调气运中、清热活血,方拟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治行气活血、祛瘀生新、收敛生肌,予自制膏药局部外敷联合芒硝敷脐,疗效颇佳。[结论] 葛老从“气”论治痔术后并发症,内外兼治,经验独到,值得学习并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医学中贫血属于“虚劳”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凡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久病失养,积劳内伤,久虚不复而表现为各种亏损证侯者称为“虚损劳伤”。而虚劳不外乎阴虚、阳虚、阴阳两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总之“精气夺则虚”,在治疗上通常以明代汪绮石指出的: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陈意教授的“调气理论”与遣方用药特色,以期启迪临床。[方法] 通过跟师侍诊、揣摩精要,从中医病因病机、汤药方义、随证加减方面分析陈教授临床灵活运用“调气理论”的辨证论治方法,并列举陈教授治疗的疑难杂症医案三则。[结果] 陈教授的“调气理论”内涵广泛,重视调畅中焦之气,用药遵循“疏、行、清、灵”四法,辨邪之所在循“散、行、泻、补”四法,处方遵标本缓急,务虚求衡,执中致和。所举验案一为月经淋漓不尽两年余患者,辨为阳气虚、气不摄血,治以益气温阳摄血之法,此乃“虚羸困惫,补即调气”。验案二为经行腹痛患者,辨属寒邪入中,治以活血化瘀、散寒祛风之法,此乃“邪气在表,散即调气”。验案三为黄疸病面色如金患者,治以清热利胆、疏利气机之法,以柴胡疏肝散合五金散加减,用药充分体现“疏、行、清、灵”四法。三则病案虽病情复杂,然收效甚佳。[结论] 陈教授以八纲、脏腑辨证为基础,明辨内外表里,重视“调气理论”,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疑难病症的优势所在,其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养神增寿     
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有句名言:“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能安邦兴国,养神可益寿延年。诸葛亮把治国与治身相提,养神与举贤并论,足见养神之重要。 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摄精神是“养生之本”。我国古代医家在养神益寿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调情志 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太过则分别损害相应内脏,“怒  相似文献   

20.
《灵枢·终始篇》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用针如此,用药亦然。故前人治疗口疮牙疳,用吴萸,或附子,或川椒,或天南星为末,醋调贴脚心,或生硫磺末,水调涂手足心等方。古方甚多,细辛之敷脐,特其中之一耳。 本草纲目》载:“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卫生家宝方》载:“治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    口舌生疮,不可因其病小而忽之。径敷患处之药,常用者为赴筵散、绿袍散、冰硼散、锡类散等,但疗效不甚明显,而且多有刺激性,不易为患者所接受。细辛敷脐,用药不犯病所,且无不良反应,用于小儿尤为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