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RHR水平分为3组:RHR1组,〈75次/min;RHR2组,75次/min-84次/min;RHR3组,≥85次/min。分析静息心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RHR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高(P均〈0.05)。结论 静息心率增加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2例研究对象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关于MS的诊断建议列为MS组并且血压升高的患者列为MS并高血压组,对照组(普通高血压患者)3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CCA)与颈内动脉(ICA)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观察颈动脉系统有无斑块存在。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CCA.IMT、ICA.IMT在MS合并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与1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组颈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动脉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123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2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人均进行彩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61.79%,显著高于对照组3.28%(P <0.05)。结论彩超可有效查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动脉内膜程度,为临床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EH)患者脉压差(P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横截面积(CSA)的关系。方法:在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EH患者中,按PP 75 mmHg为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IMT和CSA。结果:PP≥75mmHg组PP与IMT、CSA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352,0.439(P<0.01)。PP≥75mmHg组IMT、CSA与PP<75mmH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H患者PP增宽是IMT、CSA的重要血流动力学因素,可能是EH并发症的最佳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程凤霞 《安徽医药》2016,37(12):1555-1557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各40例,设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糖尿病组,同期体检的40名老年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受检人员的Hcy水平,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动脉斑块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Hcy水平为(6.45±2.48)μmol/L,高血压组为(14.26±3.43)μmol/L,糖尿病组为(17.33±3.35)μmol/L,高血压+糖尿病组为(23.85±4.45)μmol/L;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37.50%,高血压组为75.00%,糖尿病组为77.50%,高血压+糖尿病组为95.00%。对照组Hcy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显著低于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的Hcy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低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r=0.561,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较老年高血压、老年糖尿病及老年健康人员明显增高,且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是否≥10 μmol/L将254例ACI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高Hcy合并高血压)130例、高血压组(高血压而Hcy水平正常)42例、HHcy组 (高Hcy而血压正常)32例、对照组(血压、Hcy水平均正常)50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颈动脉超声、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H型高血压、Hcy、高血压、胱抑素C(Cyst-C)与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H型高血压组与HHcy组的Hcy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Hcy、Cyst-C水平有逐步升高的趋势;高Hcy加剧了斑块的不稳定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Hcy、Cyst-C、尿酸是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病变程度最严重,H型高血压、高血压、Hcy、Cyst-C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ACI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稳定和消退粥样斑块,调脂疗效确切,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中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5例,随机分为血脂异常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35例(A组),血脂正常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30例(B组),余30例为对照组(C组).在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A组、B组每晚加用辛伐他汀20 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结果 C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T、斑块积分上升(P<0.05),斑块检出率增加.A组、B组治疗后除HDL-C上升外,其余血脂指标、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斑块检出率下降.结论 辛伐他汀能延缓和逆转血脂异常或血脂正常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11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伴高尿酸组29例;高血压伴血尿酸正常组83例。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对比两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高血压伴高尿酸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48%,与高血压伴血尿酸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1),高血压伴高尿酸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伴血尿酸正常组的患者(P<0.10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伴高尿酸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美托洛尔25~50 mg/d),连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反应蛋白(CRP);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检出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CRP、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数值及斑块检出率显著降低(P值〈0.05);治疗组的CRP、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数值及斑块检出率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美托洛尔可以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得24小时及白昼、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非AS组).对比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AS组较非AS组的24小时、白昼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以及相应变异性均显著增高(P<O.01).TG、TC、LDL-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和血清铁蛋白(SF)、游离脂肪酸(FF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探讨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清SF,FFA及HCY的相关性。方法:以266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CAIMT(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血清SF(电化学发光免疫法)、FFA(酶联法)及HCY(循环酶法)水平,据CAIMT结果分组后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CAIMT非增厚组和CAIMT增厚组,三组血清SF,FFA及HCY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171,50.492,38.618,P<0.01);CAIMT增厚组与非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561,8.296,4.581,P<0.01);CAIMT非增厚组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6.305,4.062,2.913,P<0.01)。CAIMT分别与血清SF,FFA及HCY水平具有相关性,呈显著正相关(r=0.597,0.493,0.451;t=9.560,7.279,4.533,P<0.01)。结论:EH患者体内存在着高水平的SF,FFA及HCY,CAS的发生与血清SF,FFA及HCY水平显著相关,改善其水平可能是防治或延缓EH合并CAS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杨国文 《重庆医药》2009,38(13):1647-164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检测80例EH患者的左心室各有关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EH患者分为LVH组和非左室肥厚(NLVH)组。结果EH伴LVH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N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H患者IMT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γ=0.302,P〈0.05)。结论EH患者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和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的新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5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并根据tHcy检验结果和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和两者均正常组(无高血压病史和tHcy正常)4个亚组,对斑块组和对照组进行4个亚组检出率方面的比较。结果:斑块组与对照组各组危险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斑块组内4个亚组的发生率:H型高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HHcy发生率>两者均正常发生率。结论:H型高血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性均大于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两者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LDL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45例MS患者作为MS组,41例随机选择的正常糖耐量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日本东芝SSA-350A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状况,以所测量最大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MS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确定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性,为MS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本院6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非冠心病的颈动脉B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45/60),对照组为26.7%(16/60)。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11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观察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希凡 《北方药学》2016,13(3):74-75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拉西地平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7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拉西地平治疗,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拉西地平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压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动脉IMT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拉西地平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让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显著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为临床准确预测及积极预防脑梗死疾病发生情况给予可靠依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完成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工作,记录检查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2.11%,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18.7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给予积极的稳定斑块或消除斑块措施,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RP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36例高血压患者,行彩超检查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动脉血中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颈动脉斑块组CRP较正常组有明显增高,且CTGF也处于高表达水平(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RP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高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