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1975年,Fontaine等[1]首次提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概念。根据预激综合征时折返环路前传支与逆传支的不同,将预激折返性心动过速分成顺向型和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逆向型AVRT以旁道为前传支,以房室结和正常房室传导系统或另外的旁道为逆传支,折返连续发生时形成预激性心动过速,属于宽QRS波心动过速中的少见类型。逆向  相似文献   

2.
Coumel定律(35)     
Coumel定律由法国著名心脏电生理学家Coumel于1973年首次提出而得名。[定义]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  相似文献   

3.
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室上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与折返原理有关。其折返环路多位于房室之间,既包括心房,也包括心室。因此,称之为房室反复(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为宜。一、AVRT分型及发生机理按房室旁路的部位和预激的方向,AVRT可分为以下类型: 1.顺向型:是指房室交界区呈顺向传导,房室旁路呈逆向传导的AVRT。其折返环路为: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房室旁路→心房。据电生理研究,房室旁路不存在递减性传导,其顺向性传导速度较快,有效不应期较长。反之,房室结呈递减  相似文献   

4.
预激综合征患者不论旁道位于左侧还是右侧,常可发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中,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为房室间的前传支,旁道为房室间的逆传支,心房和心室都是折返环的必需成分。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心室除极顺序正常,QRS波时限<0.11s,属于窄QRS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的RR间期为下述两个间期之和:①AV间期(PR间期):从P波开始到R波开始,代表房内传导时间、房室结传导时间、希浦系传导时间三者之和,称为房室前向传导时  相似文献   

5.
旁道与房室结、希-浦纤维均为房室间径路,只是前者属异常,后者正常而已.如冲动在两条以上的多房室径路间进行连续折返,就会形成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AVRT按其是否经希-浦纤维或旁道下传又有顺向、逆向之分.折返环路的下传支为房室结、希-浦纤维者称顺向型,QRS波呈室上性型,此型占大多数;如折返环路的下传支是旁道则称逆向型,其QRS波宽大畸形,具预激征特征.AVNRT如经旁道向心室传导冲动,便称为旁观者下传,此旁道成了旁观者,QRS波亦有预激特征.  相似文献   

6.
Coumel定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Coumel定律Coumel定律又称Coumel-Slama定律,由Coumel于1973年首先提出而得名。Coumel定律认为:1.预激综合征病人不论旁道位于左侧还是右侧,常发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折返路径中房室结传导为前传支,...  相似文献   

7.
房室旁路或房室结双径路均可引起折返性心动过速,而两者并存且引起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典型心电图表现较少见到。现报道1例,其动态心电图显示:显性预激综合征,由房性早搏诱发和终止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在其发生过程中分别经房室结快慢径路下传造成两种明显的频率变化。这是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8.
隐匿性房室旁路是指仅仅具有逆向传导功能的房室旁路,参与产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电生理特点及消融治疗国内亦有报道[1].显性旁道因其前向传导在窦律下即可显示心室预激,但有部分间歇性房室旁路的前向传导表现为间歇性,当不显示前向传导时心电图完全正常[2,3].现报道2例隐匿性房室旁路治疗成功后再次出现显性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是预激综合征旁路参与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本组通过分析经成功射频消融证实为左侧或右侧游离壁显性房室旁路的59例患者的电生理检查结果,探讨两侧游离壁显性房室旁路OAVRT诱发率的差异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8岁,术前诊断B型预激综合征并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射频消融阻断右侧游离壁显性旁道后,发作另外一种频率较慢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呈无休止性,电生理特性和射频消融证实右侧游离壁尚存一条隐匿性慢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1.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0%。是房室之间存在异常传导通路—旁路引发。窦性心律时,激动经房室结和旁路同时下传激动心室,形成室性融合波,体表心电图出现预激综合征特有的心电图改变:①PR间期<0.12s;②QRS波增宽>10s;③有δ波;④继发性ST-T改变;⑤不合并束支阻滞时,QT间期正常。隐匿性旁路只有逆传功能而无前传功能,激动只能经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表现为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正常,心动过速发作符合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征。一、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种类与机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分成:①顺向型房室折返性…  相似文献   

12.
房室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为房室旁道参与折返形成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双径路折返引起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两者均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频率又比较接近,有时较难鉴别。尤其隐匿性房室旁道合并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者,因窦性心律时无心室预激表现,  相似文献   

13.
预激旁道引发的室上速,当心率太快时可合并右束支或左束支功能性阻滞,使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变为宽QRS波心动过速,QRS波时限≥l20ms,同时,心动过速时的RR间期值可以随之改变,也可能无变化。1973年,法国心电图与电生理专家Coumel提出,应用体表心电图结合心动周期值的变化可确定预激旁道位于左侧或右侧。判断常根据患者合并与不合并束支阻滞时,两种心动过速心动周期值的变化,当心动过速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左图),且心动周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14.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心血管病常见的重症和急症,其中,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较少见。AVRT折返环路是以旁路为前传支、以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为逆传,或由一支旁路下传,另一支旁路逆传;其心室激动的模式与真正的室性心动过速几乎无差别。通过回顾性分析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前后的心电图变化,明确AVRT的诊断需与室性心动过速区分开,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心电图医师需熟悉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在了解病史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及时地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征解2:答案     
征解2答案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预激右侧旁道形成房室顺向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本例诊断要点①室上速的诊断:本图心动过速发作初为宽QRS波  相似文献   

16.
对预激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也同样可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本图为室早诱发心动过速过程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7.
预激综合征患者可反复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QRS综合波常狭窄,反映系通过正常房室通路顺行传导和异常结外旁路逆行传导的环行运动。引起这种心动过速的原因是心房冲动在异常旁路中阻滞而经过正常通路顺行传导,或由于心室冲动在正常通路中阻滞而经过异常旁路逆行传导。为何部分预激综合征患者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另部分则无,尚不清楚。本文测定正常和异常通路的顺行和逆行传导特性,比较能诱发和不能诱发房室折返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二组病人,以研究预激综合征患者出现房室折返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决定因素。方法:电生理研究包括用递增心房起搏和心房额外刺激方法以评价顺行传导以及用递增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和终止预激综合征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价值.方法对3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行食管心房调搏程控刺激.结果经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典型预激综合征A型与B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典型预激综合征与詹姆斯型预激综合征差异则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心房刺激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键因素是旁道有效不应期大于房室交接区有效不应期.结论典型预激综合征的类型对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无明显影响;诱发的关键因素是旁道有效不应期大于房室交接区有效不应期;猝发法是终止发作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转复成功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5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5年就诊。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图1)示:R-R间距规则,QRS形态正常,逆行P-波在QRS波之后,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V1导联直立,R-P-间期&gt;0.07s,频率167次/分。心电图诊断: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图1顺向型房室折返讨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系激动从房室正道下传,从房室旁道逆传,即激动从心房→房室结→希-浦系统→心室→房室旁道→心房顺序的折返环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有左侧前传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体表心电图无典型预激表现患者所占的比例,并分析造成预激图形不明显的原因,以在定位旁路时借鉴.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入院的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左侧前传旁路的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术前V1导联QRS波群非主波向上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