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丙森 《中国肿瘤》2002,11(10):586-588
向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综合治疗可增加缓解率,特别是完全缓解率和延长缓解期。干扰素和维甲酸对半数以上患者有效;与放疗、化疗综合应用时无重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原发于皮肤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甚低,我院经病理学证实三例,报告如下。例1.男,32岁,患者于1980年8月腹部出现蚕豆大小暗红色皮疹,有痒感,在近20天内皮疹逐渐增大,数量增多,伴发热10天于同年9月13日入院。检查:T38.4℃,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腹软,肝肋下3cm,质软,脾(-),左下腹壁脐两侧分别有8×10cm,2×10cm,2×4cm暗红色斑块,压之不痛。皮肤活检:符合蕈样肉芽肿。实验室检查:Hb88g/L,WBC2.2×10~9/L,分类正常,BPC33×10~9/L,SGPT89u,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丙森 《肿瘤》2003,23(3):256-257
1980年早期,重组干扰素(interferon,IFN)经Ⅰ期临床试验后即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CTCL)[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和Sezary综合征(Sezary’s syndrome,SS)]。已证明IFN治疗CTCL有效,其缓解率常接近单药化学治疗的缓解率(62%),但采用低剂量时,毒性较小。另外,经IFN治疗的  相似文献   

4.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1994年纳入欧美淋巴瘤分类之中的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subcutanouspanniculiticTcellymphoma,SPTCL)(1)罕见,在我院1965年3月至1998年3月收治的16例皮肤淋巴网状组织肿瘤的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性数据分析,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在中国的发病情况。方法:通过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淋巴瘤和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情况研究文献,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纳入并统计其中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经过汇总整理与《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 002例分析》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篇文献,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共计16 885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皮肤T细胞淋巴瘤从1993年到2017年发病率约为0.69/105,与《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 002例分析》中的结果一致,与国外文献报道中美国皮肤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0.64/105也基本一致。结论:皮肤T细胞淋巴瘤在中国和有关国家都是发病率很低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WHO定义的罕见病。  相似文献   

6.
皮肤T细胞淋巴瘤误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T细胞淋巴瘤误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张惠荣副主任医师李晓芸,刘昕彤呼和浩特铁路中心医院(010010)患者男,62岁,以躯干部“瘀斑”4个月于1993年12月8日入院。无明显诱因胸背部反复出现“瘀点”、“瘀斑”,紫红色,略高出皮肤,压不退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ACOP方案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疗效。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7例患者均接受2-4疗程化疗。PYM5mg/m^2,d15.22;ADM20mg/3^2,d1.8;CTX0.4/m^2,d1.8;VCR1.4mg/m^2,d1.8;Pred30mg//m^2,d15-22。四周重复,化疗同时,皮损处涂抹盐酸氮芥溶液,每日1次。对2例暴发型患者,化疗达CR后行自体骨髓移植术(ABMT)。结果:CR8例,PR6例,NC2例,PD1例。有效率82.35。生存时间最长12年。结论:BACOP方案是治疗CTCL较好方案之一。对于高恶性CTCL,亦可考虑行ABMT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6 7岁。因皮肤弥漫性红斑、瘙痒 2年 ,近期加重而入院。患者约 2年前开始于双小腿皮肤出现片状红斑 ,呈散在分布 ,逐渐蔓延、融合 ,瘙痒明显。曾先后以神经性皮炎、银屑病及脂溢性红皮病等诊治 ,均未见明显疗效。皮损最终蔓延至周身 ,并伴脱发、乏力、心慌、消瘦。约 2 0d前食鱼 (量较多 )后皮肤瘙痒加重 ,更加潮红 ,脱屑增加。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否认药物过敏史。其工作中长期接触化纤类物品。查体 :体温 37.7℃ ,血压 15 0 / 83mmHg ,右颈部、双腋下及双侧腹股沟可及多个红枣及鸟卵大小淋巴结 ,质韧 ,活动度好。肝剑突下 5c…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阐述原发性皮肤侵袭性亲表皮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性皮肤侵袭性亲表皮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进一步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中年男性患者,因四肢、躯干反复发作渗出性斑丘疹1年余就诊,经皮肤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T细胞基因重排、PET-CT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皮肤侵袭性亲表皮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T2N0M0Ⅰ期.经过鸦胆子油乳联合GDP方案化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估达完全缓解,仍在继续治疗、随访中.结论 原发性皮肤侵袭性亲表皮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早期诊断困难,病理组织检查联合T细胞基因重排可确诊.为避免误诊,应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对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皮损要及早行病灶活组织检查,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时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阐述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12(IL—12)]、免疫核素(^131I—T101)、免疫毒素IL—2—融合毒素(DAB389-IL2)]、单克隆抗体抗CD5(T101)和某些新的局部免疫调节剂(如CTLA4—1g、LFA-tip、BCX—34)、维甲酸类药物如targretin、panretin与光效应药物如hypercin或δ—ALA试治皮肤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1.
张雅洁  刘奕生  王广才 《肿瘤》2000,20(2):108-110
目的 IBL样T淋巴瘤属高度恶性肿瘤,由于其细胞成份的多样笥,病理组织学上很易误诊为良性病变。现将9例报告如下。方法 全部病例做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结果 组织学上最显著的特征是血管旁胞浆淡染透明的透明细胞显著增生,2例呈现弥漫增生,7例呈现小灶状增生。小至中等大的异型核细胞散在于小灶状增生的透明细胞周围。  相似文献   

12.
小鼠淋巴瘤细胞突变试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小鼠淋巴瘤细胞突变试验(简称小鼠淋巴瘤试验或MLA)是国际上较常应用的遗传毒性试验常规方法,有关该试验方面的报道在国内不常见,本文对该试验方法作了较为具体介绍,仅围绕该试验的96孔板法(microwell or microtitre)展开论述,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极谱分析动态观察恶性淋巴瘤患者化学治疗前后极谱变化。6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极谱分析阳性率83.6%。治疗后治疗有效临床部分缓解者阳性率仅15.9%,完全缓解者阳性率0.0%,无效者阳性率高达92.3%。上述结果说明血清极谱分析用于恶性淋巴瘤患者疗效及病情变化观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EULTRASTRUCTURALSTUDYOFNON-HODGKIN'SLYMPHOMACELL,CHRONICLYMPHOCYTICANDHAIRYCELLLEUKEMIAGuiWei;归薇ZhangQiaohua;张巧花ZhengYuping...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我科自1978年开展大剂量氨甲喋呤及甲酰回氢叶酸钙解救(HDTX—CFR)疗法以来,对10例骨肉瘤病人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全组均采用HDMTX—CFR—VCR—ADM/CTX联合化疗,对7例共12疗程进行了MTX血药浓度监测。10例中有8例无病生存,无病中数生存期为56个月(43~99个月)2例手术后11、12个月死于肺转移。该方案毒性反应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16.
17.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IPB)检测方法及与临床分期和疗效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21例外周血形态学,检查ML患者IPB。结果1.21例ML患者外周血标本,IgH阳性率52.4%(11/21),TCRγ阳性率42.9%(9/21),双阳性率(IgH和TCRγ均阳性)33.3%(7/21)。IPB检出率为61.9%(13/21);2例霍奇金氏病(HD)和10例非淋巴系肿瘤外周血IPB均阴性;2.Ⅲ、Ⅳ期ML患者IPB检出率显著高于Ⅱ期(P<0.05),初诊未治及复发患者也显著高于部分或完全缓解患者(P<0.05)。结论PCR方法检测IPB有助于估价ML患者克隆起源、病情、疗效,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检测62例NHL中的凋亡细胞及增殖细胞的密度。结果随着NHL恶性程度的增高,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与此相反,中度恶性组及高度恶性组的增殖细胞数量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结论NHL患者不仅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而且还出现较多的凋亡细胞,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细胞增殖占优势,而凋亡受抑较严重,由此导致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介入化疗在阴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玉勤  张国玲  孙敏 《肿瘤》2001,21(5):384-385
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在阴道原发性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对14例中晚期阴道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施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介入化疗,上皮性肿瘤和肉瘤灌注顺铂(DP-)80mg、表阿霉素(E-ADM)70mg,黑色素瘤加用氮烯咪胺(DTIC)800mg。间隔2周重复,每例患者化疗2-4次。介入治疗前及介入治疗后10-14天行妇科检查,辅以B超或CT检查,以评定治疗效果,根据病灶消退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手术或放射治疗。结果 介入化疗后CR2例,PR9例,3例肿瘤缩小在50%以下,有效率(CR+PR)为78.6%。介入化疗后,5例行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切缘未见肿瘤残留;7例行补充放疗,除1例介入治疗后无效行放疗有肿瘤残留外,其余6例放疗后肿瘤残留;7例行补充放疗,除1例介入治疗后无效行放疗有肿瘤残留外,其余6例放疗后肿瘤完全消退。结论 介入插管化疗对中晚期阴道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轻,为手术或放疗创造了条件,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immunophenotyping lymphomas with a panel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 to various lymphoid antigens was assessed by studying 47 cases of diffuse large cell lymphoma. Cell suspensions were analysed by flow cytometry after labelling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hirty-eight cases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of B cell and nine of T cell phenotype. Un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survival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patients expressing higher levels of HLA-DR (p=0·01) and normal levels of CD8 (p=0·04) but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y of the other antigens.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possible value of HLA-DR in determin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cell lymph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