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2(LRIG2)基因及其产物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2例膀胱癌组织病理标本中的Survivin和LRIG2的表达,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对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urvivin蛋白在正常膀胱黏膜中无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90.28% 、33.33%,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G1组72.22%、G2组90.48%、G3组100.00%;在膀胱癌临床分期Ta~ Tis、T1~T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81.25%、97.50%;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6.00%、85.11%,随着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IG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并随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增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LRIG2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urvivin和LRIG2表达呈负相关(r=-0.487,P<0.01).结论 Survivin和LRIG2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Survivin过表达和LRIG2基因突变或缺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非肿瘤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癌非肿瘤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1998-2004年原发性膀胱癌患者非肿瘤黏膜组织标本64例,标本均为距癌组织至少3 cm以上病理证实为正常膀胱黏膜;另6例正常膀胱黏膜均取自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χ2检验).结果随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增加,EGFR表达阳性表达率增高,Ⅲ级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χ2=6.22,P<0.05);EGFR表达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也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P>0.05);复发性肿瘤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非肿瘤黏膜EG-FR表达较正常黏膜明显增强.EGFR在膀胱黏膜的异常表达可能早于癌细胞的出现,EGFR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判断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β(ER-β)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β蛋白在14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25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ER-β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4.5%,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的表达率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高(P<0.05),而且与患者性别明显相关,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 ER-β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且与膀胱癌的分化和浸润性进展密切相关,提示ER-β蛋白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beta (ER-β) in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and to explor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was employed to detected the expression of ER-β in bladder cancer tissue ( 146 cases) and the normal controls (25 cases).In addition,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them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ER-β in bladder cancer tissue was 44.5%,but low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20.0% )was found in normal bladder tissue.The expression of ER-β was markedly associated with tumor pathological grade and clinical stage ( P<0.05).Moreover,the expression of ER-β was observed more frequently in female (59.6%) than male (37.4%) (P<0.05 ).Conclusion The sex difference in expression of ER-β 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iation and invasion in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it implies that ER-β migh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bladder cance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p53蛋白表达及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8例膀胱癌组织和8例正常膀胱黏膜中FGFR3和p53的表达.膀胱癌患者中男60例,女48例.年龄29~87岁.TNM分期Ta~T164例、T2~T4 44例.病理分级G130例,G249例、G329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膀胱癌分期、分级、复发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108例膀胱癌组织FGFR3阳性表达59例(54.6%),其中Ta~T1肿瘤阳性表达率75.0%,T2~T425.0%;G1 70.0%、G2 57.1%、G334.5%;p53阳性表达48例(44.4%),其中Ta~T1 25.0%、T2~T4 72.7%;G1 36.7%、G2 34.7%、G369.0%.8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FGFR3、p53表达均为阴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FGFR3与p53表达不相关(P>0.05).Kaplan-Meier法结果表明FGFR3阳性表达组较阴性表达组、p53阴性表达组较阳性表达组有较长的复发间期(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GFR3表达缺失和p53过度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53表达是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9,P=0.04).结论膀胱肿瘤组织中FGFR3蛋白过度表达及p53蛋白表达缺失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Y-ESO-1的表达与膀胱癌分期分级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1~2002年膀胱癌组织3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8例.正常膀胱粘膜对照取自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阳性对照为正常睾丸组织.常规行RT-PCR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及对照组等NY-ESO-1基因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分期分级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结果 NY-ESO-1 mRNA在32例膀胱癌组织中12例表达(37.5%),在正常膀胱粘膜上没有表达.肿瘤组织中PCR反应的产物与正常睾丸的表达产物一致.NY-ESO-1 mRNA的表达和膀胱癌的病理分级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NY-ESO-1 mRNA的表达率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升高:G1期是0/3(0%);G2期是4/16(25%);G3期是8/13(61.54%).浸润性膀胱癌中NY-ESO-1 mRNA的表达与表浅性肿瘤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Y-ESO-1 mRNA在正常膀胱组织上没有表达,仅在正常睾丸组织和病理膀胱癌组织上有表达.NY-ESO-1 mRNA的表达率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53及Ki-67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8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与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p53及Ki-67的表达,并用RT-PCR方法 验证其中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显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56/88)和45.5%(40/88),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膀胱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PI)为20.4士10.7,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为0.RT-PCR方法 显示在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100%,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无表达.结论 Survivin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有关,与p53及Ki-67共同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H1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H13在23例正常膀胱黏膜和71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膀胱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CDH1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H13表达减少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和肿瘤形态无关(P>0.05),但是与肿瘤的生长、分化不良以及侵袭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H13表达减少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并有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53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月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手术的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48例、同期手术治疗的非膀胱癌患者1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膀胱癌患者正常尿路黏膜组织中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NF-κB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尿路黏膜组织中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30/48)、16.7%(8/48)和6.3%(1/16);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35/48)、45.8%(22/48)和12.5%(2/16),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尿路黏膜组织(P<0.05);NF-κB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G2/G3)组织中NF-κB阳性率显著高于低级别(G1)肿瘤组织(P<0.05);P53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分期存在相关性,T2-3期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Tis-1期(P<0.05);NF-κB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分别为8.9个月和30.1个月,阳性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P53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DFS分别为9.2个月和28.6个月,阳性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NF-κB、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患者肿瘤分级和分期有关,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预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探讨PDGF-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1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PDGF-D mRNA在BTCC中的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1.89倍,PDGF-D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相对吸光度比值:正常组0.231±0.041,癌症组0.689±0.083,P<0.05).而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分期的癌组织中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D表达增强与膀胱癌的发生及分化、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UC1(Mucins 1)和MUC7(Mucins7)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6例正常膀胱黏膜MUC1和MUC7蛋白的表达.结果 MUC1在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阳性表达是42例(84.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MUC7在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37例(74.0%),MUC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且有显著性差异,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UC1和MUC7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FHIT及Ki67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66例膀胱癌和4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FHIT与Ki67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2.8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9.39%;而Ki67则相反;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率为90.9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率为11.90%;FHIT和Ki67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HIT与Ki6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FHIT和Ki67,有助于提高膀胱尿路上皮癌侵袭能力的评估,有助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LR-4介导的免疫逃逸信号转导系统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逃逸 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正 4、B7-HI、PD-1、Fas及FasL的表达。结果:TLR-4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有所降低;B7-H1、PD-1、Fas、FasL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或表达极低,而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并且其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同时B7-H1表达与复发亦密切相关。结论:TLR-4介导的免疫逃逸信号转导系统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着TLR-4介导的免疫逃逸信号转导系统的活化和相关免疫抑制分子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P-1/CD9和cyclinD1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2例正常对照组膀胱组织MRP-1/CD9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MRP-1/CD9阳性表达率膀胱癌组为51.25%,对照组为91.11%(P<0.05);Ta~T1肿瘤阳性表达率为71.42%,T2~T4为35.56%;G1肿瘤阳性表达率为78.57%,G2为43.48%,G3为31.03%,随着肿瘤浸润性和分级上升,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P<0.01,P<0.05);MRP-1/CD9阳性表达率肿瘤初发和复发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单发者高于多发者(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为53.75%,对照组为0(P<0.01);Ta~T1肿瘤阳性表达率为78.57%,T2~T4为17.65%;G1肿瘤阳性表达率为85.71%,G2为56.52%,G3为20.69%,随着肿瘤浸润性和分级升高,cyclinD1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P<0.05)。cyclinD1阳性表达率肿瘤初发和复发者、多发者和单发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MRP-1/CD9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浸润性和分级相关,其表达缺失可能是判断该肿瘤预后的一个指标;cy-clinD1较能准确地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二者对于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S-100、p53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S-i00蛋白、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p53和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均高于其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100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p53与Ki-67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S-100低表达和p53与Ki-67高表达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联合检测S-100、p53及Ki-67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44v6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研究其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实验组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80例,从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两个方面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CD44v6进行定量分析.对照组为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结果 CD44v6蛋白在正常膀胱黏膜上皮无表达,基因拷贝数<1×102copies/mL.在80例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是35例(43.75%),CT值均小于35,基因拷贝数均>1×104copies/mL.CD44v6的表达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TNM分期和病理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v6与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膀胱及尿路上皮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组织中蛋白激酶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膀胱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2 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K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PKC阳性率为56.1%,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25.0%(P<0.05)。PKC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无显著相关性,复发者 PKC表达显著高于无复发者。膀胱癌 PKC阳性表达者的PCNA指数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PKC异常表达促使细胞过度增殖,进而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癌转录因子E2F-1、E2F-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膀胱癌与12例正常膀胱粘膜中E2F-1、E2F-3的表达,以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E2F-1在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32/39)和41.7%(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E2F-1的表达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E2F-3在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21/39)和91.7%(11/12),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E2F-3的表达在不同的分级、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2F的异常表达参与膀胱癌的发病过程,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相关的新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侧6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相互联系以及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63.2%(43/68),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血管浸润有关(P<0.05),而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10例正常膀胱黏膜COX-2表达均为阴性;COX-2表达阳性生存超过5年者(54.1%)明显低于COX-2表达阴性者(91.3%)(P<0.05)。结论COX-2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COX-2表达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