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长铁  袁旭娟  马勇 《江西医药》2010,45(7):646-649
目的探讨壳聚糖/磷酸甘油(C/GP)复合浓缩自体骨髓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3个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双下肢髁关节面上共制作3个直径4mm、深2mm的全层软骨缺损,自左到右为:壳聚糖/磷酸甘油复合浓缩自体骨髓组(A组),壳聚糖/磷酸甘油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处死8只,应用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学评分评估缺损软骨的修复情况。结果 C/GP复合浓缩自体骨髓组术后12周、组织切片显示新生组织中可见大量类透明软骨细胞出现,修复组织和周围软骨整合良好。A组各个时间点组织学评分均低于于其他2组(P〈0.05)。结论 C/GP复合浓缩自体骨髓提高了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股骨头成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和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分析。方法 6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右侧股骨头作为正常组,其余3组在股骨头颈交界处钻孔造成股骨头缺损,并加用95%乙醇30min灌注造成股骨头缺损模型。自然修复组股骨头作为自然修复对照。骨水泥组股骨头造成缺损乙醇填充后填充骨水泥造影剂骨水泥组。造影剂骨水泥组股骨头造成股骨头缺损乙醇填充后填充造影剂骨水泥。4组动物于术后12周处死,立即取股骨头标本观察关节软骨性状。然后分别行病理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股骨头关节软骨观察显示骨水泥组和造影剂骨水泥组股骨头外形始终保持完整无变形,4组股骨头软骨厚度自然修复组比正常组、骨水泥组、造影剂骨水泥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压试验正常组、骨水泥组和造影剂骨水泥组刚度荷均数均高于自然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头成形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可以保持股骨头外形完整,能暂缓或替代关节置换术,有望成为治疗FicatⅡ~Ⅲ期年轻患者的新型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应用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与单纯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和组织工程骨,再将两者缝合形成骨-软骨复合组织块.在12只猪双侧股骨内髁负重区制造直径8mm的软骨缺损24个,并均分为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修复(A)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B)组和空白支架(C)组.6个月后对修复部位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并测定新生软骨的力学性能和糖胺聚糖(GAG)含量.结果 A组缺损区被新生透明软骨修复,新生软骨中的圆形细胞分布均匀.A组缺损区的新生软骨弹性模量和GAG含量高于B组.结论 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面积同种异体兔关节软骨移植后的成活情况,评价其可行性并确定适宜的移植面积。方法60只成兔分为3组,分别造成双膝关节直径3 mm(A组)、5 mm(B组)、9 mm(C组)的圆形、全层软骨缺损。15只幼兔作为移植供体,将相应大小的幼兔关节软骨移植于成兔关节软骨缺损处,术后2、4、12、24周取标本行大体、光镜、电镜组织学动态观察并进行质量评估。结果3个实验组不同时期均能获得不同程度透明软骨修复,小面积软骨移植修复组织更接近正常软骨组织,大块软骨移植能较好地保持关节面的平整,但细胞退变明显。三组间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面积软骨移植均可成活,大块软骨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马泽涛  曾晖  熊奡  康斌  辛风  陶可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15-116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utograft transfer system,OATS)修复软骨缺损术后骨软骨移植柱大小对移植软骨组织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8只。A组:使用骨软骨移植工具(Arthrex,Naples,FL)从右膝股骨内髁获取一圆柱形骨软骨柱(直径7毫米,深度5毫米),然后再将其植回原位。这些模型曾被设想为骨软骨移植柱与周围关节面几何形状完全匹配,但是实际上骨软骨移植柱与缺损部位之间存在和环形钻厚度一样的环形缝隙。B组:使用跟A组同样的方法获得右膝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的模型,然后从左膝股骨髁同样部位取直径加大1mm的骨软骨柱(直径8mm,深度5mm)移植至缺损部位,以获得紧密匹配。分别在术后4、12、24周获取样本,然后使用蕃红O/固绿染色,再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A组里,组织学检查显示在移植期间软骨厚度、细胞密度均增加,移植的关节软骨周围可见到圆形和多边行的簇状过度增生的软骨细胞,以及增生的纤维组织。相反,在B组里,移植的关节软骨的厚度、密度和周围正常软骨的几乎一样,没有明显的增厚,也没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结论本实验提示骨软骨移植柱的大小在保留移植软骨的组织学特性上起重要的作用。临床参考:本研究提示骨软骨移植柱的稳定性可能影响修复软骨的组织学特性,因此建议在自体骨软骨移植中用稍大的骨软骨柱(直径约增大1m)植入缺损区域。  相似文献   

6.
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采用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并对其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方法 24只新西兰幼兔随机分成两组,用利刀切除股骨头全层关节软骨达关节软骨表面积的1/3,制成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模型。实验组取股骨全层游离骨膜,移植修复股骨头关节软骨缺损,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第4、8、12、24周取股骨头关节软骨进行大体,光镜观察,Wston-blot法检测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结果 骨膜移植24周后,肉眼下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区被透明,光滑的软骨覆盖,与周围正常关节软骨组织已难以区分,而对照组软骨缺损区在24周后仍清晰可见,基底部少量暗红色纤维结缔组织,光镜下,实验组移植4周后软骨缺损区被骨膜再生组织完全填充,为幼稚透明软骨;12周后新生软骨细胞明显增多,逐渐成熟,但排列紊乱;24周后新生软骨排列趋于规则,与周围正常透明关节软骨结构相似,甲苯胺蓝呈异染性。对照组24周后软骨缺损区由纤维样结缔组织覆盖,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边缘可见少量幼稚软骨细胞,甲苯胺蓝异染性不明显,通过Wston-blot法检测证实自体骨膜移植后第4周起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呈持续高度表达。结论 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于受损关节软骨,在一定条件下能演化形成关节透明软骨,可用于修复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  相似文献   

7.
石正松  李强  蔡伟良  宁寅宽  李诗鹏 《天津医药》2015,43(10):1128-1132
摘要: 目的 评价人骨形态发生蛋白(hBMP)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脱钙松质骨(DBM)对兔股骨头坏 死的修复作用, 探索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途径。方法 髓芯减压联合液氮冰冻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将 造模成功兔随机分为 A、 B、 C、 D 4 组(n=12), A 组不植入材料, 为对照组, B、 C、 D 分别植入 DBM、 DBM/BMSCs、 hBMP- 2/BMSCs/DBM。术后 4、 8 及 12 周各组分别处死 4 只, 运用 X 线技术、 大体标本观察、 HE 染色技术评判股骨头坏死 修复情况。结果 X 线示 A 组股骨头塌陷, 无明显成骨; B、 C、 D 组股骨头缺损区有骨再生现象, 但 D 组再生情况明 显优于 B、 C 组。Lane-Sandhu X 线评分 A 组B、 C 组>D 组 (P < 0.05), B 和 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MP-2/BMSCs/DBM 植入体内后能 够诱导 BMSCs 向成骨方向分化, 对兔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降钙素(Calcitonin,CT)对动物膝骨关节炎(OA)软骨的影响,探讨降钙素对OA的治疗作用。方法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正常空白对照组(A组):非手术,正常喂养;模型对照组(B组):行双膝关节部分软骨缺损手术;CT组(C组):行双膝关节部分软骨缺损手术,术后第2周开始,A、B组不予任何处理;C组按15U/kg皮下注射CT,1次/2天;共给药12周;术后12周处死动物。切取胫骨平台关节软骨大体观察,HE及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血清、关节液。结果A组动物模型关节软骨正常;B组动物模型关节软骨缺损部分修复;C组动物模型关节软骨缺损完全修复。与B组比较,C组关节软骨形态学上明显改善,血清及关节液中SOD明显升高(P〈0.01)。结论降钙素能够明显降低兔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的退变,通过抑制关节软骨炎症,加强关节软骨下骨的吸收应力的能力来保护关节软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后复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18只家兔自体成骨细胞培养至第3代在双侧下颌骨设直径1cm圆形人工骨缺损,并植入A组成骨细胞复合自固化磷酸钙材料。B组自固化磷酸钙材料分别于4、8、12周处死取材进行X线片、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骨缺损修复区X线片:骨组织边界逐渐模糊均匀一致,组织学观察:大量骨小梁形成网状和板状排列板层骨形成,实验结果均优于B组。结论:自体成骨细胞复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免下颌骨缺损具有良好的骨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MSCs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并与纤维蛋白黏胶复合后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关节软骨损伤动物模型分A、B、C、D四组,A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纤维蛋白胶复合体移植;B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移植;C组:单纯凝胶复合体移植;D组:空白对照,软骨缺损不作处理.分别于4、12周处死取材.进行修复软骨的大体观察、用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软骨细胞内结构和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结果 大体观察和电镜检查:软骨的修复A组优于B、C组,D组修复不良.各组的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分别为:A组:(20.43±1.81)分;B组:(16.29±2.63)分;C组:(10.57±3.60)分;D组:(5.77±3.30)分,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BMSCs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并与纤维蛋白黏胶复合后移植能更好的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的诱导成骨作用。方法骨骼成熟的中国白兔24只,行双侧腰5~6椎体横突间植骨融合。实验组除植入髂骨外,取2ml自体骨髓植入融合区。不同时期处死动物,脊柱标本应用组织学方法分析。结果各时期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切片中均可见到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成骨方式,实验组标本中膜内成骨明显占优势,对照组则以软骨成骨为主,此组切片中可见到更多的纤维组织。结论兔腰椎横突间融合模型中,自体骨髓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骨移植添加物,可在应用有限自体髂骨植骨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自体骨的植入对大块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培养兔的自体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壳聚糖-明胶网络/羟基磷灰石多孔材料-重组人BMP2(CS-Gel/HA-rhBMP-2)复合材料。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CS-Gel/HA-rhBMP-2进行复合。截去兔桡骨中段7mm长度的骨组织,建立骨缺损动物实验模型。实验组(每只兔的右侧)植入CS-Gel/HA-rhBMP-2-种子细胞复合材料,对照组(每只兔的左侧)植入CS-Gel/HA材料,2组均不做内外固定,逐层缝合伤口。分别在术后第4、8和12周对缺损处进行X线评分和组织学评分。结果:术后第4周实验组X线和组织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周和12周实验组X线和组织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所用移植修复材料具有优异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可以缩短骨缺损的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明胶微球(GMs)复合物对兔下颌骨缺损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日本成年大耳白兔共27只,随机分成3组,各组均在一侧下颌骨体部制备一13 mm×6 mm大小的单侧皮质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区植入IGF-1/GMs复合物,对照组植入GMs,空白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术后4、8、12周每组各处死3只获取标本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骨密度测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骨小梁百分比测定。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骨缺损早期(4周)见少量不成熟骨小梁、胶原成分及大量新生血管;8周时,各组均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实验组骨小梁粗大,板层状排列,对照组骨小梁明显少于实验组;12周时实验组骨质基本接近成熟,与正常骨质无明显分界。实验组骨密度及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F-1/GMs复合物能促进颌骨缺损早期修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离体培养后与生物衍生骨(bio-derivcd bone,BDB)复合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成中段15mm的骨缺损,其中20只,将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后,通过手术将其植入右侧桡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以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桡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另5只为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在2、4、、8、12周各时间点分别行大体标本X线放射学检查、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 术后2、4、8、12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 生物衍生骨能够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移植入异体新西兰大白兔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BDB复合物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  相似文献   

15.
刘长青  尚小明  纪征  卢峰  李霞  赵庆霞 《河北医药》2013,(22):3378-3380
目的:探讨家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2.5 mm球囊组和3.5 mm球囊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分别采用2.5 mm ×15 mm和3.5 mm ×15 mm的球囊经股动脉制作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喂养4周后比较制模时间、血管平均狭窄程度、新生内膜层和中部平滑肌细胞层的平均厚度。结果假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6±3)min,短于2.5 mm球囊组(29±4)min,短于3.5 mm球囊组(35±6)min,3组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同假手术组比较分别增加(22.1±3.5)%和(32.5±5.8)%,3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3.5 mm球囊组狭窄重于2.5 mm球囊组,2.5 mm球囊组重于假手术组。内膜厚度3.5 mm球囊组为(0.07±0.03)mm大于2.5 mm球囊组(0.03±0.02)mm和假手术组(0.02±0.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中膜厚度3.5 mm球囊组为(0.16±0.03)mm大于假手术组(0.12±0.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与2.5 mm球囊组(0.14±0.0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直径为3.5 mm的球囊导管制作血管内膜损伤动物模型优于直径为2.5 mm的球囊导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膜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效能.方法 实验兔40只均分为A、B两组;制造两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A组将16 mm×14 mm的硅胶膜卷曲缝成管状,套于一侧桡骨缺损区,于术后第3周用高能震波冲击处理骨缺损的两骨断端(A1组);另一侧桡骨骨缺损单纯于术后第3周用同等条件的高能震波冲击骨缺损的两骨断端(A2组).B组一侧骨缺损将16 mm×14 mm的硅胶膜(Silastic)卷曲缝成管状,套于一侧桡骨缺损处(B1组);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B2组).于术后第1,2,4,6,8,10,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射线检查.于术后第2,4,8,12周切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成骨面积分析.结果 A1组疗效最好,B1组、A2组次之,B2组最差.结论 膜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可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上颌矢状扩弓动物模型,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15只,体重1.5~1.7 kg,随机分成实验组8只,对照组7只。用0.40 mm的澳丝加垂直曲弯制上颌扩弓器,将扩弓器的两个游离臂末端插入第一、二磨牙邻接点之下,打开垂直曲使其产生150 g的扩张力,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所有动物分2次按25 mg/kg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四环素。主动加力2周后分别对大鼠上颌腭部区域进行成骨细胞计数和四环素荧光积分光密度测算。结果 HE染色可见实验组上颌骨腭部骨边缘成骨细胞增生活跃,呈带状聚集,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多与对照组( P <0.05)。同时四环素积分光密度分析实验组荧光标记沉积带较多,强度也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上颌矢状扩弓动物模型能客观反映骨改建,且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在用“补肾壮骨合剂”治疗骨缺损过程中的表达及影响。方法普通级健康家兔48只,其中36只完全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均在无菌条件下取右侧桡骨中下1/3用骨磨钻制成15mm的骨缺损模型;另外12只家兔处死后,取髂骨制成颗粒状骨,植入以上骨缺损处。实验组用“补肾壮骨合剂”复合饲料喂养。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分别于术后3d和1、2、4、6、8周处死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兔各3只,取骨缺损处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VEGF和TGF—β基因的表达。结果VEGF和TGF—β的目的基因,在校正结果后,以对照组术后1周时测得的基因拷贝值为基础,其他各组与其比值:对照组VEGF的值分别为2.08、1.00、0.88、3.40、1.71、1.17,实验组VEGF的值分别为6.50、2.25、1.86、3.13、3.33、3.31;对照组TGF—β的值分别为0.57、1.OO、1.40、1.44、1.59、1.27,实验组TGF—β的值分别为0.58、2.05、2.35、2.59、3.18、2.67。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基因校正值分别为3.3±1.4比1.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5,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GF—β基因校正值分别为2.2±0.9比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4,P〈0.05)。结论补肾壮骨合剂能促进VEGF与TGF—β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用家兔制作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模型。36只兔随机分成3组,将兔右眼制作成直径6~6.5mm,深度达1/3~1/2角膜厚度中心性角膜溃疡。第一组用抗生素局部治疗,第二组抗生素联合0.5%硫酸锌眼液局部治疗。第三组行紧急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证实:0.5%硫酸锌眼液能促进角膜溃疡愈合,减少疤痕形成。紧急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中心性角膜溃疡最有效的办法,该实验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动物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