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瘦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患者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方法:选择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02/2005-02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其急性期血清中的瘦素、胰岛素、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水平,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对照。将脑梗死患者按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5cm^3),中梗死组(5-15cm^3),大梗死组(〉15cm^3);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0~15分),中度损伤组(16~30分),重度损伤组(31-45分),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和损伤程度时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变化,并进行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 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17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的血糖、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05&;#177;2.22),(5.39&;#177;0.88)mmol/L;(17.85&;#177;15.09),(9.21&;#177;4.76)μg/L,(P〈0.05)],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1.22&;#177;3.35),(19.75&;#177;8.06)mIU/L;-0.94&;#177;0.52,-1.89&;#177;0.79,(P〈0.05)]。②脑梗死体积越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瘦素、胰岛素、血糖越高(F=15.79~12.00,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越低(F=24.27,P〈0.05)。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瘦素、胰岛素、血糖越高(F=14.28~11.00,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越低(F=23.24,P〈0.05)。④直线与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瘦素与胰岛素、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53,0.26,P〈0.00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6,P〈0.001)。 结论:①脑梗死体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瘦素水平越高,胰岛素抵抗程度越重,提示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加重缺血性脑损害。②瘦素水平越高,胰岛素抵抗程度越重,脑梗死体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提示观测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对脑组织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③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可能相巨促进.相互影响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区第308位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03—08/2004—07伊春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象,为2型糖尿病组,同期选取中国北方健康汉族人54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两组空腹血浆胰岛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稳态模型分析法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215;空腹血浆胰岛素/22.5)。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 结果: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者5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43&;#177;0.57),(1.21&;#177;0.42)μg/L;三酰甘油分别为(2.72&;#177;1.28),(1.62&;#177;0.79)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4.60&;#177;0.98,3.28&;#177;0.67,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0.82&;#177;0.23),(1.01&;#177;0.19)mmol/L,P〈0.05]。②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携带GA+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0.316和0.093;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是0.175和0.046。③2型糖尿病组携带GA+AA基因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水平高于携带GG基因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5.24&;#177;1.25,4.07&;#177;0.89;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56&;#177;0.24),(1.39&;#177;0.37)μg/L;三酰甘油分别为(3.07&;#177;0.88),(2.18&;#177;1.08)mmol/L,P〈0.051,而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第308G/A基因突变与中国北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1-02/2003—04山东省立医院保健神经科和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科患者62例,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和高血压组32例,其中高血压Ⅰ期组9例,Ⅱ期组8例,Ⅲ期组15例。两组患者均抽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口服葡萄糖1,2h后,分别再次抽血检测以上指标,将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将高血压组各期之间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62例患者全部纳入结果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血清总胆固醇浓度[(5.84&;#177;0.82)mmol/L,(18.94&;#177;4.24)mIU/L,(5.78&;#177;9.47)m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2&;#177;0.51)mmol/L,(7.63&;#177;5.22)mIU/L,(5.02&;#177;0.64)mmol/L](P〈0.05),血清三酰甘油浓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饮糖水后1,2h高血压Ⅰ,Ⅱ,Ⅲ期组血糖均增高,Ⅱ期组饮糖水后1h血糖[(9.87&;#177;2.84)mmol/L]高于Ⅰ期组[(6.88&;#177;1.75)m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组饮糖水后1,2h胰岛素显著增高[(74.67&;#177;13.44,35.72&;#177;9.45)mIU/L,(P〈0.05)],Ⅱ,Ⅲ期组空腹和饮糖水后1,2h胰岛素也显著增高(P〈0.05),Ⅲ期组饮糖水后1,2h胰岛素[(98.66&;#177;14.84),(88.67&;#177;24.65)mIU/L]高于Ⅱ期组[(85.41&;#177;16.02),(68.30&;#177;36.63)mIU/L,(P〈0.05)];Ⅰ,Ⅱ,Ⅲ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肽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治疗高血压要考虑纠正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大网膜与皮下脂肪组织抵抗素基因的表达,探讨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6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实验室完成.选择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普通饲料组(8只)和高脂饲料组(22只),高脂饲料组大鼠采用0.1mol/L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加高脂喂养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15只,随机抽取8只作为糖尿病组,普通饲料组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大鼠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大鼠大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中抵抗素基因的表达。 结果:纳入动物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4.89&;#177;0,20.-2.63&;#177;0.42,P〈0.01),空腹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明显升高[空腹血糖分别为(12.89&;#177;1.18).(4.86&;#177;0.68)mmol/l;胰岛素分别为(10.51&;#177;1.93),(3.07&;#177;1.15)μU/L;三酰甘油分别为(2.63&;#177;0.71),(1.13&;#177;0.17)mmol/L:胆固醇分别为(1.73&;#177;0.15),(1.25&;#177;0.17)mmol/L,P〈0.011。②以A值比表示,糖尿病组大网膜脂肪组织的抵抗索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皮下和大网膜脂肪组织、糖尿病组皮下脂畴组织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0.27&;#177;0.03,0.15&;#177;0.02,0.15&;#177;0.03.0.17&;#177;0.02,P〈0.01),而后三者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 结论:抵抗素基因在2型糖尿病大鼠大网膜脂肪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是腹型肥胖更易导敛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02—03/2006—02在金山医院神经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脑卒中组,符合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同时选择80例未患脑卒中的健康人或医院内其他与脑血管疾病无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性别、种族、居住地与脑卒中组患者相匹配,两组观察对象均自愿参加观察。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观察对象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1gA,IgG),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差异。评估标准:肺炎衣原体-IgA阳性为滴度≥1:16;肺炎衣原体-IgG阳性为滴度≥1:64;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在3mg/L以上被认为异常;总胆固醇超过5.7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三酰甘油超过1.7mmol/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 结果:纳入脑卒中组及对照组各8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观察对象血清肺炎衣原体-IgA,IgG的阳性检出率比较:脑卒中组肺炎衣原体-Ig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8%,38.8%,P〈0.01)。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肺炎衣原体-IgG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5.0%,43.8%,P〉0.05)。②两组观察对象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比较:脑卒中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5&;#177;0.25,2.32&;#177;0、18)mg/L;(5.64&;#177;0.72,4.32&;#177;0.68)mmol/L,P〈0.01,0.05];两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82&;#177;o.73,1.61&;#177;0.68)mmol/L.P〉0.05]。 结论:高滴度的肺炎衣原体-IgA加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是脑卒中危险的预兆物,而胆固醇是较三酰甘油更为密切地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调脂增寿汤调整血脂异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目的:观察调脂增寿汤干预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设计:随机分组对照观察。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肿瘤科、中医科和心内科。 对象:2002—02/2004—01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和中医科血脂异常住院患者及血脂门诊患者120例。 方法:12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43例,给予调脂增寿汤,1剂/d,早晚饭前分服;西药组40例,给予普伐他汀钠,10mg/片,1片/d,每晚睡前口服;中西药组37例,给予普伐他汀钠和调脂增寿汤,其药物剂量、组成及服用法均同前。各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结果:共纳入患者120例,因是外地患者失去联络及未能及时复诊共失访27例,其余的93例患者全部完成数据采集。①各组疗效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有效率相似(81%,80%,P〉0.05),且均小于中西药组(97%,P〈0.05)。②各组治疗前后血脂系列变化的比较:中药组三酰甘油由(2.59&;#177;1.64)mmol/L降至(1.56&;#177;0.72)mmol/L,血清总胆固醇由(5.30&;#177;1.71)mmol/L降至(4.35&;#177;0.85)mmol/L(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1.32&;#177;0.37)mmol/L升至(1.50&;#177;0.22)mmol/L(P〈0.05);西药组三酰甘油由(2.84&;#177;1.50)mmol/L降至(2.04&;#177;0.98)mmol/L,血清总胆固醇由(5.50&;#177;1.22)mmol/L降至(4.71&;#177;0.89)mmol/L(P〈0.05,P〈0.01);载脂蛋白A1由(1.24&;#177;0.21)g/L升至(1.49&;#177;0.15)g/L(P〈0.01);中西药组对降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升高载脂蛋白A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疗效显著(P〈0.01,P〈0.05)。③不良事件和副反应:中药组不良反应例数低于西药组(1例,7例)。 结论:调脂增寿汤治疗血脂异常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长春地区中老年人血脂水平与内脏脂肪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中老年人内脏脂肪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方法:于2005—08-11/19在长春地区红光村和饮马河村选择4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人口378名进行内脏脂肪和血脂检测。男性和女性均分成3个年龄段,即40-49岁、50-59岁、60-70岁。调查以健康体检形式进行,内脏脂肪测定采用日本TANITA株式会社生产的BC-600型体成分计测定,空腹8h采血,在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院生化科检测血脂。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三酰甘油〉1.70mmol/L、总胆固醇〉5.7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9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mmol/L。检测内脏脂肪和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男性和女性内脏脂肪水平无民族差异,男性内脏脂肪明显高于女性(以汉族50-59岁为例,分别为10.73&;#177;2.95,5.63&;#177;2.40);男性血脂水平无民族差异,朝鲜族女性50-59岁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汉族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5.37&;#177;1.00),(4.59&;#177;0.77)mmol/L;(2.07&;#177;1.11),(1.46&;#177;1.03)mmol/L;(3.74&;#177;0.89),(3.02&;#177;0.73)mmol/L,P〈0.05],朝鲜族女性60-70岁三酰甘油水平高于汉族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54&;#177;1.96),(1.38&;#177;0.82)mmol/L,P〈0.05]。(2)血脂异常组内脏脂肪水平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朝鲜族40-59岁男性分别为11.26&;#177;2.16,9.14&;#177;3.49,P〈0.05;女性分别为6.91&;#177;2.09,5.26+2.11,P〈0.01),血脂异常组内脏脂肪无民族差异,血脂异常组内脏脂肪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11.70&;#177;2.96,6.91&;#177;2.09,P〈0.05)、朝鲜族男性60-70岁高于40-59岁(分别为13.60&;#177;3.20,11.26&;#177;2.16,P〈0.05)。(3)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内脏脂肪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170,P〈0.001),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r=-0.219,P〈0.001)。④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内脏脂肪与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而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关系。 结论:内脏脂肪水平升高多伴随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女性内脏脂肪水平〉7。朝鲜族60岁以下男性≥12可以预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血脂、血糖及血清尿酸的水平。 方法:于2003—06/2004—10选择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及与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居住区的哈萨克族非高血压人群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25kg/m^2为肥胖)分为高血压伴肥胖组40例、高血压无肥胖组36例、肥胖对照组40例、无肥胖对照组43例。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及血糖。 结果:纳入研究对象15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伴肥胖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较高血压无肥胖组及无肥胖对照组显著升高[总胆固醇分别为(5.24&;#177;0.87),(4.76&;#177;1.06),(4.24&;#177;0.55)mmol/L,三酰甘油分别为(1.72&;#177;0.42),(1.31&;#177;0.50),(1.18&;#177;0.2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01&;#177;0.71),(2.70&;#177;0.74),(2.32&;#177;0.37)mmol/L,尿酸分别为(268.55&;#177;74.22),(220.06&;#177;59.51),(200.63&;#177;55.30)μmol/L,P〈0.05或P〈0.01]。②高血压伴肥胖组血糖较无肥胖对照组也显著升高[分别为(5.67&;#177;0.58),(5.39&;#177;0.57)mmol/L,P〈0.05]。③高血压伴肥胖组血脂、血糖、血尿酸与肥胖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高血压无肥胖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无肥胖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⑤肥胖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与无肥胖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升高[总胆固醇分别为(5.13&;#177;1.04),(4.24&;#177;0.55)mmol/L,三酰甘油分别为(1.60&;#177;0.68),(1.18&;#177;0.2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12&;#177;0.90),(2.32&;#177;0.37)mmol/L,尿酸分别为(242.15&;#177;77.69),(200.63&;#177;55.30)μmoL/L,P〈0.01]。 结论: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存在血脂、血糖及血尿酸水平升高等代谢紊乱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患者971例基线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971例基线资料分析,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996-04/2002—03收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71例,均经临床诊断并作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272例对照组人员系本院常规体检的上海地区居民。对9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532例脑梗死、439例脑出血)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复发、高血压病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肥胖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进行分析。结果:971例脑卒中患者和272例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病史(69.5%,72.9%),高血压病家族史(44.7%,49%),脑卒中家族史(27.1%,29.6%);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冠心病史20.6%,19.5%,糖尿病史11.5%,12.5%,脑卒中复发23.5%,18.2%,肥胖家族史15.8%,15-3%,冠心病家族史7.5%,11.4%,糖尿病家族史8.2%,9.1%)。②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压、血糖高于对照组[收舒压:(183.0&;#177;26.9)mmHg,(188.0&;#177;25.2)mmHg,(132.0&;#177;22.3)mmHg;舒张压:(108&;#177;16.3)mmHg,(111&;#177;15.2)mmHg,(85.0&;#177;13.6)mmHg;空腹血糖:(6.39&;#177;2.18)mmol/L,(6.61&;#177;2.73)mmol/L,(5.12&;#177;1.12)mmoL/L]。结论: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家族史、糖尿病、冠心病史是急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马齿苋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马齿苋降血脂成分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饲料组,正常饲料加马齿苋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加马齿苋组,每组10只,喂养3周。于实验前后采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aity lipoprotein-C,HDL-C)并且根据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LDL-C)、动脉硬化指数。结果:实验前后正常饲料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1.62&;#177;0.28)mmol/L、三酰甘油(0.39&;#177;0.24)mmol/L,HDL-C(1.30&;#177;0.18)mmol/L无变化;正常饲料加马齿苋组三酰甘油(1.40&;#177;0.26)mmol/L、总胆固醇(0.28&;#177;0.16)mmol/L降低,HDL-C(1.49&;#177;0.27)mmol/L升高;高脂饲料组总胆固醇(9.89&;#177;1.58)mmol/L、三酰甘油(3.12&;#177;0.35)mmol/L升高,HDL-C(1.05&;#177;0.29)mmol/L降低;高脂饲料加马齿苋组三酰甘油(4.10&;#177;1.45)mmol/L、三酰甘油(1.78&;#177;0.39)mmol/L比高脂饲料组低(P&;lt;0.01),HDL-C(1.59&;#177;0.36)mmol/L比高脂饲料组高(P&;lt;0.01)。结论:马齿苋对大鼠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