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德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按卫生部要求对2005至2007年德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血液进行血液各种检测项目的初、复检并且进行物理外观检查,对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005至2007年度德阳市参加无偿献血者共72150人,其中2005年20892人,2006年23656人,2007年27602人;各年血液报废情况分别为7.53%、6.91%、6.39%,总报废率逐渐降低,实验室检测不合格以ALT为主要因素,其次是梅毒、HbsAg、抗-HCV;HbsAg、抗-HCV呈逐年下降趋势。物理外观检查不合格中以乳糜血和过期为主要原因。结论为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源,针对血液报废的各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降低血液报废:加强献血知识和献血注意事项的宣传、加强献血者咨询体检工作、规范血液采集、分离、运输等各环节操作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加强血液库存调控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按照GB-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血站要对血液进行ALT的检测,由于影响ALT检测因素较多,为了减少因ALT不合格而造成血液报废,我们在采血车对献血者进行ALT的检测,合格后采血,然后按要求再对血液进行初、复检,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血液因ALT不合格而报废,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无偿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报废阈值改变前后ALT报废率的改变,评价ALT报废阈值变化的意义。方法初筛采用干化学法,复检采用速率法进行ALT检测,统计ALT的报废阈值变化前后的ALT阳性率的改变。结果 ALT的报废阈值改变前,14493例无偿献血者中ALT阳性435例,阳性率为3.00%。ALT的报废阈值改变后,12477例无偿献血者中ALT阳性243例,阳性率为1.95%。结论 ALT的报废阈值的提高有效的降低了血液报废率,节省了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4.
王军  蔡健 《贵州医药》2013,(11):1015-1016
目前在无偿献血中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有两种,一是经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初筛合格后采集血液回实验室做复检,二是直接采集后回实验室做初复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作为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的标准之一,对于团体及单位集中献血的情况,做初筛实验对整个献血流程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12年1~8月未经初筛直接采集标本回实验室做初复检与2013年1~8月经干化学试剂条初筛合格后采集标本回实验室复检,对这两段时间实验室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单项报废率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19-320
目的了解干式生化分析仪快速筛捡ALT的检测结果,选择优良的快速筛检ALT的方法,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在采血房车中快速筛检ALT,并将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初筛合格血液、ALT初筛不合格血样的Au、值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LR初筛不合格血样经酶动力学法复检后均不合格,初筛合格血液复检后仅1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0116%。结论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在采血前快速筛检ALT可有效降低采供血系统的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LT快速反应试条献血前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中心血站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无偿献血标本10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0例,为未使用ALT快速反应试条初筛的标本;实验组500例,为经ALT快速反应试条初筛后的标本。对比两组标本初复检后的阳性率,判断ALT快速反应试条在献血前应用的可行性。同时对未采用ALT快速筛选的500例阳性标本进行ALT快速筛选后复检,评判ALT快速筛选降低报废率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标本初复检后,ALT阳性不合格标本3例,阳性率(初筛假阴性率)为0.6%,明显低于对照组初复检后阳性不合格标本30例,阳性率为6%,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献血前使用ALT试条初筛后能够有效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降低血液的报废率,对保证临床有足够安全的血液供应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作为血液筛查指标之一。很多血站为了从源头上减少血液报废和资源浪费,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ALT初筛,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献血后的复检。如何将干式生化分析仪的快捷、方便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稳定、可靠有效的结合?如何做到既最大限度避免合格献血员的淘汰,又把血液因为ALT不合格报废造成的浪费降到最低?笔者参照  相似文献   

8.
何智  王幼兰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41-142,145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地区血液非检测原因报废的主要原因,寻求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血及成分制备过程中报废的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0577袋血液因非检测原因而造成报废,血浆和浓缩血小板是血液成分报废的主要品种,乳糜血和过期(浓缩血小板)报废是造成血液成分报废的主要因素.2010年1月~2013年12月由于非检测不合格原因造成的报废血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储存和后勤管理多阶段多部门配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报废,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9.
对广州血液中心增城市血站2013年用干式生化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11326人次的血液复检结果与2012年未实施ALT初筛的11366人次的血液复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献血者在献血前经过ALT干化学法初筛会大大降低因ALT升高导致的血液报废。干式生化仪操作简单、可靠、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适合中小型血站。  相似文献   

10.
乔清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87-388
目的统计分析近年来驻马店市血液正常报废的原因,调整血源招募策略。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采集的血液,经初检、复检采用不同试剂判定为不合格须报废的血液,主要有:ALT、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试验。结果血液报废原因依次为:ALT>HCV抗体>梅毒试验>HBsAg>HIV抗体。结论针对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建议我站采前初筛ALT。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东营市无偿献血传染性指标的流行趋势和血液报废情况,加强血液质量控制,为制定无偿献血者的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笔者对东营市中心血站2005至2011年期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005至2011年134890人份无偿献血者复检标本不合格率为7.18%,各项复检不合格比例依次为:ALT>HBsAg>梅毒抗体>抗-HCV>抗-HIV。结论东营市中心血站无创献血者血液检测的合格率仍不十分理想,在保证血液安全的基础上,为防止血液报废率过高,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检测技术,以确保血液安全,最大程度遏制HBsAg、HCV、HIV和梅毒的经血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6):187-189
目的针对成分制备过程中导致血压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报废率。方法针对血站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成分制备过程中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预防血液报废的应对措施,比较实施预防措施前后的血液报废发生率。结果 2012~2015年各年影响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其次为颜色异常、容量不足、破袋渗血及溶血;以2012年血液报废率1.78%居多,其次是2013年1.05%,2014年0.78%、2015年0.72%。实施干预措施后2014~2015年血液报废率为1.46%,实施干预措施前的2012~2013年血液报废率为2.76%,可见实施干预措施后效果较佳,可明显降低血液报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分制备过程中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应提升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从而达到降低血液报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分析非常规因素血液报废的原因,找寻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和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统计2011年—2014年晋中市非常规因素血液报废原因、品种及报废率。结果:在非常规因素报废血量统计中,各原因报废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血>过期>枸橼酸偏多>离心破损>不规则抗体>破损>胆红素异常>不足量>凝块>亚型、其他>溶血。各血液品种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浆>红细胞制剂>单采血小板>全血。结论:完善质量体系,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避免血液报废,让血液资源更合理地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降低血液报废率,对扬州市无偿献血中ALT升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方法ALT初检采用赖氏法,复检采用速率法;其他指标均按国家标准执行。结果2002~2005年无偿献血血液样本197946例,不合格血液8467例,其中ALT阳性6907例。统计分析:血液不合格率逐年明显下降,χ2=9996,P<0.001,每年ALT阳性构成比基本保持在80%左右;第三季节ALT阳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χ2=392.1,P<0.001;男性ALT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711,P<0.001。结论每年ALT阳性构成比基本保持在80%左右,其中非病理因素占主导地位,造成大量血液不合理报废,因此应加强对献血人员献血前的宣传教育;HCV感染与ALT无相关性,ALT活性指标对筛选HBV、HCV感染窗口期无任何意义,建议淘汰ALT这一献血者筛选指标,RNA水平的检测方法应该是今后HCV感染者筛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血液报废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收集2009年2011年本站血液初筛、血液报废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初筛共淘汰2889人次,其中ALT淘汰1686人次,占58.36%,脂肪血淘汰774人次,占26.79%。三年共检测标本25117人次,不合格率为3.33%,其中ALT排在第一,占2.16%。三年全血和红细胞报废为3.66%,其中ALT报废占2.33%,是导致血液检验报废的主要原因。另外,三年制备血浆报废为3.92%,其中脂肪血浆报废占0.60%,是非检测因素引起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执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征询、体检、初筛,建立自愿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等措施,是降低血液报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影响无偿献血者ALT单项阳性因素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氨基转移酶(ALT)为肝功能检测的指标之一,除在肝炎的诊断及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外,在血站系统对无偿献血者的筛查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本站对无偿献血者ALT检测初筛用赖氏法,复检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动力学法(≥40u为阳性)[1]。但ALT检测的非特异性、假阳性而引起的血液报废率升高给献血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损失和血液浪费。对此,笔者对ALT单项阳性的影响因素作如下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血液收集1999-06~2000-06无偿献血者10600例,其中ALT阳性280例,占全部标本的2.64%。随机抽取的标本因饮酒、药物、溶血、仪器…  相似文献   

17.
对流动采血点初筛献血者ALT很有必要,为了减少初筛ALT的漏检率,笔者对影响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因素进行探讨,以降低血液报废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月~2003年12月对31978名部队无偿献血者采血。采血后留取血样,选择两种不同厂家试剂。由2人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及ELISA法抗.HCV、抗、HIV、HBsAg和梅毒抗体5项指标的初检和复检。ALT。采用赖氏法检测,初检用微板法,复检用试管法。结果表明,31978人中因5项指标检测结果异常而报废的血液643份,占2.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2003~2006年新乡市中心血站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报废的血液远远高于非正常报废量,其中主要原因是现今无偿献血都是先采集后检验的方式,再加上血液检验中可疑结果的报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抗-HCV检测,防止HCV经血液传播,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9月广元市82875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用国产进口抗-HCV试剂盒进行初检和复检,对2种试剂同时阳性或1种试剂为阳性结果者,直接进行血液报废.结果 本组结果显示广元市的HCV感染率较低.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