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PU)患儿对Hp清除率、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PU合并Hp感染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Hp清除率,记录2组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胃肠激素[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肾上腺髓质素(AM)、生长抑素(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功能[CD3+、CD4+、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治疗后,观察组的Hp清除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观察组的上腹疼痛、反酸、腹胀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GAS、MTL、A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  相似文献   

2.
胃癌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窦粘膜胃肠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及消化性溃疡(PU)患者胃窦粘膜胃肠激素变化的意义.方法内镜及活检确诊的浅表性胃炎(CSG)10例,胃溃疡(GU)15例,十二指肠溃疡(DU)12例,胃癌(GC)6例.胃镜下取胃窦粘膜,用RIA法测定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P物质(SP)的含量,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胃窦粘膜SS含量在GU,DU,CSG,GC组分别为251pg/mg±194pg/mg(以下同),470±179,532±211及1293±523。其中GU组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GC时则显著升高(P<001).SP含量在DU组显著降低,与GU,CSG,GC比较分别为479±157vs765±415,789±390及801±346,P<005;GC患者Gas水平显著高于CSG组,为4645±2944,vs2768±1572,P<001.结论胃粘膜中Gas,SS,SP含量的变化可能在PU及胃癌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各年龄段消化性溃疡 (PU)发病机制的特点。方法 :对不同年龄的 PU患者通过尿素酶和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Hp)及血清与胃液中胃泌素 (GAS)、表皮生长因子 (EGF)、内皮素 - 1(ET- 1)的水平。结果 :溃疡组与胃炎组相比 ,餐后血清 GAS水平增高 ,血清及胃液 EGF水平下降 (P<0 .0 5 ) ;Hp阳性组与 Hp阴性组相比 ,餐后血清 GAS水平增高 ,而血清及胃液 EGF水平下降 (P<0 .0 5 ) ;不同年龄组 PU(从低到高 )相比 ,空腹血清 GAS水平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 (P<0 .0 5 ) ,餐后血清 GAS水平均增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血清及胃液 EGF水平均降低 (P<0 .0 5 ) ,血清 ET- 1水平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 (P<0 .0 5 )。结论 :在不同年龄阶段 ,与 PU的发病机制有关的血清 GAS、EGF、ET- 1及 Hp感染等因素存在相似作用 ,但有程度上的差别 ,这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分型及消化性溃疡与胃Hp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慢性胃炎分型及消化性溃疡与胃Hp感染的关系王玲Subjectheadingsgastritis/microbiology;stomachulcer/microbiology;duodenalulcer/microbiology;Helicobact...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CG)及消化性溃疡(PU)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T)及P物质(SP)均和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如胃酸分泌,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胃肠道运动及胃肠粘膜血管舒缩相当密切。Hp感染引起的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胃肠激素和Hp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PU)及其常见并发症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收集60岁以上老年消化性溃疡病(PUD)连续住院患者784例为研究组,再根据有无并发出血将研究组分为出血亚组(416例)与非出血亚组(368例);选同期住院的60岁及以上老年慢性胃炎患者261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明确诊断,并进行Hp快速尿素酶试验,统计患者NSAIDs的服用情况。结果①研究组服用NSAIDs的百分率及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出血亚组服NSAIDs者的Hp阳性率(22.6%)低于未服NSAIDs者(73.8%)(P<0.05);③非出血亚组服NSAIDs者的Hp阳性率(30.0%)低于未服NSAIDs者(82.0%)(P<0.05);④研究组出血亚组中无论胃溃疡(GU)还是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服用NSAIDs百分率均高于非出血亚组(P<0.05);出血亚组中GU患者Hp感染率(62%)比非出血组(82.5%)明显降低(P<0.05),而出血亚组中DU患者Hp感染率(66.7%)与非出血组(70.6%)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①老年人PUD的发病与Hp感染及服用NSAIDs密切相关,②服用NSAIDs可以增加老年PUD出血的危险性,而Hp感染并不增加老年PUD出血的危险性。③老年人PUD(不论出血和非出血)服NSAIDs者Hp感染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80例为观察组,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1组,6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比较各组HP感染率、观察组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HP感染率以及观察组和对照1组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患者HP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2组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44.4%(80/180)和49.3%(296/600),均低于对照1组的77.7%(10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00、34.638,P0.001)。观察组中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37.2%(29/78)、45.0%(27/60)和57.1%(2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2,P=0.284)。观察组初发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为64.5%(40/62),复发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为70.4%(3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9,P=0.503);胃溃疡患者HP感染率为58.7%(27/46),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感染率为72.9%(52/70),分别低于对照1组患者的68.6%(35/51)和83.5%(66/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336、0.610,P值分别为1.415、0.087)。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低于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并非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患者胃肠激素GAS、SS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进行胃窦部黏膜的H.pylori检查和GAS与SS浓度测定。将结果输入SPSS 20.0软件,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H.pylori检出率相比,糖尿病组无明显差异(P0.05);胃轻瘫组与DGP组差异显著,均高于正常组(P0.007)。DGP组H.pylori(+)患者GAS浓度明显高于H.pylori(-)患者,SS浓度明显低于H.pylori(-)患者,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ylori感染是胃轻瘫与糖尿病性胃轻瘫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DGP组H.pylori(+)患者GAS浓度明显高于H.pylori(-)患者,SS浓度明显低于H.pylori(-)患者。H.pylori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病变,可能是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马兴刚  吕胜祥 《山东医药》2008,48(34):26-26
幽门螺杆菌(HP),特别是产毒素型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空泡毒素(CagA/VacA)阳性的HP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以2007年3月~12月在我院消化科就诊的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5年7月~1991年2月对139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并对门脉高压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均为住院及门诊患者,平均年龄48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B超及化验检查全部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36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本文所用胃镜为日本Olympus GIF—P10型。胃镜先端进入距门齿16cm开始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粘膜变化,术毕尽可能将胃内气体吸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按Palmer分轻、中、重三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变化的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检测4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及Hp感染的变化,并以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胃泌素的变化为对照,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为159.3±42.1ng/L,对照组为96.8±32.4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ild-Pugh分级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以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不同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价值.方法:2组患者均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改为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88.37%,且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成为特殊的易感人群。及时总结病原菌与耐药性变迁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本文报告我院2001年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体液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  相似文献   

14.
O'Connor 及其同事提出,某些患者胃溃疡的发生可能与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引起胃粘膜损伤有关.而在 CP 阴性的患者,十二指肠-胃返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因为这些患者的胃活验标本显示返流性胃炎的计分更高.针对某些伴有胆汁返流的病例,他们所提出的返流性胃炎的概念有一定的价值,其根据是胃内胆酸浓度增高,并结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如小凹增生而无炎性细胞浸润。但这是总结了一组含相当数量的胃部分切除患者的检查结果而提出的观点。对胃部分切除患者,除单纯的胆汁返流外,其他因素,如无胃窦粘膜所分泌的胃泌素的营养作用和胃酸分泌减少也可影响胃粘膜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及糜烂性胃炎与前列腺素、血栓素及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技术,测定消化性溃疡(n=53)、糜烂性胃炎(n=55)患者及正常人(n=54)血浆中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栓素(TXB2)的含量,并胃粘膜活检组织学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结果溃疡组及糜烂性胃炎组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1α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6ketoPGF1α的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中Hp(+)与Hp(-)之间的6ketoPGF1α,TXB2的含量及TXB2/6ketoPGF1α的比值均无差异(P>005).结论TXA2与PGI2失衡可能与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而Hp的存在对前列腺素的含量无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并对根除效果进行分析,以降低Hp感染率。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在该院收治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将其中4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Hp感染率,并在实施相应的常规治疗后对比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6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5%;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高,在治疗后Hp根治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上应该根据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其与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总结和分析2002--2012年住我院的部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73例)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住院的部分乙肝肝硬化患者(205例)、丙肝肝硬化患者(104例)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121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好发年龄段为40。59岁(68.36%),尤其以40。49岁发病率最高,达到43.43%。与其他3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相比,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男性占绝大多数(9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和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AST/ALT比值、TBIL和GGT/ALP比值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与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相比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应对酒精性肝硬化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19.
近廿年来,放射学及内窥镜技术均有了飞跃发展,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本文就两种技术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钡餐检查普通钡餐检查对癌及溃疡的诊断正确率为51~78(平均65.5)%。X线双重造影技术较普通钡餐为优,诊断正确率为77~98.5(平均84.6)%。其假阴性率亦较低,为1.5~7(平均2.3)%。Stevenson等强调普通钡餐的应用价值,提倡与X线双重造影联合应用。并称为“双相钡餐”,其诊断正确率为88~90%。  相似文献   

20.
我们将1986~1990年经胃镜、病理证实的52例老年(>60岁)消化性溃疡作一对比分析,以探讨其各自特点及临床意义。1.资料分析:老年组(男38例,女14例,平均72岁)病程<1年者占28.84%,1~5年为38.46%,>5年为32.6%;青年组(男33例,女5例,平均24岁)则分别为47.36%、47.36%、5.26%。主要对比以下三项:①主要临床表现:老年组及青年组的腹痛分别为15.38%、68.42%;腹胀为34.61%、0%;纳差为53.04,2.63%;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