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耳蜗植入装置又称人工耳蜗或电子耳蜗,是一种通过提高听语理解能力来补偿听觉缺陷的方法,也是目前唯一能使全聋患者恢复听力的医学装置[1].我院于2003年5月至2006年11月引进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24导人工电子耳蜗,成功地为25例患者进行了植入术,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对临床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进行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结果 患儿手术成功,术后一个月开启语言处理器能听到声音,现正接受听力语言训练,将获得精彩的有声世界,和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生活和快乐成长.结论 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及时有效的手术前后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14岁及以上青少年、成人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及语言能力康复水平。方法 对48例语前聋患者家属用问卷或电话随访方式进行调查。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语言可懂度分级标准(SIR)作为评估材料,对患者术后一年的听觉能力及语言能力进行分级评估,根据植入时患者年龄分为A组(≥14岁)18例和B组(<14岁)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8个月SIR及CAP 得分值。结果 组间比较:术后6个月时,SIR得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得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时,A组与B组SIR和CAP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在术后6个月及18个月的SIR及CAP得分和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评分术后18个月和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及成人语前聋患者术后听觉语言能力康复效果不如幼儿及学龄期语前聋患者,术后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进步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与技巧及术后言语康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1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病人,经乳突一面隐窝入路行Nucleus24导或Clarion C1人工耳蜗植入术。对适应证选择、听力学和影像学评估、术后听力言语康复等资料进行随访及总结分析。结果成功植入20例,其中1例术后4个月发生感染,1例术后出现内淋巴瘘,颞骨CT示电极位置不正确。术后1月开机调试,20例均能听到声音,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听觉言语康复。结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听力学及影像学评估是人工耳蜗植入术成功的重要前提,手术设备和手术技巧及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则是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2个月以下婴儿行耳蜗植入术的风险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10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2月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9.2个月(6.7—11.6个月),随诊时间自术后2个月至术后5年。结果10例患儿中9例电极完全插入。有1例电极未完全插入并出现术后脑脊液漏。无其他术后并发症。术后1—3个月患儿纯音平均听阈为27.5dB(20~45dB),术后5~7个月患儿纯音平均听阈25dB(15—30dB)。结论耳聋患儿7个月大时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而不必拖延至12个月大以后再进行手术,以增加其大脑对语言的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7.
8.
9.
对于听力障碍人士而言,助听器已经成为被广泛使用的听力辅助治疗措施.但是,很多问题助听器无法解决,例如先天全聋患者的听力障碍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0年6月该院18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听力言语康复结果进行随访。结果术中15例电极全植入、3例不完全植入,其中5例出现轻度井喷、1例严重井喷;术后随访0.5~6.5年,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面瘫等并发征,声场纯音听力水平在25~46 dBSPL,平均为34.5 dBSPL,言语可懂度67%~88%,平均为78.3%。结论经严格的术前评估、积极的术中处理及术后正规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对先天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恢复的影响,为聋儿提供术前评价及术后恢复情况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先天性耳聋患儿,年龄10月~6岁。术前行头颅常规 MRI 和内耳水成像,根据常规 MRI 表现分为脑白质病组和无脑白质病组,观察两组内耳畸形情况。术后半年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对两组患儿的听力及言语恢复水平分别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86例患者中22例存在脑白质病变,其中2例伴有内耳畸形;64例无脑白质病变,其中26例伴有内耳畸形。术后半年,脑白质病组 CAP 和 SIR 评分分别为(3.95±1.00)和(2.05±0.72),无脑白质病组则分别为(5.72±1.31)和(3.08±0.74),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脑白质病是先天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感知及言语效果恢复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在耳聋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术后听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听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比69.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耳纯音听阀、右耳纯音听阀以及助听言语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耳纯音听阀、右耳纯音听阀以及助听言语识别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EP各波峰间潜伏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EP各波峰间潜伏期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聋患者应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术后听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岗位培训模式培养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能力的临床药师。方法调动医院药学界的积极性,开展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建设,制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规定,明确遴选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结果通过多次各医院申报、专家评审,建立了150余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和13家带教临床药师师资培训基地,培养了一批临床药师和带教师资。结论实践证明在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建立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通过岗位培训模式培养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办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西门子128层螺旋CT利用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建技术研究面神经管各段及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临床人工耳蜗植入提供解剖依据。方法使用西门子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对100例(200侧耳)正常志愿者行颞骨0.6 mm薄层螺旋CT扫描,扫描后将原始数据传入西门子新沟通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通过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图像,观察测量面神经管及其周围固定解剖位置与面神经管各段距离数值及测量面神经管各段数值。结果正常成年人不同性别组间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及面神经管两个弯曲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成年人不同性别组间面神经管鼓室段长度及半规管隆突处与砧骨短脚距面神经管鼓室段最短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成年人不同性别组间面神经管乳突段长度、颈静脉窝及乙状窦距面神经管乳突段最短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管的128层螺旋CT 0.6 mm薄层扫描加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建技术是研究面神经管CT解剖的良好影像学方法之一,能准确显示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其结构对人工耳蜗植入及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BIODEX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IODEX平衡功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BIODEX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以下评定:①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②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③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④Biodex平衡功能评分进行评定,分析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BBS、FAC、BIODEX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各量表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 BIODEX训练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儿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的作用,观察音乐疗法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社会交往、情感情绪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美国DSM-IV自闭症诊断的30例患儿,采用被动聆听法、主动参与法、即兴法、暗示放松法等音乐疗法治疗6次/周,每次30~35 min,持续做3周,休息7~10 d,60次为1个疗程。对参与音乐治疗的30例自闭症儿童于治疗前、治疗30次和60次后的行为发育、音乐发育、情绪情感交往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患儿行为发育水平、音乐发育水平、情绪情感交往水平在音乐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分值提高,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前儿童行为发育水平(18.80±5.21)分,治疗30次后(21.13±5.45)分,治疗60次(25.33±5.64)分;音乐发育水平治疗前(8.87±3.18)分,治疗30次(12.50±3.51)分,治疗60次(19.23±4.94)分;情绪情感交往水平治疗前(5.50±4.33)分,治疗30次(10.20±4.24)分,治疗60次(15.13±4.08)分。治疗后与治疗前各相应水平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使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注意广度增宽、目光交流增多、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刻板行为减少及调动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18.
M.R. Martin 《Neuropharmacology》1980,19(6):519-528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cats to compare the actions of glutamate diethylester (GDEE) with d-α-aminoadipate (DAA), dl-α-aminosuberate (DLAS), HA-966 and magnesium (Mg) ions on glutamate, aspartate and (NMDA)-induced excitation of anteroventral cochlear nucleus neurons and on the synaptic excitation by the auditory ner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further the postsynaptic receptor and synaptic transmitter. GDEE consistently depressed glutamate, more than aspartate responses and had little if any effect on NMDA responses and synaptic transmission. The responses to NMDA and aspartate wer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DAA, DLAS and Mg ions. The synaptically evoked response was also sensitive to DAA, DLAS and Mg ions as well as HA-966.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ynaptic receptor is of the NMDA type. Although a transmitter role for glutamate in a folded configuration is not ruled out, the preferential interaction of aspartate with the synaptic receptor suggests that aspartate is more likely to be the transmitter in the auditory nerv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