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齐艳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8):1148-114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证实传统调脂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ACS早期使用可使心血管复发事件(如再缺血、再梗死)危险性减少,死亡率降低,增加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且有利于达到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长期效应。本文就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与非降脂作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Stains)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降脂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调整血脂水平,而且能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调脂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脂调节作用与非降脂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孟维 《现代保健》2014,(18):154-156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已证实他汀在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他汀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贝特、烟酸类药物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防治尚缺乏有力的循证证据。缺血性心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而血脂异常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1]。大量临床研究充分肯定了降脂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益处。他汀类药物作为目前降低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疗效最强的药物,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调脂药物,在冠心病的基础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汀类治疗的受益人群涵盖范围广泛,不仅包括确诊为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人群,还包括女性老年人群、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无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hsCRP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一次/晚)、阿托伐他汀+福辛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一次/晚、福辛普利10mg一次/日联合治疗)。冠脉造影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d后测量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高(均P〈0.05);②阿托伐他汀单独或与福辛普利10mg联合降低hsCRP水平于治疗3、7d后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③阿托伐他汀单独或与福辛普利联合降低血浆LDL-C水平于治疗3、7d后均无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①炎症因子参与ACS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②他汀类药物和ACEI抗炎作用独立于其降脂、降压作用;③他汀类药物和ACEI早期治疗ACS患者,能够更有效降低炎性因水平,更多获益。(P〈0.05用于组内比较;*P〈0.05用于组间比较)。  相似文献   

5.
国际药物经济学与临床结局研究协会第10届欧洲年会公布两项涉及47万名服用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的大型调查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可定)调脂作用最强,用量最小,降低心血管事件效果也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当今被公认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最有效的药物。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毫摩/升,可使1年内主要冠脉事件(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降低23%。  相似文献   

6.
正欧洲心脏病学会2010年学术会上报告,欧洲多数国家的冠心病死亡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功劳来自于胆固醇的有效管理。他汀类药物作为调节胆固醇代谢的经典药物,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顾虑2005年完成的两项研究证实,在已接受现代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更积极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进一步获益,支持了强化降脂治疗的概念。自此,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开始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终点研究也显示: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周虹云 《上海预防医学》2006,18(12):636-637
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种有效的降脂药物,能降低糖尿病、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As)并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血栓形成、稳定血管内皮、抗凝血等作用。他汀类药物对多发性硬化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它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于健康人群中,将会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的发生与炎性反应、血脂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上述因素,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在抗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同时,能够抗血小板聚集,发挥纤溶作用。该类药物对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具有抑制作用,降低体内胆固醇生物合成量,进而发挥降脂作用,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目前冠心病发病率较高,与饮食结构调整、生活压力增大、环境等多种外在因素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近远期疗效均较为理想,在其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及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质量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提供科学的指导,充分发挥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促进患者病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AMI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均在发病6h内给予常规及溶栓疗法,观察组溶栓后6h内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连用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CRP、ET-1各项指标改变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5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应用于治疗AMI患者,可通过显著的调脂作用及非调脂作用,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5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非他汀治疗组32例。分别于发病24h内和治疗7d后测定血清CD40L和MMP-9水平;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者35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ACS患者治疗7d后CD40L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他汀治疗组两者降低程度明显高于非他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浆CD40L和MMP-9之间成正相关(r=0.52,P〈0.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水平增高,血清CD40L与MMP-9之间成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表达,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和基质成分降解,具有稳定斑块作用;ACS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强化治疗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对进一步预防ACS患者的心脏缺血事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CHD)一级和二级预防有血管重建作用,可明显减少死亡、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已广泛使用.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降低胆固醇也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以下简称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作用明显,可显著降低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及总体病死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用药安全有效,无论糖尿病、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或女性患者均可从他汀类药物干预中获益,降脂治疗由此进入"他汀时代".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分为人工化合物和天然化合物两种,是临床上比较经典而有效的降脂药物。合成药物有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等,天然化合物有美伐他汀、辛伐他汀及普伐他汀等。他汀类既往多用于调节血脂治疗,降脂作用显著,随药物研究的逐渐深入,临床认识到该药物还具有抗增殖、抗炎、抗氧化应激及保护心血管等作用,将其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疗效较佳。但随着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有所增加,这就需要充分考虑此类药物应用时可能会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以确保治疗效果,并降低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此文从他汀类药物药理作用、心血管疾病治疗应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钟优 《保健医苑》2012,(12):21-23
<正>他汀类药物可减少胆固醇合成,因此早期是作为一种降脂药为人们所熟知的。自1973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问世以来,目前已建立起了日益庞大的他汀家族。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脑血管疾病治疗预防中的应用,为他汀类药物在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思路。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和该类药物相关临床实验治疗结果,阐述他汀类药物在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中的作用。结果他汀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调血脂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而且此类药物对治疗预防缺血型脑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预防脑卒中方面的应用研究已经有一定成果,相关临床试验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入选的86例ACS分成氟伐他汀组(n=43)及对照组(n=43),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两组住院及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P<0.01或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伐他汀组随防期发生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不良反应轻微,两组相似。结论: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能有效降脂、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安全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作用明显,可显著降低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及总体病死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用药安全有效,无论糖尿病、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或女性患者 均可从他汀类药物干预中获益,降脂治疗由此进入“他汀时代”。4S研究仅仅是拉开了“他汀革命”的历史序幕,随之而来的是对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在高危或极高危人群中的必要性与安全性探索,冠心病高危人群强化降脂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防治老年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双盲法随机分组。I组患者仅行降糖治疗,II组患者辅以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差异。结果 II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I组(P﹤0.05)。治疗后,II组患者血脂指标显著改善,I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防治老年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减少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冠心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吕骏 《现代保健》2014,(28):46-4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感染作用。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先给予氯吡格雷后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而对照组直接给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观察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7%;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钙蛋白水平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肾脏不仅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血压损害的器官之一,临床上将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肾损害。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资料显示阿托伐他汀已被证明在减少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