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疚病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参数的优化,以达最佳下肢血管成像。方法搜集了46例双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造影剂用量按1.5ml/kg体重、沣射速率2.5ml/s为一组23例,2ml/kg体重,注射速率3ml/s为二组23例。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 Bolus,层厚3mm。数据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实时二维(Real time 3D)度容积显示(VR3D)等。一、二组图像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阅片。结果第一组图像对病灶品示不如第二组图像清楚。结论CTA下肢动脉造影用对比剂2ml/kg体重,注射速率3ml/s是一种较好的下肢血管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最佳值,最佳肺动脉血管成像。方法收集了45例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造影剂用量按1.5ml/kg,注射速率3ml/sec。扫描延迟时间用Bolus Tracking第一组20例;test Bolus为二组15例;常规计算时间为一组10例。准直器宽度2.5mm,层厚3mm。数据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3D)等常规方法。一、二、三组图像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阅片。结果第一组20例中19例和第二组15例图像肺动脉均清晰显示。第三组10例中4例图像模糊,第三组与第一、二组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结论肺动脉栓塞CTA血管造影中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 Bolus和Bolus Tracking较优,常规计算时间延迟图像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头颈部血管病变血管成像的阳性病例。采用Philips Helical 64排螺旋CT扫描,造影剂量60-70ml,注射速率5ml/s,扫描延迟时间15s~22s,在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MPR等。结果:74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12例,一侧椎动脉狭窄13例,双侧椎动脉狭窄12例,颈内动脉畸形6例,海绵窦瘘3例,颅内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5例。血管成像对于病变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固定延迟时间肝动脉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可能性,优选其最佳成像方法及16层螺旋CT肝动脉CTA最佳延迟时间。方法 选取上腹部强化患者380例,按照不同延迟时间(20 s、25 s、30 s)、注射流率(3.0 ml/s、3.5 ml/s)、重建层厚(0.75 mm、2 mm)和扫描方法(固定延迟时间与自动触发技术)随机分为6组,分析肝动脉显示情况。结果 16层螺旋CT肝动脉MSCTA最佳延迟时间25 s。0.75 mm和2 mm重建层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ml/s组与3.5 ml/s组以及固定延迟时间与自动触发技术肝动脉显示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定延迟时间肝动脉MSCTA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 4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处理及重建处理。结果 VR法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重建时,370mgI/ml浓度对比剂效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mgI/ml浓度对比剂的使用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节约资源;采用5ml/s的注射速率相比3ml/s注射速率可得到更优的成像效果。结论一般采用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急性肝动脉血管呈现扫描及处理时,采用370mgI/ml浓度对比剂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6.
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临床疑有ASO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数据在ADW 4.2工作站分析,行容积再现(VR)、最大强度投影(M 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VE)、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1例的血管重建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26例患者术中所见与MSCTA一致。结论 64层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16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椎-基底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表现异常27例54条:其中椎动脉走行迂曲12条;椎动脉变细12条;椎动脉局部狭窄28条;单侧椎动脉闭塞2条。另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MSCTA在诊断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病例。对受检者行颅脑CT平扫及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8例均海绵窦扩大、动脉期眼上静脉显影并扩张。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诊断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双源CT血管成像在骨盆骨折动脉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8年5月~2009年12月,对31例骨盆骨折患者行多排螺旋CT或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岁(17~54岁).对轴位扫描图像进行三维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图像重建(MPR)以显示血管与骨的解剖结构.[结果]CTA准确的显示了血管损伤的位置和性质,且三维容积重建图像能清楚显示血管与周围骨的解剖位置关系,指导术前准备.31例骨盆骨折患者21例血管正常,10例异常.10例血管损伤包括2例动脉挫伤闭塞,5例假性动脉瘤影,3例明显造影剂外渗.[结论]CTA是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并对术前准备有重要指导意义.可基本取代传统的动脉导管造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上肢血管疾病中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1例临床怀疑上肢动脉及静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集到的原始图像重建1.25mm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上肢血管疾病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18例上肢中CT血管成像有3例右侧肱动脉闭塞,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左侧腋动脉瘤,2例前臂动静脉瘘,4例未见明显异常,CT静脉成像中3例多发静脉石;其中18例同时进行DSA检查,2例未见明显异常,CT血管成像敏感度为87.5%(14/16),准确度为88.9%(16/18)。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上肢血管造影是上肢动脉病变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方法,诊断上肢血管疾病的灵敏度较高,比DSA方便,快捷,可作为血管造影筛选及替代DSA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 16 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椎-基底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表现异常27例54条:其中椎动脉走行迂曲12条;椎动脉变细12条;椎动脉局部狭窄28条;单侧椎动脉闭塞2条。另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有急性胸痛感觉的6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之后对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等。分别统计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后处理检查和临床接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2例病例中有34例形成了冠状动脉斑块并狭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左房粘液瘤2例。其中46例临床初步诊断正确,临床初诊的符合率为74%;62例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对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血管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及其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临床受检者中选取血管成像检查异常者77例.采用GE Diseovery Ultra 16层螺旋CT扫描仪根据颅脑血管成像参数进行扫描,并将所采集的参数送入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VR、MIP、MPR重建。结果:血管成像检查异常者77例中.脑血管动脉瘤49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19例、脑动脉狭窄或中断7例和烟雾病2例;VR、MIP、MPR都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VR色彩鲜艳.层次丰富;MIP、MPR色彩单调.但对诊断价值较大。结论: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定性、定位明确.确诊率高,可部分替代DS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动门脉期三维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癌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在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度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肝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左右动脉及其2~3级分支,包括肿瘤供血血管及变异血管、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1~6级门静脉血管结构及1~3级肝静脉血管分支,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成像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成像造影剂跟踪、造影剂测试及常规计算时间延迟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6层螺旋CTA血管成像,其中6例伴Stent支架治疗。造影剂量按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3种方法进行:①Bolustracking即造影剂跟踪扫描35例;②testBolus即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28例;③常规计算时间组25例。3组图像分别由高年资医师阅片,比较3种方法的差异。准直器宽度1.25mm,重建层厚1.5mm,扫描范围从胸廓上缘至耻骨联合处。数据重建在3DWorkingStation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显示(VR)等。结果第一组35例和第二组28例经MIP及VR等成像,所有夹层动脉瘤均能清晰显示真假腔,并可见受累的血管部位及程度,并可见Stent支架的长度和所在部位;第三组25例中,6例图像模糊;第三组与第一、二组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16层螺旋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成像中扫描延迟时间应用Bolus tracking和TestBlous为佳,常规计算延迟时间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可疑罹患颈血管病患者,行颈部16层螺旋CT及颈部血管的MSCTA检查,随后在工作站上做血管重建与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检出颈部血管异常43例,阳性率为71.7%。所观察颈(颈总-内)动脉、椎动脉共240支,检出狭窄血管171支。发现颈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结论:MSCTA是一种方便、快捷地检查颈部血管病变的影像手段,其血管重建图像分辨率高,可以三维、多方位地观察颈部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17.
肠扭转的影像学表现和MS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延玉 《职业与健康》2011,27(8):952-954
目的探讨肠扭转的影像学表现和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肠扭转的价值。方法分析12例肠扭转病例的影像学特点。主要重组方法为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 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 12例中,腹部平片腹部肠管表现为"8字征"、"香蕉征"等影像特征10例,"无气腹"或"少气腹"征象2例,"空回肠换位征"1例。CT扫描"漩涡征"12例,"鸟嘴征"11例,其中腹水及肠系膜周围渗出征象3例。结论 MSCT对肠扭转的诊断和评估扭转肠管的血运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