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研究HBME-1、RET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中表达的特点,寻找有助于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标记物。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未分化癌、5例髓样癌、4例滤泡性癌、1例低分化岛状癌及1例鳞状细胞癌中单克隆抗体HBME-1、RET的表达。结果HBME-1、RET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69%和27.69%,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34%和0。结论HBME-1、RET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增加对明确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步宏  李锋 《华西医学》1991,6(2):234-237
随机选择经长期随访证实的滤泡性甲状腺癌和腺瘤各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5例作为对照。按Ploton的染色方法和Crocker推荐的计数方法分别计算三组每例各50个细胞的Ag-NOR嗜银颗粒平均数,再算出三组各自的AgNOR均数,经统计学检验三者有极显著性差异。可望成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鉴别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中galectin3、cytokeratin19(CK19)的表达及对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正常甲状腺组织,14例甲状腺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中galectin3、CK19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galectin3、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2.3%(60/65)、100%(65/65),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很低且呈弱阳性。结论:galectin3、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很高的表达,对判断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识别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特异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评价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肿瘤59例(腺瘤53例、囊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和恶性肿瘤19例(乳头状癌16例、滤泡癌2例、髓样癌1例)患者的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对所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 59例良性病变,单侧发病42例、双侧发病17例,共83个病灶;19例恶性病变,18例单侧发病、1例双侧发病,共20个病灶。边界:良性病变边界不清13个(13/83,15.7%)、恶性病变11个(11/20,5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良恶性病变出现钙化率分别是12/83(14.5%)和9/20(45.0%),恶性病变钙化发生率高于良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变:良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5/83(42.2%)和3/20(15.0%),良性病变囊变的发生率高于恶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包膜的不完整性:良恶性病变分别为5/83(6.0%)和15/20(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程度:明显强化者良恶性病变分别为27/83(32.5%)和14/20(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镶嵌征":良恶性病变出现率分别为0和8/20(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良恶性病变发生率为0和5/19(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甲状腺病变内出现钙化、包膜不完整、增强后见"镶嵌征",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要高度考虑甲状腺癌的诊断,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超声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病变时超声图像特征变化对鉴别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1月-2007年3月期间专人检查的甲状腺疾病患者94例,均有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各超声图像特征与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超声图像中,病灶形态、边缘、和钙化表现与病变的良恶性关系密切;恶性病变中,形态不规则出现率50%、边缘毛糙出现率57%,钙化出现率63%,三个指标同时出现率77%;良性病变中,形态规则出现率76%、边缘光滑出现率83%、无钙化出现率83%。结论超声图像特征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判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galectin-3(Ga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214例甲状腺手术标本中Gal-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Gal-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6%,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28.1%)、腺瘤(41.8%)及甲状腺炎(12.9%)。结论:Gal-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7.
VEGF和nm2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VEGF和nm2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和nm23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存在VEGF和nm23的过度表达;VEGF表达阳性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nm23表达阳性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VEGF和nm23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CK19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和意义(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8年WHO将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四大类^[1]。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的最常见类型,约占60%~70%,平均发病年龄40岁,且女性多于男性,女与男之比为2~3:1^[2]。甲状腺乳头状癌总体预后较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年龄:是很重要的因素,几乎所有死亡病例均为40岁以上发病;②性别:据报道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是甲状腺病理检查中常见的病变,病理上分成二类:一类是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另一类是甲状腺良性乳头状增生(乳头状增生结节)。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70%。甲状腺良性乳头状增生常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腺瘤出血囊性变区,两者区别有时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鉴别诊断甲状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1月桓台县起凤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7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MSCT检查甲状腺病变的结果,比较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70例患者中,病理结果恶性48例,良性22例,MSCT共检出46例恶性,21例良性;MSCT鉴别甲状腺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3.75%(45/48)、特异度为95.45%(21/22)、准确率为94.29%(66/70)、阴性预测值为87.50%(21/24)、阳性预测值为97.83%(45/46);Kappa检验显示:MSCT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71,P<0.05);恶性病变的数目单发占比为72.92%(35/48)、边界模糊占比为83.33%(40/48)、形态不规则占比为77.08%(37/48)、钙化呈颗粒状占比为68.75%(33/48),高于良性病变的31.82%(7/22)、27.27%(6/22)、36.36%(8/22)、27.27%(6/22)(P<0....  相似文献   

11.
uPA和V-ATP酶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uPA、V-ATP酶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45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uPA和V-ATP酶mRNA表达,以7例肝血管瘤作为对照组。结果uPA mRNA在癌组、癌旁组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4.4%和28.6%,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V-ATP酶mRNA在癌组、癌旁组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6.7%、57.1%,3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以有/无肝内静脉癌栓形成和肝外转移将癌组分为转移和无转移两组,uPA、V-ATP酶mRNA在两组的表达均有差异显著(P〈0.01);而它们的表达与乙型肝炎、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uPA、V-ATP酶mRNA高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质属蛋白酶-2(MMP-2)、层粘连蛋白受体(LN-R)的表达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60例垂体瘤患者组织标本中这三个指标的表达进行检测。免疫组化结果用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0例垂体瘤患者中,32例女性,28例男性。其中,30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MP-2、LN-R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1)。结论MMP-2、LN-R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2、LN-R可以作为判定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瘤中CD147、LN-R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47、LN-R的表达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垂体瘤患者组织标本CD147、LN-R的表达进行检测。免疫组化结果用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0例垂体瘤患者中,32例女性,28例男性。其中,30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CD147、LN-R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1)。结论CD147、LN-R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CD147、LN-R可以作为判定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表现,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的检出情况,以及砂粒样钙化与甲状腺癌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组382例患者共发现甲状腺结节427个,其中甲状腺癌81例,81个结节,甲状腺良性结节346个。甲状腺癌结节钙化及砂粒样钙化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结节(65.4%vs.16.7%,50.6%vs.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65.4%,特异性为83.2%;砂粒样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50.6%,特异性为92.2%。结论砂粒样钙化对超声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也可能是甲状腺癌预后不良的指针之一。  相似文献   

15.
p16INK4A、p53、Ki-67及ER在宫颈病变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p16INK4A、p53、Ki-67及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104例患有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尖锐湿疣以及正常宫颈的组织各集成在3张组织芯片上,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16INK4A、p53、Ki-67及ER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INK4A、p53、Ki-67及ER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3.33%、83.33%和5.56%,p16INK4A表达以强阳性为主;在C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5%、82.35%、100%、41.18%,p16INK4A和Ki-67表达以强阳性为主;在CINⅡ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4%、76.47%、100%和47.06%,p16INK4A表达以强阳性为主;在CINⅠ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0%、100%和80%,p16INK4A表达以弱及中等强度为主,p53、Ki-67及ER表达为弱至中等阳性;在尖锐湿疣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4%、59.09%、18.18%和68.18%,p16INK4A、p53和Ki-67表达均以弱阳性为主,ER表达则增强至中度阳性;正常对照组只有职表达为100%,其余全部阴性.宫颈鳞癌、CINⅢ、CIN Ⅱ、CINⅠ及尖锐湿疣各组p16INK4A、p53、Ki-67及ER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p16INK4A缺失、p53突变与宫颈浸润性鳞癌、C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INK4A、p53和Ki-67的升高与宫颈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ER的升高与其呈负相关;组织芯片技术完全可以用于子宫颈病变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uPA和uPAR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CD87)的表达及血浆uPA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观察组)及34例良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血浆中uPA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血浆中uPA水平和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水平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均高于良性血液病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PA表达水平及uPAR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观察组r1=0.614,对照组r2=0.921;P〈0.05)。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uPA水平及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表达均升高,二者具有协同表达关系,联合检测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情监控和预后分析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MMP-9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MMP 9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 ,分析它们在各种组织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中的表达规律 ,探讨它们的异常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MP 9和uPA在 6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 67例胃癌组织中MMP 9阳性表达 3 4例 (50 .75% ) ,uPA阳性表达 3 5例 (52 .2 4% )。 2 )MMP 9、uPA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率均比高分化中的高。 3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MMP 9、uPA阳性率比无转移者显著增高。 4)早期胃癌组、侵及肌层组和侵犯全层组MMP 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69%、45.0 0 %、70 .59% ,差别有显著差异 (P <0 .0 1)。uPA亦然。 5)胃癌中MMP 9和uPA的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MMP 9、uPA的表达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二者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受体(LN-R)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LN-R、uP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LN-R和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和61.7%,与癌旁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R与uPA蛋白的表达显著正相关(r=0.348,P〈0.01)。结论:乳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可能和LN-R和uPA蛋白表达上调密切相关,LN-R表达的上调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内某些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u-PA的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皮动蛋白基因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侵袭性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皮动蛋白基因在27例正常黏膜组织,13例结肠腺瘤组织及8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皮动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结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正常黏膜中表达率为11.1%,结肠腺瘤中表达率为76.9%,结直肠癌中皮动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动蛋白阳性表达在低中分化癌中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TNM分期Ⅲ~Ⅳ期组中表达显著高于Ⅰ期组(P<0.01);同时皮动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5年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结论皮动蛋白基因的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转移性有关,可以被用作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标志。皮动蛋白的高表达不仅可以判断结肠癌的预后而且对诊断癌前易感病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提示可能在大肠腺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