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涛  邵辉  董秋立  王忠明 《河北医药》2016,(22):3457-3459
目的:研究研究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8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 n =94)和比索洛尔组( n =93)。2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按照各自给药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心率、6 min步行试验,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6 min步行试验、LVEF、LVESD、LVEDD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比索洛尔组心率下降较卡维地洛组明显,而卡维地洛组LVEF改善优于比索洛尔组。2组患者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相似,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确诊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记录患者的一0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记录NYHA分级,检测患者B型脑钠肽(BNP)浓度,6min步行试验(6rainWT),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并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事件。结果曲美他嗪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F均有明显改善,6min聊距离明显延长,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治疗后LVEDD、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minWT距离明显延长,BNP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曲美他嗪组再入院率(5.0%)与对照组再人院率(1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及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4l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2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观察2组疗效、不良反应、LVEDD、LVESD、LVEF、心率、收缩压以及6min步行试验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P〈0.05);2组患者LVEDD、LVESD、LVE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纽患者心率明显下降,6rain步行实验、收缩压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心率、6rain步行实验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进行干预。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反映左心室功能与结构变化的指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LVEDD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LVESD、LVEDD与LVEF.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能够显著改善左室舒缩功能与心功能状态.有利于左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俊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94-2795
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16例心功能Ⅱ一Ⅲ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强心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舒张压及6rain步行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3.52%,高于对照组的78.70%(P〈O.01);两组治疗后患者的LVEDD、LVESD、LVEF、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6min步行试验的距离均有所改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卡维地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CRP、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明显改善(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CRP、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LVEF、LVED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RP、BNP水平,发挥抗感染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6rain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对武汉市第一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及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搏出量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前列地尔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张斌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3):403-40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BNP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卡维地洛组与常规治疗组BNP浓度均有下降,卡维地洛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BNP浓度由(256±45)ng/L降至(85±45)ng/L(P〈0.05),LVEF由(33.52±6.54)%升至(46.30±8.32)%(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卡维地洛可使CHF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降低,并能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剂加利尿剂。对患者进行4周的治疗观察。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脑钠肽(BNP)、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T)、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些指标能很好地反映、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心衰患者6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和卡维地洛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利尿药和扩血管药物治疗,卡维地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疗程8周。观察其临床效果并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F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卡维地洛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卡维地洛治疗组LVFF、LVEDD、LVES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可改善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①将14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组。②常规治疗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卡维地洛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口服。③随访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BNP(脑利钠肽)水平,测定心率、血压变化,检测6min步行试验。结果①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②治疗后卡维地洛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心率、血压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6min步行试验均有明显提高,但卡维地洛组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结论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卡维地洛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鹿邑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疗程均为4个月。两组均给予传统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卡维地洛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状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EF均较治疗前增加,LVEDD、LVESD缩小,6min步行距离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6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CHF具有较好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应用卡维地洛与螺内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常规治疗+卡维地洛+螺内酯)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压、心率、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并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6个月后血压、心率、6-MWT、LVEF、LVE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卡维地洛与螺内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汪周艳  周月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41-2043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80例CHF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40例)、比索洛尔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观察治疗前后心率(HR)、血压(BP)、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in walk)等指标.结果 卡维地洛组和比索洛尔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P>0.05);治疗后两组HR、SBP、DBP、LVEDD、LVESD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LVEF和6 min walk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 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明显减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徐冬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801-1803
目的探讨米力农辅助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和评价疗效。结果用药后两组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降低(t=5.31、5.92、4.61、4.22,均P〈0.05),每搏心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升高(t=7.22、4.78、8.78、4.56、4.11、4.05,均P〈0.05);观察组HR、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t=4.31、4.92,均P〈0.05),SV、LVEF及6min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t=4.31、4.92、4.11,均P〈0.05)。用药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较用药前显著下降(t=14.55,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7.12,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NT-proBNP水平无明显变化(t=1.03,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出现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结论小剂量、短期使用米力农可使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显著提高疗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功能分级变化,同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LVEF均增加,心功能分级均改善,尤以治疗组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EDV、ESV、SBP、DBP及HR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未观察到药物有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老年人(〉60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加螺内酯(治疗组)和不加螺内酯组(对照组)。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血钾、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肾功能。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6mill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213.4-21)mVS(165±15)m,OP〈0.05);血清K无明显增高(4.9±O.14)mmol/LVS(4.3±0.16)mmol/L,(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4s±6)mmvs(52±10)mm,(P〈0.05);治疗组病死率及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钾无明显增高,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与卡维地洛,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SDD均较治疗前下降, LVEF较前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DD、LVSDD、LVEF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9例,总有效率76.3%,观察组显效15例,总有效率94.7%;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功能,逆转左心室重塑,改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