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凤婵  刘福虹 《河北医药》2007,29(4):303-304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clude 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分析与宫颈癌等生物转移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宫颈癌组织HIF-1α及VEGF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HIF-1α及VEGF表达呈一致性,呈正相关;HIF-1α或VEGF阳性肿瘤组织的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织.结论 HIF-1α参与了诱导VEGF表达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提示检测HIF-1α和VEGF,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三者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大肠癌标本中HIF-1α、Bcl-2及MVD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IF-1α、Bcl-2及MVD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Bcl-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HIF-1α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MVD与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HIF—1α、Bcl-2阳性组MVD高表达。结论HIF-1α、Bcl-2、MVD与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HIF-1α、Bcl-2可能对肿瘤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3例人肺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与VEGF和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抗CD34单抗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测定血管新生,抗Bcl-2单抗标记Bcl-2蛋白,抗VEGF165单克隆抗体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所有肺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血管新生,iMVD4~138.7(44.5±29)/×400,Bcl-2蛋白表达率44.4%(28/63),VEGF的表达率50.8%(32/63)。Bcl-2表达在Ⅰ、Ⅱ期(55.3%)明显高于Ⅲ、Ⅳ期(28%)(P<0.05),而与组织类型无关;VEGF与组织类型、临床分期、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参数无关;所有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与VEGF和血管新生未见明显相关。结论Bcl-2蛋白表达与VEGF和血管新生未见相关;人肺癌的发生发展Bcl-2蛋白过度表达有关;Bcl-2蛋白表达可能为肺癌早期事件,可作为评定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分别携带VEGF和CD34抗体以及同时携带2种抗体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并对其体外寻靶能力及免疫活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吸附法制造3种靶向超声造影剂,每种靶向超声造影剂又根据微泡与抗体的配比比例及pH值具体各分为6组,共18组(实验组)。使用荧光免疫法,在体外鉴定每个实验组的寻靶能力及免疫活性。同时,设普通造影剂对照组、二抗代替一抗对照组。在电镜下计算靶向超声造影剂的结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电镜及光镜下观察,靶向超声造影剂为圆形,大小及分布较均匀,无任何聚集现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BV实验组、MBC实验组、MBB实验组与靶向超声微泡结合的内皮细胞胞浆表达为绿色,而未与靶向超声微泡结合的内皮细胞及其他实验组、普通造影剂对照组与二抗代替一抗对照组均未表达。电镜下观察,靶向超声微泡组部分内皮细胞与靶向微泡结合,MBV实验组的结合率为3.475 5%±0.139 2%,MBC实验组的结合率为3.544 4%±0.214 5%,MBB实验组的结合率为3.682%±0.124 6%,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未见与微泡结合的内皮细胞。结论自制的3种靶向超声造影剂在体外有寻靶能力及免疫活性,可用于动物肿瘤模型新生血管的体内特异性靶向显影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内脂素(visfatin)是一种重要的脂肪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表明,内脂素还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血管新生调控的分子机理,也有利于拓宽内脂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本文在此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中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分别于12、14、17、21 d龄随机抽取2组幼鼠各6只,一侧眼球测定视网膜VEGF水平,另一侧眼球进行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考察其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小鼠左眼球ADP酶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12 d龄小鼠血管迂曲、扩张、变形,随时间延长血管变形加重,17 d时最严重,且视乳头周围出现大片无灌注区,视网膜周边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到21 d时模型开始恢复。视网膜VEGF测定结果显示,12 d龄模型小鼠VEGF开始升高,17 d达峰值,以后下降。结论视网膜VEGF变化和视网膜血管形态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17 d时新生血管形成最多。  相似文献   

7.
李汉林  谷晋  周琼  高桂平 《江西医药》2012,47(2):115-117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血管抑素靶向基因治疗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30只兔高危角膜新生血管移植受体模型,同时进行含有血管抑素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行双眼角膜移植术,术中采用角膜原位转染法用微量进样器行角膜基质注射,右眼为实验眼注入病毒液,左眼为对照眼注入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间比较角膜植片透明度、水肿和新生血管程度,HE染色观察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和炎症反应情况;免疫组化检测AS、VEGF在角膜植片中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⑴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术后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⑵实验组比对照组炎症浸润程度轻。⑶.术后实验组AS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⑷术后实验组VEGF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血管抑素可有效防治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结肠癌组织中HIF-1α、VEGF-C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IF-1α表达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r=0.638,P<0.01);HIF-1α、VEGF-C表达与结肠癌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5),同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HIF-1α和VEGF-C与结肠癌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糖尿病患者血管新生失调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体内重要的氧代谢调节因子,其通过作用于下游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红素氧合酶1、血管生成素等,参与调控糖尿病患者机体血管生成等活动,以减轻高糖低氧对机体的...  相似文献   

10.
Neuropilin作为轴突导向分子collapsin/semaphorin的受体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引导轴突选择正确途径以成功到达靶区 ,与此同时又可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血管新生中发挥作用。近年neuropilin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已基本得以阐明 ,而有关其在血管新生方面的研究亦有所进展 ,并且指出neuropilin参与调节肿瘤血管新生 ,在肿瘤生长转移中发挥作用。现就neuropilin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及其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郭俊宇  陈应超 《河北医药》2016,(24):3704-3707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疗的增敏效应,并探讨其与乏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取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接种于雌性裸鼠皮下(共接种20只),待肿瘤结节4~6 mm时,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异甘草素组(50 mg? kg-1?周-1)、放疗组、异甘草素(50 mg? kg-1?周-1)联合放疗组。依照各组不同治疗措施处理,定期测量瘤体体积,20 d后处死裸鼠,剥离瘤体称重。分别计算4组抑瘤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瘤体组织中HIF-1α及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异甘草素联合放疗组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单纯异甘草素及单纯放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异甘草素联合放疗组HIF-1α、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及放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异甘草素能增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对放疗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VEGF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HIF-1活性调节及其在缺血后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该文对HIF-1活性表达及其在缺血/缺氧诱发的血管新生中的重要作用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苦参碱组加入到A549人肺癌细胞株中,利用ELISA法研究了苦参碱对EGFR-TPK的抑制作用,利用MTT法测定苦参碱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Transwell法检测苦参碱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酶标仪法检测苦参碱对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 3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苦参碱存在下A549中VEGF、HIF-1α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对EGFR-TPK半数抑制率为11.26±1.02μmol/L,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IC50为30.45±3.02μmol/L,都具有良好的抑制能力,但对于MRC-5细胞表现了较低的毒性;苦参碱与对照组相比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的数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能显著提高A549中凋亡蛋白caspase 3活性(P0.05);苦参碱能够下调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论苦参碱可降低EGFR-TPK活性和HIF-1α、VEGF的表达,激活caspase 3活性,对肺癌肿瘤A549细细胞的侵袭、增殖和血管生成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0例宫颈鳞癌标本作为实验组,50例慢性宫颈炎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二组中E-cadherin和claudin-1的表达,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宫颈鳞癌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炎组织(P〈0.05),claudin-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织(P〈0.05),E-cadherin和claudin-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宫颈鳞癌中E—cadherin和claudin-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和claudin1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cadherin和claudin-1可能与宫颈鳞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尹岩伟 《江西医药》2006,41(7):457-45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采用EUSA法于放疗前后检测40例肺癌患者VEGF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Ⅲ期患者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放疗后2周和放疗后1月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放疗前和放疗后NR+PR组血清VEGF水平分别高于CR+PR组,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比放疗前下降,但NR+PD组VEGF水平下降不明显。结论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处于低水平患者。近期疗效好,血清VEGF水平处于高水平患者具有潜在复发和转移,近期疗效差。检测血清VEGF水平动态变化.有助于肺癌患者临床分期、病情检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L-18BPc和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L-18BPc和VEGF在34例肝细胞癌组织、34例癌旁肝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的表达,通过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肿瘤组织MVD值,分析IL-18BPc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的关系。结果 IL-18BP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及正常肝组织(P<0.01),且肝癌出现侵袭转移者较未出现侵袭转移者其IL-18BPc表达阳性率高(P<0.01);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及正常肝组织(P<0.01);IL-18BPc和VEGF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57, P=0.037);肝癌组织MVD值与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及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 IL-18BPc阳性表达者MVD值高于阴性表达者(P=0.004)。结论 IL-18BPc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NCH蛋白和nm23-H1蛋白在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30例CIN和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PINCH和nm23-H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PINCH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鳞癌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20)、33.3%(10/30)、70.0%(42/60),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19/20)、70.0%(21/30)、46.7%(28/6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0.01)。PINCH和nm23-H1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PINCH和nm23-H1在CIN和宫颈鳞癌中表达均有相关性(C值分别为0.697和0.531,P〈0.01)。结论 PINCH蛋白和nm23-H1蛋白可能协同参与了调控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宫颈鳞癌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IF-Ⅰα及VEGF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3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IF-Ⅰα及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Ⅰα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蛋白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只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Ⅰα与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0%、67.3%,均明显高于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0.0%、0.0%,(P<0.05)。HIF-Ⅰα与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HIF-Ⅰα和VEGF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IF-Ⅰα及VEGF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客观指标,对食管鳞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琢)、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STNFR与宫颈癌相关病原人乳头瘤病毒(HPV)、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2例宫颈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HPV、CT,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NF-琢、STNFR-Ⅰ、STNFR-Ⅱ,并与正常的35例对照。结果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CT、HPV+CT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宫颈癌患者血清TNF-a、STNFR-Ⅰ、STNFR-Ⅱ以及CT感染阳性组STNFR-Ⅱ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TNF-琢、STNFR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TNFR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宫颈癌HPV、CT感染有关,其发生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草酸铂处理前后ERCC1 mRNA水平的变化,探讨肠癌细胞中ERCC1表达与草酸铂药物抵抗性的关联。方法以标准化肠癌细胞为研究模型,SRB细胞抑制率实验评价不同肠癌细胞对草酸铂的敏感性,实时定量PCR测定草酸铂处理前后的变化。结果不同肠癌细胞对草酸铂的敏感性不同。草酸铂处理前后ERCC1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无论草酸铂处理前后,IC50与ERCC1 mRN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肠癌细胞对草酸铂的敏感性与肠癌细胞中固有的ERCC1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可能作为预测草酸铂使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