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峰  荣蓉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137-138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移植在外伤性手部血管急性损伤中应用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49例外伤性手部血管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自体静脉移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9例外伤性手部血管急性损伤患者经自体静脉移植治疗后,移植静脉远端指体均成活,成活率为100%。术后对患者行3~6个月的随访发现,4例患者供区出现条索状瘢痕,无明显挛缩,其余供受区遗留线状瘢痕,手部及指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自体静脉移植治疗外伤性手部血管急性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患者手部及指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上肢显微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30例ASAⅠ~Ⅱ级进行治疗上肢显微血管手术的患者,麻醉选择0.5%罗哌卡因15~20 ml,行患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结果全程患者给药后5~15 minMAP均有下降,与给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HR变化与给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镇静评级Ⅱ-Ⅴ级为30例,且整个术中镇静适度平稳.本组患者均面罩吸氧,SpO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异丙酚混合液微量泵输注,能满足显微镜下小血管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3.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血管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移植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作用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62例应用大隐静脉移植治疗的四肢血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和36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男45例,女17例,平均年龄26.3岁。交通事故伤43.5%,机器挤压伤占33.9%。血管损伤部位:小腿占54.8%,前臂占27.4%。移植大隐静脉长度13-45cm。血循环重建时间:2小时45分-24小时30分。59例肢体成活,占95.2%。随访36例,肢体缺血挛缩3例,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5例,其余患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血管损伤保肢成功率高,应作为血管移植的首选血管。治疗中注重肢体功能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开放性四肢血管损伤的作用。方法 对 1 3例采用大隐静脉移植治疗的开放性四肢血管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 ,并阐述大隐静脉的解剖特点、切取方法、血管吻合方法。结果 移植大隐静脉长度 1 3~ 4 5 cm,一个肢体修复血管 3~ 8条 ,伴有肢体浅静脉损伤 4例 ,修复 3例。根据吻合的血管口径不同 ,分别采用“六种”血管吻合方法。移植的血管通畅率 1 0 0 %。结论 大隐静脉能满足开放性四肢血管损伤对移植血管的要求 ,术中应重视肢体浅静脉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血管为全身的组织器官送去营养和氧气,并且将有毒的代谢废物运到肝脏进行解毒,再运到肾脏进行排泄。与血管有关的疾病往往是危及人生命的。当血管由于动脉硬化、老化或缺损不能正常工作时,需进行血管移植[1]。目前临床上血管移植主要有自体血管移植、同种异体血管移植、人工血管移植、组织工程化血管移植等方法,这些不同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选择合适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三组大白鼠分别用血管植入神经移植、带血管蒂神经移植和单纯游离神经移植桥接坐骨神经缺损,术后2月及3月行组织学、肌电图及电镜检查,结果表明:血管植入神经移植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纤维面积恢复率等方面,达到与带血管蒂移植相似的结果,明显优于单纯不带血供的游离移植。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 ,3 2岁。主因左上肢发凉、无汗 ,左手不灵活 ,捏物无力伴手内在肌萎缩 2月余 ,于 5月 3 0日来诊。查体 :一般情况可 ,左颈肩肘部无肌萎缩 ,肌力 5度 ,活动正常 ,左前臂屈肌肌萎 (+ ) ,屈肌力 3度 ,小鱼际肌肌萎 (+ + + ) ,肌力Ⅰ级 ,对掌对指不能 ,各指内收外展受限 ,前臂内侧感觉减退 ,整个手部发干 ,粗糙。Adsonstest及Roostest(+ )。颈椎X线片示左侧第七颈椎横突肥大 ,以臂丛神经下干受压在全麻下行左锁骨上切口手术探查。手术探查未见明显斜角肌肥厚及异常纤维束带卡压臂丛神经血管。切断前斜角肌 ,亦未见…  相似文献   

8.
马思星  潘扬  袁平  冯昌宗 《贵州医药》2002,26(8):713-713
血管损伤指血管壁的完整性或显微结构受到破坏。下肢血管损伤是常见的血管损伤 ,作者统计本院 1981~ 2 0 0 1年间收治各种血管伤 15 9例 ,其中下肢血管伤 80例 ,占 5 0 31%。本文就其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本组共 80例 ,急症 4 9例 ,慢症 31例 ;破 断裂伤 76例 ,挫伤 4例 ;髂血管伤 10例 ,股动、静脉 (包括主要分 属支 )伤 4 9例 ,动、静脉伤 3例 ,小腿血管伤 5例 ,臀上、下动脉伤 13例 ,合并神经伤 4例。1 2 治疗方法 血管修补 2 9例次 ,吻合 15例次 ,结扎 14例次 ,髂内动脉壁支结扎加动脉瘤囊内缝扎11例 ,单纯囊内缝…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应用套管针作连续阻滞从麻醉效果与维持时间两方面满足长时间断指再植术和术后镇痛的需要。方法:收集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次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将两组临床麻醉效果和维持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治疗麻醉过程中使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高麻醉的效果和麻醉持续的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体的神经细胞是终生存活的,并且由于神经元细胞缺乏再生修复能力,因此,一旦遇到损伤,这种细胞的失去也是永久的,只能通过胶质细胞增殖充填,导致相应功能损失的不可逆性.但这一传统认识被20世纪最后十几年神经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进展所打破,这一进展就是发现成年哺乳动物脑组织内广泛存在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并发现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潜能.神经干细胞(NSC)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能不断进行有丝分裂,分化形成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使用自体腓肠神经组织移植修复后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自体腓肠神经移植组和非移植组各18例.两组利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损伤4周后移植组利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段,非移植组仅暴露切口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后4、6、8周在光镜下观察脊髓损伤段及移植腓肠神经再生状况.结果 非移植组脊髓损伤段退化、变性,可见囊性空腔及瘢痕.移植组术后4周损伤区脊髓与移植物呈非紧密结合;术后6周融合良好;术后8周见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段与远端脊髓有机融合.与非移植组各组相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移植物不仅良好存活,而且促进受损脊髓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2.
余福胜  皮竞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24-3424
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应用较广,随着外科的发展,对臂丛神经阻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把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以提高麻醉质量和控制麻醉时间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45°斜面血管吻合法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45°斜面血管吻合法解决血管损伤后血管吻合及静脉游离移植时吻合口口径不匹配、血管数目不对等的新方法及其修复血管损伤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2月设计45°斜面吻合法,即利用45°双斜面端端吻合法、45°双斜面并联吻合法、45°斜面端侧吻合法。经离体新鲜血管实验成功后,在临床上用以修复四肢血管损伤。结果45°斜面血管吻合法可解决临床不同类型的血管损伤。临床用于修复四肢血管损伤13例,获得成功。结论认为该方法是临床血管吻合和血管移植术修复血管损伤的新方法,具有容易成形、简单实用、能增加吻合口直径、可解决吻合口口径差异、移植血管数目不对等的难题,能明显提高吻合口质量,是修复四肢动静脉缺损和大动脉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SPACE技术在臂丛神经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西门子Area D13型磁共振.SPACE技术及T2加权加Fat sat强力压脂脉冲序列,对30例受检者进行检查,通过自身配备的工作站,使用syngoNUAARIS-4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结果使用SPACE技术能不受臂丛神经走向上的影响,多方位显示臂丛神经.所有受检者臂丛神经都能很好得显示.结论磁共振SPACE技术能快速各向同性三维成像,影像质量较好,为臂丛神经疾病研究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采取早期血管神经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广州和平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血管神经修复治疗,根据其血管神经修复治疗时受伤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8h<对照组受伤时间≤48h,观察组受伤时间≤8h.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实时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18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9例,分别使用不同的神经定位阻滞方法(Ⅰ组为传统的解剖定位法,Ⅱ组为超声引导定位法),两组均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均使用0.6%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75%盐酸氯普鲁卡因合剂。比较两组神经阻滞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局麻药的用量。结果Ⅱ组的麻醉效果较好,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局麻药用量较少且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少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叶帅  陈明卫 《安徽医药》2012,16(4):426-429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介入或手术治疗,严重的往往需要截肢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小儿在进行上肢手术行臂丛阻滞时,由于年龄小不能配合,神经异感不易准确找出。我院在小儿进行上肢手术应用臂丛阻滞之前,首先给予基础麻醉,之后使用神经刺激器于肌间沟穿刺寻找臂丛神经干,准确率高,麻醉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基础麻醉下借助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两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结果术中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A组患儿血压、心率比较稳定(P>0.05)。B组患儿血压、心率均高于术前(P<0.05)。与B组比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出现术中体动,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复视,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臂丛阻滞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麻醉下行小儿上肢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术中及苏醒期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患儿、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