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性疾病,其变应性炎症与多种免疫细胞有关,包括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1]。其中嗜酸粒细胞及其所释放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以及与嗜酸粒细胞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的ECP和IL-5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  相似文献   

2.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是嗜酸粒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它反映了嗜酸粒细胞的活化程度,参与了多种变态反应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我们检测了42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ECP水平,旨在探讨其临床意...  相似文献   

3.
哮喘患者血T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活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哮喘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和Eo 的激活程度。方法 选择血清白细胞介素(IL)- 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2R)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作为其活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30 例哮喘患者中22 例血清IL-5 浓度在35 ng/L以上,正常对照组均在35 ng/L以下( P<0-05);SIL- 2R浓度哮喘组为268-5 ±73-7 U/ml 较正常人138-5±55-3 U/ml 为高(P<0-01);而ECP浓度哮喘组14-4±11-8 μg/L也高于正常人5-6 ±4-8μg/L( P< 0-01) ,且血清IL- 5、SIL- 2R 浓度与其血清ECP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 0-53 、0-46,P< 0-05) 而与FEV1 % 呈显著负相关(r= -0-52、- 0-42,P<0-05)。结论 哮喘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和Eo 激活;血清IL-5、SIL-2R和ECP浓度可作为反映哮喘气道炎症消长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支气管哮喘启动机制和炎症机制的关系 ,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支气管哮喘 76例患者进行Phar macia变应原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的测定 ,对其相互关系、临床意义和发病机制进一步作出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 76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的诊断和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1] ,男 42例 ,女 34例 ,年龄 33± 8岁 ,排除过敏性结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慢性荨麻疹症和药物过敏史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测试前三周内未用皮质激素 ,2 4小时内未用长效 β2 …  相似文献   

5.
胡桂英  姜恒丽 《临床荟萃》2001,16(16):765-766
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 (哮喘 )的重要特征 ,嗜酸粒细胞 (EOS)在哮喘气道炎症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 5 (IL 5 )对EOS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从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1 IL 5的生物学特征1.1 IL 5的结构 IL 5是一种异二聚体糖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 2 5 0 0 0~ 40 0 0 0。鼠IL 5 (mIL 5 )由 113氨基酸组成 ,而人IL 5 (hIL 5 )由 115个氨基酸组成 ,两者在DNA水平有 77%的同源性 ,蛋白质水平有 70 %的同源性。人 /鼠IL 5的功能分析显示 ,hIL 5的最后 3 6个氨基酸残基可由mIL 5的氨基…  相似文献   

6.
发作期哮喘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是以活化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管非特异性炎症。一些学者认为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反映了嗜酸粒细胞的活化程度,可以判定哮喘炎症的程度及预后,直接监测和指导抗炎治疗[1,2]。我们测定了发作期哮喘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 临床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35例,男16,女19例,21~86岁,健康体检者110名,男62、女48名,21~60岁。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给以倍他米松200~500μg/d喷吸,部分患者静脉输液中加用氢可的松或口服强的松,同时给…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Th2优势免疫为特征的气道过敏性疾病,其中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哮喘三个主要的临床特征。Dupilumab是抗IL-4受体α亚基(IL-4Rα)的单抗,能抑制IL-4Rα与IL-4和IL-13结合并阻断其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从而抑制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就Dupilumab治疗嗜酸粒细胞增高的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徐辉  罗炎杰 《急诊医学》2000,9(3):165-167
目的 探讨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5(IL-5)和喘发病的关系,并评价诱导痰在哮喘研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液,以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对哮喘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组,健康组血清和诱导痰中ECP、IL-5水平进行同步检测并测定肺功能(FEV1/FVC)。结果 大部分患者(96%)能耐受诱导痰检查。哮喘组急性期血清和诱导痰中不仅ECP及IL-5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升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是以活化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管非特异性炎症.一些学者认为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反映了嗜酸粒细胞的活化程度,可以判定哮喘炎症的程度及预后,直接监测和指导抗炎治疗[1,2].我们测定了发作期哮喘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倪莲娣  朱月芬 《检验医学》2001,16(6):384-384
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异常增多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肺炎等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近年来,由于肺吸虫病的明显升高,对入院患者作周围血涂片分类计数嗜酸粒细胞,为临床诊断肺吸虫病提供了有力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报道4 792例肺部疾病住院患者血常规分析中,76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肺部疾病分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病期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和白细胞介素 5 (IL 5 )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 40例哮喘发作组、2 5例缓解组和 15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ECP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IL 5水平。结果 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浓度 [(10 .2 1± 1.9) μg/L]与正常对照组 [(1.94± 0 .5 ) 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缓解组 [(2 .2 3± 0 .45 ) 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哮喘发作组、缓解组血清中IL 5水平分别 [(90 .0 2± 2 .4)ng/L、(2 5 .96± 1.7)ng/L]与正常对照组 [(9.94± 1.2 )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ECP和IL 5是参与哮喘发作过程的重要炎症介质 ,是判断哮喘变应性炎症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肺功能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5(IL-25)浓度的影响,为辛伐他汀治疗哮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OVA)诱导小鼠哮喘模型。肺功能仪器检测小鼠肺功能指标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细胞计数血中嗜酸粒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25浓度。结果哮喘组小鼠肺功能用力最大流速(PEF)、第0.4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4/FV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上述指标则低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嗜酸粒细胞总数及IL-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上述指标则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嗜酸粒细胞及IL-25等炎性因子生成,改善哮喘肺功能,缓解哮喘临床症状,对治疗哮喘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哮喘患者血中嗜酸粒细胞IL—4及IL—5的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与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有关。本文对38例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血中嗜酸粒细胞、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进行检测,并以18名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哮喘患者血中Eos计数显著高于对照(0.49×10/L±0.25×10 /L vs 0.17×10 /L±0.11×10 /L)(P<0.01)。血浆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52.3±27.2ng/Lvs5.9±6.4ng/L)(P<0.01),血浆IL-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47.4±16.7ng/Lvs16.1±7.6ng/L)(p<0.01)。提示嗜酸粒细胞数、血浆IL-4和IL-5水平的观察有助于临床评估哮喘病情和指导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0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MP的阳性率、Ig E水平及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的量。结果实验组患儿的MP的阳性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年龄越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MP的阳性率越高;MP阳性患儿的Ig E水平及嗜酸粒细胞的量均明显高于MP阴性患儿。结论 MP感染是导致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一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季正华  郁昕 《检验医学》2003,18(6):384-38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病期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5(IL-5)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40例哮喘发作组、25例缓解组和15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ECP,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5水平.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浓度[(10.21±1.9)μg/L]与正常对照组[(1.94±0.5)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缓解组[(2.23±0.45)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哮喘发作组、缓解组血清中IL-5水平分别[(90.02±2.4)ng/L、(25.96±1.7)ng/L]与正常对照组[(9.94±1.2)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ECP和IL-5是参与哮喘发作过程的重要炎症介质,是判断哮喘变应性炎症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异常增多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肺炎等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近年来 ,由于肺吸虫病的明显升高 ,对入院患者作周围血涂片分类计数嗜酸粒细胞 ,为临床诊断肺吸虫病提供了有力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报道 4792例肺部疾病住院患者血常规分析中 ,76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肺部疾病分布。一、材料与方法1 .观察对象 本院 4792例肺部疾病患者。2 .方法 入院患者第 1次作血像分析 ,周围血涂片 ,用瑞特染色后 ,显微镜油镜进行分类计数 ,凡嗜酸粒细胞高于 1 0 %以上者 ,再依疾病种类进行分析讨论。二、结果和讨论4792例入院患者中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情况和激素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对 30例急性发作期、激素治疗后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30例健康人 ,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 ,激素治疗后的缓解期和健康人组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是 (3.5 0± 1.5 9) %、(5 .5 3± 2 .2 2 ) %和 (6 .90± 3.2 7) %。 3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着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异常 ,经激素治疗后可改善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是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主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哮喘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对24例哮喘患儿发作期与经吸入类固醇药物治疗后缓解期的病儿以及19例健康儿童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进行监测,结果哮喘患儿血清ECP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并且发作期哮喘患儿经用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后血清ECP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表明血清ECP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哮喘病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