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外周浅表静脉细小,给静脉穿刺及抢救治疗增加难度,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keter,CVC)因有减轻反复静脉穿刺所造成的痛苦,保持静脉管道持续通畅,便于临床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center,NICU)患儿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为CRBSI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240例留置有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s,UVC)和/或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患儿,其中单独留置UVC的有120例,留置UVC+PICC的也有120例,统计和分析240例患儿CRBSI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情况。结果:进行标本培养的240例患儿中,被确诊为CRBSI的27例(11.25%),总留置时间为4 696 d,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平均5.7例/1 000导管日;患儿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9株(占70.37%),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10株,革兰阴性菌8株(占29...  相似文献   

3.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具有痛苦小,安全、方便、留管时间长等优点.CVC拔管即使严格按照标准步骤来进行,仍然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较高.本文全面阐述中心静脉导管拔管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策略,主要目的是让临床大夫充分认识中心静脉导管拔管综合征的危害,尽可能的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临床以来,解决了临床治疗上的一些难题,与此同时,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一种创伤性的诊疗手段,与其相关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related infections,CVC-RI)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患者来源、不同留置部位、不同留置时间CVC-RI感染率的差异,提示临床根据实际情况,制  相似文献   

5.
王翠云  徐凤玲  朱瑞 《安徽医药》2015,19(12):2432-2434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预防效果,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4月1日—2014年6月30日(2季度)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了监测分析,提出了集束化ICU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模式,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并于2014年10月1日—2014年12月30日(4季度)落实实施该管理模式,比较集束化ICU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模式应用前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第4季度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26.47%)与第2季度(28.5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季度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4.37‰)与第2季度(5.10‰)相比,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执行依从性统计:第2季度总达标率显著低于第4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应用于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同时提高了护理人执行依从性,应推广使用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从而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总结归纳经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和置管后的护理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制定标准护理操作流程,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有8例发生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致拔管。结论加强穿刺技术的规范性、无菌隔离技术,减少侵入性操作。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最大限度的达到无菌性屏障,降低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安淑芬  张楠  郭楠  宋书田  周岊梧  白川盟 《河北医药》2010,32(17):2362-2363
目的探讨引起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21例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菌分布:革兰氏阳性球菌(12/21)〉革兰氏阴性杆菌(8/21)〉真菌(1/21)。药敏结果提示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敏感率7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效处理方式是拔除导管,早期经验用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陈萍  兰大华  张庆 《中国药业》2009,18(17):68-69
目的探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和纳米银创伤贴对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2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消毒后采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治疗组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创面后采用纳米银创伤贴覆盖穿刺点,观察两组患者敷料更换时间、发生局部皮肤反应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情况。结果透明敷料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明显高于纳米银创伤贴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纳米银创伤贴对化疗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多元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单一护理组给予普通护理,多元化护理组进行了多元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人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机制认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配合度;护理前后肾功能、心理状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结果多元化护理组满意人数、肾功能、心理状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机制认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配合度、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对比单一护理组有优势,P <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多元化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比较危重监护病房的440例使用普通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和420例使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抗感染组)各自的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86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中,发生感染为34例,其中对照组为:18例,抗感染组为6例。相关感染发生率抗感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2)。结论临床使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明显减少导管相关感染,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积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栾念旭  何大馨  纪霞 《河北医药》2007,29(2):145-145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主要用于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了解心脏功能.因为其直径纤细,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轻微,我们将其用于心包积液的穿刺和引流,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启用团队活动模式,提高临床上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安全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为提高PICC操作的安全性,自2008年9月起成立PICC小组,该团队成员主要负责全院住院患者的PICC置管的具体操作、相关置管会诊以及护理指导、培训和置管过程中对导管的维护。结果:该团队成立后,418例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105d(中位时间为32d),与成立前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立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43%(6/418),成立前的感染发生率为8.64%(14/1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小组成立及其团队的工作明显提高了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团队之间的协作还可以明显降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9例患者,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考核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时间选择慢于对照组(P<0.05),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实施品管圈,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延缓感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4.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IVAP)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及静脉导管两部分组成。在国外最初为解决某些患者不宜植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于1983年正式在欧洲市场推出。该输液装置在体内可保留10-20年,在治疗的间歇期,每个月只需维护1次,为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可靠的静脉通道。有资料显示[1],在我国植入输液港的患者,保留最长已达834天,未发生意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及化疗的病人提供了可靠的静脉通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避免了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一般静脉输液造成的外周血管硬化、栓塞及静脉炎,也有效防止了化疗时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药物外渗等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输液港由于是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不高。IVAP的感染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T)。近期,本科室诊治了1例IVAP导管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肿瘤化疗患者,现将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探讨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ICU接受治疗的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在48 h 以上患者988例。其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67例,感染率为6.78℅。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使用美国 Becton Dickinson 公司生产的 Bactec 9120血培养仪以及德国 Siemens 公司生产的 Microscan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观察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3株,占51.19℅。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44.05℅。真菌4株,占4.76℅。影响 ICU 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 =3.734,95℅CI =1.293~5.982),APACHE 评分(OR =1.157,95℅ CI =1.042~1.258),复数菌性(OR =7.352,95℅ CI =2.425~12.436),长期免疫抑制剂(OR =2.635,95℅ CI =1.946~3.892),消化道出血(OR =1.633,95℅ CI =1.246~2.201), ICU 住院时间(OR =1.534,95℅ CI =1.322~1.743),Lac 水平(OR =2.536,95℅ CI =2.135~4.35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临床上,年龄、APACHE 评分、复数菌性、长期免疫抑制剂、消化道出血、ICU 住院时间以及 Lac 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或称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管以它创伤小、便于维护、并发症少对ICU病人提供了一条抢救、治疗、监护的通路,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的方法忽略了2次及多次输液推药时注射帽内残留的空气。在治疗过程中,更换输液器或进行静脉推药时。中心静脉导管两端的注射帽与延长管内有较多死腔.如再次输液推药时,死腔由药物填充,而气体随药物进入静脉。血液与空气形成的泡沫可导致红细胞、血小板、脂滴和纤维蛋白丝在肺脉管系统中凝结。因此,如何防止气体形成,我们对两种封管方法进行了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庆明  赵立敏  王春玲  杨秀芬 《河北医药》2009,31(12):1516-1517
中心静脉导管(CVC)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被广泛用于危重病患者治疗与监测,导管相关性感染(CRI)也成为临床严重并发症。有研究发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发生率较高,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增加了医疗费用,并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ICU危重患者中CRI病原菌耐药情况,为控制CRI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为重症患者感染防止提供参考。方法将11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8例, A组实施常规护理, B组实施优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B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分别为13.8%及3.45%,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12.5±3.4)d及(16.5±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后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延长置管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两种不同输液途径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放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后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妇科收治的58例PICC置管后并发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各种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PICC置管后继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58例PICC后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6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53.62%,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7株(占39.1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和真菌5株(占7.25%);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唑林、苯唑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80.00%),对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