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输血前对患者常规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方法 对5761例受检者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选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鉴定其特异性.结果 共鉴定确认为不规则抗体14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24%.其中,抗E抗体4例(28.57%),抗D抗体3例(21.43%),抗S抗体1例(7.14%),抗M抗体3例(21.43%),抗H抗体1例(7.14%),抗Lea抗体1例(7.14%),抗Ce抗体1例(7.14%).结论 对有输血史(尤其是多次输血者)、妊娠、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和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避免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反应,从而保障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2.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瑾 《上海医药》2012,33(7):24-25
目的:探讨筛查不规则抗体对临床输血的意义,以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来本院拟输血的患者标本,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抗体筛检阳性者进一步行抗体鉴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 145例被检血清标本中,用微柱凝胶法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0.32%,其中,抗C 4例,抗D 3例,抗E 2例,抗Ec 1例,均属于Rh血型系统.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血液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输注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对确保输血安全及效果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检及鉴定对临床输血的重要意义。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来本实验室进行疑难配血试验的患者标本,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抗体筛检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对44例样本进行检测,其中检出不规则抗体8例,占总检测量的18.18%,其中抗-e1例占2.27%,抗.c1例占2.27%,抗-E3例占6.82%,抗-D1例占2.27%,抗-P12例4.5%。结论不规则抗体的筛检及鉴定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临床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前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申请输(备)血患者1639例进行输血前筛查。结果 1639例受血者中共检出3例抗体阳性,其中抗一D1例,抗E1例,抗一M1例,阳性率0.18%,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输血前在临床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66例协助配血患者,抗体由筛选细胞采用凝聚胺技术检测,抗体类型由谱细胞鉴定,交叉配血采用coombs实验。结果①抗体筛选结果阳性结果59例,其中男13例,女46例。女性30例有妊娠史,66例患者均有输血史。阴性7例。②抗体类型鉴定发现冷抗体18例,抗-D抗体29例,抗-c抗体5例,抗-E抗体4例,抗-c、抗-e抗体3例。⑤输血效果coombs实验选择相合血液,输注后效果良好。结论输血前做抗体筛查试验,检测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选择相合血液输注,避免迟发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反应发生,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5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在输血前未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并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输血前筛检。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占比,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常见的不规则抗体类型包括抗-E抗体、抗-e抗体、抗-C抗体、抗-c抗体、抗-D抗体,其中抗-C抗体患者1例、占比为1.33%(1/75),抗-e抗体患者2例、占比为2.67%(2/75),抗-E抗体患者4例、占比为5.33%(4/75),抗-c抗体患者2例、占比为2.67%(2/75),抗-D抗体患者3例、占比为4.00%(3/75)。观察组患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2例,女性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女性有妊娠史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无妊娠史患者,输血>2次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输血2次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助于提高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对2500例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 2 500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查中,出现有15例患者血清中含有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60%;其中男性0.12% (3/2 500)、女性0.48%(12/2 500),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的高于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x2=7.34,P<0.05);主要表现为抗C、抗D、抗E和抗M类型以及非特异性抗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3.3%、26.7%、20.0%、33.3%、6.7%.不规则抗体阳性输血者输血超敏反应发生率为100.0%,不规则抗体阴性输血者输血超敏反应发生率为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8,P <0.05).结论 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能够有效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输血,并能够有效的预防和降低输血超敏反应,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输血治疗患者,了解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并阳性患者的抗体筛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例的输血治疗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不规则抗体检验阳性的情况,其中抗-D患者1例,抗-M患者3例,抗-DC患者6例,且本次研究中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阳性率要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在输血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众多,在进行血液筛查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最终配血不合。在输血前的血液检测中,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是导致不配合的常见现象。有研究[1]对某医院输血科曾统计四年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129例阳性中发现同种抗体占大部分,以抗‐E较多,未发现抗‐G抗体。所以认为不规则抗体是引起临床疑难配血、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及血型鉴定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就检测中发现的1例女性老年血液病患者血清中抗G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进行报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652例拟进行纠正贫血治疗及手术备血的患者,将其血浆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73例(0.76%),其中男29例,女44例;女性患者中26例为孕妇,18例为非孕妇。采用谱细胞鉴定法对不规则抗体进行进一步鉴定,其中抗-D 13例,抗-C 9例,抗-c 6例,抗-E 17例,抗-e 3例,抗-Ce 5例,抗-Ec 10例,抗-Fya 2例,抗-K 2例,抗-Jka 2例,抗-Lea 2例,抗-M 2例。结论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检测出除ABO之外的血型抗体,能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等输血并发症,有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达到指导临床安全输血的目的。方法随机抽取需要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2150例,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对鉴定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50例输血前患者,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是0.651%。其中为男性患者(0.376%),9例为女性患者(0.829%)。在9例女性患者中,3例为非孕妇(0.594%),6例为孕妇(1.188%)。据调查结果表明,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男性高,且孕妇比非孕妇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患者实施不规则抗体的筛选有助于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等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检出情况,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收治并拟接受输血治疗的2 8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408例,女性1 438例.所有患者输血前均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筛查结果阳性者再进行抗体鉴定,统计相关结果并分析.结果 2 846例受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者共2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7.77%(221/2 846);其中女性受检者阳性率为10.78%(155/1 438),男性受检者阳性率为4.69%(66/1 408),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86,P<0.001);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或外伤史受检者阳性率为10.68%(173/1 620),无输血史、妊娠史和外伤史受检者阳性率为3.92%(48/1 226),前者阳性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44.58,P<0.001).不同年龄受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221例抗体筛查阳性受检者经抗体鉴定,同种异型抗体为168例,以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和Lewis血型系统为主,分别占比37.6%、22.2%和10.0%;非特异性抗体为53例,以自身抗体为主,占14.0%.结论 患者临床输血前血清中抗体分布存在一定特征,以Rh系统、MNS系统和Lewis系统为主,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效较少或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申请输血的各科室住院患者3279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申请输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所有3279例申请输血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1例,阳性率为0.34%。其中男3例(27.27%)、女8例(72.73%),有输血或妊娠既往史9例、无输血或妊娠既往史2例。结论微柱凝胶法应用到抗体筛查时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且省时省力,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微柱凝胶技术(MGT)在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拟输血治疗及手术备血的11556例患者,其中6688例为男性,4868例为女性,年龄为1d~83岁。对其血浆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检测五种标准抗血清结果完全相同。微柱凝胶法对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结果为86例(0.74%)阳性;凝聚胺法只提示62例(0.54%)为不规则抗体阳性。结论使用微柱凝胶法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选灵敏度好、结果精确、稳定性强等优点,能够充分避免ABO之外的抗体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输血中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意义。方法针对近期需要输血的1983例病例(2010年4月~2012年3月)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所有病例均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统计阳性率并行抗体分析。结果 5例病例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统计值0.25%(5/1983),2例(0.10%)表现为抗-E,1例(0.05%)表现为抗-cE,1例(0.05%)表现为抗-c,1例(0.05%)表现为抗-D。结论在输血中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能有效的减少溶血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输血中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064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采用微柱凝胶法免疫试验检测。结果 1064例标本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0.85%,其中男患者阳性3例,阳性率为0.64%,女性患者阳性6例,阳性率1.0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不规则抗体Rh系统为7例,MNSs系统1例,自身抗体1例。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是必要的,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朱奕  薛俭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596-2597
目的:探索单份与混合筛选细胞在检出率上的差别以及血浆代替血清进行抗体筛选的可行性。方法:用DIANA全自动血型仪对4857例患者血清和血浆标本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观察其结果;卣何差别。并用混合筛选细胞对阳性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其检出率。结果:受检患者中有8例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分别为孕妇3例,地中海贫血患者3例,血液病患者2例,总阳性率为0.16%。单份和混合筛选细胞,使用血清或血浆标本在检出率上无差别。结论:微柱凝胶检测不规则抗体能有效降低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混合筛选细胞可降低成本,使用血浆进行抗体筛选比血清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和凝聚胺法(MPT)在交叉配血中联合应用的价值,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MGT法对需要输血的9997例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者再取其标本用两种方法同时做交叉配血试验、直接抗人球试验(DAT)。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受血者均用两种方法做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在9997例交叉配血中,MGT法均未发生凝集反应有9866例占(98.7%),发生凝集反应有131例占(1.3%),主侧凝集10例,次侧凝集121例;不规则抗体10例。MPT法发生凝集反应110例,主侧凝集8例,次侧凝集102例;不规则抗体8例。DAT阳性63例。结论在交叉配血中,MGT法和MPT法联合应用更能准确地了解凝集的性质,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在不规则抗体筛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对4800份输血病人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并与不规则抗体阴性的供血者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结果: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其中交叉配血不合10例,相合5例。结论:锻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可应用于不规则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